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范蠡 文種;功成身退,留戀名利

西元前484-473 越王 勾踐率兵攻打吳國, 將吳王包圍, 吳王寫信用箭射給文種、範蠡:“吾聞:狡兔以死, 良犬就烹;敵國如滅, 謀臣必亡。 今吳病矣, 大夫何慮乎?”, 即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

夫差告之;范蠡 、文種 、吳國危難敗亡 你們必然會受到勾踐的猜忌, 甚至會加害你們 , 自古以來, 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就是有功之臣的下場。

範蠡認為在有功于越王之下, 難以久居, “飛鳥盡, 良弓藏;狡兔死, 走狗烹”。

範蠡遂然身知一但吳國滅亡 有功之臣必然遭殃、深明人性的醜陋以及君王膨脹的威嚴與自信 自古以來君主對於功臣相當忌諱 眼睛裡面絕對不會允許有一粒沙子 。

更何況堂堂越王在吳國做階下囚時期的醜態與卑微 及嘗夫差的糞便以便向吳王展現忠心於夫差 表現自己沒有私心 , 這些一舉一目 全部讓臣子的觀察的一清二楚, 一個君一個臣, 恐怕沒有哪個君主願意一個臣子看到自己 ,

身為一國之君 卻讓別人看到他吃(翔)

再者 范蠡文種之才 勾踐心裡犯嘀咕!遂範蠡隱退 攜家人嚮往各國經商 並且定居于齊魯之地 並化名“邸夷子皮 而後再改名“陶朱公”遠離紛擾 、行善積德 , 享受天倫之樂。

范蠡臨走時勸文種;贈語“越王為人長頸鳥喙,

可與共患難, 不可與共樂。 子何不去耶?文種並未應允 未曾離去勾踐 、仍然迷念地位、名利 、繼續輔佐越王勾踐 尚以為勾踐待他文種依舊 但 事與願違 越王勾踐對他的態度大為轉變 。 後來文種有所察覺到, 決心退隱 並且稱疾不便上朝 。

但是為時已晚、勾踐不打算放過他 不久後便有人彈刻文種。 假意稱病 “實則密謀 造反 ” 而後越王下令賜死文種!

當文種接過勾踐賜死的獨鹿寶劍時, 文種仰天長歎:“嗟乎!吾聞大恩不報, 大功不還, 其謂斯乎?吾悔不隨範蠡之謀, 乃為越王所戮。 吾不食善言, 故哺以人惡。 直到此時, 文種才悟出那個道理:君主的秘密與尊嚴, 不是人臣可以消受的 而後心有不甘的“伏劍而死”。

範蠡和文種都很有才華, 一起輔助了越王勾踐複國滅吳立下顯赫功勞, 但兩個人的下場卻天差萬別, 就是因為兩人的人生態度截然不同。 文種比範蠡更懂得君王之道, 深明功高蓋主之理, 能毅然地在事業巔峰時急流勇退, 並終身不談政事,

轉而為商, 大獲成功, 達到人生的另一個巔峰, 被後人尊問“商聖”。 反觀文種卻放不下身上的功名, 抱著賭徒般的心理執意為相, 最終落得個被逼自殺的下場。 這就是典型的“飛鳥盡、良弓藏, 狡兔死, 走狗烹”的下場。

范蠡的人生態度是低調務實, 闊達大度, 視功名利祿為浮雲, 既可以急流勇退識真臞, 也可以三散家財;不得不佩服范蠡目光長遠與才謀!

文種不善變通, 固執死忠, 居功自傲, 放不下到手的功名利祿, 擺脫不了塵世之人的世俗想法, 故下場也很世俗。 可以說範蠡已經是出世的境界了, 而文種卻還停留在入世的地步。

謝謝大家觀賞!

謝謝大家觀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