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重磅|標準化種植:種植業的新未來!3大問題決定生死

有些人種了幾十年的地, 或許, 我們都不知道“地到底如何種”!

這是相當可怕滴!

這短時間, 標準化種植這個詞又成為農業行業裡的爆款。

作為農業領域產業媒體-農業行業觀察也一直在思考標準化種植的對種植業和農業的改變到底在哪裡。

什麼是標準化種植

目前沒有任何學術對標準化種植下過定義, 這為何會有難度。

因為, 農業的標注化本身就是問題, 並且量化很困難。

“農民種水稻沒法做到標準化生產, 很難保證稻米品質。 ”榆樹市藍河壩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李財曾告訴筆者, “合作社集中土地, 實施標準化生產、品牌化銷售, 可以幹成一家一戶幹不成、幹不了的大事。 ”

李財創辦的藍河壩米業有限公司, 在全市7個鄉鎮設立綠色水稻種植合作社, 種植45000畝水稻, 統一品種、統一植保、全程農機作業, 與農民簽訂收購合同, 統一銷售。 生產的“藍河壩”牌大米是吉林省著名商標, 銷售全國20多個省市。

其實, 個人認為標準化種植應該包括, 種植面積的大小、統一品種、生產管理的體系、產品營養度、甜度、水份、品牌化、行銷管道統一等等量化、資料化的方式。

資本趨向標準化種植

關於標準化種植也已經有農業創業者開始關注。 其中, 以域來香農業、百果園為例。

新疆域來香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域來香”)2015年成立, 正式進軍標準化種植領域, 以優質水稻單品的規模化、標準化種植為切入點, 著力構建標準化種植、深加工、植保技術服務、供應鏈金融等一、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互聯網+農業的產業體系,

重點解決農產品交易環節前端的產品標準化程度過低導致交易成本居高不下這一痛點, 為規模化甚至期貨交易打基礎。

域來香創始人趙永強表示通過利益牽引, 引導農民通過標準化種植, 提升農產品品質, 獲得更高收入, 從而走綠色可持續的發展道路。

目前, 域來香布獲得數百萬天使輪融資, 投資方暫未公佈, 所獲融資未來將用於完善標準化種植產業鏈佈局。

無獨有偶!作為生鮮行業產業化大佬——百果園也看重標準化種植。

百果園在並購生鮮電商一米鮮一年之後, 正式對外宣佈, 2017年7月份線上單月銷售額突破1.2億元, 線上日銷售額峰值達600萬元, 線上會員數突破500萬人, 線上月度複合增長率保持在25%以上, 且實現規模化盈利。

尤其, 百果園的產業也佈局的確高人一籌。 早在2005年, 百果園就成立了果品供應鏈管理公司, 不僅負責水果的統一採購, 還直接參與到水果的生產環節。 在上游, 百果園佈局了近230個水果種植基地, 並擁有自己的種植技術、肥料生產等。

對於未來是否會考慮更多運用並購來增強線上業務的疑問,百果園副總經理兼新零售負責人焦岳表示:“百果園對於標準化種植的板塊非常看重,也有投資和參與。”

投資人看好標準化種植的2個原因:

1)迎合消費升級。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健康、安全、品牌的農產品趨向更明顯。

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生產管理方式,至少在農產品安全程度上回有所提高,同事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

2)藍海市場。雖然國家一直提倡農業的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但標準化音複雜程度一直存在許多痛點。既然有痛點就有市場。

因此,資本的介入將會推動標準化種植的進程和產業化速度。

標準化種植的5大趨勢

其中,2017年農業種植裡補貼裡就有一項,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50-100萬元)。主要補貼為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產區。

同時,國家將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大對種植大戶、專業化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標準化生產的支援力度,提升蔬菜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準。

該“標準化”要求果蔬類產品在種植過程中注意農藥化肥符合綠色標準,在品牌包裝上要標準化,在運輸過程中品質控制標準化,在市場訊息方面要標準化。

因此,標準化種植不僅僅是外動力,更多情況下是內動力。

未來,標準化種植將會還將會呈現以下5種趨勢:

1、生產方式上:物聯網化、精細化

物聯網在養殖業已經得到很好的運用,並有企業已經借助物聯網技術打破養殖業“利潤怪圈”。

標準化種植既然是標準化就必須要統一,物聯網技術恰好可以滿足標準化種植的監測、量化、問診、統一等等埠。

同時,物聯網技術説明標準化種植基地解決物物相連,解決人為的錯誤判斷,而是建立在物聯網技術上實現精准化、標準化,從而提高產品的品質。

2、生產管理上:資料化

其實,資料化是建立在生產方式上的物聯網化,通過物聯網技術收集的各項技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農作物的解決方案。

比如,什麼時候施肥?施什麼肥?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借助大資料分析得出結論。

因此,農作物的生產管理借助資料化實現精准施肥、灑水,從而幫助農作物適合成長規律,助力生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

3、規模上:產業化、跨界

適度規模化經營是得到國家支援與認可。然而,單純規模化還是逃脫不了農業利潤薄、品牌弱的弊端。

因此,產業化就成為標準化種植的助推器。如何產業化呢?我認為有2個方向:

1)跨界。這一部分利潤不僅僅來自種植業,還有可能來自其他業務端。比如,與旅遊的跨界,可以發展休閒農業,從而獲得更多盈利點。

加工業。尤其是農產品深加工。可以裂變需求,並創造出更多的機會點。比如:玉米的深加工,玉米可以變成麵條、玉米可以變成食用油、玉米可以變成零食...

4、市場上:個性化、定制

個性化是需求已經是消費升級的一個特點。包括:生產方式、農產品的大小、口感、包裝上都趨向於個性化。

標準化種植必須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根據使用者需求開展相應的生產和管理。其中有一個點就是認養。

認養就是標準化種植市場化定制的一個點,標準化種植基地根據使用者的需求,生產、施肥、管理等方面開展個性化定制。

5、管道上:走向社群電商

標準化種植註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規模,而是精細化、個性化的農業。同時,在生產、銷售上有區別于傳統的農業。

尤其是銷售管道方面,其將會走向社群方向。標注化種植基地將會為某一類人種植,滿足部分人群的需求。

同時,借助電商平臺實現產品全覆蓋,並且更加用戶的需求開展預定、預售等管道銷售形式。

3點提醒

儘管,標準化種植成為種植業的出破口,但還是有3點提醒,希望可以讓農業老闆們搞清楚標準化種植的精髓。

1、標準化種植不在生產規模

標準化種植的精髓是精細化農業,其操作方式不是大規模。

因此,標準化種植經營者必須要採用高效的技術、規範化作業,依靠農產品品質盈利。

2、標準化種植不在產量規模

傳統農業追求產業量制勝,而不是追求產品品質。經營者達到更高的要求,就採用更先進的生產方式,比如生態模式、有機農業模式。

通過新型的生產模式,提高農產品的安全、品質,從而幫助用戶實現價值。

3、標準化種植不在使用者規模

標準化種植終究是服務部分人群!因此,如何選定服務使用者,為使用者提供價值,才是關鍵。

同時,標準化種植採用社群思維,以定制、預售等方式實現標準化種植基地的持續營收。

所以說,使用者規模不是標準化種植的方向,而精英使用者才是標準化種植服務的物件。這也符合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特點。

標準化種植,是一項資源整合的專案。因此,經營者必須也要借助各項資源,實現價值與利益的最大化。

對於未來,標準化種植,你會打算如何干?

作者:李劍

種植大戶、農村創業者、新農人歡迎加入“農俠會”社群,群主微信:

annibaobei0428(備註:姓名+公司+電話)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導、乾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並擁有自己的種植技術、肥料生產等。

對於未來是否會考慮更多運用並購來增強線上業務的疑問,百果園副總經理兼新零售負責人焦岳表示:“百果園對於標準化種植的板塊非常看重,也有投資和參與。”

投資人看好標準化種植的2個原因:

1)迎合消費升級。農產品是人們日常生活的必須品,但隨著消費升級,消費者對健康、安全、品牌的農產品趨向更明顯。

標準化種植科學化生產管理方式,至少在農產品安全程度上回有所提高,同事提高了消費者對農產品的信心。

2)藍海市場。雖然國家一直提倡農業的現代化、標準化、產業化。但標準化音複雜程度一直存在許多痛點。既然有痛點就有市場。

因此,資本的介入將會推動標準化種植的進程和產業化速度。

標準化種植的5大趨勢

其中,2017年農業種植裡補貼裡就有一項,菜、果、茶標準化創建支持政策(50-100萬元)。主要補貼為標準化、品牌化、規模化的產區。

同時,國家將推進標準化生產,加大對種植大戶、專業化合作社和龍頭企業發展標準化生產的支援力度,提升蔬菜生產的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水準。

