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裡的歷史悠久,滋養了平山百姓……

從官塘到工人療養、大眾康養嬗變的溫湯古鎮

這是距省會最近的天然溫泉康養之地。

這是太行山岩溶礦泉地熱奇觀。

這裡三月三桃花浴具有悠久傳統。

這裡有漢武帝、光武帝沐浴的傳說。

這裡是華北人民政府駐地附近人民領袖休閒地。

這就是平山溫塘古鎮, 溫泉流波的康養福地。

……

平山縣溫塘位於縣城西二十公里, 溫塘河自南向北蜿蜒從村中流過。 這裡正處在太行山前地質斷裂帶上, 加上周邊地層的向斜結構, 溫塘河谷形成了一個天然匯水寶地, 周邊山地的地下水彙集到這裡, 經過斷裂帶地熱加溫,

形成了千古不竭的溫泉。

溫塘河的傳說

自從人類在溫塘河畔定居, 這裡就以得天獨厚的溫泉水名揚天下。 古時候溫塘河上游的水終年熱氣蒸騰, 甚至因為溫度高, 農民不能用以灌溉農田, 當地有“涼水比熱水貴”的說法。 自古以來, 附近人們就在河邊砌石成塘,

洗浴溫泉, 被古人列為“平山八景”之一。 當地流傳著很多關於溫塘的傳說。

傳說, 天宮的太上老君在八卦爐裡修煉丹藥, 不小心失了手, 一塊火紅的煤渣掉到人間, 變成了一條火龍, 飛落在平山溫塘, 又鑽入地下, 把泉水燒熱了。

這畢竟是傳說, 其實早在戰國時期, 中山國貴族就開始利用溫泉洗浴。 在溫塘河谷的一片臺地上, 修朔黃鐵路之前, 發現過戰國時期瓦礫、陶片和灰陶罐, 證明戰國時期就有建築。

在中國古代社會, 貴族有至高無上的尊嚴, 因為統治者的需求, 在太行山造就了東晉十六國時期鄴城附近的瓷窯--武安觀台窯, 戰國、漢代諸侯王和皇帝洗溫泉的需求, 開啟了溫塘“官塘”的歷史。 當地流傳著漢武帝到此洗溫泉的傳說。

漢武帝一生文韜武略, 開疆拓土, 功業蓋世, 但在他最初即位時, 他的祖母和外戚把持朝政, 劉徹韜光養晦, 裝出一幅玩世不恭、貪戀女色的姿態。

當他得知常山郡蒲吾縣(今平山縣)王母村有王母行在, 便御駕親臨, 北巡常山、太行, 探訪王母觀。 漢武帝尋訪到此, 看到的王母竟然容貌醜陋, 禿頂亂髮, 眼睛裡還長著蘿蔔花。 不禁哈哈大笑, 口出狂言, 戲弄王母。 王母怒而唾之。 隨即漢武帝就渾身發癢, 長出奇怪的瘡, 癢痛難忍。 他遍尋名醫, 但各地名醫均無法治癒。

經方士指點, 漢武帝明白這是因為褻瀆王母而起, 常言道, 解鈴還須系鈴人啊, 漢武帝再次親臨蒲吾拜求王母。 王母見有悔改之意, 說道:附近山中溫泉可療你瘡疾。

治癒後, 須在山上建造王母祠。 漢武帝滿口答應。 王母賜給劉徹一頭白鹿作為座騎。 漢武帝便騎上白鹿, 經幾番周折, 到溫塘。 遠遠望見水氣蒸騰, 騎鹿急忙前行, 果然見到溫泉噴湧, 漢武帝掬水洗面, 舒適無比。 又命人開挖塘池, 沐浴數日, 幾天後, 漢武帝瘡痊癒了。

