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漢家軍魂 耿恭傳

你穿過悲傷朝我走來, 邁出的每一步都留下了一座孤墳。

1

名門之後

東漢永平十七年, 這年的冬天風吹的緊, 而站在東京校場上的士兵們心中卻充滿了火熱的激情,

這些都是新入伍的士兵, 他們個個都是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 人人都指著這次跟隨將軍西征能搏出一個好前程來。

領命的校尉姓耿名恭, 是東漢著名開國將領耿弇之侄, 雖然耿恭將軍從小生長於官宦之家, 但是他手下的士兵對他都服服帖帖, 不為別的, 就為去歲二月耿校尉領軍破敵三千, 最後殺的匈奴人皆狼狽逃走, 這點就值得他手下的兵士服氣了。

今天在東京校場上站著的士兵都是大漢最英勇的士兵, 他們不怕犧牲, 他們不怕困難, 他們夢想著有一天也能像霍去病和衛青一般踏馬燕山, 他們是大漢真正的軍人, 他們是漢人最堅挺的脊樑。

這次東漢在西域總共設置了三個據點,

一個是塔里木北緣的西域都護陳睦駐地西域都護府, 一個是戊己校尉關寵據守的柳中城, 另一個就是戊己校尉耿恭屯戍的金蒲城。

而耿恭獨領一隻五百人的軍隊, 前往金蒲城, 在西域都護府駐地, 陳睦與耿恭及關龐拜別之時, 拱手道:“今日一別, 不知何時才能相見, 不求封狼居胥, 只求謹守我漢家鐵骨, 護我漢家子民, 惟願而已”。

耿恭及關龐對視一眼, 朝著大堂中間的陳睦拱手而拜, 隨後兩人揚鞭而去, 臨出西域都護府時, 耿恭回望東土, 眼裡滿是淚水。

是年永平十七年, 冬。

次年二、三月間, 匈奴王率兵兩萬大舉進犯西域, 西域北部的焉耆、龜茲等國迎風而降, 併合軍一處圍困西域都護府駐地, 陳睦與匈奴大軍鏖戰數日,

終究寡不敵眾, 壯烈殉國。

當匈奴王終於收拾完關龐後, 他將目光投射在了遠在金蒲城的耿恭身上。

耿恭, 那個名將之後, 你欠我的, 我會讓你加倍奉還!

2

死守城池

耿恭站在金蒲城樓上, 久久不語, 他實際上已經收到了西域都護府全軍陷落的消息, 而且在這之前他也已經派了幾百兵士前往柳中城進行救援, 可是那些派去救援的兵士似乎一下子被這沙漠裡的塵埃給湮滅了般, 再也沒了一絲訊息。

耿恭對於匈奴這次攻城的人數並沒有一個具體的認知, 他只以為還是幾千兵士東進, 想來劫掠點食物, 但是當匈奴王親自帶披甲之士數萬有餘的消息傳來的時候, 耿恭沉默了。

站在他身邊的侍衛長說道:“耿校尉,

陳將軍那兒可能凶多吉少了,如今我們可怎麼辦?”

耿恭擺擺手, 示意侍衛長不要多言, 他轉過身去看了一眼身後的大漢旗幟, 說道:“只要有一人尚存, 這面旗幟就一定會在這西域邊界永遠飛揚, 不要說些喪氣的話, 我相信即使陳睦將軍不敵匈奴, 也一定能夠逃出來的”。

“是啊, 我漢家男兒人人以一敵十, 莫說是匈奴人了, 就算整個西域諸國聯合起來也不能動我漢軍分毫”。

“威!威!威!”耿恭身後的將士紛紛舉起了手中的長槍, 對著這西域的天空吼叫了起來。

是的, 這就是漢軍之威, 是的, 這就是大漢之氣魄, 雖孤軍千里之外, 一兵一卒, 亦大漢之虎威!

可是耿恭終究沒有等來陳睦逃脫的消息, 反而從後車師國王那兒聽說, 匈奴王屠城三日,

將那西域都護府已經夷為了平地, 不可能有漢軍從那兒逃脫了, 那裡現在是一座死城, 你這兒也即將赴這後塵。

“死城?笑話!我大漢天朝之地, 一派欣欣向榮, 何來死城之說, 即使暫時失利, 我大漢鐵軍也能捲土重來, 那宵小也只能暫時得逞而已!”

後車師國國王被耿恭渾身的氣魄給震住了, 他從來沒有去過東京, 但是從家族典藏的歷史記錄裡他卻見過大漢軍威, 馬踏南山, 驅趕匈奴, 千里殺敵, 這些只在歷史塵埃裡散發著微弱光芒的故事難道此刻將再次發生?

漢人?漢軍?漢家男兒?他們是一群怎麼樣的人?他們為何而戰?他們憑何如此自信?

