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科技>正文

產品經理如何判斷一款產品該不該做?

如果開始的方向錯了, 無論中間做得多麼精緻, 最後終究是個美麗的錯誤。

產品經理判斷一款產品該不該做, 或者判斷一款產品有沒有市場價值 分析或者評判的維度有很多。

比如:市場、行業、競爭對手、公司資源等等。 我們應該思考這個功能該不該做。

這件事情非常重要, 如果方向做了, 這個產品失敗的機會會很大。 對於互聯網產品而言, 我們最終的落腳點都應該落在用戶本身上。 產品經理應該要形成一個方法論, 每當要做一個新功能時, 利用自己的方法論判斷這個功能該不該做。

對於這套方法論, 主要分為三步進行思考。

用戶遇到的問題(需求)

用戶是否遇到了問題?遇到了什麼問題?如果用戶根本都沒有這個問題, 我們就沒有必要做, 因為做了 用戶也不會用。

無論是頭腦風暴 或者用戶回饋等等, 我相信大家找需求不是難點。 難點是:應不應該做這個需求。

這裡有4個考量維度。

頻度:頻度就是用戶在一定的時間內 想要滿足需求的次數。 比如用戶吃飯, 一天吃三次 這個需求頻率就是比較高。 比如 結婚 買房等等 這樣的需求頻次就比較低。 吃飯的需求要比買房結婚的需求更有價值。

廣度:廣度就是覆蓋用戶或者是產生影響的範圍, 如果這個需求覆蓋的用戶比較少, 這個需求即便做的再好, 它也有一定的市場局限。 覆蓋越廣, 你的規模也越大, 估值也會更高一些。 比如唯品會、京東、淘寶 它們的廣度不一樣, 估值也相差很多。

迫切度:剛需不剛需就是迫切程度, 一般滿足需求最底層詞的需求是最迫切的, 這與馬斯洛需求層次的理論基本吻合。 比如快播, 當年那麼火,

原因是什麼?這就是因為人們對性的追求, 這也是剛性需求。 這也是為什麼“色情”網站訪問量最高的原因吧。

我再舉個例子, wifi萬能鑰匙。 wifi萬能鑰匙滿足的是大家連wifi不用流量的需求。 在現代的社會, 有沒有網也是剛性需求。 沒有網, 你能看快播嗎?所以這是這兩款產品成功的原因。

可替代度:當你出現一個更好的解決方案的時候, 用戶會換嗎? 可替代度就是使用者從一款產品遷移到另一款產品所需要付出的代價。

舉個例子, 電商興起後, 大量用戶從線下購物轉移到線上購物。 電商搶線上用戶原因不僅僅是電商的優點, 而且遷移成本幾乎沒有。 使用者根本不需要遷移, 只需要一款手機就可以。

當然, 電商購物最大的問題 就是缺少線下體驗,

這也是電商+VR 出現的原因。 不過, VR現在並沒有普遍的原因也和用戶遷移有關, 原因也是在於 遷移成本很高, VR設備很難讓使用者接受。

分析滴滴、58同城、美團的需求程度, 產品經理可以利用我上面所講的內容判斷下他們的頻次、廣度、迫切度、可替代度誰更高。

現有解決方案(競品)

也是我們所謂的競品分析, 這個廣義的競品。 比如一款app 或者線下的解決方案, 都有可能都是我們的競品, 要看看競爭對手是怎麼做的, 做的怎麼樣。

不要只分析互聯網產品, 我們應該把解決這個需求的所有方案都應該納入一起 去考慮。 然後把這個方案都一一列出來。 並且我們需要分析 競品在解決這個需求的時候解決的怎麼樣 ,

解決的好不好?如果只找到競品而不分析, 這是沒有任何意義的。 只有找到競品的優缺點, 我們就可以進行第三步了, 有無有改善空間。

線下打不到車的案例:

通過上面的那個圖我們可以看出線下打車的優缺點, 分析它們的缺點, 我們有沒有改善的機會呢?

有無改善空間(機會)

有需求不一定要做。如果現在的競品已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產品經理就要深思下,有沒有改善的空間。如果競品已經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需求,那我們應該妥協。

如果用戶的需求已經被滿足了,你沒有改善的空間,由於用戶的遷移成本比較大,所有很難讓用戶遷移。如果我們能提供競品滿足不了的功能,或許這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有機會呢?其實所謂的機會,就是在於用戶痛點的滿足上。提高用戶的用戶體驗。

這些痛點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更方便更便宜更優秀更豐富的內容

案例2:餓了麼

當你餓了麼做這款產品時,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線下的一些餐館。餓了麼可以讓用戶更方便的吃到飯。其實是滿足了懶惰的人性。只要餓了麼價格合理,哪怕不補貼,依然會有很多用戶繼續使用它。

案例3:美團

通過與商家合作獲取最低價折扣價格,為用戶提供更便宜的消費產品。滿足了用戶的“貪婪”“佔便宜”等心裡。

案例4:網易公開課

提供了更豐富且持續更新的公開課內容,同時讓使用者也能聽到專家、教授的課程和演講,更方便。相比之下,以前上課 缺點會很多,比如需要使用者去課堂,還要花錢,上課還要認真聽講等等。網易公開課只要用戶連接上網 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聽。

如果在未來你想到了一個不錯的idea,不妨可以利用我上面講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可不可行。沒准你就是下一個紮克伯格呢!!!

本文由 @小老虎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有無改善空間(機會)

有需求不一定要做。如果現在的競品已經能夠解決這個問題,產品經理就要深思下,有沒有改善的空間。如果競品已經完美的解決了這個需求,那我們應該妥協。

如果用戶的需求已經被滿足了,你沒有改善的空間,由於用戶的遷移成本比較大,所有很難讓用戶遷移。如果我們能提供競品滿足不了的功能,或許這是我們的機會。

我們怎樣才能做到有機會呢?其實所謂的機會,就是在於用戶痛點的滿足上。提高用戶的用戶體驗。

這些痛點可以分為以下四類:

更方便更便宜更優秀更豐富的內容

案例2:餓了麼

當你餓了麼做這款產品時,主要的競爭對手是線下的一些餐館。餓了麼可以讓用戶更方便的吃到飯。其實是滿足了懶惰的人性。只要餓了麼價格合理,哪怕不補貼,依然會有很多用戶繼續使用它。

案例3:美團

通過與商家合作獲取最低價折扣價格,為用戶提供更便宜的消費產品。滿足了用戶的“貪婪”“佔便宜”等心裡。

案例4:網易公開課

提供了更豐富且持續更新的公開課內容,同時讓使用者也能聽到專家、教授的課程和演講,更方便。相比之下,以前上課 缺點會很多,比如需要使用者去課堂,還要花錢,上課還要認真聽講等等。網易公開課只要用戶連接上網 就可以隨時隨地的聽。

如果在未來你想到了一個不錯的idea,不妨可以利用我上面講的方法來分析一下 可不可行。沒准你就是下一個紮克伯格呢!!!

本文由 @小老虎 原創發佈于人人都是產品經理。未經許可,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