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西晉末年,匈奴人劉淵冒姓建漢,江南也有人冒姓建漢,還鬧得挺歡

西晉末年, 匈奴人劉淵冒姓建漢, 克洛陽、取長安, 於西晉建興五年(西元316年)十一月迫降晉湣帝司馬鄴。

由是, 西晉宣告滅亡。

第二年(西元317年)三月,

琅邪王司馬睿在建康即位稱晉王, 改元稱建武元年。

東晉王朝徐徐揭開了序幕。

東晉建武二年(西元318年)三月, 湣帝遇害的消息傳到建康, 晉王司馬睿才改稱皇帝, 史稱晉元帝。

東晉小朝廷草創, 面臨的困難是很多人無法想像的。

比如, 祖遜請兵北伐, 司馬睿就根本調不出一兵一卒以供驅使。

這主要是他所處的江東特殊地理位置所造成的。

東漢末年, 群雄並起, 一番大混戰過後, 成三足鼎立之勢。

晉滅三國, 江東是最後併入大晉版圖的。

而自吳主孫皓出降至“八王之亂”, 前後時間才不過短短二十年!

江東的士民, 特別是名族, 人心尚未歸附。

晉武帝司馬炎剛死, 不少江東名士就紛紛冒出頭來, 要再造吳國, 將司馬氏的勢力逐出江東。

這些人中, 鬧騰得最為厲害的是張昌。

張昌, 差一點就成了大氣候。

張昌是義陽(今河南新野)人, 他在晉惠帝太安二年(西元303年)率先舉事, 佔據江夏郡(以安陸即今雲夢縣為中心的湖北省一部), 易名為李辰, 另外物色了一個名叫丘沈的人, 將他改名叫劉尼, 詐稱漢室後裔, 立為皇帝, 跟匈奴人劉淵一樣, 打出了興複漢室的旗號, 兵出樊城, 圍宛城(南陽), 攻襄陽, 聲勢很大。

張昌的部將石冰東進揚州、江州;另一部將陳貞攻陷武陵(今湖南常德)、零陵、長沙、武昌(今湖北鄂州)、豫章(今江西南昌)等地。

臨淮(今江蘇盱眙東北)人封雲起兵響應, 進攻徐州。

這樣一來, 張昌很快就佔據了荊、江、徐、揚、豫五州的許多地方。

為了將張昌鎮壓下去,

晉政府以沛國相(今安徽濉溪西北)人劉弘任鎮南將軍、都督荊州諸軍事。

這個劉弘時年六十八歲, 年紀很大了, 雖不能打, 卻有識人、用人之能。

他在打擊張昌的過程中, 大力起用了廬江尋陽(今湖北黃梅西南)人陶侃為將。

陶侃這年也已經四十五歲了,

年紀也大, 但和劉弘比較起來, 還年輕。

陶侃絕對是個人才, 只是他出身貧寒, 無人賞識, 僅此而已。

說他出身貧寒, 到底貧寒到什麼境地呢?