後車師國國王不懂, 西域諸國不懂, 就連匈奴聽到耿恭又要死守的消息也是頗有些疑惑, 他招來自己的乾兒子狄,他問道:“狄,你疑惑嗎?”

“疑惑?疑惑什麼?”狄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他之知道殺人,吃肉,每天搶不同的女人回家睡覺。

匈奴王看著兒子歎了一口氣,他指著面前殘缺的城池道:“你難道就不困惑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嗎?”

“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這個問題引起了狄的思索,他心裡想著,是啊,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城池呢?明明是一條死路為什麼還不投降?明明身居千里之外,為什麼還要為身後的大漢賣命?

狄覺得這些漢人應該向西域諸國學習,誰強盛就依附於誰,誰人多就向誰稱臣。

“也許他們是死腦筋吧”狄實在想不出理由來,只能這麼解釋。

匈奴王低頭不語,他心裡有個答案,可是那個答案具體是什麼卻始終沒有看清。

3

戰爭與和平

漢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善戰的一個朝代,可是漢朝骨子裡還是愛好和平的,比如說西漢的文帝和景帝就將自己的公主遠嫁到了西域諸國。

後世對於漢朝的和親制度褒貶不一,特別是在看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天子守國門的政策後更是對漢朝的和親制度加以抨擊,可是誰又知道一個強漢的興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忍辱負重,他需要韜光養晦,他也需要暫時的退讓。

耿恭現在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後車師國國王極力勸使耿恭放棄金蒲城後撤到疏勒以避鋒芒,可是耿恭看著地圖上不遠處的柳中城卻始終放心不下。

他等後車師國王告退,立馬又召來了貼身侍衛長,他問道:“怎麼樣?關校尉那兒有消息了沒有?”

那侍衛長搖頭。

耿恭歎了一口氣,對侍衛長道:“皇帝陛下派遣我們三路大軍深入西域,本想重拾往日絲綢之路的輝煌,卻不想今日如此狼狽,今三路大軍僅剩我一家旗幟,可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退縮的理由,漢家男兒,當血濺沙場,而不能苟且偷生,現如今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一邊積極備戰,一邊立馬派遣使者進京請求宣告真相”。

“是”侍衛長應聲而出,派遣了一名叫范羌的士兵前往東京求救。

而耿恭卻已經拉開了面前台案上的竹簡上面只有一行大字,他大聲念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他招來自己的乾兒子狄,他問道:“狄,你疑惑嗎?”

“疑惑?疑惑什麼?”狄從來沒有想過這些問題,他之知道殺人,吃肉,每天搶不同的女人回家睡覺。

匈奴王看著兒子歎了一口氣,他指著面前殘缺的城池道:“你難道就不困惑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嗎?”

“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這個問題引起了狄的思索,他心裡想著,是啊,這些漢人為什麼要死守城池呢?明明是一條死路為什麼還不投降?明明身居千里之外,為什麼還要為身後的大漢賣命?

狄覺得這些漢人應該向西域諸國學習,誰強盛就依附於誰,誰人多就向誰稱臣。

“也許他們是死腦筋吧”狄實在想不出理由來,只能這麼解釋。

匈奴王低頭不語,他心裡有個答案,可是那個答案具體是什麼卻始終沒有看清。

3

戰爭與和平

漢朝是中華民族歷史上最善戰的一個朝代,可是漢朝骨子裡還是愛好和平的,比如說西漢的文帝和景帝就將自己的公主遠嫁到了西域諸國。

後世對於漢朝的和親制度褒貶不一,特別是在看到了明成祖朱棣的天子守國門的政策後更是對漢朝的和親制度加以抨擊,可是誰又知道一個強漢的興起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他需要忍辱負重,他需要韜光養晦,他也需要暫時的退讓。

耿恭現在也面臨著這樣的問題,後車師國國王極力勸使耿恭放棄金蒲城後撤到疏勒以避鋒芒,可是耿恭看著地圖上不遠處的柳中城卻始終放心不下。

他等後車師國王告退,立馬又召來了貼身侍衛長,他問道:“怎麼樣?關校尉那兒有消息了沒有?”

那侍衛長搖頭。

耿恭歎了一口氣,對侍衛長道:“皇帝陛下派遣我們三路大軍深入西域,本想重拾往日絲綢之路的輝煌,卻不想今日如此狼狽,今三路大軍僅剩我一家旗幟,可是這也不能成為我們退縮的理由,漢家男兒,當血濺沙場,而不能苟且偷生,現如今我們要做好兩手準備,一邊積極備戰,一邊立馬派遣使者進京請求宣告真相”。

“是”侍衛長應聲而出,派遣了一名叫范羌的士兵前往東京求救。

而耿恭卻已經拉開了面前台案上的竹簡上面只有一行大字,他大聲念道:“匈奴未滅,何以家為?!匈奴未滅,何以家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