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濕疹的治療方法大全

濕疹在我們的生活中尤為常見, 所以我們也必須時刻注意, 而當我們得了濕疹之後應該如何做呢?下面我就為大家介紹幾種治療濕疹的方法!

治法:清熱利濕。

方藥:龍膽瀉肝湯化裁。 龍膽草、甘草、梔子、黃芩、柴胡、生地、通草、車前子、澤瀉、當歸。

濕象重加:黃柏、萆薢;熱盛者加白茅根、生石膏;

瘙癢劇烈者加:苦參、白鮮皮、地膚子、刺蒺藜;

大便乾燥者加:生大黃;

出現膿加:銀花、連翹;發熱,加大青葉。

1. 2 風重於濕證

證候:大多出現在濕疹的急性期,病發時總是以上半身為重,皮損會出現紅斑、丘疹為主,水皰不多,滲出少。

瘙癢劇烈, 搔抓不止,舌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祛風清熱除濕。

方藥:局方消風散加減。 荊芥、防風、羌活、僵蠶、蟬衣、川芎、藿香、厚樸、陳皮、茯苓、甘草。

紅斑明顯者加:生地、生石膏、知母、丹皮。

1. 3 熱重於濕證

證候:大多會出現在濕疹的急性期,有點兒像丘疹性濕疹。 很可能會出現紅色小丘疹,芝麻大小,瘙癢極甚,搔破出血,遇熱加劇,得涼則舒,心煩,口幹,大便秘結,小便黃,舌質紅苔薄白,脈弦滑。

治法:涼血清熱,祛風除濕。

方藥:涼血除濕東加減。 生地、丹皮、赤芍、豨薟草、海桐皮、苦參、白鮮皮、地膚子、六一散。

皮損紅腫者加:膽草、車前草、馬齒莧;

局部有滲出者加:澤瀉、冬瓜皮。

1. 4 脾虛濕蘊證

證候:多見於急性、亞急性濕疹,皮損為丘疹、丘皰疹、水皰密集成片,糜爛明顯,滲出多,局部皮膚 輕度潮紅,瘙癢,納差,神疲乏力,而且會有腹脹或便溏或著大便不成形等現象。

舌質胖有齒痕,苔白滑或膩,脈弦緩。

治法:健脾祛濕。

方藥:除濕胃苓東加減。 蒼術、厚樸、陳皮、豬苓、澤瀉、赤茯苓、白術、滑石、防風、山梔子、通草、甘草。

糜爛明顯,滲出多者,可加馬齒莧、冬瓜皮;

瘙癢甚者可加烏梢蛇、刺蒺藜;日久皮損色暗者可加丹參、當歸。

滋水過多者,加苦參;納差,加藿香、佩蘭;

腹脹,加大腹皮;濕蘊化熱者,加黃芩、連翹。

1. 5 血虛風燥證

證候:主要見於慢性濕疹,病程日久,皮膚肥厚粗糙,鱗屑痂皮多,或苔蘚樣變,色暗或色素沉著,陣發性瘙癢。 舌淡苔白,脈細弦。

治法:養血潤膚,祛風止癢。

方藥:當歸飲子加減。 當歸、白芍、川芎、白蒺藜、防風、荊芥、紫草、雞血藤、黃芪、烏梢蛇、生地、何首烏、炙甘草。

瘙癢不能入眠加珍珠母、生牡蠣、夜交藤、酸棗仁;有少量糜爛可加車前子、澤瀉;

皮膚粗糙肥厚嚴重者,加丹參、何首烏。

1. 6 陰傷濕戀證

證候:主要見於慢性濕疹,皮損表現為丘疹散在或集簇,滲水不多而曠日持久,皮膚乾燥或有脫屑,瘙癢不休,兼見口渴不思飲,舌紅絳少津,苔淨或根部稍膩,脈弦細。

治法:滋陰除濕。

方藥:滋陰除濕湯。 生地、丹參、元參、茯苓、澤瀉、蛇床子、白鮮皮。

氣虛明顯者,加生黃芪;

苔蘚樣變明顯者,加桃仁、紅花;

伴脅肋脹滿,口苦咽幹,大便乾燥者,加防風,生地、白芍加量。

1. 7 風邪蘊鬱,擾亂心神證

證候:主要見於慢性濕疹。 皮損表現為丘疹散在或集簇,皮膚乾燥或脫屑,瘙癢劇烈,兼見煩躁易怒,焦慮不安,失眠,舌質紅苔白,脈弦滑。

治法:重鎮搜風止癢。

方藥:重鎮活血湯。 代赭石、生龍牡、珍珠母、石決明、三棱、莪術、丹參、赤芍、烏蛇、銀花、連翹、秦艽、漏蘆。

皮損肥厚浸潤者加夏枯草,並加大三棱、

莪術用量;皮損瘙癢者加白鮮皮、白蒺藜;