因為溫塘歷史悠久, 文化深厚, 所以民間傳說故事很多。 不僅有漢武帝騎鹿尋泉的故事, 還有光武帝劉秀的傳說也很多。

光武帝劉秀在稱帝前, 曾以更始帝大司馬身份巡行河北。 行至真定, 邯鄲算卦的王郎自立為帝, 傳檄河北各地, 圍剿劉秀, 劉秀走投無路。 民間傳說, 當年春天, 劉秀率領隨從, 輾轉到平山冷泉村, 飲用冷泉, 疲憊之中頓感風寒, 就在鄧禹、馮異等人護衛下,

來到蒲吾縣的溫塘, 劉秀解衣入水。 溫暖的泉水, 驅走風寒, 劉秀頓感神清氣爽, 疾病痊癒。

不久, 劉秀擴充軍備, 攻克邯鄲, 平定河北, 在鄗城(今柏鄉縣固城店)稱帝, 光復漢室, 建立了東漢政權。

溫塘村漢塘遺址邊的關帝廟

溫塘村老街

古鎮老街

新建的關帝廟

“官塘”的印記

漢武帝與王母的傳說,只是民間傳說,且帶有《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與西王母交歡的影子,至於光武帝劉秀在河北的傳說,流傳甚廣。而歷史上,劉秀在被邯鄲偽皇帝王郎圍剿時,奔走在從薊城(今北京)到安平、饒陽、信都(今冀州)途中,很快得到和城太守任光等河北將領的輔佐,從戰略躲藏轉為戰略進攻,劉秀在躲避王郎追擊時期,根本沒有進入過太行山。因此,太行山區關於王莽趕劉秀的傳說,都不符合史實。不過,東漢時期漢章帝巡視這一帶,確是正史記載的史實。

《後漢書·章帝紀》記載:元和二年(西元85年)三月乙未(十六日),“章帝臨幸東阿,北行,登太行山,到天井關。”明末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四《北直五》說:真定府房山縣,《漢志》注:蒲吾縣有鐵山,即房山(安史之亂當年,唐肅宗改房山縣為平山縣)也。後漢章帝元和三年,幸趙,祠房山。俗呼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漢章帝在房山創建王母祠,就是今平山縣境內,這才是漢代帝王與溫塘相關的史實。

漢代創建了沐浴塘池,被後世稱為”漢塘“,因漢章帝的名氣不比漢武帝和光武帝劉秀,所以後世附會為漢武帝或劉秀了。而“漢塘”邊的小村莊,就得名”溫湯“,後來又演變為溫塘村。

兩漢的洗浴池,經歷兩千年歲月,遺址尚存。在溫塘村十字街口,有一座石牆青瓦的關帝廟,坐西朝東,關帝廟旁隱藏著一處建築,就是歷經歲月滄桑的“漢塘”。

昔日的漢塘已經棄用,但依然保存完整。2014年我主講《石話實說·石家莊一百個村莊印記》的時候,節目攝製組拍攝過這處文物遺址:南北排列的兩個青石圍成的水池,就是古代貴族們沐浴之處。粗大石條砌築,光滑的石面,正是池塘久遠的歷史印記。

而“漢塘”頂棚建築的石質柱礎,其年代遠遠晚于井口石和池塘大條石的年代。“漢塘”底層石條形態拙樸,帶有漢代石藝格調,而浴池表層裝飾的石條帶有唐代餘韻,或許與唐代趙王王鎔在平山祭祀王母觀有關。而頂棚建築的柱礎石呈圓頂面、六棱柱形,帶有典型的清代風格。

漢塘,在當地被稱為“官塘子”,原本就是官方澡塘,後來演變成官府修建的公共澡塘。智慧的先人們,把漢塘佈置得巧妙而實用。南邊近泉口是熱水池,北邊是溫水池。熱水池和溫水池的西北角有排水口,古人通過排水量大小來調節水溫。熱水池東南角石臺上鑿有石井,人們可以從井中取水。

“漢塘”兩側牆壁上,嵌有五塊石刻。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清康熙平山人崔岱齊題記,崔岱齊任長沙知府,回歸故里時,不忘攜後人浴溫湯。家鄉的寶泉聖水,激發了崔知府的鄉愁,賦詩一首,鐫刻銘記。還有一塊是清康熙年間溫塘村人建立抱廈的刻石,其餘都是古人浴沐溫泉的題記。

