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京津冀協同的文學之旅——海澱區小作家協會第二屆文學夏令營成功舉辦

攝影 賈愛軍 明星

這是一次走進戰鬥英雄董存瑞故鄉的感恩之旅, 也是協會深入貫徹“京津冀文化協同”戰略、開展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 受到小作家們的熱烈歡迎。

2017年7月18日至21日, 北京市海澱區小作家協會舉辦了“走進懷來”第二屆文學夏令營活動。 這是一次走進戰鬥英雄董存瑞故鄉的感恩之旅, 也是協會深入貫徹“京津冀文化協同”戰略、開展跨地域文化交流的重要舉措, 受到了小作家們的熱烈歡迎。

此次活動由北京市海澱區文聯主辦, 海澱區作協承辦, 河北省懷來縣委宣傳部給予了大力支持。 在海澱區文聯主席苗地、副主席葉宏奇, 以及海澱作協秘書長王威的精心部署下, 由海澱區作協副主席李明新、副秘書長賈愛軍帶隊, 著名作家川妮、《東方少年》副社長楊玉祥、《十月少年文學》編輯童子、《中學生導報》原執行總編梁利萍、海澱區文聯范青等作家、詩人、媒體人隨團進行指導,

來自北京101學校、人大附中、人大附中西山分校、首師大二附中、上地實驗學校、八一小學、海澱外國語實驗學校、中關村三小等八所學校文學社的30多名小作家以及侯豔燕等帶隊老師參加了夏令營活動。 本刊記者也受邀參加了此次活動。

夏令營以文學創作與品德教育相結合的方式, 在為期四天的時間裡, 組織小作家們走訪了董存瑞出生的故鄉, 瞭解英雄成長史;參觀了我國第一個葡萄酒莊、釀酒博物館, 瞭解葡萄酒的製作過程。 在京津冀發展研討會上, 小作家們通過聆聽懷來縣委宣傳部領導發言後, 知曉了懷來為京津冀發展所做的貢獻, 北京學生紛紛表達了對懷來人民的感恩之情。

翻看懷來名片開啟感恩之旅

河北省懷來縣位於北京西北, 縣城沙城距北京德勝門僅105公里。 這裡是中國葡萄之鄉和中國葡萄酒之鄉, 全國經濟林建設百強縣、首都重要水源地、國家級園林縣城, 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的故鄉。

縱觀懷來歷史, 這裡是炎黃之戰、黃蚩之戰的古戰場, 曾發生黃帝戰炎帝的阪泉之戰。 舜設十二州, 懷來屬冀州;春秋戰國時期, 懷來屬燕國上穀郡;秦分三十六郡, 懷來是上穀郡郡治所在地沮陽縣;隋代懷來屬涿郡懷戎縣;遼代開始稱懷來縣。

根據懷來縣委宣傳部工作人員介紹, 懷來有“四張名片”令當地人引以為傲。 這四張名片分別是一盆淨水——官廳水庫, 一瓶美酒——長城葡萄酒, 一座古城——雞鳴古驛,

一位英雄——董存瑞。 除此之外, 在強化生態對接上, 懷來先後實施了水庫庫濱帶綠化、京津風沙源治理等一系列工程, 為保首都一盆淨水做出了不懈努力。 就這方面而言, 此次海澱小作協夏令營之旅又被稱為京津冀文化協同的“感恩之旅”。

懷來縣位於北緯40°葡萄種植黃金地帶, 這裡有上千年葡萄種植歷史, 因此也被稱為“中國葡萄之鄉”和“中國葡萄酒之鄉”。 本次夏令營的第一站是參觀長城桑幹葡萄酒莊園。 莊園隸屬于中國長城葡萄酒有限公司, 後者是國內葡萄酒行業的佼佼者。

小作家們走進莊園地下酒窖, 看到成千上萬個橡木桶一排排整齊排列著, 場景頗為壯觀, 那感覺似乎只要深吸一口氣就能品嘗紅酒的醇香。

“中國竟也有葡萄酒生產基地?!”這是來自一位小作家的感歎。 時光回溯到幾十年前, 大多數中國人真的不知葡萄酒為何物。 當某位外國政要略帶輕蔑地發出同樣疑問時, 我們的國家開始暗自發力, 組織專家潛心研發, 終於誕生了中國第一瓶葡萄酒。