大便幹結者加酒軍。

將濕疹分為7型辨證論治,但臨床上往往諸因相間,諸證交雜,治療上不可拘泥於某一型。

濕疹的病因以內因為主,不外濕、熱、風三者。

濕偏盛則滲液、糜爛;熱偏盛者則彌漫潮紅;風偏盛者則瘙癢難忍。 本病急性期當以祛邪為主,後期則要以調理為主,脾胃為後天之本,氣血生化之源,脾失健運則濕邪內生,鬱而化熱,熱盛生風,濕疹由生。

以往本病的治療藥物大多苦寒傷胃,又加重本病,脾失健運是其根本病因,健脾利濕是治療濕疹的根本大法,同時結合皮損的局部辨證,可明顯提高臨床療效。

2 皮損部位辨證

2. 1 頭面上肢濕疹 治療多以疏風清熱利濕為法,但當細辨風、熱、濕的輕重。

治療中常加入引經藥:菊花、荊芥、防風、桑枝、片薑黃、鵝不食草。

2. 2 下肢濕疹 治療多以涼血清熱,祛風勝濕為法。

治療中常加入引經藥:蒼術、牛膝、木瓜、獨活、黃柏。

2. 3 乳房濕疹、耳部濕疹 與足厥陰肝經、足陽明胃經關係密切。

治療中適當加入“疏肝、清肝”的藥物和“清胃、養胃”的藥物。

2. 4 手部濕疹

手部角化性或皸裂性濕疹,多由風邪外侵客於皮膚毛孔,滯塞皮膚脈絡,鬱久化熱燥,肌失所養而成燥證,

治療多以養血活血,潤燥祛風為法;

手部水皰、滲出型濕疹,常因脾失健運,濕從內生,充於腠理浸淫於肌膚而發為本病,日久易耗血傷陰,化燥生風。

治療多以健脾祛濕、養血祛風為法。

2. 5 外陰濕疹

濕熱型:外陰肌膚潮紅濕爛,瘙癢劇烈,治療多以清熱祛風除濕為法。

乾燥型:也多為濕熱久蘊,耗血傷陰,血虛風燥所致,但因其病久而複染毒邪,故治療中多在養血祛風中加殺蟲藥攻毒為宜。

3 針灸治療

4. 1 梅花針療法 對於慢性濕疹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者,可用梅花針點叩局部患處皮膚至微微充血,或採用放血療法,梅花針點叩出小出血點再拔罐。

4. 2 針刺法 取大椎、曲池、三陰交、神門為主穴配血海、足三裡等穴,中強度刺激,留針20分鐘, 2天1次。用於慢性濕疹。

4. 3 艾灸法 將艾柱放置皮疹四周,每隔1. 5cm放1壯,順次點燃, 2天1次,有良好的止癢作用。適用於慢性濕疹。

文章參考: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兒科 主任醫師 張聰 副教授

廣安門中醫院 皮膚科 主任醫師 沈冬 副教授

手部水皰、滲出型濕疹,常因脾失健運,濕從內生,充於腠理浸淫於肌膚而發為本病,日久易耗血傷陰,化燥生風。

治療多以健脾祛濕、養血祛風為法。

2. 5 外陰濕疹

濕熱型:外陰肌膚潮紅濕爛,瘙癢劇烈,治療多以清熱祛風除濕為法。

乾燥型:也多為濕熱久蘊,耗血傷陰,血虛風燥所致,但因其病久而複染毒邪,故治療中多在養血祛風中加殺蟲藥攻毒為宜。

3 針灸治療

4. 1 梅花針療法 對於慢性濕疹皮膚肥厚,苔蘚樣變者,可用梅花針點叩局部患處皮膚至微微充血,或採用放血療法,梅花針點叩出小出血點再拔罐。

4. 2 針刺法 取大椎、曲池、三陰交、神門為主穴配血海、足三裡等穴,中強度刺激,留針20分鐘, 2天1次。用於慢性濕疹。

4. 3 艾灸法 將艾柱放置皮疹四周,每隔1. 5cm放1壯,順次點燃, 2天1次,有良好的止癢作用。適用於慢性濕疹。

文章參考:

徐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三醫院 兒科 主任醫師 張聰 副教授

廣安門中醫院 皮膚科 主任醫師 沈冬 副教授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