溫塘的泉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溫湯鎮房地產規模過度開發,溫泉水開採過量,溫泉不能自流出水,“漢塘”逐漸廢棄。有好事者在“漢塘”古廟邊用混凝土建了一座樓閣,不倫不類,破壞了“漢塘”文化原生態。很顯然是“文盲”水準的敗筆。

百姓沐浴的民間印記

沸沸揚揚的溫塘河水,擋不住當地百姓享用的欲望。於是,當地百姓在溫塘河畔修築了一系列民眾洗浴的塘池,男女老幼都可享受溫泉沐浴的福祉。

在封建社會,女子不允許抛頭露面,直到民國時期,我國的公眾女浴池才出現在城市裡。但溫塘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為當地古代婦女帶來了福祉,她們很早就和男子一樣,擁有洗溫泉的權利。清咸豐《平山縣誌》記載:“(溫塘)水有硫磺氣,望之黝黑,掬之潔白,浴之可以療癬疥之疾。因築有男女二塘,塘內各砌二池,以便浴者,故遠近男女人士,往浴者終年絡繹不絕。”可見,溫塘女浴池至晚在咸豐年間已廣泛使用,這裡的婦女早就得到了溫塘沐浴的權利。

因為有了天賜的溫泉聖水,近水而居的溫塘人是幸福的,而世世代代沐浴溫泉的溫塘人,也留下了許多詩文石刻,抒發沐浴的愜意。

浴沂歸詠碑

康熙十年,當地人在溫塘刻立碑碣,鐫刻“白岩老人”手書四個大字“浴沂歸詠”。旁邊還有小字:“漢武波流遠,刻石勒貞瑉。千秋暨萬戴,沫澤永無疆”。

“浴沂歸詠”出自《論語·先進篇》。原文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說在河中沐浴後,乘風詠歌而歸。

從前,溫塘河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補給量充分,溫泉自然湧出河灘,在溫塘村西形成天然溫泉帶。周圍村民流傳著傍晚分男女聚集沿河沐浴的習慣。辛勞的民眾,在溫泉水中洗去疲勞,出浴後載歌載舞,回家路上飄蕩著歌聲。“浴沂歸詠”,正是這種情景的寫照。

而今溫塘河已成為季節河,但溫塘村的老人們都還記得,他們以及他們的祖輩,就是泡著這裡的溫泉長大的。

華北人民政府故事

今人不見古時月,明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未曾體悟過古人沐浴的經歷,但這溫泉水,銘記著歷史上一代又一代叱吒風雲的人物留在這裡的印記。

至今董必武居住溫塘的往事,仍被人們所記憶。我作為《燕趙傳奇》大型廣播節目總撰稿、主講人,參與《華北人民政府全景實錄》專題節目策劃、撰稿和主講,講到了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在溫塘療養的故事。

1948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進入平山,董必武參與籌備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前,因胯骨疼在溫塘療養,就住在溫塘村十字街東北郭樹田家的北院。

董必武住在北屋,警衛連住在西屋。董必武常與百姓拉家常,和鄉親們在“漢塘”一起洗浴,他問大夥兒收成怎麼樣,糧食夠不夠吃,土改情況怎麼樣。通過拉家常,董老瞭解了土改中的實際情況。有一次,董老的馬啃了老鄉家的樹皮,他知道後,立即賠償。

董老喜歡溫塘的山水,傍晚時,他拿一把小椅子到門前的麥場納涼。白天到附近散步。當時,四分區衛生隊住在溫塘,戰士們患了疥瘡,治療方法就是讓他們到溫塘洗澡,晚上用穀草點燃硫磺熏烤,原有的澡堂不夠用了。董老就指示戰士們在西河溝東岸漢塘南邊挖了一個新池子。

