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日本富商出200萬高價奪國寶,此人寫8字,終20萬賣給張學良

中國上下五千年從來就不缺乏能人, 缺的往往是愛國之能人。 有這樣一個規律:人越是長本事越忘容易忘記自己的身份和職責;越是賺大錢越容易觸碰法律之底線;越是文化高深越容易助紂為虐。 今天亮哥依舊以講故事的方式同大家分享一個不為眾人所知的愛國牛人。

朱啟鈐

先聊聊此人幹了點什麼驚天動地的事業?1913年成為北洋軍閥代理國務總理;國民政府三請去往臺灣, 並承諾給予官職金錢, 直接拒絕;創立中國營造學社, 梁思成林徽因繼承偉業;主持天安門區域之改造, 提出三大原則(1、周圍不修高於天安門之建築。 2、天安門西邊華表庚子年弄壞過,要苛盡注意義務。 3、天安門周邊三座門絕對不拆);參與北京城市建設和改造;捐贈明將岐陽王家傳國寶56件;捐贈宋明珍貴刺繡80種300餘件......

他叫朱啟鈐, 河南信陽人, 一生兢兢業業為國奉獻, 老天爺都被他感動了,

最終享年92歲。 史料多記載老人對中國建築事業之貢獻, 今天筆者另闢蹊徑和大家聊聊別的。

朱啟鈐先生所捐緙絲文物

緙絲, 是一種消失的絲織技藝, 宋朝達到頂峰, 到了明朝再創輝煌。 萬曆皇帝死後身上所穿龍袍就是這種工藝之運用。

類似於刺繡, 卻又明顯高於刺繡。 不過目前看來這種工藝已經幾近失傳。

恭王府大家都聽說過。 那裡藏著多少國寶呢?答案是:僅次於故宮。 日本富商山中定次郎一次應邀進入府邸, 驚歎:恭王府倉庫分門別類, 金銀寶貝有專門庫房5所;玉器庫房有4所;文玩字畫庫房有12所;銅器漆器有6所……庫中箱子, 竟積有20毫米之灰塵。 壯觀程度前所未有。 不過, 滿清覆亡之後, 這些財寶就都被後世子孫敗光了。 大多賤賣給了日本商人, 有很少一部分流落民間。

朱啟鈐先生故居

朱啟鈐家族世代重視文物收藏, 當時眼看這些國寶流失在外, 痛心不已、寢食難安。 那段時間他經常在恭親府來回轉悠, 只要有日本人來買貨, 他就聲稱:東西都賣完了。 實在騙不過日本富商, 就托人出面收購緙絲, 錢從哪裡來?變賣田宅, 找老友借。 最後文物搞到不少, 自己也變得窮困潦倒, 吃飯上頓不接下頓, 熟人偶爾施捨點飯菜, 他便高興的樂此不疲。

1924年前後, 日本有一個名叫大倉喜八郎的人, 派人四處打聽, 最後得知朱啟鈐收藏了中國絕大多數的緙絲,

派人出面提出花200萬銀元收購, 這個價格在當時簡直就是天價, 整個恭王府文物當時賣了也就2000萬銀元。 朱啟鈐知道日本人要來, 立馬派人在租住的房門外拴了一條狗, 並且在門楣上貼一橫幅, 上書8個字:“日本人和狗不得入內”。 日本商人氣急敗壞, 放下豪言“不賣文物, 非餓死你個老倔骨頭”, 繼而派人嚴防死守, 生怕老頭子毀了寶貝, 最後灰溜溜離開了。

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邊業銀行被日本正金銀行吞併,文物也被日本存在了長春,繼而歸於偽滿洲國之手。老人徹夜難眠、心急如焚、捶胸頓足,痛恨當年出賣文物卻又沒辦法。所幸,1946年5月,長春被解放軍包圍,文物回歸有了一線希望。朱啟鈐生怕絲繡毀於戰火,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連夜趕往長春,在王世襄先生協助下,將這批絲繡從長春空運至北京,最後化險為夷,老人終於安心了。

張學良

九一八事變,邊業銀行被日本正金銀行吞併,文物也被日本存在了長春,繼而歸於偽滿洲國之手。老人徹夜難眠、心急如焚、捶胸頓足,痛恨當年出賣文物卻又沒辦法。所幸,1946年5月,長春被解放軍包圍,文物回歸有了一線希望。朱啟鈐生怕絲繡毀於戰火,又一次冒著生命危險連夜趕往長春,在王世襄先生協助下,將這批絲繡從長春空運至北京,最後化險為夷,老人終於安心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