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古代以郡望稱人,韓愈稱為“韓昌黎”,你用郡望該如何稱呼?

民國時期有一副絕對:“由山而城,由城而陂,由陂而河,由河而海,每況愈下。 ”其中語含雙關,以地方指代人名,以地勢越來越低來諷刺民國總統一個不如一個, 至今未有人對出下聯。 在解釋對聯時, “山”指的是民國第一任總統孫中山,廣東香山人;“城”指的是孫的繼任者袁世凱,河南項城人;“陂”指的是黎元洪,湖北黃陂人;“河”指的是馮國璋,河北河間人;“海”指的是徐世昌,江蘇東海人。

河南衛輝徐世昌家祠

“孫中山”、“袁項城”、“黎黃陂”、“馮河間”、“徐東海”, 都是用籍貫來稱呼民國這五位總統。 用籍貫稱人在歷史上非常常見,如稱袁世凱為袁項城,黎元洪為黎黃陂就是此類。 其他的比如清初思想家顧炎武稱為“顧亭林”、晚清重臣張之洞稱為“張南皮”、康有為稱作“康南海”等等。 晚清時期有人撰寫了一副對聯, 來諷刺安徽合肥人李鴻章和江蘇常熟人翁同酥:“宰相合肥天下瘦,司農常熟世間荒”,

借用的就是以籍貫稱人的手法。

只是對孫、袁、黎、馮四人的籍貫的解釋都是正確的,但對徐世昌的籍貫解釋卻說不過去。 因為徐世昌根本不是江蘇東海人, 雖然他被稱作“徐東海”。 徐世昌是河南衛輝人, 論籍貫應該成為“徐衛輝”。 那麼, 為什麼徐世昌會被誤認為是江蘇東海人呢?原來,當時人稱呼徐世昌為“徐東海”,沿用的是歷史上敬稱郡望的習俗。 江蘇東海是徐姓的郡望, 徐世昌就叫做“徐東海”了。

百家姓郡望節選

古代以郡望稱人相當普遍。 郡望是指魏晉南北朝到隋唐時期每個郡內顯貴的家族,也就是世代居住這個地方地為並且被當地人所尊崇的大家族,比如魏晉南北朝時期的琅琊王氏、陳郡謝氏,隋唐時期的隴西李氏、博陵崔氏、太原王氏等。 而且在那個時候,郡望都是名門大族, 代表著出身與社會地位。 儘管族人離開郡望遷到其他地方,但在與人交往的時候也會將自己家族來源地報出來,來顯示自己有較高的出身門第和社會地位。 這種家族來源地,就是郡望。

清朝文人王士禎《池北偶淡》記載:“唐人好標望族,如王則太原,鄭則滎陽,李則隴西,杜則京兆,梁則安定,張則河東、清河,崔則博陵之類。 ”說的就是這種稱呼人的習慣。 比如, 唐宋八大家之首韓愈本來是河內河陽人,卻自稱昌黎韓愈;宋代三蘇是眉州眉山人,卻自稱趙郡蘇氏;等等,都是以郡望稱人。

昌黎韓文公祠

不過, 這種以郡望稱人的習慣有時候卻容易造成混亂,讓人誤將郡望當做籍貫, 徐世昌被稱作“徐東海”就讓人以為他是江蘇東海人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