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去安徽當然要吃這幾樣菜,不然都不好意思說自己去過安徽

徽菜菜系又稱"徽幫"、"徽州風味", 是中國八大菜系之一。 徽菜起源於南宋時期的徽州府(現黃山市, 江西省婺源縣, 以及安徽省宣城市績溪縣組成), 徽菜是古徽州的地方特色, 其獨特的地理人文環境賦予徽菜獨有的味道, 由於明清徽商的崛起, 這種地方風味逐漸進入市肆, 流傳于蘇、浙、贛、閩、滬、鄂以至長江中、下游區域, 具有廣泛的影響, 明清時期一度居於八大菜系之首。 小編在這裡收集了安徽十大最經典的名菜, 一起來看看吧!

安徽十大最經典的傳統名菜(排名不分前後)

1.火腿燉甲魚

火腿燉甲魚是安徽地區特色傳統名菜, 屬於徽菜。 以徽州山區特有的“沙地馬蹄鱉”為主料, 火腿及火腿骨等為佐料, 口味鮮香, 烹飪難度大。 甲魚有較好的淨血作用, 常食者可降低血膽固醇, 因而對高血壓、冠心病患者有益;甲魚還能“補勞傷, 壯陽氣, 大補陰之不足”;對肺結核、貧血、體質虛弱等多種病患亦有一定的輔助療效。

2.紅燒果子狸

紅燒果子狸是安徽地區特色傳統名菜, 屬徽州菜系, 鹹甜味, 狸肉酥爛醇香, 色金紅, 湯汁稠亮, 鹹鮮口味中有甜味, 十分可口。 其中的輔料梨, 不能與與螃蟹和鵝肉同食, 否則會引起胃腸不適。

該菜含有多種營養, 如:蛋白質、脂肪、胡蘿蔔素和鈣等。

3.醃鮮鱖魚

醃鮮鱖(guì)魚是徽州地區傳統名菜, 地方常稱為“臭鱖魚”, 是徽州傳統風味名菜之一。 此菜香鮮透骨, 魚肉酥爛, 風味獨特。 成名已有百多年歷史, 每至重陽節桂魚上市, 人們都以一嘗此魚為快事。

魚經熱油略煎後用文火燒之, 非但無異味, 反而鮮味無比, 正如當地人常說的:“聞起來臭, 吃起來香。 ”

4.清蒸石雞

清蒸石雞是安徽徽州傳統名菜, 此菜湯清香鬱, 肉細嫩柔滑, 原味鮮醇, 素以珍品著稱。 石雞是棲息在山澗石縫中的一種蛙類動物, 乃黃山特產。

以休寧縣大阜瀛所產最為著名。 黃山石雞每只重五兩左右, 腹乳白, 背黑有條紋, 肉質細嫩, 含有豐富的蛋白質、鈣等營養成分, 並且具有清火、明目、滋補身體的功能, 是山珍上品。

5.黃山燉鴿

黃山燉鴿是安徽黃山特色傳統名菜, 取黃山菜鴿與黃山山藥隔水燉制而成。 湯清味鮮,鴿肉酥爛,山藥清香爽口。此菜鴿肉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有補腦健腎、增強記憶力的食療功效。山藥肉鬆軟細膩,略甜,富含澱粉,常被人們視作為滋補蔬菜食用。此菜又是一道滋補健身的佳餚。

6.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是徽州山區傳統名菜。 竹筍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問政山筍在所有的筍味中最為鮮嫩,但不夠香,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則彌補了不足,這道菜就稱為兩香問政山筍。將筍加火腿骨、鮮豬肉骨燒燜,中途加進香腸、香菇。成熟後去骨裝盤。菜品有紅(香腸)、褐(香菇)、奶黃(問政山筍)三種顏色。筍經燒燜則入味透、質脆嫩,有香腸、香菇等混合芳香,是黃山春季時令菜。