溫塘的泉水,還曾經做過中央機關的浴池。毛澤東主席也曾在這享受過平山的“溫泉浴”。

1948年,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中央工委和平山縣政府在此修建了中央機關浴池。朱德總司令專程到溫塘考察了溫泉水源,深為感慨地說:“這是寶貴的天然資源,將來全國解放後,要很好地利用資源優勢建設一所療養院,為廣大人民服務。”

隨後,技術人員到溫塘鎮勘測了漢塘、女塘以及溫泉水源,決定在漢塘南側新建抽水式澡堂。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期間,中央領導和機關工作人員曾在這裡洗澡,其中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領袖們,在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的閒暇裡,曾來此洗過溫泉浴。

老一輩人民領袖和溫塘人民有很深的感情。1973年溫塘鎮建的療養院多了,溫塘水不夠用,女塘水變涼了,不能用了。溫塘大隊給遠在北京的董必武寫信。董老身任重職,日理萬機,居然牽掛此事,他籌措了一萬元工程款,撥到溫塘大隊。鄉親們用這筆款,在“漢塘”西側新修了一座長16米,寬11米的澡塘,落成之日,派代表到北京邀請董老回溫塘洗澡。董老因事務繁忙,一時不能來。聽說鄉親們稱此塘為新官塘時,董老建議叫“人民浴池”,希望這個人民浴池能為老區人民造福。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先後在這裡創建了河北省工人療養院、鐵路療養院和各個行業的療養院,讓古老的溫塘水為人民服務,為社會造福。

“桃花浴”的傳統

溫塘的溫泉出水溫度69-70攝氏度,水中含有氡、鋅、鎂、氯、硫等32種礦物質,是優質高溫硫鹽氡泉,可調節血管和神經系統功能,起到降壓、鎮靜等作用。溫泉水能治療40多種慢性疾病,尤其對皮膚病有神奇功效,對牛皮蘚、慢性濕疹、皮炎療效顯著。古詩稱讚為:千金難買此溫湯。

溫塘泉水一年四季可供沐浴,但在古代,溫塘大都是露天洗浴,漫長寒冬山民很難有洗浴的機會。沐浴的最佳時節是每年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兩岸桃花落英飄蕩,一片緋紅,充滿春情畫意,對於熬過寒冬的人們來說,正是春暖初浴的時節,於是人們就說這季節的泉水水質最佳,把這時節的溫泉水稱為“桃花水”,把這季節沐浴稱“桃花浴”,方圓百里的人們就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來洗浴溫泉,出浴後皮膚鮮嫩,光潔細膩,面若桃花。於是就有了“一日桃花浴,三生無炎涼“的美譽。這其中寄託著溫塘人太多的希冀,老人希望享受溫塘浴健康長壽,青年人希望通過“桃花浴”邂逅意中情人喜結連理,新婚夫妻們期盼通過“桃花浴”喜得貴子,舉家一起洗浴“桃花浴”希望家庭和睦,萬事如意。

一泓溫塘水,千古不了情,春色桃花水,美顏入畫中。

溫泉康養前景廣闊

到處都是新建的房地產項目

溫塘地處山前丘陵地帶,水土肥美,交通便捷,具有溫泉康養得天獨厚的優勢,千百年來,一段段傳奇故事,讓溫塘成為令人神往的地方,改革開放以來,溫塘以水招商,以商建市,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現有國家省、市、縣賓館、療養院、培訓中心、度假村40多家,成為宜居、宜看、宜樂的休閒度假名鎮,溫泉康養、旅遊度假、商務洽談、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但由於城鎮規模極度擴張,缺少優化資源配置戰略,使一流資源,在三流開發中出現嚴重同質化競爭,過剩的房地產專案,出現了一些無人居住的“鬼屋”,令人扼腕歎息。在京津冀一體化、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的趨勢下,溫塘須以“世界視野,中國高度、本土特色”的理念,把握機遇,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溫塘康養文化休閒,重塑溫塘康養福地,實現溫塘文化復興,吸引八方賓朋到此置業、但願能通過康養文化品牌,把古老溫塘傳承給子孫萬代。