他年幼時, 父親就已病故, 與母親湛氏相依為命。

湛氏是個很要強的母親, 為了不讓人家看扁自己的兒子, 對兒子管教非常嚴格, 要兒子用功讀書, 自己則辛勤紡織, 資助兒子去結交朋友。

陶侃長大成人後, 曾任縣主簿, 但仍未擺脫貧賤的地位。

一次, 鄱陽郡孝廉范逵途經陶侃家。

陶侃窘迫得拿不出東西待客。

為了不讓兒子丟臉, 湛氏咬咬牙, 將自己的頭髮剪了, 才換回了一些酒水、蔬菜。

可是柴薪不夠, 陶侃不得不將家裡的屋柱每一條都削下一半, 這才做出了一桌像樣的食物。

範逵酒足飯飽,

上路了, 陶侃又熱情地相送了百餘裡。

就靠著這種赤誠待人的心, 陶侃贏得了範逵的讚賞。

范逵向廬江太守張夔鄭重地推薦了陶侃, 陶侃因之得召為督郵, 領樅陽令。

對張夔的知遇之恩, 陶侃沒齒不忘。

張夔的妻子生病了, 方圓數百里內都沒有醫生, 而大雪飄揚, 陶侃眉頭皺都不皺一下, 幫忙奔走, 延醫就藥, 人皆配服其義。

晉元康元年(西元291年), 陶侃到洛陽尋找發展機會, 但受盡了白眼和冷遇。

劉弘不拘一格用人才, 到了荊州, 就用陶侃為南蠻長史(南蠻校尉的幕僚長)、大都護, 將軍隊交給他帶領。

俗話說, 士為知己者死。

陶侃感激劉弘對自己的信任, 以死相報, 將渾身解數全部抖摟出來, 首戰就在竟陵(今湖北潛江西北)打得張昌潰不成軍, 此後,越戰越勇,越打越順手,連戰連捷,徹底平定了張昌之亂。

劉弘異常滿意,既是表揚陶侃,也是表揚自己,說:“我在羊祜羊公手下做參軍時,羊公預言我會做到接替他的位置,這話算是應驗了。現在,我也做個預言,不久的將來,陶侃就會接任我的官職,做我的繼任者。”

實際上,陶侃後來的成就比劉弘大多了。而且,名氣也大了不知幾百倍。

唐朝禮儀使顏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太尉長沙公陶侃”就赫然在列。

大宋宣和年間,宋室也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其中也有陶侃。

而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陶侃也位列其中。

插一句,陶侃的曾孫更有名——中國古代田園詩歌創始人陶淵明。

據說,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還把陶淵明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呢。

張昌死了,他的部將石冰還在撲騰。

受陶侃勝利的鼓舞,江東的周、賀、甘等大族乘勢而起,很快就瓦解了石冰的勢力。

這幾個代表人物是名士周處的兒子周玘、吳國名臣賀邵的兒子賀循、名將甘甯的曾孫甘卓。

石冰無法再在江南立足,遂從臨淮移師壽春(今安徽壽縣),進入淮南。

八王亂起,京師缺糧,尚書倉部令史陳敏正好在壽春調糧,看見石冰來了,便指揮手下的運糧兵與石冰對砍。

陳敏,字令通,廬江(今安徽舒城)人,打仗很有兩把刷子,他以寡擊眾,與竟然連勝石冰數十次。

石冰連運糧兵也打不過,也學人家造反,不如自己撒泡尿,自己淹死自己算了。

晉永興元年(西元304年)二月,陳敏與周玘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合攻石冰,石冰全軍覆沒,隻身逃往徐州尋求封雲庇護。

陳敏管你封雲還是封雨,追到徐州,照打,直將石冰、封雲二人授首,方才心滿意足。

跟陶侃一樣,陳敏也立了大功,朝廷任命其為廣陵相。

不過,與陶侃忠於晉室不同,陳敏是個不安分的主。

晉永興二年(305年),晉室王爺司馬越以陳敏為右將軍、前鋒都督,意欲讓他發揮能打硬仗的特長,替自己扭轉中原敗局。

得了右將軍、前鋒都督的頭銜,陳敏以回江東擴充軍隊為由,於此年十二月據曆陽(今安徽和縣)赫然樹起反旗。

他很能打,分兵四出,很快就佔據了江東各郡。

他還著意收羅江東豪傑、名士,並授意手下推自己做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楚公,加九錫。然後揮軍西進,擬席捲荊州,恢復孫吳時的舊境。

荊州刺史劉弘讓陶侃駐軍于江夏郡予以截擊。

因為陶侃與陳敏同是廬江郡人,有人擔心陶侃會倒向陳敏。

劉弘大手一揮,說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況且,陶公絕不會是那樣的人。

陶侃知道了此事,為了讓荊州的所有官員都消除對自己的疑心,坦坦蕩蕩地將自己的一子一侄送回荊州,當作人質。

劉弘又把他們打發回江夏,說:“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你我都是堂堂大丈夫呢!”

