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北京西山深處,有一處比魏忠賢級別還高的太監之墓

北京西山, 是太行山的一條支阜, 古稱“太行山之首”。 北京西山不算中國的名山, 但卻別有風景。 可以說它既是一座自然之山, 更是一座飽含著人文精華之山。 從北京作為都城開始, 西山便不可避免地與中國的命運緊緊相連。 因此對於北京、對於中國來說, 它又是一座有著特別意味的山。

北京大西山

北京西山有一座大覺寺, 對於北京人來說並不陌生, 其清幽的環境與座座老殿吸引著無數香客慕名前來。 大覺寺旁山裡大工村有一座明代太監的古墓, 卻很多人並不知道。

大工村位於九龍山東北麓。 九龍山呈東北方向, 西南起自潭柘寺北梁, 中部被永定河攔腰切斷, 向北東延至頤和園北, 全長約60余裡, 高近千米, 構成北京平原西緣的一道天然屏障。

大工村之所以叫“大工”, 當地有一段傳說。 相傳在明代的正德皇帝時期, 朝中權監劉瑾看上了大工村這塊風水寶地,

在此動工修建陵墓。 幾年過去, 劉瑾的陵墓還沒有修建完畢, 開工晚于它的正德皇帝的康陵卻已經竣工了。 某日, 正德帝駕臨京西九龍山遊玩, 看到正在興建中的劉瑾陵寢, 不禁感慨道:“朕的康陵都已完工, 而劉愛卿的工程卻還沒有完, 真乃‘大工’呵”!從此, 這個小村莊就叫大工了。

古墓掩映在荒草雜樹之間

其實, 根據前人的筆記和專家的考證, 這裡的太監墓並不是劉瑾的, 而是明代另一位叫做高時明的太監的。

稍微學過歷史的都知道, 劉瑾是一個著名的太監。 劉瑾, 陝西興平人, 本姓談, 六歲時被太監劉順收養, 後淨身入宮當了太監, 從此改姓劉。 之後數次升遷, 官拜司禮監掌印太監。 另一個非常著名的太監, 大家應該知道, 就是魏忠賢。 魏忠賢的級別跟劉瑾差不多, 但權力還要低一點, 他當的是司禮秉筆太監。 劉瑾掌權後趁機專擅朝政, 作威作福, 魚肉百姓, 為“八虎”之首, 時人稱他為“立皇帝”, 武宗為“坐皇帝”。

後來權傾朝野的劉瑾被同是太監的人告發, 從其家中查出金銀數百萬兩,

並有偽璽、玉帶等違禁物。 他被認為是當時的“世界首富”。

據說, 劉瑾被判淩遲處死, 一共割了3357刀, 分三天割完。 也有人說被割了7000多刀。

淩遲

回到正題。 劉瑾既然是被處死, 怎麼會有工程這麼浩大的墓呢?

根據明代《酌中志》記載, 此墓墓主其實是明代末年司禮監掌印太監高時明。

他的級別跟劉瑾一樣, 權力還略高於他之前的魏忠賢呢。 不過, 高時明不像劉瑾、魏忠賢那樣, 禍國殃民、專斷國政。 他其實算是個忠臣。 據《永清縣誌》記載, 他十五歲入宮, 掌司禮監印。 崇禎十七年(1644年), 李自成攻進北京, 高時明見大勢已去, 自焚身亡, “其徒魏國征等拾骸骨於灰燼中, 葬西直門外七十裡九龍山, 客城孫奇逢表其墓。 ”

墓前蓄水池

《北京西郊宅園記》(作者:焦雄)記載:“1960年前後,村中修水庫,將村西的“劉瑾墓”挖開,地宮顯露出來。地宮門高3.5米,寬2.7米,地宮內最高處為4米,進深6米。石門上方有石額,清晰可辯,上鐫“一化元宗洞主”六字。這些字恰恰證明了,墓主就是高時明。高時明崇奉道教,對養生學造詣頗深,還撰寫了一部有關養生的書,書名為《一化元宗》。時人稱其為“一化元宗先生”。

現在的大工村,村子裡的所有的建築都已經沒了,除了偶爾過來打泉水的,一個人也沒有,非常的恐怖。

墓門

墓地的寶頂在1960年前後被開挖建成一座蓄水池。這個蓄水池確實不太大,也就是一個小操場這麼大。據分析說,修池子時把這個墓差不多破壞掉了,大塊的蓋了房子,剩下會有一些殘碎的石條就直接鑲嵌蓄水池的兩側。

