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希特勒最追悔莫及的一戰,邱吉爾:將孕育英國的勝利

文史撰稿人袁載譽, 新華社瞭望智庫特約作者, 專注世界歷史

1940年5月26日晚, 法國和比利時交接處的小港灣敦克爾克異常的繁忙, 呼呼海風聲中夾雜絡繹不絕的匆匆腳步聲, 海面上千奇百怪的船舶一望無際。

1940年5月10日清晨, 鳥兒還未啼鳴, 但德法邊境早已陷入一片發動機轟鳴聲中, 希特勒集結了3000餘輛坦克, 4500余架飛機如同猛虎下山一樣撲向法國。

為了能夠避免不重蹈一戰時凡爾登戰役的失敗, 陷入法國人陣地消耗的黑洞中, 德國大軍沒有主攻在比利時嚴陣以待的英法聯軍和德法邊境的鋼筋水泥怪物馬奇諾防線。

選擇從二者交界處的阿登山區來個中間開花, 那裡由於叢林密佈山路崎嶇, 被英法指揮官判定為無法大規模裝甲突擊地帶, 因此只有少量山地部隊把守。

而德國人正好利用了英法認為的不可能, 用他們的意志力將不可能變成了可能, 德軍主力像幽靈一樣在阿登山區從天而降, 迅速擊潰守軍, 然後兵分多路直插法國腹地, 以及迂回包圍前線的法國軍隊、英國軍隊。

至此馬奇諾防線成為形同虛設的擺件, 比利時的英法聯軍陷入重重包圍, 好在英國邱吉爾反應及時, 在他的安排下英法聯軍執行了“發電機行動”,

將被圍在比利時的英法聯軍從小港口敦克爾克撤回本土, 保留有生力量待局勢明朗。

原本由於德國軍隊距英法聯軍直線距離超近, 假如英法撤退, 德軍窮追不捨, 英法聯軍必定將全軍覆滅, 然而此時希特勒不知為何突然猶豫了(至今依舊是個謎), 他在24日示意大軍暫停進攻。

而這一暫停剛好給了聯軍喘息的機會, 聯軍得以迅速在敦克爾克構建起了堅固的防禦陣地, 26日晚, 在英國政府的積極號召下, 英國軍方加民間共計861艘能載人的船參與了這場“搶運30萬大兵”的壯舉。

27日清晨, 聞訊趕來的德國空軍向敦克爾克瘋狂的投擲燃燒彈, 好在漂洋過海的英國戰機及時趕到阻擊, 敦克爾克得以沒有被完全燒掉。

此後德國的空襲雖從未間斷, 但由於德國始終沒有掌握制海權, 英國空軍又不比德國差, 德國一系列的空襲, 並未讓這場英法大撤退計畫傷筋動骨。

而陸軍由於錯失時間戰機, 讓英法聯軍構建了完整的防禦體制, 進攻非常的不順, 直到6月4日德國軍隊才突破防線, 殺入敦克爾克, 但此時大撤退計畫已經執行過半, 超過30萬全副武裝的英法聯軍得以渡海大不列顛。

此戰雖然從表面上看英法狼狽不堪, 但是從歷史意義上看這是英法一次偉大的勝利, 它有效的告訴了英法人民, 我們沒有敗,還有數十萬大軍,還可以戰鬥,在那個“失敗主義”縱橫的大環境下,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效果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說的那樣:“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

配圖來源穀歌地圖“德國”,未發現版權聲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我們沒有敗,還有數十萬大軍,還可以戰鬥,在那個“失敗主義”縱橫的大環境下,無疑是一劑強心針。

效果正如英國首相邱吉爾說的那樣:“我們挫敗了德國消滅遠征軍的企圖,這次撤退將孕育著勝利!”

配圖來源穀歌地圖“德國”,未發現版權聲明,版權人若覺不妥,聯繫我們!立馬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