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把承德講給世界聽避暑山莊及周圍寺廟尋蹤」系列報導之十八——過去的記憶 走進山區古建築群

“北控遠煙息, 南臨近壑嘉”, 這是康熙在《煙波致爽》 中寫下的兩句詩。 康熙所言“南臨近壑嘉”, 說的是避暑山莊西部和北部的那片山巒溝壑,

遍佈嘉美的林木花草的山地, 也就是山區。 山區占山莊總面積的五分之四。 猶如天然屏障阻擋了西北焊縫的侵襲, 是調節山莊氣候的重要因素。

王海琦/攝

其實, 避暑山莊以山得名, 許多風景名勝都是依山而建, 山區內的亭、閣、軒、齋和庵、觀、寺、院共有40余組,

園林建築和寺廟建築分佈其中, 包含景點50餘處。 那裡的風景線很長, 但各建築組群之間互相借景, 前景為後景的開始, 後景為前景的結束, 避暑山莊作為一個完整的群體又通過山區的幾個高峰與外八廟建築群之間取得了空間聯繫, 使山莊與外廟互相借景, 從而形成完整的整體。 然而, 隨著歷史的變遷, 山區現存景觀僅有十三處, 其中屬康乾七十二景的有十七景, 現存八景。

王海琦/攝

走不盡的山巒河流, 瞧不完的古屋和祠閣。 腳下, 踩著古老的苔蘚;手上, 記錄著過去繁榮——不論是醒目的宮羽, 還是曾經風流一時的牌樓, 遊人心中會湧起什麼?懷舊?悵惘?……

雖然是土生土長的承德人, 但從未找到一個合適的時間用放鬆的心情從容地去感受過它們。 那片山中美景只存在於從小聽到大的故事中。 起初, 我只是一種滿懷好奇心理而踏上這片神秘土地, 對於這個未曾到過的地方, 我不免有些警覺, 但看過、聽過之後才瞭解, 這裡有需要我們抬頭仰望、低頭思索的審美觀念和人生觀念。

其中幾景令我印象深刻。

康熙三十六景

第九景之四面雲山

“珠狀崔嵬裡, 蘭衢入好詩。

遠岑如競秀, 近嶺似爭奇。

雨過風來緊, 山寒花落遲。

亭遙先得月, 樹密顯高枝。

湖平無湧浪, 霧淨少多歧。

脈脈金明液, 溶溶積翠池。

常憂思解慍, 樂志餘清悲。

素學臣鄰老, 耆年自不知”。

——康熙《詠四面雲山》

王海琦/攝

從地處梨樹峪的澄泉繞石往西走, 經過泉源和盤桓曲折的山路, 就能看見一座像鳥兒一樣展翅欲飛的亭子, 此處便是康熙三十六景第九景——四面雲山。

澄泉繞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四面雲山亭高出眾山之巔,登臨其上環顧層巒複嶺,就像眾多臣民拱手參拜一般。“山高先得月,嶺高自來峰”,康熙特別為此亭題聯,這聯不單單是對該建築的自然景觀的概括,更多的是表達了其躊躇滿志的帝王襟懷。

孫樹峰/攝

天氣晴朗時,站在四面雲山亭中,數百裡外的巒光雲影,都能引入眼簾,由於此處通風豁達,即使是夏季酷暑之時,也能像秋天一樣涼爽。當年,康熙常與身邊王公大臣登亭遠眺,有時還在這裡飲酒賦詩。《詠四面雲山》中,落筆寫山,讚美爭奇競秀的山峰,並對山花、密樹、小路、湖水進行了具體描繪,最後在寫景的基礎上抒懷,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思,以及就算萬年仍需自勉的心志。

對於四面雲山的熱愛,乾隆與康熙相比,算得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海琦/攝

乾隆六年,在乾隆登上皇位後,第一次來避暑山莊便登上了四面雲山亭。此亭身處避暑山莊的最高點,該處能掌控山區、湖區及附近山巒的任何變化,頗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乾隆對四面雲山甚是喜愛。無巧不成書,加之乾隆皇帝和四面雲山亭是同一年“誕生”,於是,乾隆便將四面雲山比做自己的化身,縱然避暑山莊裡佳景如雲,可乾隆皇帝對四面雲山亭卻始終情有獨鍾。

