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世界傑出記者的秘訣:我在低谷時被前輩這些忠告一語驚醒

text | AdeshinaEmmanuel & Justin Ray

translate | 小愚 措大

via | Columbia Journalism Review

插圖作者:丹尼爾·費舍爾

新聞業是一門藝術。 記者不停面對新情況遇到新的難題, 而這時那些既定的行業規則往往難以行之有效, 這使得記者們的個人經驗變得格外重要。

CJR

美國作家, 20世紀60年代《紐約時報》《時尚先生》記者

説明定義了文學新聞

在我成為《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記者後不久, 在1956年秋天, 一位名叫彼得·基什(PeterKihss)的工作人員對我說:“年輕人, 別打電話了。 去見你要談的人, 不管有多不便, 總是要和被採訪者面對面。 遠離手機, 坐在他面前, 直視他人的眼睛。 從最近距離用第一視角觀察一切。 重要的是你要在那裡!”這條建議是我60多年前收到的,

從那以後我就一直奉行它。

我現在85歲, 我還是一名記者。 雖然現在我的大部分報導以書籍或雜誌文章的形式出現, 但它們都是第一手的觀察, 並且有盡可能多的場景描述和對話。

我有時把這種方法稱為“掛在外面的藝術”。 有次為了寫一篇關於中國女足球運動員的報導, 我飛到北京, 花了五個星期的時間和她的團隊一起研究她的故事。 另外一次, 我跟隨一名俄羅斯歌劇歌手從莫斯科到布宜諾賽勒斯, 又前往巴賽隆納, 最後在紐約大都會歌劇院(Metropolitanopera House)登臺演出。

在我年輕時, 電話還是一項新技術。 現在, 當我看著新一代的記者們整天低著頭把眼睛盯在筆記型電腦和智慧手機上尋找線索和資訊時,

我都會回想起已故的彼得·基赫斯(PeterKihss)的話:

“遠離手機。 抬起頭。 最近距離觀察事物, 在那裡!”

Wesley Lowery

《華盛頓郵報》記者

我在2014年加入《華盛頓郵報》(theWashington Post)後, 第一個編輯是特倫斯·撒母耳(TerenceSamuel), 當時他負責《華盛頓郵報》的國會報導(現在他是美國國家公共電臺(NPR)的副主編)。 他給我一些思考的路徑和清單, 並啟發我把這些想法寫下來。

每次採訪後, 有什麼新的線索?

在每一次正式會議採訪之後, 有哪些花絮值得被提及, 作為一個獨立的新聞報導作品?

當你看到同事和競爭對手的報導時, 他們在報導中反復強調和突出的事實、統計資料或概念是什麼?

從那些重大的、需要佔有和花費更多時間和資源的選題和報導當中, 能否聯想到或發現一些切口更小的、更多的聚焦某一地域的選題?

現在, 思考這個問題清單成為我的一種癡迷。 對我來說, 做記者的關鍵是不懼怕把東西記錄下來, 並且保持對大腦的刺激。 上圖是我的思考清單, 我把它貼在我的床頭櫃上, 時刻敦促自己。

本·史密斯

BuzzFeed主編

我的第一份記者工作中, 在紐約當地通過一名員警得到了某些八卦消息, 同時他給了我另一個資訊源。 當我找到第二個資訊源時, 對方卻說:“如果你告訴我他的秘密, 你也可能會把我的秘密告訴別人。 所以我永遠不會相信你。 ”從那以後, 我一直都非常敏感, 會時時意識到資訊的利弊, 以及跟別人所達成的協議。

Robert Herguth

芝加哥太陽時報調查記者

Herguth分享了來自自己父親的一些建議。 父親Robertj . Herguth已經91歲了, 是一位退休的新聞記者, 曾在《芝加哥太陽報》和《芝加哥每日新聞》工作。

1992年, 我在芝加哥城市新聞局(CityNews Bureau of Chicago)開始了我的第一份法律新聞工作, 當時父親告訴我, 這是一個傳奇的新聞培訓基地, 我應當記住兩件事:

第一:如果編輯問的問題你不知道,

你應該回答:“我不知道, 但我會找出答案。 ”, 然後去找出答案。

第二:如果你把事情搞砸了, 應該說:“對不起, 我不會讓類似事情再發生。 ”然後確保不會再發生。

Diana Moskovitz

Deadspin高級編輯

莫斯科維茨24歲時, 開始在《邁阿密先驅報》做突發新聞記者。 當時的編輯派特裡夏·安德魯斯曾嚴厲批評過自己, 但她的批評總是會擊中要害。

安德魯斯的第一個建議是:當你開始一個事件的採訪調查時, 要先把網撒得大大的。 因為你不知道哪個人, 或者哪個檔能幫你解鎖這個報導。

安德魯斯的第二項建議與採訪有關。 “你所有的採訪都偏離軌道。 很明顯, 你被採訪物件帶跑偏, 最終你沒有采到你最需要的資訊。 你需要再次去追問他們, 因為這篇報導的截稿時間是不等你的。 在你打電話給一個採訪物件之前,列出你的每一個必須要問的問題,在採訪時,這個問題不問出答案,就不要甘休。”

大衛•弗拉特古

《華盛頓郵報》記者

普利策獎得主

我記得的比較受用的建議來自於黛博拉·納爾遜(DeborahNelson),她現在是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of Maryland)的教授。

1998年我在《西雅圖時報》實習時,她是報社的一名調查記者,她為我們新記者們做了一個關於調查性報導的培訓。我仍記得她當時的一個建議:把你要做的新聞故事想像成一組同心圓,核心主題在中心,其他事實按與核心的關係遠近排列。從同心圓的外緣開始,一層層向中心突破。

Nick Corasaniti

《紐約時報》數位記者

那時我是紐約伊薩卡學院(Ithaca college)的一名大二學生,在通訊學院(schoolof communications)實習,他們讓我們做視頻編輯。我很生氣,因為我去那是想成為一名記者、一個寫作者,我覺得編輯視頻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和學費。

所以我去找新聞系的主管談,記得他當時是這麼說的:“新聞業正在發生變化,你需要能夠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報導新聞。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我以前的一個學生打電話給我說,他在《紐約時報》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做視頻。所以如果《紐約時報》是你想去的地方,你需要知道他們會需要什麼技能和人才。”

後來我學會了如何編輯視頻,學會了如何編碼,如何做數位新聞,所有這些技能現在都幫助了我。我從來不會放棄思考,報導每一則新聞最適合的方式是什麼。而在當前的新聞環境中,記者也需要做到這一點。

萊拉·阿裡安

半島電視臺調查記者

獲獎紀錄片《斷層線》製片人

關於新聞報導我得到過的最好的建議是:把每個新聞當成調查來做,故事就會自己跳出來。這個建議是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報告和寫作教授桑迪·帕德(SandyPadwe)告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徹底地報導一個故事,把研究和採訪做周全,寫作將會很容易,因為你的材料會非常強大,故事將會自行書寫。

儘管此後我從印刷媒體轉向了廣播新聞,但我一直在思考和應用他的建議。在前期製作過程中,我需要集中精力收集強有力的材料,從說服潛在的敵對資訊,到攝像機前的採訪,始終在尋找最令人信服的個人故事。如果這項工作做得好,後面的過程會相對順利。

寇里·詹森(Corey Johnson)

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調查記者

Ida b Wells協會(Ida b Wells Society)聯合創始人

詹森分享了他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多樣性研究所時,前新聞學研究員德懷特·坎甯安(DwightCunningham)的建議。

“信任採訪物件,但一定要驗證,這讓我擺脫了很多的困擾。當你是記者的時候,這很重要。或許在採訪中,採訪對象很有魅力,或者他的回答很有幫助,但你依然要仔細檢查和驗證這些資訊,確保它是準確的。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會遇到問題,甚至會因為盲目的信任被對方的假像所蒙蔽。而新聞市場對記者的這種愚蠢行為是不容忍的。”

蒂娜·羅森柏格

解決方案新聞網路聯合創始人

《紐約時報》修復博客的撰稿人

來自Medill的j -school的最佳建議:在每次採訪開始的時候,告訴受訪者:“採訪結束後,我會問你我有哪些資訊遺漏掉了,你可以在最後補充給我。”

Julia Ioffe

《大西洋月刊》政策和世界事務負責人

在我第一次去俄羅斯旅行前,一位前輩告訴我:“先寫下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其餘部分的靈感就會隨之而至。”從那以後,我就一直遵循這個建議。

Jaweed Kaleem

《洛杉磯時報》全國種族和司法記者

“寫每一篇報導的時候,都當做是在寫頭版頭條。”這條建議是雷金納德·a·斯圖爾特(Reginald a . Stuart)提出的,他是一位多元化宣導者,曾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名記者。