萬古溫塘水流波,千載冷月照蹉跎。

康養文化福興地,歸去來兮耀長河。

溫塘村老街

古鎮老街

新建的關帝廟

“官塘”的印記

漢武帝與王母的傳說,只是民間傳說,且帶有《穆天子傳》中周穆王與西王母交歡的影子,至於光武帝劉秀在河北的傳說,流傳甚廣。而歷史上,劉秀在被邯鄲偽皇帝王郎圍剿時,奔走在從薊城(今北京)到安平、饒陽、信都(今冀州)途中,很快得到和城太守任光等河北將領的輔佐,從戰略躲藏轉為戰略進攻,劉秀在躲避王郎追擊時期,根本沒有進入過太行山。因此,太行山區關於王莽趕劉秀的傳說,都不符合史實。不過,東漢時期漢章帝巡視這一帶,確是正史記載的史實。

《後漢書·章帝紀》記載:元和二年(西元85年)三月乙未(十六日),“章帝臨幸東阿,北行,登太行山,到天井關。”明末清初地理學家顧祖禹在《讀史方輿紀要》卷十四《北直五》說:真定府房山縣,《漢志》注:蒲吾縣有鐵山,即房山(安史之亂當年,唐肅宗改房山縣為平山縣)也。後漢章帝元和三年,幸趙,祠房山。俗呼為王母山,以有西王母祠而名。”漢章帝在房山創建王母祠,就是今平山縣境內,這才是漢代帝王與溫塘相關的史實。

漢代創建了沐浴塘池,被後世稱為”漢塘“,因漢章帝的名氣不比漢武帝和光武帝劉秀,所以後世附會為漢武帝或劉秀了。而“漢塘”邊的小村莊,就得名”溫湯“,後來又演變為溫塘村。

兩漢的洗浴池,經歷兩千年歲月,遺址尚存。在溫塘村十字街口,有一座石牆青瓦的關帝廟,坐西朝東,關帝廟旁隱藏著一處建築,就是歷經歲月滄桑的“漢塘”。

昔日的漢塘已經棄用,但依然保存完整。2014年我主講《石話實說·石家莊一百個村莊印記》的時候,節目攝製組拍攝過這處文物遺址:南北排列的兩個青石圍成的水池,就是古代貴族們沐浴之處。粗大石條砌築,光滑的石面,正是池塘久遠的歷史印記。

而“漢塘”頂棚建築的石質柱礎,其年代遠遠晚于井口石和池塘大條石的年代。“漢塘”底層石條形態拙樸,帶有漢代石藝格調,而浴池表層裝飾的石條帶有唐代餘韻,或許與唐代趙王王鎔在平山祭祀王母觀有關。而頂棚建築的柱礎石呈圓頂面、六棱柱形,帶有典型的清代風格。

漢塘,在當地被稱為“官塘子”,原本就是官方澡塘,後來演變成官府修建的公共澡塘。智慧的先人們,把漢塘佈置得巧妙而實用。南邊近泉口是熱水池,北邊是溫水池。熱水池和溫水池的西北角有排水口,古人通過排水量大小來調節水溫。熱水池東南角石臺上鑿有石井,人們可以從井中取水。

“漢塘”兩側牆壁上,嵌有五塊石刻。其中年代最早的是清康熙平山人崔岱齊題記,崔岱齊任長沙知府,回歸故里時,不忘攜後人浴溫湯。家鄉的寶泉聖水,激發了崔知府的鄉愁,賦詩一首,鐫刻銘記。還有一塊是清康熙年間溫塘村人建立抱廈的刻石,其餘都是古人浴沐溫泉的題記。

溫塘的泉水,留下了許多美好的記憶。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後,因為溫湯鎮房地產規模過度開發,溫泉水開採過量,溫泉不能自流出水,“漢塘”逐漸廢棄。有好事者在“漢塘”古廟邊用混凝土建了一座樓閣,不倫不類,破壞了“漢塘”文化原生態。很顯然是“文盲”水準的敗筆。

