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嬰兒最缺乏的體驗竟然是……

本文1412字, 建議閱讀5分鐘

文/松居直

嬰兒時代最欠缺的體驗

不久以前, 人們幾乎沒有想過要給一兩歲的幼兒看圖畫書, 孩子接觸圖畫書,

最早也要到五六歲。 大多數孩子都是進入小學以後, 才開始走進書本的世界, 而且也不會一口氣囫圇吞下一大堆書, 而是一本一本地慢慢讀下去, 碰到喜歡的書, 甚至會百看不厭。

如今出版物的品種不斷增加, 人們又提早教孩子認字, 孩子開始看圖畫書的年齡已經慢慢降低。 在這種趨勢下, 從嬰兒時代就開始接觸圖畫書也就不足為奇了。 不久前, 我在一家書店聽到業者表示:“最近有不少家長來為嬰兒選購圖畫書, 還常問我怎樣的圖畫書適合嬰兒。 ”這讓我感觸頗多。

父母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但退一步來想, 又覺得有些不對勁。 我擔心大家如此爭先恐後, 可能會在不知不覺中步入物質主義的迷途, 用物質去填塞孩子的生活空間。

在嬰兒的成長發育過程中, 重要的不是給他“圖畫書”, 而是讓他聽到豐富的語彙, 讓他充分地活動身體。 現代人有一種共通的心態, 認為物質多少能發揮一點效用, 所以常給孩子買東西就覺得心安, 否則就覺得自己對孩子付出太少而感到愧疚。 的確, 物質是富裕的象徵, 但物質真能滿足幼兒心靈成長的需要嗎?

幼兒最大的財產是健康, 親情與語言。 如果有人經常緊緊地擁抱他, 用溫柔的聲音對他說話, 孩子就能通過肌膚的接觸和語言的交流, 感受到親情。 幼兒充分體驗到這種感情, 心靈會一點兒一點兒地充實起來, 成為一個內心豐盈的人。 這其中又以語言的影響最為重要。

我認為在對幼兒進行教育的過程中,

最重要的, 就是儘量在孩子的耳邊訴說有感情的、溫暖的、人性化的話語, 因為這是現代幼兒生活中最欠缺的體驗。

運用繪本感知幸福

為三歲以前的幼兒製作的圖畫書, 詞彙一定不會太多, 有些甚至只有簡單的單字。

這些圖畫書, 以大人的眼光來看雖然只是寥寥數語, 但實際上, 圖畫書中隱藏著無數的語言, 只要念紿孩子聽, 孩子立刻就可以瞭解。 即使大人只是照著書逐字逐句地念, 孩子們也會時而提出疑問, 時而要求大人同意他們的意見, 時而自言自語, 時而故意改變說法, 有時更可能進入和書中完全相反的世界中。 也就是說, 語言能啟發新的語言, 印象能發展新的印象, 孩子的大腦反應能夠像波濤般無休止地擴展,

而且與最親近的人一起閱讀, 這種反應會比他自己一個人閱讀更強烈。

圖畫書的內容可以不斷激發對話。 在對話中進行心靈溝通, 正是讓幼兒接觸圖畫書的最重要的目的。 換句話說, 以圖畫書為媒介, 説明大人與幼兒心靈相通, 才是給幼兒看圖畫書的意義所在, 所以圖畫書可以說是大人與幼兒進行心靈溝通的場所。

由這—點來看, 把孩子抱在膝上, 念圖畫書給他聽, 是非常有意義的事。 這時, 大人與孩子有肌膚的接觸, 有語言的交流, 有心靈的溝通, 幼兒全身, 甚至全心, 都能感覺到牢牢擁抱自己的“那個人”。

圖畫書能孕育出充實的內心世界, 但是如果沒有心靈的相通, 圖畫書不過是普通的東西。

是父親和母親的聲音讓圖畫書發揮了作用, 這些聲音交織出的語言, 將孩子引進了圖畫書的世界。 這時, 幼兒一定能滿心喜悅地步入到圖畫書神秘而多姿多彩的世界。 這種感覺就是“幸福”。 根據我的觀察, 在幼兒時期反復體驗過這種感覺的人, 長大之後才能真正感受幸福的滋味。

我希望圖畫書是以這種方式與幼兒的生活結合, 我相信這也是圖畫書最能發揮作用的方式。 請大人們重視孩子的感覺與好奇心, 不要讓孩子去配合圖畫書, 或是強迫孩子接受圖畫書, 而要自然地引導他們進入圖畫書的世界, 讓活力和好奇心旺盛的幼兒, 用自己的眼睛、自己的耳朵, 從圖畫書中不斷挖掘出新的事物。

摘自《幸福的種子》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