自此以後, 葡萄酒民族品牌強勢崛起, 其中也包括長城葡萄酒公司。 如今, 很多國際大型論壇和體育賽事上都有長城桑幹酒莊葡萄酒的身影。 可以說。 這些葡萄酒民族企業用產業報國的理念挺起了中華民族的脊樑。

愛國主義教育歷來是青少年夏令營活動的重點科目。 這一次, 小作家團隊走進懷來董存瑞紀念館, 組織者希望通過探尋英雄的“遺蹤”, 激發年輕一代的愛國情懷和自我責任感。

據現場解說員介紹,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於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懷來縣南山堡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董存瑞打小就是當地的小英雄,他在14歲時加入兒童團並任團長,15歲時加入當地民兵組織,16歲時他參加了八路軍,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職務。在參軍的三年時間裡,董存瑞先後榮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榮獲一枚毛澤東獎章,三枚勇敢獎章。1948年5月25日,在攻打隆化中學的戰鬥中,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

董存瑞這種為新中國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深深震撼了現場的師生們。如今這種革命精神又被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為了自己的祖國,努力學習,培養大局意識,在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是小作家們自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深刻感悟。

在文化的有機組成中,崇尚科研的創新文化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要想全面地瞭解懷來,走訪兼具科技與藝術魅力的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元公司”),激發對創新的興趣,成為小作家團隊亟待領略的亮點之一。

天元公司是懷來人的驕傲,這家公司在“人人皆可創新,事事皆可創新”的企業文化引導下,鼓勵員工進行研發創新和文化創意活動,逐漸發展成為包含600多名員工,具備4條彩色玻璃生產線、2條全電熔玻璃白金生產線,產品遠銷海外市場,年產值超億元的全球彩色高硼矽3.3系列玻璃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其相關的科研和生產工藝技術均為完全自主研發,不僅填補了中國在這一方面的空白,一些著色技術在國際上也尚屬首創。

在天元公司產品展示中心,各種精美雅致、惟妙惟肖的茶具、酒具、水具、餐具、煙具和玻璃工藝品引得我們這些參觀者駐足觀看,流連忘返。

小作家團隊懷來行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去參觀雞鳴古驛。在古代,雞鳴古驛是軍事要扼,北塞之腹。據相關資料敘述,元朝指疆為營,於雞鳴山下設軍事要塞作傳遞資訊和儲存物質的場所。到了明朝,同樣的驛所功能,讓當權者更為看重。夯基壘城,建築了一方實實在在的驛池,這就是屹立在雞鳴山腳下的雞鳴古驛。順著古道,我們似乎看到了歷史的重播,從蕭太后怡亭、慈禧西逃,到郵驛飛馬、劍指北塞……在這些肅殺和冷冽的事件中,小作家們深感和平來之不易,國家落後就要挨打;除此之外,在中國56個民族結成的大家庭裡,保持各民族團結是多麼重要。

兩地師生彙聚汲取文學營養

除了參加德育活動外,北京海澱的小作家們與懷來師生還在沙城四中一起聆聽了“文學與寫作”專題講座。在這場活動中,來自北京的小作家們與河北懷來中小學生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很快就將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沙城四中是一所容納4000名師生的全張家口市最大規模的優秀初中,學校堅持“成長教育”的辦學思想,令小作家們連連讚賞。校長陳繼合在語文教學中嘗試愉快教育,實施開放式教學,這種在教育上創新的態度,也促成了這場文學講座的快速落地。

講座現場,著名作家川妮為學生們講述了《有關寫作的三個問題》,紅學專家李明新以《我們為什麼讀紅樓夢》為題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東方少年》原副社長楊玉祥與師生們分享了《有關寫作的幾個要點》,《十月少年文學》編輯童子帶來了《關於詩歌的情感的空間和思想的空間》,《中學生導報》原執行總編梁利萍從媒體人角度與大家分享了文學創作《寫什麼和怎麼寫》。講座豐富多彩,深入淺出,讓現場的小作家和中小學生品味了一場有關文學的饕餮盛宴。

川妮說,“每個人的腦袋都是一個富礦,只要熱愛就可以點燃它,文學亦如此。”