百姓沐浴的民間印記

沸沸揚揚的溫塘河水,擋不住當地百姓享用的欲望。於是,當地百姓在溫塘河畔修築了一系列民眾洗浴的塘池,男女老幼都可享受溫泉沐浴的福祉。

在封建社會,女子不允許抛頭露面,直到民國時期,我國的公眾女浴池才出現在城市裡。但溫塘得天獨厚的溫泉資源,為當地古代婦女帶來了福祉,她們很早就和男子一樣,擁有洗溫泉的權利。清咸豐《平山縣誌》記載:“(溫塘)水有硫磺氣,望之黝黑,掬之潔白,浴之可以療癬疥之疾。因築有男女二塘,塘內各砌二池,以便浴者,故遠近男女人士,往浴者終年絡繹不絕。”可見,溫塘女浴池至晚在咸豐年間已廣泛使用,這裡的婦女早就得到了溫塘沐浴的權利。

因為有了天賜的溫泉聖水,近水而居的溫塘人是幸福的,而世世代代沐浴溫泉的溫塘人,也留下了許多詩文石刻,抒發沐浴的愜意。

浴沂歸詠碑

康熙十年,當地人在溫塘刻立碑碣,鐫刻“白岩老人”手書四個大字“浴沂歸詠”。旁邊還有小字:“漢武波流遠,刻石勒貞瑉。千秋暨萬戴,沫澤永無疆”。

“浴沂歸詠”出自《論語·先進篇》。原文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是說在河中沐浴後,乘風詠歌而歸。

從前,溫塘河水資源豐富,地下水補給量充分,溫泉自然湧出河灘,在溫塘村西形成天然溫泉帶。周圍村民流傳著傍晚分男女聚集沿河沐浴的習慣。辛勞的民眾,在溫泉水中洗去疲勞,出浴後載歌載舞,回家路上飄蕩著歌聲。“浴沂歸詠”,正是這種情景的寫照。

而今溫塘河已成為季節河,但溫塘村的老人們都還記得,他們以及他們的祖輩,就是泡著這裡的溫泉長大的。

華北人民政府故事

今人不見古時月,明月曾經照古人。

今人未曾體悟過古人沐浴的經歷,但這溫泉水,銘記著歷史上一代又一代叱吒風雲的人物留在這裡的印記。

至今董必武居住溫塘的往事,仍被人們所記憶。我作為《燕趙傳奇》大型廣播節目總撰稿、主講人,參與《華北人民政府全景實錄》專題節目策劃、撰稿和主講,講到了華北人民政府主席董必武在溫塘療養的故事。

1948年,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進入平山,董必武參與籌備華北人民政府成立前,因胯骨疼在溫塘療養,就住在溫塘村十字街東北郭樹田家的北院。

董必武住在北屋,警衛連住在西屋。董必武常與百姓拉家常,和鄉親們在“漢塘”一起洗浴,他問大夥兒收成怎麼樣,糧食夠不夠吃,土改情況怎麼樣。通過拉家常,董老瞭解了土改中的實際情況。有一次,董老的馬啃了老鄉家的樹皮,他知道後,立即賠償。

董老喜歡溫塘的山水,傍晚時,他拿一把小椅子到門前的麥場納涼。白天到附近散步。當時,四分區衛生隊住在溫塘,戰士們患了疥瘡,治療方法就是讓他們到溫塘洗澡,晚上用穀草點燃硫磺熏烤,原有的澡堂不夠用了。董老就指示戰士們在西河溝東岸漢塘南邊挖了一個新池子。

溫塘的泉水,還曾經做過中央機關的浴池。毛澤東主席也曾在這享受過平山的“溫泉浴”。

1948年,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中央工委和平山縣政府在此修建了中央機關浴池。朱德總司令專程到溫塘考察了溫泉水源,深為感慨地說:“這是寶貴的天然資源,將來全國解放後,要很好地利用資源優勢建設一所療養院,為廣大人民服務。”

