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小編吐血整理!北京中軸線文藝地圖,幫你全都標好了(附清晰大圖)

今天是美好的“福來Day”, 週末又可以去耍啦~~

如果你希望去高!大!上!並且很!順!路!的一條龍之旅, 身處大北京的你, 有沒有想過——順著中軸線附近走一走?

北京中軸線是自元大都、明清北京城以來, 北京城東西對稱佈局建築物的對稱軸, 以紫禁城為中心, 向北延伸到鐘鼓樓, 向南延伸到永定門, 全長7.8公里, 周圍的太廟、社稷壇、天壇、先農壇等皆保留基本完好。

北京中軸線南起外城永定門, 經內城正陽門、 中華門、 天安門、 端門、 午門、 太和門, 穿過太和殿、 中和殿、 保和殿、 乾清宮、 坤甯宮、 神武門, 越過萬歲山萬景亭, 壽皇殿、鼓樓, 直抵鐘樓的中心點。

如今, 西安、洛陽、南京等處的都城中軸線已經大體消失了。 只有北京的中軸線, 目前保存得最為完整。 今天, 當你騎著共用單車穿梭在北京中軸線的附近時, 又會有什麼值得一去的文藝好去處呢?

跟准藝綻君(ID:bjvariety)的嚮導小旗子,

一起在北京的街頭走一走~

先上大地圖, 可點擊放大

中軸線附近的文藝去處數量巨大, 以下排名不分先後。 如有藝綻君眼拙遺漏的好去處, 還請各位小夥伴們評論裡分享哦~~

名人故居、遺址

宋慶齡故居

宋慶齡故居庭院始建於清康熙年間, 為大學士明珠府邸, 乾隆時易為和珅別院。 嘉慶年間為成親王府。 清末為醇親王府花園。 60年代初, 改建為宋慶齡在北京的住所。 原王府花園內濠梁樂趣、暢襟齋等一組清代建築, 現已恢復宋慶齡生前原狀(大客廳、大餐廳)。 古建築群以西的一中西合璧兩層樓的主體建築是宋慶齡的寓所(後建), 兼辦公、會客, 稱主樓, 內有原狀陳列。 新文物庫依西側大牆而建。 宋慶齡生平展在新建文物庫一層。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6號

醇親王府

醇親王府位於後海北沿。 前身是清初大學士明珠的宅第。 北府坐北朝南。 西部為王府花園, 1949年後, 進行了整治, 是宋慶齡在京的住所。 東部是王府本身, 主要建築為寶翰堂(即大書房)、九思堂(太紀居處)、思謙堂(王妃住所), 另有兒輩讀書的小書房任真堂及其它從屬建築。 醇親王府北府是北京保存最完好的王府之一, 屬北京市重點保護文物。 現僅以宋慶齡故居對外開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近後海北沿西段)

恭王府

恭王府前身為和珅宅邸,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皇帝將和珅宅第賜其弟慶郡王永璘,是為慶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遷居此府,始稱恭王府。恭王府內文物寶藏豐富,今年恭王府博物館還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1961年逝世前,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小庭院內,度過了他生活的最後十年。梅蘭芳逝世後,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將家藏大量珍貴戲曲資料及各種文獻捐獻給國家,現為梅蘭芳紀念館收藏。梅蘭芳紀念館現有兩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外院展覽室,以大量珍貴圖片扼要地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生活和社會活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大街9號

馬敘倫紀念館

馬敘倫(1885——1970)別名彝初、夷初、號石翁、寒香、晚年又號石屋老人,浙江杭州人,著名的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詩人和書法家。他是新中國第一任教育部長和第一任高教部長。馬敘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對金文、石鼓文、古籍整理、校勘、注疏以及老莊哲學、古典詩詞和書法等,都有精湛的造詣。紀念館與開明畫院同處一地,免費開放。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辛安裡98號

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為庭院式四合院建築,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最後的15年。郭沫若是個愛花愛樹,親近自然的人。院裡最好的時節是春天的四、五月間和秋天的十月。春天,滿院的色彩變換不停最值得一看。

地址:北京市前海西街 18 號

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

張伯駒潘素故居是張伯駒、潘素夫婦晚年居住的住宅。一代名士張伯駒,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譽為“民國四公子”。張伯駒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先生夫婦陸續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被稱為“天下第一藏”。他與潘素的伉儷深情也是一段傳奇。紀念館現處於修繕階段,暫不對外開放。

地址: 後海南沿26號

老舍故居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豐富胡同這一處是他解放後久居直至辭世的地方,老舍先生在這裡住的時間最長。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蕭軍故居

