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從”姜太公釣魚"論古代智囊謀臣投靠明主的那些伎倆

商朝紂王統治時期, 桀驁不馴, 為人殘暴, 沉迷美色,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周文王決心推翻商朝統治。 姜太公, 本為天上一神仙, 奉師傅之命, 下凡幫助文王。 太公自知年過半百, 且和文王沒有一點交情, 假如直接上前告知, 文王多半不會接受他。 因此想了一妙計, 特地在文王回家的路上, 一小河邊, 手拿一根魚竿, 在那兒釣魚, 用的魚鉤還是直直的, 竟然一下子吊了很多魚。 文王見了, 拍手叫好, 邀他到府中一敘, 姜太公見時機成熟, 方向文王稟明了來意, 於是才有了後面的武王伐紂的故事。

雖然說, “姜太公釣魚——願者上鉤”是個歷史的傳說, 真實性有待商榷, 但從這個事情上, 我們還是可以分析一下古代的文人墨客, 智囊謀臣, 究竟如何更快速的吸引明主們的注意呢?

首先一點, 就是要“奇”。 明主之所以為明主, 首先是家境顯赫, 身世背景負責, 見多識廣的, 向明主們展示的一定是新奇的東西,

比如直鉤釣魚這種, 主要是吸引注意力, 這是成功的第一步, 也是至關重要的一步。

再者, 就是要“才”。 吸引明主之後, 一定要有才, 簡單點說, 要是能忽悠, 讓明主認為你是一個隱居山間的不世奇才, 得到你, 那是賺大發的節奏, 有了“奇“和”才“, 就已經成功了一大半了。

最後一點, 就是“目標一定要選對”。 因為這是你以後為止輔佐的人, 性格, 品性, 地位都要達到預期, 如此方能成就一方霸業。

古代的文人志士, 有很多都是奉行這樣一種法則, 比如司馬懿輔佐曹丕, 諸葛亮輔佐劉備, 皆是如此。

聽完小編的敘述, 你是不是也想找找個優美的, 安靜的地方, 靜靜的釣釣魚, 享受一下大自然的景色?

福建省泰甯縣, 作為有名的歷史文化縣, 於1036年, 宋神宗提名為“泰寧”縣, 縣內有一人工湖, 風景秀麗, 碧波澄澈, 鳥翔魚躍, 丹峰競秀, 實乃釣魚的好去處。 此地也將會舉行中國靜心泰寧垂釣大賽, 手拿一根精緻的釣魚竿, 靜靜的等候你的明主來臨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