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新民促法》9月1日實施 國際學校有何轉機?

圖片來源網路

新民促法將於2017年9月1日起正式施行。 相較于當前“原民促法”, 新民促法對民辦學校實施分類管理, 明確劃分為營利性和非營利性兩類,

進一步為促進民辦教育的資本運作奠定了法律基礎, 將帶動更多的資本進入教育行業投資, 為整個民辦教育行業的快速發展提供資本助力。 在健全民辦學校法人治理結構, 優化監管措施, 加強社會監督等方面做了相應的規定, 有利於推動建立依法辦學、公平競爭、監督有力的發展環境。 (本文中提到的國際學校如非特別說明, 一般指民辦國際學校。 )

“營利性”與“非營利性”規定

新民促法第十九條規定:“民辦學校的舉辦者可以自主選擇設立非營利性或者營利性民辦學校。 但是, 不得設立實施義務教育的營利性民辦學校。 ”這意味著民辦學校(包括全日制的民辦幼稚園、高中、大學;非全日制從早教、幼兒培訓、K12課外培訓、職業培訓)等機構未來可以選擇註冊為營利性,

獲得融資方面的諸多便利。

國際學校(除了公立高中開設的國際班)一般分為早幼教+基礎教育+高中三個階段, 對於全日制早幼教、全日制高中而言, 新民促法的通過, 顯然是利好的。 過去, 由於境內法律規定以及資本市場的監管環境所限, 民辦學校在A股上市、銀行貸款都存在非常大的難度。 而此次修法將為民辦教育產業對接資本市場掃清法律障礙, 尤其是教育資產可以被劃歸經營性資產從而在資本市場進行證券化。 也就是說, 民辦學校未來可通過資產證券化籌集資金, 即學校的適格基礎資產進行結構化融資, 通過特殊目的實體在資本市場融資,

使得投資群體擴大, 學校可以申請融資的資金比向銀行借款的資金更多, 從而降低了融資成本。

但是對於選擇實施營利性民辦教育的民辦學校, 有可能企業模式更突出。 因為營利性民辦教育, 就是按工商註冊、實行工商監管。 投資者、舉辦者會想當然地認為, 營利性的民辦教育就是辦教育公司, 作為企業經營的一個業務板塊。 營利性民辦學校追求營利, 這無可厚非, 但是, 舉辦營利性的民辦學校, 必須遵循教育規律。 不要說舉辦營利性學歷教育(高中教育、大學教育)的學校, 要遵循教育規律辦學, 不能急功近利, 就是開展教育培訓的非學歷教育機構, 也要重視教育品質。

從新民促法的規定看來, 轉變為營利性民辦學校、實行市場化運作,

可能將給民辦教育機構帶來較高成本, 從而成為民辦教育機構在營利與非營利之間做出選擇時的痛點。 有關成本主要體現在如下方面:

(1) 稅務成本。 根據新民促法的規定, 登記為營利性民辦學校的, 應當繳納相關稅費。 就稅費的具體繳納標準、金額以及時間要求, 目前尚待後續實施細則的出臺。

(2) 政策成本。 現有民辦學校若選擇登記為營利性民辦學校, 尤其需要考慮變更後在扶持政策層面的機會成本。 一方面, 原已取得的政府支持政策可能將不再享有, 另一方面, 營利性民辦學校相較于非營利性民辦學校所能享受的扶持政策將大大降低。

以下優惠政策僅能由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

非營利性民辦學校享受與公辦學校同等的稅收優惠政策。

對非營利性民辦學校還可以採取政府補貼、基金獎勵、捐資激勵等扶持措施。

新建、擴建非營利性民辦學校, 人民政府應當按照與公辦學校同等原則, 以劃撥等方式給予用地優惠。

國際學校選擇上市

目前, 我國已經成功實現上市的國際學校主要有楓葉教育、成實外教育、海亮教育和博實樂教育。 它們的成功上市不僅顯示出國際學校的巨大發展潛力, 更表明了國際學校的集團化辦學趨勢。 我國國際學校集團化發展的傾向最終可能形成“知名單體校+大型教育集團”的行業格局。 而且, 未來隨著國際化辦學集團的數量增長, 兩三年內可能會有更多集團化的國際學校選擇上市, 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定後,2017年,營利性國際學校在中國首獲官方認可,除了可以進行IPO、上市,其主管部門變更為在工商部門登記。營利性民辦學校,也需要投資者(舉辦者)與辦學者分離,不能由投資者直接介入辦學,而應該成立民辦學校的董事會或理事會,由董事會或理事會負責學校重大辦學戰略決策,包括編制預算和校長遴選等。具體學校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還需要由獨立的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負責管理,像招生、設置學科、專業,開設課程、評價教師和學生這樣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不能由資方老闆拍板,否則,學校就完全變為營利性企業。

