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孫中山想結交康有為,遭一無理要求,當即拂袖而去斷絕來往

1895年, 甲午中日戰爭失敗後, 進行政治改革、救亡圖存的思潮在中國社會上興起。 不過, 同樣的資產階級變革力量之中, 又分為兩個派系, 一為改良派, 二為革命派。 改良派與革命派的核心矛盾, 在於要“驅除韃虜”, 還是要保留那個滿人皇帝。

改良派的立場是避免發生流血政變, 通過由皇室自發, 自上而下地進行資產階級改革, 實行君主立憲;而革命派, 則是要通過暴力來推翻滿清統治, 建立民主共和國。 此二派的領袖, 則分別是大名鼎鼎的康有為和孫中山了。

孫中山和康有為兩人, 都是廣東籍貫, 年齡相仿, 也共同涉獵西學, 理應有很多共同話題。 在電視劇《走向共和》中, 還設計了一段劇情, 說是康有為在廣州萬木草堂講學之時, 孫中山登門拜訪, 向康有為及其弟子鼓吹了一番資產階級革命和建國理論。 最終因兩人政見不同, 無法說服對方, 不歡而散。

不過在真實的歷史中, 1893年的時候, 康、孫二人, 一個在廣州萬木草堂授課, 一個在旁邊聖教書樓行醫, 相隔且不到1公里。 儘管兩人住的很近, 但卻未曾有過面對面的交集。

並且在那個時候, 孫中山還不是一個堅定的資產階級革命分子。 這從他第二年上書李鴻章的舉動就可以看出來,

孫中山還是曾寄希望于清朝大員推動改革的。 只是他的上書被李鴻章拒絕後, 才意識到改良無望, 而投身於革命。

因此, 孫中山在廣州行醫之時, 與康有為算得上是“志同道合”, 所以也曾通過好友, 向康有為轉達結交之意。 但是康有為為人狂傲, 見孫中山小自己8歲, 又沒有什麼名望, 就說, “孫某如欲訂交, 宜先具‘門生帖’拜師乃可。 ”

但孫中山何許人也?他當時雖只是一個小小的西醫, 然而早有潛龍在淵, 保國救民的大志向, 豈能甘居康有為之下, 當他的一個徒弟?於是孫中山不再找康有為結交, 自己拉著一幫兄弟幹大事去了。

電視劇中劇情固然不符史實, 但也算是基於歷史進行的藝術再創造。 假使能時光倒流, 歷史重演。 孫中山和康有為這兩位近代改革先驅, 真的能和劇中一般, 面對面進行交流和思想碰撞, 再加上梁啟超的參與, 應該是會非常有趣, 能迸發出許多新思想的火花的。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