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年輕媽媽餵奶時被6歲男孩拍照,孩子小不懂事?

作者:魚爸

1

今天的話題從一篇新聞說起。

這幾天長沙有一個媽媽, 帶著幾個月大的女兒在社區醫院打疫苗, 打完後女兒哭鬧著, 她就在留觀室進行哺乳, 安撫孩子。

可就在哺乳期間, 一名6歲左右的小男孩突然沖了進來, 直接拿起手機對著年輕媽媽拍照。

而且連續拍了好幾張, 然後轉身就跑。

她當時不知道男孩拍照是出於什麼樣的心理, 也擔心對方把自己哺乳的照片洩露出去, 便一邊喝止男孩不能拍, 同時讓一旁的婆婆去追趕。

因為心急, 她的婆婆追上男孩後, 抓著他以防其跑開, 並將男孩手裡的手機一把搶了過來。

但是怕引起誤會, 年輕媽媽當即讓婆婆把手機還給男孩, 並試圖尋找男孩的家屬。

最後小孩的奶奶過來了, 說她孫子只有五六歲, 什麼都不懂。

而且還說他們嚇到她孫子了, 一直罵罵咧咧, 覺得自己有理, 要為孫子討一個公道。

兩方就爭吵了起來。

圍觀的群眾也紛紛勸解, 說孩子的行為的確不對, 可畢竟是一個五六歲的孩子。

紛紛勸她:“沒必要較真, 只是小孩子不懂事”。

現場一面倒地贊同這個觀點。

感覺就是她過度反應了一樣。

聽到這番話後, 她更覺得委屈, 她反問後來採訪的記者, “現場所有人一邊倒的說法, 那小孩子會不會也覺得自己沒錯, 是這個阿姨太小題大做了?難道能一直把孩子小當作藉口嗎?”

2

看到這條新聞, 我非常理解這個媽媽的心情。

特別是她那種被眾人指責時的無助和疑惑。

可是要知道:孩子再小, 也會長大。

當孩子犯了錯或者惹了麻煩, 我們見過最多的藉口就是“孩子還小, 沒事!”

所以我們會發現一兩歲的孩子在路邊大便, 也不能說什麼。

因為孩子媽說孩子小, 不懂事。

所以就有孩子用石頭劃停在路邊的車, 孩子媽熟視無睹, 以致於氣不過的車主直接把孩子踢飛, 最後引起官司的事。

犯錯孩子那方堅持的理由是:孩子還小, 憑什麼動手。

這個理由真的是自帶光環, 無懈可擊。

合適的做法是不是應該把那個熟視無睹的媽媽踢飛呢?

當孩子惹禍的時候, 馬上就用孩子還小來回應。

這是對孩子的成長不負責的行為。

因為大人不教, 他永遠不懂。

就拿前面說到的拍哺乳媽媽的男孩來說。

爸媽如果能夠告訴他尊重別人的隱私, 就不會有這樣的事件了。

孩子到了3-6歲, 都會對異性的身體感到好奇, 父母就要及時給孩子一些健康的性教育知識。

讓孩子認識自己的身體,

也瞭解異性的身體。

並且告訴孩子什麼地方時隱私的部位, 不能摸。

暑假的時候, 兒子跟住我家的小姑姑一起玩。

有時也會玩一些抓癢癢的遊戲, 有時看到她們洗澡, 他就站門外邊大喊著搗亂。

其實這都是他小小的好奇心在作祟。

我就會把他拉回來, 告訴他“任何時候, 女孩上廁所或者洗澡, 男孩都不能進去, 如果別人關上了門, 那就是一個秘密空間, 不能隨便闖入, 你得經過同意才能進去, 你也可以有你自己的秘密空間。 ”

同時也告訴他“褲子遮住的地方和胸部是不能隨便抓跟摸的。 ”

這個時候跟孩子進行一些這樣的教育, 孩子會樂意接受。

當然, 也可以借助一些繪本來幫忙。

比如《乳房的故事》、《小雞雞的故事》、《小威向前沖》、《可愛的身體》、《媽媽的奶》等。

錯過了這堂課, 孩子就去外邊惹事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 比如有的男孩喜歡掀女孩的裙子, 隨便亂摸亂抓, 有了手機就去亂拍。

3

有修養的父母往往能養出有修養的孩子。

孩子對於社交禮儀的學習, 很多時候都來源於大人的引導, 以及他們自己對大人的觀察及模仿。

孩子總是會惹事,那是因為他們對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界限和社會的規則不明了。

比如孩子去電影院或者坐高鐵,因為爸爸媽媽在身邊,加上有趣的體驗,他們就會興奮。

然後會大喊大叫,把這當作自己的地盤。

記得小小魚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在高鐵上。他因為太興奮了,要跟我玩遊戲,每次玩贏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個小哥因為要睡覺,無法忍受,於是對我說,“管好你的孩子!這不是你家裡”

當時我跟孩子媽面面相覷,趕緊道歉。拿出繪本,幫孩子換一個安靜模式,給他講故事。

此後帶孩子出門我就更加注意了。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去打攪別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自從做了父親後,我雖然不曾一日三省吾身,也至少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勤快地反省。

我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合適呢?

