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走在轉型發展的大路上——莫爾道嘎林業局旅遊業發展紀實

■本網走基層融媒體報導組記者趙明 趙佳佳 朱高華 劉穎 常威 ■通訊員 高穎 張富

8月4日, 下午15時23分, 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森林小車操作室, 對講機裡傳來一聲“發車”指令, 拉響汽笛、按動發車鈕、調節火車時速……司機郭雲生一邊回復“收到”, 一邊有條不紊地操作著。 小火車滿載著遊客的新奇與期待, 徐徐起步, 也開啟了記者在莫爾道嘎林業局旅遊轉型的採訪之行。

森林小火車悠然地在鬱鬱蔥蔥的林海中穿行, 望向窗外, 大興安嶺的壯美遼闊盡收眼底, 沿途每處景致都有著獨特的韻味。 操作室內, 司機師傅郭雲生透過小窗關注著鐵軌的走向,

不時調整火車時速。 郭雲生17歲接父親班, 一直和機械維修打交道, 不善言談。 可講起森林小火車維修、運行, 郭師傅一下子打開了話匣子, 滔滔不絕地講了許久。

曾經幹了29年的汽運維修, 如今“轉行”成為維修和開小火車的司機, 郭雲生笑著告訴記者:“這得感謝林區全面‘停伐’的好政策嘞, 轉崗後, 自己都沒成想能憑藉維修的技術在旅遊業中發揮優勢, 還被白鹿島旅遊公司派到杭州進行業務培訓, 拿下了遊樂設施操作證和維修證, 工作比 ‘停伐’前輕鬆不說, 看著遊客們到咱家鄉做客遊玩, 自己每天也很樂和。 ”

“林區滿山都是寶、珍禽林中飛喲, 野獸滿山跑, 獐熊馴鹿隨自遊走, 螞蚱蟈蟈聲聲叫,

嘿嘿, 誰不說俺林區好……”窗外美景如畫, 車廂裡歡樂如歌, 呼倫貝爾額爾古納市莫爾道嘎白鹿島旅遊公司總經理、全國模範導遊王博義深情的歌聲引得遊客們掌聲不斷。

王博義是土生土長的林區人, 每每放歌他都難掩對森林的愛戀。 他告訴記者, 過去林區以木材生產為主, 自己也獲得了很多榮譽。 林區全面停伐, 要實現青山常在、永續利用, 所有山場一線的員工必須轉崗轉型, 不得不說, 莫爾道嘎林業局依託強有力的旅遊基礎, 一線職工都實現了平穩過渡。

王博義口中的“旅遊基礎”, 是指莫爾道嘎林業局早在國家二期天保工程實施前, 秉承“在發展中保護, 在保護中發展”的思路, 提出了“變砍樹賺錢為看樹賺錢”的理念,

於1998年籌建了林區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 如今, 森林公園已建成備受遊客喜愛的旅遊景點14個, 旅遊環線100餘公里, 年接待遊客近20萬人, 旅遊收入3000多萬元, 地區性旅遊綜合收入2億多元, 連續4年被評為“中國最令人嚮往的地方”, 並榮獲了“中國森林氧吧”、AAAA級原生態旅遊景區等榮譽稱號。

王博義坦言, 旅遊業也是一項服務業, 對從業人員要求較高, 一線轉崗職工普遍存在年齡偏大、技能單一、溝通協調能力差等不足的問題, 對於這一點, 白鹿島旅遊公司以轉崗職工特長優勢與崗位服務統一, 強化旅遊從業“主角意識”, 使其在從業中力所能及、且輕鬆勝任, 火車司機郭雲生只是白鹿島旅遊公司17名一線職工成功轉崗的代表。

有了合理分配,

林業職工的思想就能這樣輕易轉變了嗎?“效益”, 王博義以2個字詮釋了記者的疑惑。

據不完全統計, 莫爾道嘎地區在2000年參與旅遊的人員為117人, 現在直接從事旅遊服務人員有3400人, 間接參與旅遊業發展的更多。 如今, 莫爾道嘎地區共有餐旅141家個體, 6個大型酒店, 旅遊床位4600張。 其中, 不乏很多一線轉崗職工走上了經營家庭賓館、農家樂、林特產品商店等富民之路, 莫爾道嘎林業局轉型因旅遊業路子越走越寬, 旅遊業也因更多人的參與越做越強。