鴉兒胡同6號並不好找,因為故居的院門沒有開在胡同中,它開在了後海北沿上。故居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小樓,蕭軍的臥室和書房就在二樓,蕭軍晚年的很多文章都注明是寫於“銀錠橋西海北樓”,指的就是這兒,“海北樓”是蕭軍書房的名字。“文革”期間蕭軍受到了迫害,他的家居被紅衛兵擠佔,只給他留下一間不足兩平方米的儲藏室作為寫作室,樂觀的蕭軍以“有窩就下蛋,有水就行船”自勉,又把這裡戲稱為“蝸蝸居”。

地址:北京西城區鴉兒胡同6號

楊昌濟紀念館

楊昌濟先生在北京大學任教時居住在此,街門上掛有“板倉楊寓”銅牌。楊先生夫婦及女兒楊開慧住外院,其子楊開智住裡院。外院北房為居室,一明兩暗,中間明間為堂屋,楊昌濟夫婦住東里間,其女兒楊開慧住西里間;南房隔成兩明一暗,西邊的兩間為明間,作為客廳;東邊的一間為暗間,供客人臨時居住。毛澤東第一次來京時,與蔡和森曾在南房的暗間住了約一個多月的時間。

地址:豆腐池胡同15號

北平圖書館舊址

北平圖書館舊址,也就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的主樓——文津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津街新館是當時遠東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共耗費銀元二百四十余萬元,皆來自退還的庚子賠款,占地面積七十六 畝,建築外觀是華麗的中國傳統宮殿式結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皇城根遺址公園

坐落在紫禁城與王府井步行街之間的皇城根遺址公園,是歷史上明、清皇城根東牆的位置。明皇城東華門遺址經發掘後就地建起露天“博物館”,供人們參觀。公園內興建的“對弈”、“時空對話”、“露珠”、“掀開歷史新的一頁”等數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觀,宛若一幅幅打開的北京歷史民俗風情畫,向人們展示古都北京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歷史脈絡。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

書房書店

西華書房

書房由四庫書屋、線裝書屋、長安書屋、蘭亭書屋組成,其中“四庫書屋”以展陳國家圖書館藏文津閣版《四庫全書》為主。“長安書屋”涵蓋經典名著,“茅盾文學獎”、“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最新權威排行榜圖書等。“線裝書屋”推介宣紙、雕版、活字印刷、傳統手工裝訂等最具“中國化”的圖書和國家圖書館館藏的歷代名家名家書法碑帖和畫作珍品。此外,西華書房還利用四合院獨有的庭院空間,舉辦作家藝術家作品展覽、高端文化講座、傳統琴藝講授培訓、讀者見面會等。

地址:西華門大街4號紫禁城西華門旁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地安門雁翅樓是北京中軸線上的知名景觀,因其造型別致,宛若大雁展翅,故名燕翅樓。建於此處的中國書店24小時店是繼三聯書店24小時店之後的北京第二家晝夜營業的書店。書店集公共閱讀、文化傳承、慢生活休閒、文化產品推介於一體,還有許多珍貴古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內大街1號

中國書店(前門店)

一家很有年代感和情懷的書店,歷史悠久,地理位置極佳。在這裡除了書籍還可以淘到瓷器、花皿、樂器和文房四寶哦!

地址:前門大街86號

景山街道圖書館

景山街道圖書館成立於2002年末,是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成員館之一,藏書15000餘冊,種類其全;有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各類期刊雜誌30餘種。這裡每週還會定期舉行免費閱覽日,還有各類講座活動。

地址:東城區黃化門街8號

東城區第一圖書館

東城區圖書館北倚國子監街,南眺文天祥祠、順天府學,擁有各類文獻近60萬冊(件),閱覽座位700席,可上網電腦100多台,而且還有一系列影劇院、展覽廳、報告廳、多功能廳、會議室、培訓教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十月文學院

20世紀初建永定門內大街兩側綠地時將佑聖寺異地重建,佑聖寺四周林木蔥郁、景象清幽,古樸、典雅的北京四合院建築風格與文學氣息高度契合,近來成為十月文學院本部。十月文學院由十月講堂、十月展廳、十月客廳、十月沙龍、十月筆會、十月書坊六大部門組成。

地址:永定門內大街中間綠地內

新華書店(大柵欄店)

在繁華的前門大柵欄,和中國書店同樣是古色古香的一家老書店,在這裡除了可以選購圖書,還有大量文化周邊產品,包括各種書簽和剪紙、泥塑。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18號大柵欄購物中心

劇院戲樓

鼓樓西劇場

鼓樓西劇場,因坐落於北京文藝氣息濃重的鼓樓地區而得名。作為中國第三代小劇場新銳代表,鼓樓西劇場不僅硬體設施完善,上演劇碼優良,每年還定期舉辦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動。鼓樓西劇場擁有自己的戲劇創作團隊,經常上演原創或改編話劇劇碼。劇場還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包括主題豐富的文化沙龍,多路明星參與的劇本朗讀會活動,以及關注青年戲劇創作者,發掘中國戲劇發展潛力的戲劇實驗坊活動。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小八道灣胡同六號院

