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程萬軍:崇禎自殺前期盼的最後一棵救命草

張居正去世四十年被平反, 去世後六十年後, 在大明全國的各個階層, 再次成為了熱門話題人物。 朱由校死後, 弟弟朱由檢繼位, 是為崇禎皇帝。 他乾淨利索地幹掉了魏忠賢及其閹黨群。 崇禎帝在其執政初期, 號召眾臣效仿張居正, 勵精圖治, 為國操心。 崇禎十三年, 皇帝還下旨讓張居正的已故長子張敬修世襲父親生前的所有榮譽, 並啟用張敬修的長孫、即張居正的長重孫張同敞, 任職中書舍人, 希望他能夠繼承祖先的光榮傳統。 人們以為中興在即。 但是, 大明其實已進入死亡倒計時。

網路配圖

號召學習張居正的崇禎皇帝,

很快暴露了比萬曆皇帝還差的致命缺陷:志大才疏, 反復無常。

他一邊號召大臣學習張居正, 一邊把大臣視為“賊寇”與“韃子”之外的“第三股勢力敵人”, 邊用邊毀, 股肱之臣在他手下無一善終。 崇禎在位17年, 前前後後換過50位內閣, 14位兵部尚書。 殺死或逼得自殺的督師或總督多達11人, 殺死巡撫11人、逼死1人。 被他抓進監獄關押、毆打、間接逼死、戰死、自殺、判刑的高級官員多達幾十人。 僅崇禎十四年這一年, 被關押在監獄裡的具有大臣資格的官員就多達145人, 這個數字幾乎占當時具有大臣資格官員的一成比例。 再加上政策朝令夕改, 橫徵暴斂, 重用太監, 直至派太監做監軍、指揮軍隊, 很快, 就導致政治經濟國防全面崩潰:農民起義,

外敵入侵。

崇禎十七年, 李自成起義軍兵臨北京城, 關外清兵趁火打劫, 揮師南下。 無論是崇禎皇帝, 還是朝堂群臣, 都意識到內憂外患, 大明王朝到了最危險的時刻。

“家貧思賢妻, 國難思良相”!

在這關乎國家存亡的關鍵時刻, 上蒼能否再降生一個張居正來為大明朝力挽狂瀾呢?

遺憾的是, 此時已經無人應聲。 在反復無常的主子手下, 大臣們一邊應付做“準備犧牲狀”, 一般尋找下家、為自己找條生路了。

但是, 張居正的後人卻沒有讓崇禎帝失望。

國破山河在之際, 張居正的長重孫、一介書生張同敞, 主動站了出來。 此時崇禎帝已經無兵可用, 張同敞請崇禎派自己南下調兵。 崇禎帝也對張同敞借張居正的影響力調兵勤王抱有一絲希望,

於是照準。 張同敞日夜兼程, 可惜他還未召來幾個兵, 崇禎帝就已經殉國於煤山了。 此後清兵入關, 綿延近三個世紀的大明朝就這麼亡了。 張同敞的親友同學, 都勸他遠走避難, 以保張家血脈, 因為他到此時還沒有孩子。 但張同敞卻說:“先祖為國, 常思死而後已, 我怎能做個不肖子孫呢?”意思就是說, 我的曾祖張居正可以為了國家, 不計個人的生死榮辱, 我當然也要像他老人家一樣, 在國家危難之際挺身而出, 怎麼能只顧自己呢?我若

貪生怕死, 死後還有何臉面去見我的曾祖父呢?

此時, 他明知明朝已然大勢已去, 但卻下定決心, 決不坐以待斃, 要像祖先張居正那樣為國家做點什麼, 無論成敗!

張同敞先是積極幫助南明政權籌畫抗清大業,

弘光政權滅亡後, 他又趕赴雲南保護永曆帝, 誓死抗清。 永曆帝封張同敞為總督, 讓他協調各路兵馬。 可實際兵權卻掌握在各路將領手中, 大家人心渙散, 不聽調遣。 張同敞只有寄希望於一腔熱血感動眾人。 因此作戰時, 他雖是一介書生, 卻總是沖在最先;士氣動搖時, 他則安然不動。 多少次, 他以個人的氣概穩定了軍心, 漸漸地, 終於贏得了廣大官兵的信任與愛戴。

可惜, 明朝氣數已盡, 張同敞再強也是孤掌難鳴。 在堅持抗清了八年之後, 也就是永曆五年, 清軍攻入廣西, 桂林城破。 守城的張同敞被俘。

清軍攻入桂林城。 叛國降清的定南王孔有德勸降張同敞, 張同敞義正言辭, 把孔有德賣祖求榮罵得狗血噴頭。

孔有德惱羞成怒, 當即命人打斷了張同敞的雙臂, 並挖掉了他的一隻眼睛。 可張同敞依然怒駡不止。 當孔有德得知這位不怕死的明將是張居正的曾孫時, 也不免被震懾住了, 只好把他先關了起來。

獄中張同敞寫了一首《自訣詩》:“彌月悲歌待此時, 成仁取義有天知!衣冠不改生前制, 名姓空留死後詩。 破碎山河休葬骨, 顛連君父未舒眉。 魂兮懶指歸鄉路, 直往諸陵拜舊碑。 ”這詩是說, 自己要殺身成仁, 捨身取義, 自己生是大明的人, 死是大明的鬼, 如今山河破碎, 國破家亡, 也無所謂什麼死後安葬, 入土為安了, 就算是我的魂魄, 在我死後也不會只想著回到家鄉去, 而是要像我的祖先張居正一樣, 到我大明的歷代皇陵那裡去拜謁。 以此來告訴世人,大明雖亡,但張居正的子孫自有代代忠骨,浩氣長存!

孔有德讀了這詩,知道勸降無望了,決定殺。行刑那天,張同敞堅決不肯跪著受刑,他站著看著劊子手,面無懼色。他的頭被砍掉之後,身子卻屹立不倒,劊子手上前一推,卻推不動。當時,孔有德和在場清兵都嚇傻了,不由得紛紛給張同敞血淋淋的屍身下跪,還磕了幾十個響頭,那屍體才砰然倒地。

逃至南寧的永曆帝聽說此事後,悲憤至極,遂下令朝廷上下拜祭。對於張同敞,永曆帝念其臨終時還沒有子嗣,特地贈封其為江陵伯。據說有一段時間,永曆帝每天拿著張的絕命詩反復地讀,邊讀邊流著淚說:“國無江陵!國無江陵!”

以此來告訴世人,大明雖亡,但張居正的子孫自有代代忠骨,浩氣長存!

孔有德讀了這詩,知道勸降無望了,決定殺。行刑那天,張同敞堅決不肯跪著受刑,他站著看著劊子手,面無懼色。他的頭被砍掉之後,身子卻屹立不倒,劊子手上前一推,卻推不動。當時,孔有德和在場清兵都嚇傻了,不由得紛紛給張同敞血淋淋的屍身下跪,還磕了幾十個響頭,那屍體才砰然倒地。

逃至南寧的永曆帝聽說此事後,悲憤至極,遂下令朝廷上下拜祭。對於張同敞,永曆帝念其臨終時還沒有子嗣,特地贈封其為江陵伯。據說有一段時間,永曆帝每天拿著張的絕命詩反復地讀,邊讀邊流著淚說:“國無江陵!國無江陵!”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