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提鞋都不配,原來有出處,劉邦開國元勳張良受提鞋之辱

張良, 作為劉邦的開國功臣, 名垂千古。 《史記•留侯世家》開篇就寫張良提鞋故事, 這個故事後來成為提鞋典故。

提鞋原文:良嘗間從容步遊下邳圯上,

有一老父, 衣褐, 至良所, 直墮其履圯下, 顧謂良曰:“孺子, 下取履!”良鄂然, 欲毆之。 為其老, 彊忍, 下取履。 父曰:“履我!”良業為取履, 因長跪履之。 父以足受, 笑而去。

這段話意思是:張良曾經沒事在下邳橋上散步, 有一個穿著褐色衣服的老人, 到張良面前, 把鞋脫了扔到橋下去, 回頭對張良說:“小子, 去把我的鞋撈上來!”張良愕然, 準備毆打這個老傢伙, 因為考慮到他老邁, 所以強忍怒火, 下去把鞋撈了上來。 沒想到鞋撈了上來這老頭又說:“給我穿上!”張良好事做到底, 既然已經把鞋給老人拿來了, 就長跪在地下給老人穿上。 老人居然坦然接受, 笑而離去。

張良提鞋故事和韓信胯下故事差不多, 可能有人認為張良慫了, 不敢打老傢伙,

但慫這種事對於張良是不成立的。 所有人都聽說過荊軻刺秦王, 但秦始皇活著的時候, 張良也曾刺殺過秦王。

刺殺秦王原文:良嘗學禮淮陽。 東見倉海君。 得力士, 為鐵椎重百二十斤。 秦皇帝東游, 良與客狙擊秦皇帝博浪沙中, 誤中副車。 秦皇帝大怒,

大索天下, 求賊甚急, 為張良故也。 良乃更名姓, 亡匿下邳。

從這段話可見, 張良物色到力士, 提著重一百二十斤的鐵椎去刺殺秦王, 由於誤中副車, 沒有擊殺秦始皇, 反被通緝, 一個有膽量去刺殺秦始皇的張良, 不可能沒膽量對付一個糟老頭, 所以張良給老人提鞋穿鞋真的非常有修養, 原文用了“為其老, 強忍”五個字, 說明張良非常尊老, 真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

張良不但尊老, 還非常有素質, 因提鞋意外得福。 《史記》原文著重寫了張良這方面的素質:父去裡所, 複還, 曰:“孺子可教矣。 後五日平明, 與我會此。 ”良因怪之, 跪曰:“諾。 ”五日平明, 良往。 父已先在, 怒曰:“與老人期, 後, 何也?”去, 曰:“後五日早會。 ”五日雞鳴, 良往。 父又先在, 複怒曰:“後, 何也?”去,

曰:“後五日複早來。 ”五日, 良夜未半往。 有頃, 父亦來, 喜曰:“當如是。 ”出一編書, 曰:“讀此則為王者師矣。 後十年興。 十三年孺子見我濟北, 穀城山下黃石即我矣。 ”遂去, 無他言, 不復見。 旦日視其書, 乃太公兵法也。

這段話意思是:老人去了一會兒, 又重新回來, 說:“孺子可教, 五天后, 我們在此會面。 ”張良承諾。 第五天天亮, 張良去老地方, 老人已在, 怒說:“和老人約定, 反而後面來, 什麼意思?”老人離開說:“五天后再見。 ”第五天雞叫, 張良前往, 老人又先到, 怒說:“怎麼又遲到?”老人離開說:“五天后記得早到。 ”五天后, 張良還沒半夜就前往。 過了一會兒老人才來, 高興說:“就該這樣嘛。 ”於是傳授了張良一卷書。 天亮張良才發現, 原來是太公兵法, 也就是傳說中的姜太公。

張良憑著這卷太公兵法, 從此大展宏圖, 成為劉邦漢朝的開國元勳。 張良跟韓信一樣能忍, 張良的表現非常有素質, 隨著他功成名就, 提鞋之事成為後世一段佳話。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