什刹海劇場

北京什刹海劇場劇場在什刹海體校西門,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有能容納750名觀眾的池座升起式影劇大廳。劇場坐落於後海湖畔胡同裡,沒有導航容易錯過,二層的小樓緊臨荷花市場、老北京胡同、什刹海酒吧。

地址:地安門西大街57號什刹海體校西門劇場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

作為北京市的兒童藝術劇院,北京兒藝的劇作多多,而且品質也不錯。這個暑假,《北京童謠》《原始一家人》和《小象奇幻歷險記》三劇同時成功入選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專案名單;原創劇碼青劇團《幸福年》入選2017年全國小劇場戲劇優秀劇碼展演活動。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後圓恩寺胡同17號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CNTC)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幾十年來創作並演出了眾多古今中外的優秀戲劇作品。近幾年主要作品有《餅乾小子》《小蝌蚪找媽媽》《小兔快跑》小公主》《李爾王》《山羊不吃天堂草》等,2005年在中國兒童劇場四樓創建了“假日經典小劇場”,大小劇場交相輝映。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 東安門大街64號

蓬蒿劇場

蓬蒿劇場咖啡館是北京第一個四合院小劇場,地處北京城市中心,位於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東棉花胡同,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民間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獨立劇場。“蓬蒿”的名字出自李白的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取普通人之意,表達了希望每個普通人都能走進劇場的願景。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5號

首都劇場

1956年建成於北京,為北京人民術劇院的劇場。劇場先後上演了如《茶館》《雷雨》《天下第一樓》等一系列中外名著。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于廣大觀眾之中。

地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2號

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

位於古老與時尚相碰撞的南鑼鼓巷,作為中央戲劇學院所屬劇場,這裡能滿足你對實驗劇場的各種想像,也能見證優秀戲劇人才的孵化與成長。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中央戲劇學院校內

中山音樂堂

中山音樂堂被海內外音樂人士譽為"中國皇家園林中的音樂明珠"。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賦予這座音樂殿堂獨一無二的韻味與魅力。中山公園音樂堂每年演出西方古典音樂、爵士樂、世界音樂、現代舞、中國傳統民樂與戲曲等200餘場精彩節目。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中華路4號中山公園內

國家大劇院

這裡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和小劇場不僅建築恢宏大氣,而且數量極高的精品作品在這裡每天上演。除此以外,還有高水準藝術沙龍、藝術展覽在此,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

劉老根大舞臺

“劉老根會館”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創建,位於北京前門商業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小瀋陽、宋小寶、王小利……這些電視上的熟臉兒,說不定哪天的演出中您就可以碰到。在這裡除了可以品味東北二人轉的魅力,還可以品嘗劉老根私房菜。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小江胡同34號

北京德雲社

德雲社是讓相聲回歸劇場的一次成功嘗試,許多新老相聲人才和曲藝大咖在此彙聚,為觀眾帶來歡笑。德雲社舞臺上的節目種類繁多,大致包括戲曲、雜技、武術、曲藝四部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緯路甲1號

天橋藝術中心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是以音樂劇、戲劇、家庭秀為主的“國際化演藝舞臺”,擁有國內頂尖的音樂劇專業劇場,重點打造“週末藝聚”品牌系列活動,包括藝術講座、大師課、工作坊、劇碼探班、演前導賞、演後談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及小型演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天橋南大街9號樓

天橋劇場

天橋劇場始建於1953年。在50多年的歲月中,天橋劇場先後迎來了無數的世界頂尖藝術家,留下許多輝煌的演出記憶,1991年,國家投入鉅資,在原址上重新翻建了天橋劇場。天橋劇場現在隸屬於中央芭蕾舞團,上演中芭多部舞劇和大量話劇、歌劇、雜技劇等。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緯路30號

北京梨園劇場

梨園劇場是由北京前門飯店和北京京劇院於1990年10月聯合開辦的京城首家茶座式劇場,連續7年蟬聯了北京旅遊紫禁杯“最佳晚間活動場所”稱號。劇場的主要觀眾為外國旅遊者,劇碼以折子戲為主。觀眾廳內設置了電子顯示幕,可將唱詞以中英文對照方式顯示出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永安路175號前門建國飯店1樓

廣德樓戲園

這裡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戲園之一。它幾乎和法國巴黎歌劇院、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同時期建成的場館。程長庚、餘紫雲、梅巧玲、餘三勝、汪桂芬等京劇祖師爺以及後來的“喜連成”、“雙慶社”、“斌慶社”等曾先後在此長期獻藝,是當時京城場地最火、人氣最旺、藝術最佳的娛樂場館。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德樓”由戲園子改成了專演曲藝的“北京曲藝廳”。