7.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為徽州傳統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風味在徽菜中獨領風騷五百餘年。此萊利用豆腐條進行人工發酵,讓其表面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經煎、烤、炸後呈虎皮花紋而得名。據說朱元璋有一次兵敗徽州,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其中有一隨從在草堆中找到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豆腐因草堆內溫度適宜而發酵長毛,隨從將此豆腐取重播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食用,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異香,朱元璋食後非常高興。待朱元璋轉敗為勝後,即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從那以後,許多豆腐店也效仿製作,毛豆腐便在徽州山區長期流傳下來。如今流傳的毛豆腐則多用油煎制,尤其用菜油煎制,待兩面金黃表面起皺時,加入蔥、薑末、肉湯、鹽、味精、白糖、醬油調味,燒燴幾分鐘便可出鍋,上桌時,隨帶辣醬佐食,其味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吃時別有一番情趣。

8.楊梅丸子

楊梅圓於是徽州典型的傳統肉類名菜。因為此菜的色、形與當地楊梅酷似,再加上烹調時以楊梅汁或楊梅醬調味,故名“楊梅圓子”。此菜選用精肉和肥膘肉按7;3的比例分別斬成細茸,放進碗內加入鹽、味精、蔥薑汁、雞蛋清攪打均勻,然後用手擠成像楊梅大小的圓子,滾上麵包屑入六成油鍋炸至成熟,顏色金黃,再用水加白糖、醋和楊梅汁熬成鹵汁澆在圓子上或者將圓子入“楊梅鹵”裹之即成。製成的萊肴呈玫瑰紅色,圓子大小適口,形狀酷似楊梅,其味酸甜適中,耐人回味。

9.方臘魚

此菜又名“大魚退兵將”是民間為紀念方臘機智擊退宋兵而創作的,據說方臘起義軍被圍困在齊雲山上,起義軍糧草將盡,形勢萬分危急,方臘偶見山后水池中魚、蝦較多,即令士兵捕食之,並將小魚、小蝦連同蝦殼魚刺投向山下,以此向宋兵顯示糧草充足,宋兵信以為真,即撤兵而去,義軍從而得救。後來當地百姓為紀念方臘智退宋兵而製作此菜。方臘魚是取用鱖魚之上品,按三部位(即頭部、中軀部、尾部)分檔以後,將頭、尾採用紅燒的方法製成菜,分別放於腰盤的兩端,魚中軀部採用醃漬後油炸的方法,取下魚肉,去其魚骨,略劃花刀,以鹽、酒、蔥、薑等調味品醃漬後用油炸至金黃色,然後配以蕃茄沙司加糖、醋、清湯熬成,蕃茄鹵澆在炸好的魚上或配以小碟佐食之,將炸制好的魚菜放於腰盤中間,最後選用青蝦去殼留尾,醃漬後掛上高麗糊炸熟,圍配於腰盤四周即成。做成的方臘魚菜肴具有鹹鮮、香嫩、酸甜等滋味,其造型逼真,姿勢威風,鱖魚在盤中昂首翹尾,頗有乘風破浪之勢,令食客意趣無窮,興致倍增。

10.鳳燉牡丹

鳳燉牡丹是安徽省特色名菜。徽菜擅長燒、燉,作為傳統燉菜典型代表之一,此菜系雞與豬肚同鍋,以小火細燉,湯色奶白濃厚,雞酥鮮而含汁,肚質軟爛而醇香。雞肉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在徽州與沿江江南一帶不僅作為筵席大菜,而且是產婦常食的滋補佳品,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

湯清味鮮,鴿肉酥爛,山藥清香爽口。此菜鴿肉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易於消化,有補腦健腎、增強記憶力的食療功效。山藥肉鬆軟細膩,略甜,富含澱粉,常被人們視作為滋補蔬菜食用。此菜又是一道滋補健身的佳餚。

6.問政山筍

問政山筍是徽州山區傳統名菜。 竹筍是徽菜中的一味山珍,問政山筍在所有的筍味中最為鮮嫩,但不夠香,加上香腸、香菇等增香,則彌補了不足,這道菜就稱為兩香問政山筍。將筍加火腿骨、鮮豬肉骨燒燜,中途加進香腸、香菇。成熟後去骨裝盤。菜品有紅(香腸)、褐(香菇)、奶黃(問政山筍)三種顏色。筍經燒燜則入味透、質脆嫩,有香腸、香菇等混合芳香,是黃山春季時令菜。

