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為中國漕運做出了貢獻卻給人以昏君的形象

中國歷史上出現過很多皇帝, 有的勵精圖治, 勤勉勤政, 造就一方盛世。 有的荒淫無道, 沉迷酒色, 遺臭萬年。 而有一位皇帝歷史上曾經對中國的漕運工程做出了巨大的貢獻, 但是在大眾的眼裡他卻是一位昏君。

歷史人物都有一個共性, 就是名氣越大, 身上的優點和缺點就會越發地被放大。 一個亡國之君的小愛好, 足以被世人咒駡成帝國沒落的罪魁禍首;一個好皇帝就算有點惡習, 也會被一笑而過。

乾隆皇帝的好色叫風流, 但放到隋煬帝楊廣身上就變成了荒淫無道。 歷史記錄的永遠是他的驕奢淫欲,

卻忽略了他還曾經有過不亞于秦漢的功勞。

網路配圖

“大業”是楊廣的年號, 顧名思義就是要效仿秦皇、漢武, 成就一番大事業。 為了這個目標, 他的一生可以說是:努力、努力、再努力。

楊廣在位十四年, 真正呆在都城大興(西安)和洛陽的時間, 加起來不足六年。 其餘的八年, 全在外面視察工作。 中國這麼大, 他要去看一看, 不然“大業”真的完不成了。

楊廣的軍事才能在古代帝王中, 可以算得上是少見。 開皇八年, 還是晉王的楊廣就率51萬大軍渡江, 平定南方的陳朝, 結束了中國長達170多年的南北分裂。 兩年後舊陳叛亂, 楊廣又不戰而屈人之兵, 勸降17城。 其後坐鎮江南長達10年之久, 廣羅人才, 徹底鞏固了統一局面。

很多小說和電視劇都說,

楊廣的賢明全靠演技, 當了皇帝就立刻暴露了本心。 其實這有點冤枉他了, 大業初年, 龍椅還沒坐熱乎, 就去蒙古吹風吃砂了。 當時的蒙古草原被啟民可汗控制著, 他雖自認隋朝屬國, 願保塞下, 但要想北境無憂, 少不了要對他一番撫慰。

大業五年, 楊廣又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祁連山, 親征吐谷渾, 將青海、新疆重新納入中原版圖, 並在河西走廊開闢了一條新的絲綢之路, 使得破敗了幾百年的絲綢之路又重新繁榮了起來。

楊廣經營西北時, 帝國的海外政策同步進行。 大業四年, 楊廣接見蘇門答臘島的赤土國貢使, 並派遣使者出使南洋, 招攬十余國來朝進貢。 同時還出兵流求(今臺灣), 斬殺流求王, 虜其民萬餘口而還。

隋煬帝如此勤政,

大隋帝國應該越來越富強才對, 那為何又會如此之快的垮塌呢?這就不得不說一下, 導致隋朝滅亡的三次東征高麗。

朝鮮位於遼東半島一隅, 漢朝時曾在這裡設置四郡。 自東漢末年天下大亂, 朝鮮就一直脫離中央政府的統治。 為了完成國家統一大業, 東征對於楊廣來說不是選答題, 而是必答題。

第一次東征高麗之前, 所有人都沒想到過會輸。 和吐谷渾、突厥比起來, 高麗根本不值得一提。 但他卻忽略了一個問題, 高麗的山川、河海竟能抵得過幾十萬大軍, 最後三十幾萬大軍幾乎全軍覆滅。

第一次沒成功, 楊廣很快又組織了第二次東征。 有了上一次的經驗, 這回隋軍就順利多了, 但就在高麗即將投降的前一刻,

國內爆發了叛亂。 要命的是很多王公貴族也參與其中, 為了穩定後方, 楊廣只能迅速班師, 第二次東征就這樣功虧一簣。

打仗是最耗費國家財力的事情, 人嚼馬喂、軍械裝備全都是用錢堆起來的。 一個戰士在前線拼殺, 背後可能有六個人在為他保障後勤。 據資料記載, 楊廣這三次東征, 所耗費的國力, 超過了隋朝歷史上所有其他工程的總和。

如此之大的戰爭消耗, 隋朝都不堪重負, 就更別提高麗了。 所以當楊廣率大軍第三次來襲時, 高麗乾脆就投降了。 楊廣雖取得了表面上的勝利, 但整個國家經濟已經完全崩潰了, 老百姓的日子過不下去, 就只有造反一條活路。

所以隋朝的滅亡的原因根本就不是楊廣的荒淫無道, 而是他用力過猛。

楊廣出身於著名的“關隴集團”, 一個胡漢雜交的統治集團。 按照胡人的習俗, 兒子繼承父親女人是再正常不過的了。 想一下李世民家族有多開放, 就知道當年胡漢融合的統治者尺度有多大了。

從古至今, 這個社會都已以結果為導向的。 你成功了, 才有資格教育別人。 如果楊廣東征高麗時, 國內不叛亂, 也許他就是千古一帝, 那大運河也必將成為利國利民的壯舉, 人們也會很快忘記死了多少民夫、耗費了多少財力。

隋朝的滅亡就壞在了“太心急”, 治理國家不講方法, 不會深度思考, 什麼都想一氣呵成。 結果是自己累得不輕, 卻還把整個國家都搞垮了, 於是乎一切駡名都隨之而來。 所以網上常說要遠離那些拼命勤奮的人, 因為他們的勁用錯了地方。

因為他們的勁用錯了地方。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