地址:大柵欄大街39號

三慶園

歷史上,三慶園與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並稱為戲樓中的“四大名園”。2016年8月19日,220歲的三慶園老戲樓在大柵欄商業街原址複建重張。三慶園主打京劇演出,攜手麒麟劇社,挖掘並創新在舞臺上消失多年的骨子老戲。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大柵欄街18號

正乙祠古戲樓

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裡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正乙祠西部為戲樓,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戲樓正中罩棚即池座,南面為戲臺。看池約百平方米,可容納觀眾200余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餘件,以19世紀末至今中國藝術名家和各時期代表作品為主,構成中國現代以來的美術發展序列,兼有部分古代書畫和外國藝術作品,同時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蔣兆和、司徒喬、李可染、吳作人、葉淺予、董希文、羅工柳、吳冠中等藝術大家的作品。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開明美術館

屬於民進中央的開明美術館,位置在南鑼鼓巷到什刹海的中間,離什刹海地鐵站非常近,二層基本都是畫展,一層有很多老照片展和一些書籍,鬧中取靜別有洞天。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辛安裡胡同98號

北京杏壇美術館

原屬1902年清政府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座高等師範教育圖書館。如今這裡是裝飾一新的美術館,擁有兩個大型標準展廳,小展廳,畫家工作室,會議室,茶室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現代化民營美術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15-3號

1920美術館

坐落於北京著名書畫集散地琉璃廠南端的虎坊橋,是北京瀚海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繼睿畫廊 、瀚海德畫廊之後在琉璃廠設立的第三家藝術機構。裝幀既文藝又具有特色,值得在這裡看看展稍事休憩。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177-2號

三品美術館

三品美術館位於北京普度寺,這裡始建于明代,原是皇城東苑,緊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著名藝術殿堂。三品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非營利性藝術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渡寺前巷96號文化廣場

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故宮想必大家都去過,但還是想不斷地去——走進故宮博物院,沿中軸線前行,可以從起伏跌宕的建築樂章中可以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懷;可以透過東西六宮精巧的陳設和內廷園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宮廷生活的溫婉氣息;可以從養心殿東暖閣卷起的黃紗簾中,追溯百年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歷史滄桑。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時間博物館

時間博物館坐落于有著700餘年歷史的北京鐘鼓樓腳下一座明式仿古四合院內,為北京首家以時間為主題的公益性博物館。通過模型和影像展示中華民族對時間概念認知的歷史。博物館約10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常年為公眾和藝術愛好者呈現各類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精品展覽。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側東南角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這裡收藏著130多萬件我們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是國家的文化客廳,每年有不少外國元首、首腦和政要來參觀做客。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是直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主要從事錢幣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錢幣博物館收藏有古今中外錢幣及與錢幣有關的其它文物約30余萬件。按古錢幣、金銀幣、紙幣、少數民族錢幣、外國錢幣、錢範及與錢幣有關的文物等六大類別整理、收藏和保管。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

古代建築博物館

古代建築博物館全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展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及其發展歷史。古代建築實體以先農壇古建築群現存建築為展出內容。主要包括太歲殿、先農神壇、慶成宮、觀耕台、神倉等多組建築。現有藏品中,堪稱精華的為隆福寺大殿藻井和1949年北京舊城模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東經路21號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勞動人民文化宮原為太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勞動人民文化宮已經成為全市職工的文化樂園,經過逐步修繕,在這裡開設了文化活動廳、職工大學、展覽廳、電影館、圖書館、棋藝室、體育場、劇場等,舉辦了各種類型的 技術學習班和講座,組建了美術組、攝影組、文學創作評論組、 詩歌創作組及工人業餘藝術團體等各種文化團體。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東側

-END-

這個週末

你騎著小黃車

我騎著摩拜

約!不!約

本期作者:王廣燕

本期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現僅以宋慶齡故居對外開放。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後海北沿44號(近後海北沿西段)

恭王府

恭王府前身為和珅宅邸,嘉慶四年(1799年),嘉慶皇帝將和珅宅第賜其弟慶郡王永璘,是為慶王府。道光三十年(1850年),咸豐皇帝將慶王府賜給其六弟恭親王奕訢。恭親王奕訢遷居此府,始稱恭王府。恭王府內文物寶藏豐富,今年恭王府博物館還被評定為第三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海西街17號

梅蘭芳紀念館

梅蘭芳1961年逝世前,曾在這幽靜、安適的小庭院內,度過了他生活的最後十年。梅蘭芳逝世後,夫人福芝芳及子女將家藏大量珍貴戲曲資料及各種文獻捐獻給國家,現為梅蘭芳紀念館收藏。梅蘭芳紀念館現有兩部分,正院保存故居原貌,會客廳,書房,臥室和起居室內的各項陳設均按梅蘭芳生前生活起居原狀陳列。外院展覽室,以大量珍貴圖片扼要地介紹梅蘭芳一生的藝術生活和社會活動。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護國寺大街9號