也開始更加注意孩子的教養問題。

4

沒有責任意識的大人,養不出有責任擔當的孩子。

孩子不懂事,可大人懂啊!

為什麼不去承擔責任,並且教導好孩子呢?

前幾天在公園玩的時候,看到兩個孩子爭一個滑滑梯。

那個個頭大一點的男孩直接就用腳踹另一個小女孩的肚子。

這時那個小女孩的媽媽看到了,趕緊跑過來,問他為什麼要踢妹妹的肚子。

那個男孩的奶奶就說“沒事呢,都是小孩,不懂事。”

然後他就客套地對著孫子罵了幾句。

結果小傢伙二話沒說,氣鼓鼓地對著奶奶一番拳打腳踢。

那個奶奶一邊挨打一邊說著:“厲害了啊!管不了你了”

然後什麼事沒有,帶著他奔商店去了。

旁邊留著那對委屈的母女。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心裡都不好受。

因為孩子小,不懂事為什麼成為了一個這麼冠冕堂皇的開脫理由呢?

其實,這樣的教養方式,只會害了孩子。

小霸王式的孩子,在一個小群體裡可能能夠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但是也會讓他失去真正的朋友,很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其實,孩子就算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裡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

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熊孩子的問題,責任難道不在家長自己嗎?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你要好好保護自己,也要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爸爸媽媽一直會愛著你,但是世界是非常殘酷的,而你的教養,是對自己的嘉獎和保護。

以及他們自己對大人的觀察及模仿。

孩子總是會惹事,那是因為他們對人與人之間交往的界限和社會的規則不明了。

比如孩子去電影院或者坐高鐵,因為爸爸媽媽在身邊,加上有趣的體驗,他們就會興奮。

然後會大喊大叫,把這當作自己的地盤。

記得小小魚兩歲多的時候,有一次在高鐵上。他因為太興奮了,要跟我玩遊戲,每次玩贏了就哈哈大笑。

前排的一個小哥因為要睡覺,無法忍受,於是對我說,“管好你的孩子!這不是你家裡”

當時我跟孩子媽面面相覷,趕緊道歉。拿出繪本,幫孩子換一個安靜模式,給他講故事。

此後帶孩子出門我就更加注意了。千萬不能讓自己的孩子去打攪別人,而最需要注意的人是我。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自從做了父親後,我雖然不曾一日三省吾身,也至少變得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要勤快地反省。

我的言行舉止是不是合適呢?

也開始更加注意孩子的教養問題。

4

沒有責任意識的大人,養不出有責任擔當的孩子。

孩子不懂事,可大人懂啊!

為什麼不去承擔責任,並且教導好孩子呢?

前幾天在公園玩的時候,看到兩個孩子爭一個滑滑梯。

那個個頭大一點的男孩直接就用腳踹另一個小女孩的肚子。

這時那個小女孩的媽媽看到了,趕緊跑過來,問他為什麼要踢妹妹的肚子。

那個男孩的奶奶就說“沒事呢,都是小孩,不懂事。”

然後他就客套地對著孫子罵了幾句。

結果小傢伙二話沒說,氣鼓鼓地對著奶奶一番拳打腳踢。

那個奶奶一邊挨打一邊說著:“厲害了啊!管不了你了”

然後什麼事沒有,帶著他奔商店去了。

旁邊留著那對委屈的母女。

每次看到這樣的事,心裡都不好受。

因為孩子小,不懂事為什麼成為了一個這麼冠冕堂皇的開脫理由呢?

其實,這樣的教養方式,只會害了孩子。

小霸王式的孩子,在一個小群體裡可能能夠作威作福,不可一世。

但是也會讓他失去真正的朋友,很難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

其實,孩子就算小,也是一個有尊嚴的獨立的個體。他們需要得到尊重,需要得到好的教養。

很多時候,就是因為家裡的熊家長,才讓孩子變成了熊孩子,這也是孩子的一種悲劇。

因為小時候孩子的性格、行為習慣無不是家長一步步影響著搭建的。

熊孩子的問題,責任難道不在家長自己嗎?

我一直希望孩子明白:你要好好保護自己,也要學會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

爸爸媽媽一直會愛著你,但是世界是非常殘酷的,而你的教養,是對自己的嘉獎和保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