陶侃又是新一輪的感動,再次以死相報,奮力作戰。

陶侃和陳敏都是當世的豪雄。

兩雄相爭,高下很快分出。

到底是陶侃用兵穩健,棋高一著,成功擊退了陳敏的進攻。

陳敏稍有銼敗,原先歸附于他的顧榮等人就開始動搖了。

周玘甚至策動了陳敏的大將錢廣斬殺了陳敏的弟弟陳昶,在建業(即後來的建康,現在的江蘇南京,)舉兵反陳敏。

這麼一來,甘卓也將女兒接回家,跟著舉兵討陳。

陳敏內外交困,走逃無路,被俘被斬。

此後,越戰越勇,越打越順手,連戰連捷,徹底平定了張昌之亂。

劉弘異常滿意,既是表揚陶侃,也是表揚自己,說:“我在羊祜羊公手下做參軍時,羊公預言我會做到接替他的位置,這話算是應驗了。現在,我也做個預言,不久的將來,陶侃就會接任我的官職,做我的繼任者。”

實際上,陶侃後來的成就比劉弘大多了。而且,名氣也大了不知幾百倍。

唐朝禮儀使顏真卿曾向唐德宗建議,追封古代名將六十四人,為他們設廟享奠,“太尉長沙公陶侃”就赫然在列。

大宋宣和年間,宋室也為古代七十二位名將設廟,其中也有陶侃。

而北宋年間成書的《十七史百將傳》中,陶侃也位列其中。

插一句,陶侃的曾孫更有名——中國古代田園詩歌創始人陶淵明。

據說,赫赫有名的“詩仙”李白還把陶淵明視為自己的人生偶像呢。

張昌死了,他的部將石冰還在撲騰。

受陶侃勝利的鼓舞,江東的周、賀、甘等大族乘勢而起,很快就瓦解了石冰的勢力。

這幾個代表人物是名士周處的兒子周玘、吳國名臣賀邵的兒子賀循、名將甘甯的曾孫甘卓。

石冰無法再在江南立足,遂從臨淮移師壽春(今安徽壽縣),進入淮南。

八王亂起,京師缺糧,尚書倉部令史陳敏正好在壽春調糧,看見石冰來了,便指揮手下的運糧兵與石冰對砍。

陳敏,字令通,廬江(今安徽舒城)人,打仗很有兩把刷子,他以寡擊眾,與竟然連勝石冰數十次。

石冰連運糧兵也打不過,也學人家造反,不如自己撒泡尿,自己淹死自己算了。

晉永興元年(西元304年)二月,陳敏與周玘在建康(今江蘇南京)合攻石冰,石冰全軍覆沒,隻身逃往徐州尋求封雲庇護。

陳敏管你封雲還是封雨,追到徐州,照打,直將石冰、封雲二人授首,方才心滿意足。

跟陶侃一樣,陳敏也立了大功,朝廷任命其為廣陵相。

不過,與陶侃忠於晉室不同,陳敏是個不安分的主。

晉永興二年(305年),晉室王爺司馬越以陳敏為右將軍、前鋒都督,意欲讓他發揮能打硬仗的特長,替自己扭轉中原敗局。

得了右將軍、前鋒都督的頭銜,陳敏以回江東擴充軍隊為由,於此年十二月據曆陽(今安徽和縣)赫然樹起反旗。

他很能打,分兵四出,很快就佔據了江東各郡。

他還著意收羅江東豪傑、名士,並授意手下推自己做都督江東諸軍事、大司馬、楚公,加九錫。然後揮軍西進,擬席捲荊州,恢復孫吳時的舊境。

荊州刺史劉弘讓陶侃駐軍于江夏郡予以截擊。

因為陶侃與陳敏同是廬江郡人,有人擔心陶侃會倒向陳敏。

劉弘大手一揮,說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況且,陶公絕不會是那樣的人。

陶侃知道了此事,為了讓荊州的所有官員都消除對自己的疑心,坦坦蕩蕩地將自己的一子一侄送回荊州,當作人質。

劉弘又把他們打發回江夏,說:“匹夫之交,尚不負心,何況你我都是堂堂大丈夫呢!”

陶侃又是新一輪的感動,再次以死相報,奮力作戰。

陶侃和陳敏都是當世的豪雄。

兩雄相爭,高下很快分出。

到底是陶侃用兵穩健,棋高一著,成功擊退了陳敏的進攻。

陳敏稍有銼敗,原先歸附于他的顧榮等人就開始動搖了。

周玘甚至策動了陳敏的大將錢廣斬殺了陳敏的弟弟陳昶,在建業(即後來的建康,現在的江蘇南京,)舉兵反陳敏。

這麼一來,甘卓也將女兒接回家,跟著舉兵討陳。

陳敏內外交困,走逃無路,被俘被斬。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