馬敘倫紀念館

馬敘倫(1885——1970)別名彝初、夷初、號石翁、寒香、晚年又號石屋老人,浙江杭州人,著名的教育家、語言文字學家、詩人和書法家。他是新中國第一任教育部長和第一任高教部長。馬敘倫是一位博學多才的學者,對金文、石鼓文、古籍整理、校勘、注疏以及老莊哲學、古典詩詞和書法等,都有精湛的造詣。紀念館與開明畫院同處一地,免費開放。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外大街辛安裡98號

郭沫若紀念館

郭沫若紀念館為庭院式四合院建築,晚清時曾是恭王府的馬號,民國初年營建為一所中西合璧的宅院。1963年郭沫若由西四大院胡同5號遷入,直到1978年6月病逝,在這裡度過了他一生最後的15年。郭沫若是個愛花愛樹,親近自然的人。院裡最好的時節是春天的四、五月間和秋天的十月。春天,滿院的色彩變換不停最值得一看。

地址:北京市前海西街 18 號

張伯駒潘素故居紀念館

張伯駒潘素故居是張伯駒、潘素夫婦晚年居住的住宅。一代名士張伯駒,與張學良、溥侗、袁克文一起被譽為“民國四公子”。張伯駒一生醉心於古代文物,致力於收藏字畫名跡。自20世紀50年代起,張先生夫婦陸續將收藏30年之久的書畫名跡捐獻國家,被稱為“天下第一藏”。他與潘素的伉儷深情也是一段傳奇。紀念館現處於修繕階段,暫不對外開放。

地址: 後海南沿26號

老舍故居

老舍先生“生在北京,長在北京,死在北京,他寫了一輩子北京,老舍和北京分不開,沒有北京,就沒有老舍。” 老舍在北京解放前後住過的地方共有十處。豐富胡同這一處是他解放後久居直至辭世的地方,老舍先生在這裡住的時間最長。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燈市口西街豐富胡同19號

蕭軍故居

鴉兒胡同6號並不好找,因為故居的院門沒有開在胡同中,它開在了後海北沿上。故居是一座磚木結構的兩層西式小樓,蕭軍的臥室和書房就在二樓,蕭軍晚年的很多文章都注明是寫於“銀錠橋西海北樓”,指的就是這兒,“海北樓”是蕭軍書房的名字。“文革”期間蕭軍受到了迫害,他的家居被紅衛兵擠佔,只給他留下一間不足兩平方米的儲藏室作為寫作室,樂觀的蕭軍以“有窩就下蛋,有水就行船”自勉,又把這裡戲稱為“蝸蝸居”。

地址:北京西城區鴉兒胡同6號

楊昌濟紀念館

楊昌濟先生在北京大學任教時居住在此,街門上掛有“板倉楊寓”銅牌。楊先生夫婦及女兒楊開慧住外院,其子楊開智住裡院。外院北房為居室,一明兩暗,中間明間為堂屋,楊昌濟夫婦住東里間,其女兒楊開慧住西里間;南房隔成兩明一暗,西邊的兩間為明間,作為客廳;東邊的一間為暗間,供客人臨時居住。毛澤東第一次來京時,與蔡和森曾在南房的暗間住了約一個多月的時間。

地址:豆腐池胡同15號

北平圖書館舊址

北平圖書館舊址,也就是中國國家圖書館分館的主樓——文津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津街新館是當時遠東最先進的圖書館之一,共耗費銀元二百四十余萬元,皆來自退還的庚子賠款,占地面積七十六 畝,建築外觀是華麗的中國傳統宮殿式結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文津街7號

皇城根遺址公園

坐落在紫禁城與王府井步行街之間的皇城根遺址公園,是歷史上明、清皇城根東牆的位置。明皇城東華門遺址經發掘後就地建起露天“博物館”,供人們參觀。公園內興建的“對弈”、“時空對話”、“露珠”、“掀開歷史新的一頁”等數十座雕塑、浮雕等景觀,宛若一幅幅打開的北京歷史民俗風情畫,向人們展示古都北京獨特的人文環境和歷史脈絡。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北河沿大街

書房書店

西華書房

書房由四庫書屋、線裝書屋、長安書屋、蘭亭書屋組成,其中“四庫書屋”以展陳國家圖書館藏文津閣版《四庫全書》為主。“長安書屋”涵蓋經典名著,“茅盾文學獎”、“文津圖書獎”獲獎圖書,最新權威排行榜圖書等。“線裝書屋”推介宣紙、雕版、活字印刷、傳統手工裝訂等最具“中國化”的圖書和國家圖書館館藏的歷代名家名家書法碑帖和畫作珍品。此外,西華書房還利用四合院獨有的庭院空間,舉辦作家藝術家作品展覽、高端文化講座、傳統琴藝講授培訓、讀者見面會等。