上市公司跨界國際教育

由於教育行業的政策利好以及即將迎來的人口紅利,民辦學校,尤其是費用不菲的國際學校,對於需要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的上市公司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國內上市公司對國際學校的投資活動愈發頻繁:

1、博實樂(原碧桂園教育)以7874萬元收購加誠博教21%股份。

2、7月26日,國際高中教育品牌貝拉國際教育宣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估值3億。

3、慧科5.65億舉牌中泰橋樑。

4、馬雲創辦雲穀學校,總投資近13億元。

5、華為辦愛為書院,造“天價”兒童遊樂設備。

……

目前,隨著我國國際學校需求的增長,國際學校的投資熱潮未來仍將持續升溫。許多上市企業已經在國際學校上砸下重金,其中更不乏各個行業的巨頭大佬。而且,隨著新民促法的落地生效,民辦國際化高中及幼稚園極有可能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

公立高中國際班“政策收緊”,民辦國際學校或將受益

從2013年起,國家開始收緊對公立高中國際班的政策。同年,教育部出臺《高中階段國際專案暫行管理辦法》草案,明確對各類高中的“國際部”和“國際班”從招生、收費等多方面予以規範,對部分不符合規定的“國際班”進行清理或轉制。此後,北京、上海宣佈不再審批新的公辦高中國際班,浙江、安徽、黑龍江、吉林等地將公辦高中國際班的審批權收歸到省級。

目前,在國家政策導向之下,許多公辦中學已經將國際部或國際班剝離,如2016年初北京四中國際班正式剝離公辦學校,遷入位於昌平的佳蓮學校,成為“公”向“民”轉型中的第一所北京公辦學校。由此,公辦高中退出國際班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今後,國際班的主戰場將會更多地從公辦高中轉移向民辦學校,而這也正為民辦國際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關注“中國國際教育網”官方網站(http://www.ieduchina.com/)獲取更多國際學校資訊,各國際學校招生,入讀,考試和國際課程培訓,留學直通車服務致電:400-900-8516。您可以得到您想知道的一切。

謀求進一步的發展。

《民辦教育促進法》的修定後,2017年,營利性國際學校在中國首獲官方認可,除了可以進行IPO、上市,其主管部門變更為在工商部門登記。營利性民辦學校,也需要投資者(舉辦者)與辦學者分離,不能由投資者直接介入辦學,而應該成立民辦學校的董事會或理事會,由董事會或理事會負責學校重大辦學戰略決策,包括編制預算和校長遴選等。具體學校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還需要由獨立的教授委員會和學術委員會負責管理,像招生、設置學科、專業,開設課程、評價教師和學生這樣的教育事務和學術事務,不能由資方老闆拍板,否則,學校就完全變為營利性企業。

上市公司跨界國際教育

由於教育行業的政策利好以及即將迎來的人口紅利,民辦學校,尤其是費用不菲的國際學校,對於需要謀求新的業績增長點的上市公司來說十分具有吸引力。國內上市公司對國際學校的投資活動愈發頻繁:

1、博實樂(原碧桂園教育)以7874萬元收購加誠博教21%股份。

2、7月26日,國際高中教育品牌貝拉國際教育宣佈獲得數千萬元A輪融資,估值3億。

3、慧科5.65億舉牌中泰橋樑。

4、馬雲創辦雲穀學校,總投資近13億元。

5、華為辦愛為書院,造“天價”兒童遊樂設備。

……

目前,隨著我國國際學校需求的增長,國際學校的投資熱潮未來仍將持續升溫。許多上市企業已經在國際學校上砸下重金,其中更不乏各個行業的巨頭大佬。而且,隨著新民促法的落地生效,民辦國際化高中及幼稚園極有可能獲得更多資本的青睞。

公立高中國際班“政策收緊”,民辦國際學校或將受益

從2013年起,國家開始收緊對公立高中國際班的政策。同年,教育部出臺《高中階段國際專案暫行管理辦法》草案,明確對各類高中的“國際部”和“國際班”從招生、收費等多方面予以規範,對部分不符合規定的“國際班”進行清理或轉制。此後,北京、上海宣佈不再審批新的公辦高中國際班,浙江、安徽、黑龍江、吉林等地將公辦高中國際班的審批權收歸到省級。

目前,在國家政策導向之下,許多公辦中學已經將國際部或國際班剝離,如2016年初北京四中國際班正式剝離公辦學校,遷入位於昌平的佳蓮學校,成為“公”向“民”轉型中的第一所北京公辦學校。由此,公辦高中退出國際班市場已是大勢所趨。今後,國際班的主戰場將會更多地從公辦高中轉移向民辦學校,而這也正為民辦國際學校迎來了新的發展契機。

關注“中國國際教育網”官方網站(http://www.ieduchina.com/)獲取更多國際學校資訊,各國際學校招生,入讀,考試和國際課程培訓,留學直通車服務致電:400-900-8516。您可以得到您想知道的一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