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勝天半子”八王爺胤禩

康熙帝很多嬪妃中, 有一位衛氏。 良妃衛氏出辛者庫, 她是終清200餘年出身最低的妃嬪。 她聰明而貌美, 但身世低微, 為內務府包衣, 是典型的奴才身世。 入宮後, 她小心翼翼, 阿諛奉承, 總算在康熙二十年生下皇八子胤禩。 這個皇八子長相帥氣, 康熙非常喜歡。 為了舉高他的位置, 康熙將胤禩交給身世相對較高的惠妃撫育。 她的兒子皇八子出生於康熙二十年, 可見她很早就得到了康熙的寵倖, 但直到康熙三十九年才被封為良嬪, 而此時她的兒子已經是十幾歲了, 因為兒子的優秀以及兒子到康熙的喜歡,

所以她才得以加封, 至於她為妃則應該是在康熙四十七年。

沒有太子的顯赫身份, 沒有大阿哥不可小視的支持者明珠的幫助。 沒有十四阿哥生來的驕寵。 母親指望不上, 父親的愛大半給了國事, 剩下的被眾多的兄弟瓜分殆盡。 所有的一切都要自己爭取。

出身的影響對胤禩至關重要。 他過早地從太監宮女的冷嘲熱諷裡學到隱忍不發, 自強不息。 他知道自己要什麼。

因而他練就了內外兼修的人格。 開始了為第一步“被人賞識”做準備。 被人賞識就要主動靠近, 示好。 後來他成功地得到了父親和臣子的喜愛和支持。

只是這盛大繁華的表像背後有著太多的隱憂。 父皇的慈愛背後是試探, 兄弟的友愛背後是猜忌, 臣子的恭敬背後是牆頭派。 第一次廢太子之後, 胤禩發現他的努力有了實現的可能性。 許是壓抑太久, 他忘了“木秀于林, 風必摧之”的古訓, 張狂地行事給了為皇位防範任何人的康熙一個惡劣而清晰的印象。 他在父親那裡是無論如何也取不到即位的詔書了。

康熙罵他“賤婦所生, 自幼心高陰險。 。 。 ”“其心可誅”。 他以為憑藉自己的努力可以忽略的出身的傷口總是在他剛剛忘記時被人揭開。

人可以選擇的有很多, 但就是不能選擇出身。 出身決定了胤禩的性格, 他的性格放在當時的的社會背景下決定了他悲慘的命運。 他不甘心自己的命運被別人掌控, 所以用自己的生命為棋子與神仙下棋, 進行豪賭。 胤禩天生的貴族, 他選擇的人生之路, 雖敗猶榮。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