地址:西華門大街4號紫禁城西華門旁

中國書店(雁翅樓店)

地安門雁翅樓是北京中軸線上的知名景觀,因其造型別致,宛若大雁展翅,故名燕翅樓。建於此處的中國書店24小時店是繼三聯書店24小時店之後的北京第二家晝夜營業的書店。書店集公共閱讀、文化傳承、慢生活休閒、文化產品推介於一體,還有許多珍貴古籍。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地安門內大街1號

中國書店(前門店)

一家很有年代感和情懷的書店,歷史悠久,地理位置極佳。在這裡除了書籍還可以淘到瓷器、花皿、樂器和文房四寶哦!

地址:前門大街86號

景山街道圖書館

景山街道圖書館成立於2002年末,是北京市公共圖書館“一卡通”成員館之一,藏書15000餘冊,種類其全;有閱覽室和電子閱覽室,各類期刊雜誌30餘種。這裡每週還會定期舉行免費閱覽日,還有各類講座活動。

地址:東城區黃化門街8號

東城區第一圖書館

東城區圖書館北倚國子監街,南眺文天祥祠、順天府學,擁有各類文獻近60萬冊(件),閱覽座位700席,可上網電腦100多台,而且還有一系列影劇院、展覽廳、報告廳、多功能廳、會議室、培訓教室。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交道口東大街85號

十月文學院

20世紀初建永定門內大街兩側綠地時將佑聖寺異地重建,佑聖寺四周林木蔥郁、景象清幽,古樸、典雅的北京四合院建築風格與文學氣息高度契合,近來成為十月文學院本部。十月文學院由十月講堂、十月展廳、十月客廳、十月沙龍、十月筆會、十月書坊六大部門組成。

地址:永定門內大街中間綠地內

新華書店(大柵欄店)

在繁華的前門大柵欄,和中國書店同樣是古色古香的一家老書店,在這裡除了可以選購圖書,還有大量文化周邊產品,包括各種書簽和剪紙、泥塑。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大柵欄街18號大柵欄購物中心

劇院戲樓

鼓樓西劇場

鼓樓西劇場,因坐落於北京文藝氣息濃重的鼓樓地區而得名。作為中國第三代小劇場新銳代表,鼓樓西劇場不僅硬體設施完善,上演劇碼優良,每年還定期舉辦形式多元的文化活動。鼓樓西劇場擁有自己的戲劇創作團隊,經常上演原創或改編話劇劇碼。劇場還推出形式多樣的文化活動,包括主題豐富的文化沙龍,多路明星參與的劇本朗讀會活動,以及關注青年戲劇創作者,發掘中國戲劇發展潛力的戲劇實驗坊活動。

地址:北京鼓樓西大街小八道灣胡同六號院

什刹海劇場

北京什刹海劇場劇場在什刹海體校西門,建築面積2500平方米,擁有能容納750名觀眾的池座升起式影劇大廳。劇場坐落於後海湖畔胡同裡,沒有導航容易錯過,二層的小樓緊臨荷花市場、老北京胡同、什刹海酒吧。

地址:地安門西大街57號什刹海體校西門劇場

北京兒童藝術劇院

作為北京市的兒童藝術劇院,北京兒藝的劇作多多,而且品質也不錯。這個暑假,《北京童謠》《原始一家人》和《小象奇幻歷險記》三劇同時成功入選北京文化藝術基金2017年度資助專案名單;原創劇碼青劇團《幸福年》入選2017年全國小劇場戲劇優秀劇碼展演活動。

地址:東城區交道口後圓恩寺胡同17號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

中國兒童藝術劇院(CNTC)是文化部直屬的國家藝術院團,幾十年來創作並演出了眾多古今中外的優秀戲劇作品。近幾年主要作品有《餅乾小子》《小蝌蚪找媽媽》《小兔快跑》小公主》《李爾王》《山羊不吃天堂草》等,2005年在中國兒童劇場四樓創建了“假日經典小劇場”,大小劇場交相輝映。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 東安門大街64號

蓬蒿劇場

蓬蒿劇場咖啡館是北京第一個四合院小劇場,地處北京城市中心,位於東城區交道口南大街東棉花胡同,是中國大陸第一個民間投資建設的非營利性獨立劇場。“蓬蒿”的名字出自李白的詩“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蓬蒿人取普通人之意,表達了希望每個普通人都能走進劇場的願景。

