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江西一個縣,1957年因縣名生僻改名,是“江西南大門”

江西省, 因西元733年唐玄宗設江南西道而得省名, 簡稱“贛”, 省會南昌市, 下轄轄11個地級市, 包括100個縣級行政區、1個國家級新區, 總人口4500余萬人。

全南縣, 隸屬於江西省贛州市, 地處江西省最南端, 60%的邊界與廣東接壤, 素有“江西南大門”之稱。

全南縣境, 春秋戰國時期先屬吳後屬楚, 秦朝及西漢屬南壄縣地, 東漢屬南野縣(南壄縣改名)地。

三國吳嘉禾五年(236年), 析南野縣地置南安縣, 縣境屬南安縣地。 西晉太康元年(280年), 改南安縣為南康縣, 縣境屬南康縣地。 南北朝時, 縣境仍屬南康縣地。

隋朝及唐朝初, 縣境仍屬南康縣地;唐朝永淳元年(682年), 析南康縣東南部地置南安縣, 縣境屬南安縣地;天寶元年(742年), 改南安縣為信豐縣, 並在縣南部置虔南鎮(今龍南縣及全南南片), 縣境屬信豐縣地。

五代十國時, 後樑貞明四年(918年), 改信豐縣南部的虔南鎮為虔南場;南唐保大十一年(953年), 將虔南場改為龍南縣。

至此, 縣境南部屬龍南縣, 北部屬信豐縣。

北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 龍南縣改名虔南縣;南宋紹興二十三年(1153年), 虔南縣複名龍南縣;縣境仍南部屬龍南縣、北部屬信豐縣。 元朝至元二十四年(1287年), 龍南縣併入信豐縣, 縣境屬信豐縣地;至大二年(1309年), 複置龍南縣;縣境仍北部屬信豐縣、南部屬龍南縣。

明朝及清朝初, 縣境仍分屬贛州府下轄的龍南縣、信豐縣。 清朝道光二十八年(1848年), 劃龍南縣之大龍、新興、太平和信豐縣之鎮南、楊溪、步口、回戈7堡為(軍事)分防地, 分防汛駐觀音閣, 隸贛縣後營;次年改歸橫營統轄。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劃龍南縣的大龍堡、新興堡和信豐縣的鎮南堡、楊溪堡、步口堡、回戈堡置虔南廳, 隸贛州府, 從此列為縣一級政權建置。

民國二年(1913年), 統一全國縣制, 虔南廳改為虔南縣。

建國初, 虔南縣先後隸屬于贛州分區行政督察專員公署、贛西南行政公署、贛州專員公署、贛南行政區公署。

1957年, 因縣名用字生僻, 改“虔”為“全”, 稱全南縣;此後, 全南縣先後隸屬于贛州專員公署、贛州地區行政公署、贛州市。

全南縣原名“虔南縣”, 因地處虔州(今贛州)之南而得名, 全縣國土面積1535平方公里, 下轄6個鎮3個鄉, 總人口21萬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