她向現場的師生們談到了有關寫作的幾個問題。“首先,立意要正,文學要輸出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族群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其次,情感要真,只有飽滿的情感才能讓文學作品更為生動。再次,表達要新,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楊玉祥認為,文學是一切文化和藝術的母體,例如《紅樓夢》不盡數是人物的情感故事,還有細膩的服裝文化、酒文化和飲食文化等。他建議現場的小聽眾們,從事文學創作必須要練好童子功,正如摔跤是從練馬步開始一樣。文學的童子功就是背誦經典。“背一些經典的詩歌和文章,還要做到反復背誦,甚至背到深入一個人的骨髓。茅盾之所以能寫出《子夜》等名篇,與他對紅樓夢等經典文學背誦如流有極大的關係。”楊社長希望同學們隨時準備一個小本子,例如發現一句有趣的話,一個有意思的人,都可以寫在小本子上。“除此之外,還要多讀書,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就同一個問題而言,要做到比別人認識深刻。通過讀書,孩子們的生活就與大的時代聯繫起來了。”之後,他還用一句大白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來鼓勵中小學生們寫一些他人沒寫過的內容。當然,這個前提是三觀正確。楊玉祥認為,閱讀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真正的好的文學是具體而為,他建議孩子們在寫作當中多用描寫的語言,少用敘事的語言。一件事要在描寫當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才可以成為耐讀的文學作品。

童子為小聽眾們介紹了詩歌在中國的發展史。中國古代詩歌自《詩經》開始,詩的內容源自於民間。古詩有很多格律上的要求,而現代式的特色是形式上沒有固定的限制。童子認為,詩是最凝練的語言,它讓人們向內觀察,抒發人的真實情感。講座現場,童子向孩子們誦讀了依尼諾·法吉恩的《什麼是詩》,“什麼是詩?誰知道?玫瑰不是詩,玫瑰的香氣才是詩;天空不是詩,天光才是詩;蒼蠅不是詩,蒼蠅身上的亮閃才是詩;海不是詩,海的喘息才是詩;我不是詩,那使得我看見聽到感知某些散文無法表達的意味的語言才是詩;但是什麼是詩?誰知道?”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現代詩的韻味,他還誦讀了顧城的《感覺》,“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樓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最後,他希望大家都喜歡上寫詩,做一個繼承了5000年歷史文化的現代人,同時又有詩的思維能寫出現代詩的現代人。

梁利萍告訴小聽眾們,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寫作素材,缺的只是發現素材的眼睛。例如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小草,見證了生命的強大。她建議孩子們要走進和觀察大自然。他還希望孩子們做好讀書筆記,尤其是對一本書精讀之後,同時對自己身邊的人物做細緻的觀察,多做人物速寫。她從媒體人的角度強調,進行文學創作後,還要檢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作家要具備簡單的編輯功能,這點很重要。

最後,李明新以《紅樓夢》為主題,講述讀誦經典文學的可貴之處。在她看來,“《紅樓夢》是一種文化標識,一段歷史的記憶,還是文化品質和生活方式的鮮明闡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它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資訊是最豐富和飽滿的。”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是現代人瞭解古代中國的途徑,也是外國人瞭解中國文化的方式。這本書訴說了普世價值觀,包括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博愛平等、尊重生命。尤其是講述了佛教的色空觀,色作為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而空是生命的本質,體現了佛教的新生。”李明新告訴孩子們,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它讓我們學會積極生活,面對一切苦厄,同時還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達到“紅塵之外,來去自由”的境界。

當歷史與現實相互輝映,文學與精神相互交融,北京海澱的小作家們經過“走進懷來”的文學之行、采風之旅,收穫了滿滿的情懷與感悟,他們將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創作出更多更優美的文章,回饋給我們美好的社會。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厚植創新土壤,培育生態系統

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系列講座

陵園石雕:一脈相承的民族藝術

據現場解說員介紹,全國著名戰鬥英雄董存瑞,於1929年10月15日出生在懷來縣南山堡村一個貧苦農民的家庭。董存瑞打小就是當地的小英雄,他在14歲時加入兒童團並任團長,15歲時加入當地民兵組織,16歲時他參加了八路軍,歷任戰士、副班長、班長職務。在參軍的三年時間裡,董存瑞先後榮立三次大功,四次小功,榮獲一枚毛澤東獎章,三枚勇敢獎章。1948年5月25日,在攻打隆化中學的戰鬥中,董存瑞捨身炸碉堡,獻出了年僅19歲的生命。