墓門

蓄水池四周仍可明顯看出墓地寶頂的封土、夯土層,想見當年規模之大。

蓄水池西側的牆下,地宮的墓門半掩半張。地宮石門高3.5米,寬2.7米,內高4.0米。石門額高0.5米,長2.3米,內刻雙淺行書:“一化元宗洞主”6個字。石門兩側有石聯,亦為雙線行書:“仁民愛物唯國運;複口口倫衍聖傳”。地宮石門現僅存一扇,另一扇不知去向。在蓄水池南側內壁處另有一小石門,像是個大佛龕,已被水泥封上。地宮內為石券頂,正西側是石棺床,長方形3米。,另有一槨,下麵為須彌座。地宮內進深約五、六米。

地宮

蓄水池南側牆壁上,可以看到有拱券一類的痕跡以及遺留下的壁龕,可能這裡也曾有地宮。

據說當年,考古隊進入墓門的時候,發現地宮前室的兩側各有兩個80公分高,65公分寬的小石門,正面對著的是一個碩大的漢白玉神龕。神龕裡面沒有供佛,菩薩,靈位,供的卻是一個元代釉裡紅的大肚花瓶。更為奇怪的是,花瓶裡竟然插著一朵嬌豔欲滴的豔紅色鮮花。

當考古隊員取下花瓶。聽到了一陣鐵鍊墜地的聲音,緊接著外面傳來了一陣慘叫聲......幾名戰士和考古隊員被三寸長的鐵杆努箭射傷了小腿,鮮血留個不停。對水池子進行了又一番檢查後發現,水池子壁四周突然出現了一圈直徑5釐米的圓洞,箭就是從圓洞發出的。傳說與此同時,大工村裡也有各種奇異的事情發生……

更有傳說現在所見的地宮僅冰山一角,其下還有十一層。

墓前蓄水池

《北京西郊宅園記》(作者:焦雄)記載:“1960年前後,村中修水庫,將村西的“劉瑾墓”挖開,地宮顯露出來。地宮門高3.5米,寬2.7米,地宮內最高處為4米,進深6米。石門上方有石額,清晰可辯,上鐫“一化元宗洞主”六字。這些字恰恰證明了,墓主就是高時明。高時明崇奉道教,對養生學造詣頗深,還撰寫了一部有關養生的書,書名為《一化元宗》。時人稱其為“一化元宗先生”。

現在的大工村,村子裡的所有的建築都已經沒了,除了偶爾過來打泉水的,一個人也沒有,非常的恐怖。

墓門

墓地的寶頂在1960年前後被開挖建成一座蓄水池。這個蓄水池確實不太大,也就是一個小操場這麼大。據分析說,修池子時把這個墓差不多破壞掉了,大塊的蓋了房子,剩下會有一些殘碎的石條就直接鑲嵌蓄水池的兩側。

墓門

蓄水池四周仍可明顯看出墓地寶頂的封土、夯土層,想見當年規模之大。

蓄水池西側的牆下,地宮的墓門半掩半張。地宮石門高3.5米,寬2.7米,內高4.0米。石門額高0.5米,長2.3米,內刻雙淺行書:“一化元宗洞主”6個字。石門兩側有石聯,亦為雙線行書:“仁民愛物唯國運;複口口倫衍聖傳”。地宮石門現僅存一扇,另一扇不知去向。在蓄水池南側內壁處另有一小石門,像是個大佛龕,已被水泥封上。地宮內為石券頂,正西側是石棺床,長方形3米。,另有一槨,下麵為須彌座。地宮內進深約五、六米。

地宮

蓄水池南側牆壁上,可以看到有拱券一類的痕跡以及遺留下的壁龕,可能這裡也曾有地宮。

據說當年,考古隊進入墓門的時候,發現地宮前室的兩側各有兩個80公分高,65公分寬的小石門,正面對著的是一個碩大的漢白玉神龕。神龕裡面沒有供佛,菩薩,靈位,供的卻是一個元代釉裡紅的大肚花瓶。更為奇怪的是,花瓶裡竟然插著一朵嬌豔欲滴的豔紅色鮮花。

當考古隊員取下花瓶。聽到了一陣鐵鍊墜地的聲音,緊接著外面傳來了一陣慘叫聲......幾名戰士和考古隊員被三寸長的鐵杆努箭射傷了小腿,鮮血留個不停。對水池子進行了又一番檢查後發現,水池子壁四周突然出現了一圈直徑5釐米的圓洞,箭就是從圓洞發出的。傳說與此同時,大工村裡也有各種奇異的事情發生……

更有傳說現在所見的地宮僅冰山一角,其下還有十一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