地點:北京市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5號

首都劇場

1956年建成於北京,為北京人民術劇院的劇場。劇場先後上演了如《茶館》《雷雨》《天下第一樓》等一系列中外名著。北京人藝在半個世紀的歷程中,演出活動遍及全國,其鮮明“人藝演劇風格”已紮根于廣大觀眾之中。

地址:北京市王府井大街22號

中央戲劇學院實驗劇場

位於古老與時尚相碰撞的南鑼鼓巷,作為中央戲劇學院所屬劇場,這裡能滿足你對實驗劇場的各種想像,也能見證優秀戲劇人才的孵化與成長。

地址:北京東城區東棉花胡同39號中央戲劇學院校內

中山音樂堂

中山音樂堂被海內外音樂人士譽為"中國皇家園林中的音樂明珠"。優越的地理位置與人文環境賦予這座音樂殿堂獨一無二的韻味與魅力。中山公園音樂堂每年演出西方古典音樂、爵士樂、世界音樂、現代舞、中國傳統民樂與戲曲等200餘場精彩節目。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中華路4號中山公園內

國家大劇院

這裡是中國國家表演藝術的最高殿堂,中外文化交流的最大平臺,中國文化創意產業的重要基地。歌劇院、音樂廳、戲劇場和小劇場不僅建築恢宏大氣,而且數量極高的精品作品在這裡每天上演。除此以外,還有高水準藝術沙龍、藝術展覽在此,可以讓你一飽眼福。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長安街2號

劉老根大舞臺

“劉老根會館”由著名表演藝術家趙本山創建,位於北京前門商業區和歷史文化保護區。小瀋陽、宋小寶、王小利……這些電視上的熟臉兒,說不定哪天的演出中您就可以碰到。在這裡除了可以品味東北二人轉的魅力,還可以品嘗劉老根私房菜。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小江胡同34號

北京德雲社

德雲社是讓相聲回歸劇場的一次成功嘗試,許多新老相聲人才和曲藝大咖在此彙聚,為觀眾帶來歡笑。德雲社舞臺上的節目種類繁多,大致包括戲曲、雜技、武術、曲藝四部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緯路甲1號

天橋藝術中心

北京天橋藝術中心是以音樂劇、戲劇、家庭秀為主的“國際化演藝舞臺”,擁有國內頂尖的音樂劇專業劇場,重點打造“週末藝聚”品牌系列活動,包括藝術講座、大師課、工作坊、劇碼探班、演前導賞、演後談等多種形式的藝術活動及小型演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天橋南大街9號樓

天橋劇場

天橋劇場始建於1953年。在50多年的歲月中,天橋劇場先後迎來了無數的世界頂尖藝術家,留下許多輝煌的演出記憶,1991年,國家投入鉅資,在原址上重新翻建了天橋劇場。天橋劇場現在隸屬於中央芭蕾舞團,上演中芭多部舞劇和大量話劇、歌劇、雜技劇等。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北緯路30號

北京梨園劇場

梨園劇場是由北京前門飯店和北京京劇院於1990年10月聯合開辦的京城首家茶座式劇場,連續7年蟬聯了北京旅遊紫禁杯“最佳晚間活動場所”稱號。劇場的主要觀眾為外國旅遊者,劇碼以折子戲為主。觀眾廳內設置了電子顯示幕,可將唱詞以中英文對照方式顯示出來。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永安路175號前門建國飯店1樓

廣德樓戲園

這裡是北京現存最古老的戲園之一。它幾乎和法國巴黎歌劇院、義大利斯卡拉劇院、俄羅斯莫斯科大劇院同時期建成的場館。程長庚、餘紫雲、梅巧玲、餘三勝、汪桂芬等京劇祖師爺以及後來的“喜連成”、“雙慶社”、“斌慶社”等曾先後在此長期獻藝,是當時京城場地最火、人氣最旺、藝術最佳的娛樂場館。新中國成立以後,“廣德樓”由戲園子改成了專演曲藝的“北京曲藝廳”。

地址:大柵欄大街39號

三慶園

歷史上,三慶園與廣德樓、廣和樓、慶樂園並稱為戲樓中的“四大名園”。2016年8月19日,220歲的三慶園老戲樓在大柵欄商業街原址複建重張。三慶園主打京劇演出,攜手麒麟劇社,挖掘並創新在舞臺上消失多年的骨子老戲。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大柵欄街18號

正乙祠古戲樓

被譽為“中國戲樓活化石”的正乙祠,明代曾是一座寺院。上世紀30年代,譚鑫培、梅蘭芳、王瑤卿等名角兒,都曾在這裡登臺,見證了正乙祠最輝煌的歲月。正乙祠西部為戲樓,占地面積約1000平方米,戲樓正中罩棚即池座,南面為戲臺。看池約百平方米,可容納觀眾200余人。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前門西河沿街220號