董存瑞這種為新中國不惜犧牲一切的崇高精神、視死如歸的英雄氣概,深深震撼了現場的師生們。如今這種革命精神又被賦予新時代的內涵,“為了自己的祖國,努力學習,培養大局意識,在未來的生活與工作中,堅定自己的理想與信念”,這是小作家們自內心深處迸發出來的深刻感悟。

在文化的有機組成中,崇尚科研的創新文化一直被人們所津津樂道。要想全面地瞭解懷來,走訪兼具科技與藝術魅力的懷來天元特種玻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元公司”),激發對創新的興趣,成為小作家團隊亟待領略的亮點之一。

天元公司是懷來人的驕傲,這家公司在“人人皆可創新,事事皆可創新”的企業文化引導下,鼓勵員工進行研發創新和文化創意活動,逐漸發展成為包含600多名員工,具備4條彩色玻璃生產線、2條全電熔玻璃白金生產線,產品遠銷海外市場,年產值超億元的全球彩色高硼矽3.3系列玻璃生產規模最大的企業。其相關的科研和生產工藝技術均為完全自主研發,不僅填補了中國在這一方面的空白,一些著色技術在國際上也尚屬首創。

在天元公司產品展示中心,各種精美雅致、惟妙惟肖的茶具、酒具、水具、餐具、煙具和玻璃工藝品引得我們這些參觀者駐足觀看,流連忘返。

小作家團隊懷來行的最後一項活動是去參觀雞鳴古驛。在古代,雞鳴古驛是軍事要扼,北塞之腹。據相關資料敘述,元朝指疆為營,於雞鳴山下設軍事要塞作傳遞資訊和儲存物質的場所。到了明朝,同樣的驛所功能,讓當權者更為看重。夯基壘城,建築了一方實實在在的驛池,這就是屹立在雞鳴山腳下的雞鳴古驛。順著古道,我們似乎看到了歷史的重播,從蕭太后怡亭、慈禧西逃,到郵驛飛馬、劍指北塞……在這些肅殺和冷冽的事件中,小作家們深感和平來之不易,國家落後就要挨打;除此之外,在中國56個民族結成的大家庭裡,保持各民族團結是多麼重要。

兩地師生彙聚汲取文學營養

除了參加德育活動外,北京海澱的小作家們與懷來師生還在沙城四中一起聆聽了“文學與寫作”專題講座。在這場活動中,來自北京的小作家們與河北懷來中小學生面對面溝通,心貼心交流,很快就將彼此的距離拉近了。

沙城四中是一所容納4000名師生的全張家口市最大規模的優秀初中,學校堅持“成長教育”的辦學思想,令小作家們連連讚賞。校長陳繼合在語文教學中嘗試愉快教育,實施開放式教學,這種在教育上創新的態度,也促成了這場文學講座的快速落地。

講座現場,著名作家川妮為學生們講述了《有關寫作的三個問題》,紅學專家李明新以《我們為什麼讀紅樓夢》為題展現了中國古典文學的魅力,《東方少年》原副社長楊玉祥與師生們分享了《有關寫作的幾個要點》,《十月少年文學》編輯童子帶來了《關於詩歌的情感的空間和思想的空間》,《中學生導報》原執行總編梁利萍從媒體人角度與大家分享了文學創作《寫什麼和怎麼寫》。講座豐富多彩,深入淺出,讓現場的小作家和中小學生品味了一場有關文學的饕餮盛宴。

川妮說,“每個人的腦袋都是一個富礦,只要熱愛就可以點燃它,文學亦如此。”

她向現場的師生們談到了有關寫作的幾個問題。“首先,立意要正,文學要輸出正確的價值觀,這是一個族群生存和發展所必須具備的。其次,情感要真,只有飽滿的情感才能讓文學作品更為生動。再次,表達要新,找到適合自己的獨特語言,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感受。”