“錢從哪裡來, 人到哪裡去”, 曾是林區在“停伐”後面臨的一大難題。 勤勞智慧的務林人怎能被困難“打倒”, 森林生態旅遊、工棚文化……為把綠水青山真正變成金山銀山, 安格林林場的職工們完成一次又一次生動實踐。

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位於莫爾道嘎國家森林公園白鹿島景區的必經之路, 這個工隊早在2004年就借助區位優勢嘗試發展旅遊業, 他們冬季正常生產作業, 夏季將工棚作為旅遊景點, 給遊客們帶來工隊文化和生活的體驗, 但那時的安格林林場工棚文化大多以觀光為主, 非營利性的。

如今的安格林林場全力打造森工文化, 以工隊歷史背景為基礎, 工隊特色餐廳、工隊風情採摘園、林區“老物件”展廳……景點的一桌一椅一草一木, 都是林場職工自己動手搭建的。 特別是工隊餐廳, 牆壁是用大張的樺樹皮代替, 集材廳、採伐廳、裝車廳、後勤保障廳……安格林林場以林業生產工序為包間命名, 每間包間的“牆”都是採用林區特有的樹幹搭建而成,就連掛在樹幹上的工藝品都別具林區特色。走在職工餐廳裡,不得不為林業人的智慧感歎,也不難看出,旅遊業的發展凝聚了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心。

盛夏8月,溫熱的陽光穿透過松針落下一地的剪影,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的工友們正圍坐在桌前喝茶聊天。他們曾經都是木材生產一線的職工,有採伐工、集材司機、鍛工、清林工,還有為工隊做飯的師傅、食堂管理員等。如今,他們除了春秋兩季防火和營林工作外,旅遊旺季,在工隊風情園做廚師、服務員、導遊員等,他們有了統一的名字,叫旅遊從業人員。

工友們身著黃色和綠色的汗衫格外引人注意,前面寫著“安格林林場”,後面寫著“工隊風情園”,這是林場為旅遊統一制定的工作服,鮮豔的顏色為多彩盛夏增添了一抹亮色。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主任赫明崗解釋道,黃色曾是木材生產時代的安全色,綠色是大興安嶺林區的主色,我們想要通過這兩種色彩,為遊客們傳遞林區特有的工隊文化,展示我們轉崗工人的精神面貌,在旅遊發展中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當下,莫爾道嘎林業局聚焦“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以貫通四季旅遊為重點,結合全域旅遊的大形勢,集眾智、匯眾力,按照“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了建設期為6年的旅遊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旅遊經驗的傳承,也是旅遊發展的接力,必將引領莫爾道嘎的旅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每間包間的“牆”都是採用林區特有的樹幹搭建而成,就連掛在樹幹上的工藝品都別具林區特色。走在職工餐廳裡,不得不為林業人的智慧感歎,也不難看出,旅遊業的發展凝聚了大家追求幸福生活的堅定信心。

盛夏8月,溫熱的陽光穿透過松針落下一地的剪影,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的工友們正圍坐在桌前喝茶聊天。他們曾經都是木材生產一線的職工,有採伐工、集材司機、鍛工、清林工,還有為工隊做飯的師傅、食堂管理員等。如今,他們除了春秋兩季防火和營林工作外,旅遊旺季,在工隊風情園做廚師、服務員、導遊員等,他們有了統一的名字,叫旅遊從業人員。

工友們身著黃色和綠色的汗衫格外引人注意,前面寫著“安格林林場”,後面寫著“工隊風情園”,這是林場為旅遊統一制定的工作服,鮮豔的顏色為多彩盛夏增添了一抹亮色。安格林林場工隊風情園主任赫明崗解釋道,黃色曾是木材生產時代的安全色,綠色是大興安嶺林區的主色,我們想要通過這兩種色彩,為遊客們傳遞林區特有的工隊文化,展示我們轉崗工人的精神面貌,在旅遊發展中走出一條創新之路。

當下,莫爾道嘎林業局聚焦“壯美內蒙古,亮麗風景線”,以發展全域旅遊為方向,以貫通四季旅遊為重點,結合全域旅遊的大形勢,集眾智、匯眾力,按照“先急後緩、先易後難、因地制宜、實事求是”的原則,制定了建設期為6年的旅遊發展規劃,這個規劃是集體智慧的結晶,是旅遊經驗的傳承,也是旅遊發展的接力,必將引領莫爾道嘎的旅遊走得更遠、走得更好。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