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耿直的他總是得罪權貴,卻在漢末亂世中,給了百姓一方淨土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拜羅貫中所賜, 三國時期歷史人物的普及程度比其他朝代都要多一些。 作為對劉備起步提供巨大幫助的人,

陶謙也被一些三國迷所熟識, 當然他出名還有一個原因, 就是手下擅殺了曹操的父親, 導致曹阿瞞舉兵報復。

雖然《三國演義》源自於史料, 內容情節上卻有一定的誇張之處。 比如後來的徐州刺史陶謙, 他雖然無法同劉備、曹操相提並論, 但是本身也不是什麼窩囊頹廢之輩, 年輕時候的陶謙有實力有進取心。 正是由此, 在東漢末年的亂世之中, 他能夠讓徐州治下的百姓有一方淨土。

一、辭職就辭職

小時候的陶謙就是一個問題少年, 史書上稱其為“放浪鄉里”。 他的父親做過一任縣長, 無奈早亡。 失去管教的陶謙就是肆無忌憚, 最喜歡拿布扯成戰旗, 和同齡的孩子一起玩打仗。

曾經做過蒼梧太守的甘太公也不知看上陶謙哪一點,

與之稍微談了幾句就心甘情願地把自己女兒嫁給了他, 並且逢人便誇自己的女婿相貌不凡, 將來定有大作為。 結婚後的陶謙才開始喜歡上了學習, 考上了諸生, 又在舉孝廉中擔任舒縣縣令。

當時舒縣的上級是太守張磐, 張太守的管理風格就是說一不二,

非常之強硬, 底下的官僚們都很怕他。 因為張磐與陶謙父親是老朋友, 故對陶謙很照顧。 每當陶縣令到郡裡開會請示工作, 張太守都不忘留世侄在家中小酌幾杯。

這張磐有個愛好, 只要喝高興了就喜歡在屋中跳舞, 自己跳也就罷了, 還喜歡拉著旁人一起來跳。 你讓陶謙扯著布玩打仗還行, 讓他跳舞簡直比殺了他還難受。 幾次宴會下來, 陶謙的牛脾氣就上來了。

有一次張磐又拉陶縣令跳舞, 陶謙杵在原地一動不動。 張太守有些不高興, 借著酒勁問他:“你真的不跳嗎?”

“不跳, 我受不了這般戲弄。 ”

張太守的臉面當場就掛不住了。

張磐本來就是那種說一不二的人物, 看到有人不順從自己非常生氣, 於是命令手下搜集陶謙的黑材料。

這一搜集不要緊, 越調查越發現自己這個侄子是個好官。 陶謙得知張磐在調查自己, 主動遞上辭職信。

雖然官沒了, 但在當時的社會環境中, 陶謙贏得了不阿諛權貴的名聲, 享譽天下。

二、再次起家

漢末中平二年, 西部的羌人叛亂,

皇帝命令皇甫嵩出征平叛。 皇甫嵩手下無人, 於是想起了名聲在外的陶謙, 並徵召他出山。

陶謙成為軍隊中的楊武校尉, 一起討伐羌人叛亂。 在征戰的過程中, 皇甫嵩領導軍隊多次大敗羌人, 陶謙在軍中也累獲戰功。

後來因為皇甫嵩得罪了宮內的宦官, 被撤銷領導職務。 朝廷另派司空張溫接手前線戰事, 陶謙本身能力出眾, 不僅之前得到皇甫嵩的賞識, 而且還讓後來的張溫頗為倚重。

司空位列三公, 主要掌管土木營建的事情, 相當於後世的工部尚書。 張溫非常佩服陶謙的能力, 在日常交往中很是客氣。 有了司空的提點, 陶謙以後的仕途發展想必會非常順利。 換做任何一個人都會抓緊機會, 因為能得到司空這樣高級別領導的賞識意味著擁有了一個遠大光明的前途。

但陶謙沒有這麼做,他在工作中雖然和張司空走的很近,但在私下裡卻與其保持著距離。因為張溫名氣很大,又位列三公,可是司空這個位置卻是花錢買來的。在漢代桓靈二帝時期買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讓陶謙很是看不起。

三、再次得罪人

西羌終於被平定,參與此次平叛的張溫召開慶功宴款待坐下的將領,因為他想重用陶謙,特意讓陶謙代表自己向各位將領敬酒。這本來是一個好機會,可是陶謙因為看不起張溫,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不僅敬酒不積極,而且還借著酒瘋撒潑打滾諷刺張溫。