近期好文薦讀:

投稿、合作郵箱:xjbcmyj@163.com 在你打電話給一個採訪物件之前,列出你的每一個必須要問的問題,在採訪時,這個問題不問出答案,就不要甘休。”

大衛•弗拉特古

《華盛頓郵報》記者

普利策獎得主

我記得的比較受用的建議來自於黛博拉·納爾遜(DeborahNelson),她現在是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of Maryland)的教授。

1998年我在《西雅圖時報》實習時,她是報社的一名調查記者,她為我們新記者們做了一個關於調查性報導的培訓。我仍記得她當時的一個建議:把你要做的新聞故事想像成一組同心圓,核心主題在中心,其他事實按與核心的關係遠近排列。從同心圓的外緣開始,一層層向中心突破。

Nick Corasaniti

《紐約時報》數位記者

那時我是紐約伊薩卡學院(Ithaca college)的一名大二學生,在通訊學院(schoolof communications)實習,他們讓我們做視頻編輯。我很生氣,因為我去那是想成為一名記者、一個寫作者,我覺得編輯視頻是在浪費我的時間和學費。

所以我去找新聞系的主管談,記得他當時是這麼說的:“新聞業正在發生變化,你需要能夠以各種可能的方式報導新聞。我不知道會發生什麼變化,但我以前的一個學生打電話給我說,他在《紐約時報》找到了一份工作,是做視頻。所以如果《紐約時報》是你想去的地方,你需要知道他們會需要什麼技能和人才。”

後來我學會了如何編輯視頻,學會了如何編碼,如何做數位新聞,所有這些技能現在都幫助了我。我從來不會放棄思考,報導每一則新聞最適合的方式是什麼。而在當前的新聞環境中,記者也需要做到這一點。

萊拉·阿裡安

半島電視臺調查記者

獲獎紀錄片《斷層線》製片人

關於新聞報導我得到過的最好的建議是:把每個新聞當成調查來做,故事就會自己跳出來。這個建議是哥倫比亞新聞學院的報告和寫作教授桑迪·帕德(SandyPadwe)告訴我的。意思是如果你徹底地報導一個故事,把研究和採訪做周全,寫作將會很容易,因為你的材料會非常強大,故事將會自行書寫。

儘管此後我從印刷媒體轉向了廣播新聞,但我一直在思考和應用他的建議。在前期製作過程中,我需要集中精力收集強有力的材料,從說服潛在的敵對資訊,到攝像機前的採訪,始終在尋找最令人信服的個人故事。如果這項工作做得好,後面的過程會相對順利。

寇里·詹森(Corey Johnson)

坦帕灣時報(Tampa Bay Times)調查記者

Ida b Wells協會(Ida b Wells Society)聯合創始人

詹森分享了他在田納西州納什維爾多樣性研究所時,前新聞學研究員德懷特·坎甯安(DwightCunningham)的建議。

“信任採訪物件,但一定要驗證,這讓我擺脫了很多的困擾。當你是記者的時候,這很重要。或許在採訪中,採訪對象很有魅力,或者他的回答很有幫助,但你依然要仔細檢查和驗證這些資訊,確保它是準確的。如果你不這樣做,你將會遇到問題,甚至會因為盲目的信任被對方的假像所蒙蔽。而新聞市場對記者的這種愚蠢行為是不容忍的。”

蒂娜·羅森柏格

解決方案新聞網路聯合創始人

《紐約時報》修復博客的撰稿人

來自Medill的j -school的最佳建議:在每次採訪開始的時候,告訴受訪者:“採訪結束後,我會問你我有哪些資訊遺漏掉了,你可以在最後補充給我。”

Julia Ioffe

《大西洋月刊》政策和世界事務負責人

在我第一次去俄羅斯旅行前,一位前輩告訴我:“先寫下你真正感興趣的東西,其餘部分的靈感就會隨之而至。”從那以後,我就一直遵循這個建議。

Jaweed Kaleem

《洛杉磯時報》全國種族和司法記者

“寫每一篇報導的時候,都當做是在寫頭版頭條。”這條建議是雷金納德·a·斯圖爾特(Reginald a . Stuart)提出的,他是一位多元化宣導者,曾是《紐約時報》(New York Times)的一名記者。

近期好文薦讀:

投稿、合作郵箱:xjbcmyj@163.com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