該“標準化”要求果蔬類產品在種植過程中注意農藥化肥符合綠色標準,在品牌包裝上要標準化,在運輸過程中品質控制標準化,在市場訊息方面要標準化。

因此,標準化種植不僅僅是外動力,更多情況下是內動力。

未來,標準化種植將會還將會呈現以下5種趨勢:

1、生產方式上:物聯網化、精細化

物聯網在養殖業已經得到很好的運用,並有企業已經借助物聯網技術打破養殖業“利潤怪圈”。

標準化種植既然是標準化就必須要統一,物聯網技術恰好可以滿足標準化種植的監測、量化、問診、統一等等埠。

同時,物聯網技術説明標準化種植基地解決物物相連,解決人為的錯誤判斷,而是建立在物聯網技術上實現精准化、標準化,從而提高產品的品質。

2、生產管理上:資料化

其實,資料化是建立在生產方式上的物聯網化,通過物聯網技術收集的各項技資料,並對資料進行分析,得出農作物的解決方案。

比如,什麼時候施肥?施什麼肥?等等這些問題都可以借助大資料分析得出結論。

因此,農作物的生產管理借助資料化實現精准施肥、灑水,從而幫助農作物適合成長規律,助力生產出高品質的農產品。

3、規模上:產業化、跨界

適度規模化經營是得到國家支援與認可。然而,單純規模化還是逃脫不了農業利潤薄、品牌弱的弊端。

因此,產業化就成為標準化種植的助推器。如何產業化呢?我認為有2個方向:

1)跨界。這一部分利潤不僅僅來自種植業,還有可能來自其他業務端。比如,與旅遊的跨界,可以發展休閒農業,從而獲得更多盈利點。

加工業。尤其是農產品深加工。可以裂變需求,並創造出更多的機會點。比如:玉米的深加工,玉米可以變成麵條、玉米可以變成食用油、玉米可以變成零食...

4、市場上:個性化、定制

個性化是需求已經是消費升級的一個特點。包括:生產方式、農產品的大小、口感、包裝上都趨向於個性化。

標準化種植必須是以使用者為中心,根據使用者需求開展相應的生產和管理。其中有一個點就是認養。

認養就是標準化種植市場化定制的一個點,標準化種植基地根據使用者的需求,生產、施肥、管理等方面開展個性化定制。

5、管道上:走向社群電商

標準化種植註定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大規模,而是精細化、個性化的農業。同時,在生產、銷售上有區別于傳統的農業。

尤其是銷售管道方面,其將會走向社群方向。標注化種植基地將會為某一類人種植,滿足部分人群的需求。

同時,借助電商平臺實現產品全覆蓋,並且更加用戶的需求開展預定、預售等管道銷售形式。

3點提醒

儘管,標準化種植成為種植業的出破口,但還是有3點提醒,希望可以讓農業老闆們搞清楚標準化種植的精髓。

1、標準化種植不在生產規模

標準化種植的精髓是精細化農業,其操作方式不是大規模。

因此,標準化種植經營者必須要採用高效的技術、規範化作業,依靠農產品品質盈利。

2、標準化種植不在產量規模

傳統農業追求產業量制勝,而不是追求產品品質。經營者達到更高的要求,就採用更先進的生產方式,比如生態模式、有機農業模式。

通過新型的生產模式,提高農產品的安全、品質,從而幫助用戶實現價值。

3、標準化種植不在使用者規模

標準化種植終究是服務部分人群!因此,如何選定服務使用者,為使用者提供價值,才是關鍵。

同時,標準化種植採用社群思維,以定制、預售等方式實現標準化種植基地的持續營收。

所以說,使用者規模不是標準化種植的方向,而精英使用者才是標準化種植服務的物件。這也符合農業供給側改革的特點。

標準化種植,是一項資源整合的專案。因此,經營者必須也要借助各項資源,實現價值與利益的最大化。

對於未來,標準化種植,你會打算如何干?

作者:李劍

種植大戶、農村創業者、新農人歡迎加入“農俠會”社群,群主微信:

annibaobei0428(備註:姓名+公司+電話)

更多農業重磅新聞、產業報導、乾貨案例,500萬三農領域的行業人都在訂閱公眾號:nyguancha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