7.虎皮毛豆腐

毛豆腐為徽州傳統名菜素菜之珍品,以其特有的風味在徽菜中獨領風騷五百餘年。此萊利用豆腐條進行人工發酵,讓其表面長出一層白色茸毛,經煎、烤、炸後呈虎皮花紋而得名。據說朱元璋有一次兵敗徽州,腹中饑餓難熬,命隨從四處尋找食物,其中有一隨從在草堆中找到逃難百姓藏在此處的幾塊豆腐,豆腐因草堆內溫度適宜而發酵長毛,隨從將此豆腐取重播在炭火上烤熟給朱元璋食用,不料豆腐味道十分鮮美異香,朱元璋食後非常高興。待朱元璋轉敗為勝後,即下令隨軍廚師製作毛豆腐,犒賞三軍。從那以後,許多豆腐店也效仿製作,毛豆腐便在徽州山區長期流傳下來。如今流傳的毛豆腐則多用油煎制,尤其用菜油煎制,待兩面金黃表面起皺時,加入蔥、薑末、肉湯、鹽、味精、白糖、醬油調味,燒燴幾分鐘便可出鍋,上桌時,隨帶辣醬佐食,其味鮮醇爽口,芳香誘人,吃時別有一番情趣。

8.楊梅丸子

楊梅圓於是徽州典型的傳統肉類名菜。因為此菜的色、形與當地楊梅酷似,再加上烹調時以楊梅汁或楊梅醬調味,故名“楊梅圓子”。此菜選用精肉和肥膘肉按7;3的比例分別斬成細茸,放進碗內加入鹽、味精、蔥薑汁、雞蛋清攪打均勻,然後用手擠成像楊梅大小的圓子,滾上麵包屑入六成油鍋炸至成熟,顏色金黃,再用水加白糖、醋和楊梅汁熬成鹵汁澆在圓子上或者將圓子入“楊梅鹵”裹之即成。製成的萊肴呈玫瑰紅色,圓子大小適口,形狀酷似楊梅,其味酸甜適中,耐人回味。

9.方臘魚

此菜又名“大魚退兵將”是民間為紀念方臘機智擊退宋兵而創作的,據說方臘起義軍被圍困在齊雲山上,起義軍糧草將盡,形勢萬分危急,方臘偶見山后水池中魚、蝦較多,即令士兵捕食之,並將小魚、小蝦連同蝦殼魚刺投向山下,以此向宋兵顯示糧草充足,宋兵信以為真,即撤兵而去,義軍從而得救。後來當地百姓為紀念方臘智退宋兵而製作此菜。方臘魚是取用鱖魚之上品,按三部位(即頭部、中軀部、尾部)分檔以後,將頭、尾採用紅燒的方法製成菜,分別放於腰盤的兩端,魚中軀部採用醃漬後油炸的方法,取下魚肉,去其魚骨,略劃花刀,以鹽、酒、蔥、薑等調味品醃漬後用油炸至金黃色,然後配以蕃茄沙司加糖、醋、清湯熬成,蕃茄鹵澆在炸好的魚上或配以小碟佐食之,將炸制好的魚菜放於腰盤中間,最後選用青蝦去殼留尾,醃漬後掛上高麗糊炸熟,圍配於腰盤四周即成。做成的方臘魚菜肴具有鹹鮮、香嫩、酸甜等滋味,其造型逼真,姿勢威風,鱖魚在盤中昂首翹尾,頗有乘風破浪之勢,令食客意趣無窮,興致倍增。

10.鳳燉牡丹

鳳燉牡丹是安徽省特色名菜。徽菜擅長燒、燉,作為傳統燉菜典型代表之一,此菜系雞與豬肚同鍋,以小火細燉,湯色奶白濃厚,雞酥鮮而含汁,肚質軟爛而醇香。雞肉的藥用價值很大,民間有“濟世良藥”的美稱。在徽州與沿江江南一帶不僅作為筵席大菜,而且是產婦常食的滋補佳品,比較適合產婦、年老體弱及久病體虛者食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