這樣就讓張溫很生氣了,後者找了一個藉口將陶謙發配到了邊疆。畢竟陶謙是司空親自培養出來的人,有人勸說張溫別和晚輩一般見識,而且壓制陶謙的事情傳出去也好說不好聽,讓人覺得司空心眼太小。

張溫聽了勸,命人把陶謙調回來,只要雙方握手言,兩邊的臉面都能得到保全。

為了預防那個二愣子犯撅,張溫的幕僚提前和陶謙打好招呼,要求陶謙多說些好話,要感謝領導,深刻檢討自己的錯誤,陶謙滿口答應了。幕僚回到張溫處,說:“陶謙知道自己的錯誤了,等他入京向天子謝恩之後,一定會到司空府上請罪的。”

誰知,陶謙進京之後壓根就沒有搭理張溫。過了幾日,張溫在皇宮前偶遇陶謙,大家以為陶謙會主動上前解釋,誰知陶謙見面之後就說:“我是來感謝朝廷的,和張司空又有什麼關係。”

張溫氣得不輕,可是當著別人又不好發作,只能無奈地說:“你這發癡的毛病就不能好好改改嗎?!”

畢竟“宰相肚裡能撐船”,張溫比張磐的氣量要大得多,他邀請陶謙在家中喝酒,陶謙當著別人不好拒絕只得勉強答應。在司空府的酒桌上,二人握手言和,這段風波才算過去。

陶謙的耿直為自己贏得很好的清譽,他的能力在漢末那幫買官的庸人中間脫穎而出。在後來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陶謙先後任幽州、徐州刺史,在管理地方的工作中能夠顧惜百姓艱辛,重視農桑發展,大力挖掘人才,讓徐州遠離中原戰亂,在東漢末年的紛爭中開闢一片世間少見的和諧淨土。

但陶謙沒有這麼做,他在工作中雖然和張司空走的很近,但在私下裡卻與其保持著距離。因為張溫名氣很大,又位列三公,可是司空這個位置卻是花錢買來的。在漢代桓靈二帝時期買官是很正常的事情,但這讓陶謙很是看不起。

三、再次得罪人

西羌終於被平定,參與此次平叛的張溫召開慶功宴款待坐下的將領,因為他想重用陶謙,特意讓陶謙代表自己向各位將領敬酒。這本來是一個好機會,可是陶謙因為看不起張溫,覺得自己受到了侮辱,不僅敬酒不積極,而且還借著酒瘋撒潑打滾諷刺張溫。

這樣就讓張溫很生氣了,後者找了一個藉口將陶謙發配到了邊疆。畢竟陶謙是司空親自培養出來的人,有人勸說張溫別和晚輩一般見識,而且壓制陶謙的事情傳出去也好說不好聽,讓人覺得司空心眼太小。

張溫聽了勸,命人把陶謙調回來,只要雙方握手言,兩邊的臉面都能得到保全。

為了預防那個二愣子犯撅,張溫的幕僚提前和陶謙打好招呼,要求陶謙多說些好話,要感謝領導,深刻檢討自己的錯誤,陶謙滿口答應了。幕僚回到張溫處,說:“陶謙知道自己的錯誤了,等他入京向天子謝恩之後,一定會到司空府上請罪的。”

誰知,陶謙進京之後壓根就沒有搭理張溫。過了幾日,張溫在皇宮前偶遇陶謙,大家以為陶謙會主動上前解釋,誰知陶謙見面之後就說:“我是來感謝朝廷的,和張司空又有什麼關係。”

張溫氣得不輕,可是當著別人又不好發作,只能無奈地說:“你這發癡的毛病就不能好好改改嗎?!”

畢竟“宰相肚裡能撐船”,張溫比張磐的氣量要大得多,他邀請陶謙在家中喝酒,陶謙當著別人不好拒絕只得勉強答應。在司空府的酒桌上,二人握手言和,這段風波才算過去。

陶謙的耿直為自己贏得很好的清譽,他的能力在漢末那幫買官的庸人中間脫穎而出。在後來鎮壓黃巾軍的過程中,陶謙先後任幽州、徐州刺史,在管理地方的工作中能夠顧惜百姓艱辛,重視農桑發展,大力挖掘人才,讓徐州遠離中原戰亂,在東漢末年的紛爭中開闢一片世間少見的和諧淨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