楊玉祥認為,文學是一切文化和藝術的母體,例如《紅樓夢》不盡數是人物的情感故事,還有細膩的服裝文化、酒文化和飲食文化等。他建議現場的小聽眾們,從事文學創作必須要練好童子功,正如摔跤是從練馬步開始一樣。文學的童子功就是背誦經典。“背一些經典的詩歌和文章,還要做到反復背誦,甚至背到深入一個人的骨髓。茅盾之所以能寫出《子夜》等名篇,與他對紅樓夢等經典文學背誦如流有極大的關係。”楊社長希望同學們隨時準備一個小本子,例如發現一句有趣的話,一個有意思的人,都可以寫在小本子上。“除此之外,還要多讀書,提高認識世界的能力,就同一個問題而言,要做到比別人認識深刻。通過讀書,孩子們的生活就與大的時代聯繫起來了。”之後,他還用一句大白話“狗咬人不是新聞,人咬狗才是新聞”,來鼓勵中小學生們寫一些他人沒寫過的內容。當然,這個前提是三觀正確。楊玉祥認為,閱讀是一件讓人愉悅的事,真正的好的文學是具體而為,他建議孩子們在寫作當中多用描寫的語言,少用敘事的語言。一件事要在描寫當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來,才可以成為耐讀的文學作品。

童子為小聽眾們介紹了詩歌在中國的發展史。中國古代詩歌自《詩經》開始,詩的內容源自於民間。古詩有很多格律上的要求,而現代式的特色是形式上沒有固定的限制。童子認為,詩是最凝練的語言,它讓人們向內觀察,抒發人的真實情感。講座現場,童子向孩子們誦讀了依尼諾·法吉恩的《什麼是詩》,“什麼是詩?誰知道?玫瑰不是詩,玫瑰的香氣才是詩;天空不是詩,天光才是詩;蒼蠅不是詩,蒼蠅身上的亮閃才是詩;海不是詩,海的喘息才是詩;我不是詩,那使得我看見聽到感知某些散文無法表達的意味的語言才是詩;但是什麼是詩?誰知道?”為了讓孩子們更好地感受現代詩的韻味,他還誦讀了顧城的《感覺》,“天是灰色的,路是灰色的,樓是灰色的,在一片死灰中,走過兩個孩子,一個鮮紅,一個淡綠。”最後,他希望大家都喜歡上寫詩,做一個繼承了5000年歷史文化的現代人,同時又有詩的思維能寫出現代詩的現代人。

梁利萍告訴小聽眾們,世界上從來不缺少寫作素材,缺的只是發現素材的眼睛。例如石頭縫裡長出來的小草,見證了生命的強大。她建議孩子們要走進和觀察大自然。他還希望孩子們做好讀書筆記,尤其是對一本書精讀之後,同時對自己身邊的人物做細緻的觀察,多做人物速寫。她從媒體人的角度強調,進行文學創作後,還要檢查錯別字和標點符號,作家要具備簡單的編輯功能,這點很重要。

最後,李明新以《紅樓夢》為主題,講述讀誦經典文學的可貴之處。在她看來,“《紅樓夢》是一種文化標識,一段歷史的記憶,還是文化品質和生活方式的鮮明闡釋。作為中國傳統文化的經典代表,它所包含的中國傳統文化資訊是最豐富和飽滿的。”正所謂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紅樓夢》是現代人瞭解古代中國的途徑,也是外國人瞭解中國文化的方式。這本書訴說了普世價值觀,包括公平正義、民主自由、博愛平等、尊重生命。尤其是講述了佛教的色空觀,色作為大千世界的萬事萬物,而空是生命的本質,體現了佛教的新生。”李明新告訴孩子們,人生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它讓我們學會積極生活,面對一切苦厄,同時還要尊重自己和他人的生命,達到“紅塵之外,來去自由”的境界。

當歷史與現實相互輝映,文學與精神相互交融,北京海澱的小作家們經過“走進懷來”的文學之行、采風之旅,收穫了滿滿的情懷與感悟,他們將懷著一顆感恩之心,創作出更多更優美的文章,回饋給我們美好的社會。

中關村雜誌——新經濟·新科技·新文化

關注我們請長按下方二維碼

請關注近期:

厚植創新土壤,培育生態系統

百川匯海·作家大講堂”系列講座

陵園石雕:一脈相承的民族藝術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