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

中國美術館現收藏各類美術作品10萬餘件,以19世紀末至今中國藝術名家和各時期代表作品為主,構成中國現代以來的美術發展序列,兼有部分古代書畫和外國藝術作品,同時也包括豐富的民間美術作品。藏品中有任伯年、吳昌碩、黃賓虹、齊白石、徐悲鴻、劉海粟、蔣兆和、司徒喬、李可染、吳作人、葉淺予、董希文、羅工柳、吳冠中等藝術大家的作品。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五四大街一號

開明美術館

屬於民進中央的開明美術館,位置在南鑼鼓巷到什刹海的中間,離什刹海地鐵站非常近,二層基本都是畫展,一層有很多老照片展和一些書籍,鬧中取靜別有洞天。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辛安裡胡同98號

北京杏壇美術館

原屬1902年清政府創辦的京師大學堂,是中國第一座高等師範教育圖書館。如今這裡是裝飾一新的美術館,擁有兩個大型標準展廳,小展廳,畫家工作室,會議室,茶室等一應俱全,是一座功能齊全、設備完善的現代化民營美術館。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15-3號

1920美術館

坐落於北京著名書畫集散地琉璃廠南端的虎坊橋,是北京瀚海德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繼睿畫廊 、瀚海德畫廊之後在琉璃廠設立的第三家藝術機構。裝幀既文藝又具有特色,值得在這裡看看展稍事休憩。

地 址:北京市西城區南新華街177-2號

三品美術館

三品美術館位於北京普度寺,這裡始建于明代,原是皇城東苑,緊鄰故宮博物院、國家博物館、中國美術館等著名藝術殿堂。三品美術館是以收藏、研究、展示中國近現代藝術家作品為重點的非營利性藝術館。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渡寺前巷96號文化廣場

博物館

故宮博物院

故宮想必大家都去過,但還是想不斷地去——走進故宮博物院,沿中軸線前行,可以從起伏跌宕的建築樂章中可以感受盛世皇朝的博大胸懷;可以透過東西六宮精巧的陳設和內廷園囿雅致的格局,捕捉宮廷生活的溫婉氣息;可以從養心殿東暖閣卷起的黃紗簾中,追溯百年前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的歷史滄桑。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景山前街4號

時間博物館

時間博物館坐落于有著700餘年歷史的北京鐘鼓樓腳下一座明式仿古四合院內,為北京首家以時間為主題的公益性博物館。通過模型和影像展示中華民族對時間概念認知的歷史。博物館約1000平方米的臨時展廳,常年為公眾和藝術愛好者呈現各類高品質的文化藝術精品展覽。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鼓樓外側東南角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中國國家博物館是中華文化的祠堂和祖廟,這裡收藏著130多萬件我們先輩留下的寶貴文化遺產,記載著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足跡。中國國家博物館還是國家的文化客廳,每年有不少外國元首、首腦和政要來參觀做客。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東長安街16號

中國錢幣博物館

中國錢幣博物館是直屬於中國人民銀行總行的國家級專題博物館,主要從事錢幣的收藏、研究和展示。中國錢幣博物館收藏有古今中外錢幣及與錢幣有關的其它文物約30余萬件。按古錢幣、金銀幣、紙幣、少數民族錢幣、外國錢幣、錢範及與錢幣有關的文物等六大類別整理、收藏和保管。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西交民巷17號

古代建築博物館

古代建築博物館全稱北京古代建築博物館,展示中國古代建築藝術及其發展歷史。古代建築實體以先農壇古建築群現存建築為展出內容。主要包括太歲殿、先農神壇、慶成宮、觀耕台、神倉等多組建築。現有藏品中,堪稱精華的為隆福寺大殿藻井和1949年北京舊城模型。

地址:北京市西城區東經路21號

北京市勞動人民文化宮

勞動人民文化宮原為太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勞動人民文化宮已經成為全市職工的文化樂園,經過逐步修繕,在這裡開設了文化活動廳、職工大學、展覽廳、電影館、圖書館、棋藝室、體育場、劇場等,舉辦了各種類型的 技術學習班和講座,組建了美術組、攝影組、文學創作評論組、 詩歌創作組及工人業餘藝術團體等各種文化團體。

地址:北京市東城區天安門東側

-END-

這個週末

你騎著小黃車

我騎著摩拜

約!不!約

本期作者:王廣燕

本期編輯:王廣燕

訂閱號:藝綻 · 微信號:bjvariety

至 臻 文 藝 · 綻 放 如 花

北京日報文化新聞部 誠意奉獻

【版權聲明】本公眾號發佈或推送的所有內容,除注明來源外,版權均屬北京日報社所有,任何媒體、機構或個人未經協定授權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他方式複製發佈或發表。違者將由北京日報社依法追究責任。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