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假如明朝皇帝崇禎臉皮厚沒有自殺,那麼歷史的結局會怎麼樣?

崇禎皇帝不自殺結果怎麼樣?歷史不能假設, 但不妨礙我們依據當時的歷史做一點想像。 崇禎皇帝即使沒有自殺, 他也很難控制局面, 最佳的結局是偏居一隅, 形成劃江而治的南北朝(這個難度也最高), 中等的結局是逃避海外(比如臺灣), 下等的結局是被消滅(可能性極高)。

其實崇禎真的可以不自殺嗎?如果他不自殺, 他會被大臣們道德綁架的輿論噴的體無完膚, 還是死了清淨。 昔日, 崇禎皇帝在內外兩條戰線上疲於奔命, 內有李自成、張獻忠的農民軍, 外有蒸蒸日上的滿清小惡狼, 感覺再拖下去, 大明國終有一日就頂不住了, 於是, 崇禎指示兵部尚書陳新甲與滿清談判, 協定和解, 以便於騰出一隻手, 集中火力同農民軍作戰。 但消息洩漏出去, 朝廷眾大臣像砸了鍋一樣, 群情激奮, 紛紛把議和指責為賣國的可恥行徑, 要求朝廷務必和滿清韃子死戰到底也堅決不能屈服,

否則就是漢奸賣國賊, 良心大大壞了。 崇禎無可奈何, 只好殺死陳新甲作為交代。 滿清政權本來也有誠意願意和解, 但聽說陳被殺, 覺得自己被人耍了。 不甘心受人愚弄的清軍大舉進攻明朝, 明朝大敗。

好, 我們就假設崇禎臉皮厚, 他沒有自殺。

我如果是崇禎, 可能會和大順軍和解, 聯合起來共同對抗滿清, 條件就是以後劃江而治。 如果抗清成功, 長江以南就給大順軍做地盤, 大明朝保留長江以北的地盤。 不過問題又來了, 滿朝道德帝們會允許他這樣做嗎?所以, 這個最難。

逃避海外, 比如到臺灣島去避避風是一個不錯也不好的選擇。 當時大明的海軍還是比較有實力的, 臺灣離福建雖然只有一百多公里, 但要攻打不是那麼容易的。 缺點就是臺灣當時剛剛開發不久, 人口基數少, 生產力不發達。 崇禎如果逃避臺灣, 應該可以至少支撐20年以上。 再久就難說了, 因為他是皇帝, 目標過大, 敵人肯定會重點關照這個地方, 不斷派兵來攻打。 所以, 最終大明政權也會被終結在這裡。

如果他不死, 被其他皇室脅迫退位就是上蒼保佑。 他被消滅的可能性是最大的。 明末局勢複雜, 我們難以肯定是那一股勢力消滅了崇禎, 但大明朝顯然難以中興, 因為國家的根基已經徹底嵐了, 崇禎顯然沒有駕馭複雜局面的能力,

他也不是神, 最終是難逃一死的。 大廈將傾, 豈是個人可以拯救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