隨後,技術人員到溫塘鎮勘測了漢塘、女塘以及溫泉水源,決定在漢塘南側新建抽水式澡堂。中共中央進駐西柏坡期間,中央領導和機關工作人員曾在這裡洗澡,其中毛澤東,周恩來,任弼時等領袖們,在決定中國命運的三大戰役的閒暇裡,曾來此洗過溫泉浴。

老一輩人民領袖和溫塘人民有很深的感情。1973年溫塘鎮建的療養院多了,溫塘水不夠用,女塘水變涼了,不能用了。溫塘大隊給遠在北京的董必武寫信。董老身任重職,日理萬機,居然牽掛此事,他籌措了一萬元工程款,撥到溫塘大隊。鄉親們用這筆款,在“漢塘”西側新修了一座長16米,寬11米的澡塘,落成之日,派代表到北京邀請董老回溫塘洗澡。董老因事務繁忙,一時不能來。聽說鄉親們稱此塘為新官塘時,董老建議叫“人民浴池”,希望這個人民浴池能為老區人民造福。新中國成立後,政府先後在這裡創建了河北省工人療養院、鐵路療養院和各個行業的療養院,讓古老的溫塘水為人民服務,為社會造福。

“桃花浴”的傳統

溫塘的溫泉出水溫度69-70攝氏度,水中含有氡、鋅、鎂、氯、硫等32種礦物質,是優質高溫硫鹽氡泉,可調節血管和神經系統功能,起到降壓、鎮靜等作用。溫泉水能治療40多種慢性疾病,尤其對皮膚病有神奇功效,對牛皮蘚、慢性濕疹、皮炎療效顯著。古詩稱讚為:千金難買此溫湯。

溫塘泉水一年四季可供沐浴,但在古代,溫塘大都是露天洗浴,漫長寒冬山民很難有洗浴的機會。沐浴的最佳時節是每年陽春三月,萬物復蘇,春暖花開,兩岸桃花落英飄蕩,一片緋紅,充滿春情畫意,對於熬過寒冬的人們來說,正是春暖初浴的時節,於是人們就說這季節的泉水水質最佳,把這時節的溫泉水稱為“桃花水”,把這季節沐浴稱“桃花浴”,方圓百里的人們就會懷著對美好生活的希冀來洗浴溫泉,出浴後皮膚鮮嫩,光潔細膩,面若桃花。於是就有了“一日桃花浴,三生無炎涼“的美譽。這其中寄託著溫塘人太多的希冀,老人希望享受溫塘浴健康長壽,青年人希望通過“桃花浴”邂逅意中情人喜結連理,新婚夫妻們期盼通過“桃花浴”喜得貴子,舉家一起洗浴“桃花浴”希望家庭和睦,萬事如意。

一泓溫塘水,千古不了情,春色桃花水,美顏入畫中。

溫泉康養前景廣闊

到處都是新建的房地產項目

溫塘地處山前丘陵地帶,水土肥美,交通便捷,具有溫泉康養得天獨厚的優勢,千百年來,一段段傳奇故事,讓溫塘成為令人神往的地方,改革開放以來,溫塘以水招商,以商建市,小城鎮建設日新月異。現有國家省、市、縣賓館、療養院、培訓中心、度假村40多家,成為宜居、宜看、宜樂的休閒度假名鎮,溫泉康養、旅遊度假、商務洽談、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但由於城鎮規模極度擴張,缺少優化資源配置戰略,使一流資源,在三流開發中出現嚴重同質化競爭,過剩的房地產專案,出現了一些無人居住的“鬼屋”,令人扼腕歎息。在京津冀一體化、文化旅遊產業大發展的趨勢下,溫塘須以“世界視野,中國高度、本土特色”的理念,把握機遇,優化資源配置,強化溫塘康養文化休閒,重塑溫塘康養福地,實現溫塘文化復興,吸引八方賓朋到此置業、但願能通過康養文化品牌,把古老溫塘傳承給子孫萬代。

萬古溫塘水流波,千載冷月照蹉跎。

康養文化福興地,歸去來兮耀長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