之後的數十年裡,乾隆每逢來避暑山莊,便會率眾王公大臣到此處登高,常以麅子肉野宴,飲酒作詩。步入四面雲山亭雖是盛暑,卻颯爽如秋,舉目四望,可以看到承德十大名山的六座,如僧冠峰、羅漢山、蛤蟆石、磬錘峰,還有遠處的天橋山、雞冠山。乾隆每每在觀賞風景之時,必然會作詩題詞。

據史料記載,乾隆曾留四面雲山做詩題詞五十餘首,所做的詩詞、楹聯,或裝裱、或刻碑,掛滿了整個亭子。

王海琦/攝

軒窗徹四面,岩穀俯千重。奚數荊關跡,堪尋羨蹤。林疏為風拂,峰現忽雲封。策騎遵崎棧,時看白鹿逢。亭內懸匾一面,鐫乾隆詩一首:絕預平臨北斗齊,座中惟覺眾山低。林禽饋客爭銜果,澗鹿迎人淺印泥。”

乾隆晚年,依舊喜歡登四面雲山,登山的方式也由步行變成了騎馬,或者坐肩馭,可見乾隆對四面雲山一景的喜愛。同樣,四面雲山也見證了乾隆在山莊的生活。

道教宮觀廣元宮

松雲峽北山之巔酷似岱頂的理想之地,有一座紅牆琉璃瓦的大型建築,在蒼松翠柏的松雲峽顯得非常醒目,那就是避暑山莊內的道教寺廟——廣元宮。

在避暑山莊,廣元宮是山莊內為數不多的道教宮觀之一,以供奉碧霞元君而得名。它建於乾隆四十三年,是熱河升為承德府後,修建文廟的同時,在山莊內修建的。“敕建寺廟以備制度,廟制仿自岱宗,為民新福之至意也。”

孫樹峰/攝

乾隆詩:“元為善之長,生物主東方。因肖岱宮式,落成靈宇慶。萬家煙火庶,兆姓息男昌。承德令升府,興文並設庠。祈年協暘雨,希佑富耕桑。惟以民情願,無非祖跡蘉。”

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六年時,皇帝為恭賀皇太后80壽誕,在當年二月奉皇太后至岱,登山祭拜元君,只乾隆皇帝就祭泰山十次,其中六次登岱頂禮元軍。乾隆五十五年(1790)時,正好趕上皇帝八十大壽,春三月特東巡謁岱廟,登岱祀元君。禮畢後,乾隆大宴群臣,犒賞三軍,回鑾所經沿途減租稅,賜銀與父老數以萬計。

孫樹峰/攝

乾隆皇帝對碧霞元君崇禮有加,在山莊內建廣元宮,自是在情理之中。

廣元宮是在元君信仰不斷下移,成為民間信仰組成部分後擁有越來越多信眾的背景下建立的。儘管乾隆皇帝並不熱衷道教,但在穩固自己的統治方面,還是有所考量的。作為山莊中一座較大規模的道教宮觀,它的建造緣起,建築的宗教內涵,市內陳設的宗教意味,處處體現的都是皇家的威儀及“神道設教”。

孫樹峰/攝

整座建築從南門始至後門為止,大體分為三進院落,建築沿襲了傳統的四合院建築格局,但也有著其獨特的宗教新意,這種格局正應了木、金、火、水四正,加上中央土,寓意五行俱全。而在廣元宮門前門,沒有影壁和欞星門等建築,而是設高宗聖旨牌二面,黃緞畫龍旗二件,禦杖二根。道教的建築被皇家的儀仗所代替,表明了皇權淩駕於神權之上,乾隆皇帝建造此觀的用心可見一斑。

廣元宮的建築佈局、形制與泰山碧霞元君祠幾無二制,只是規模稍小一些,這與避暑山莊的造園思想相契合,追求與環境相適應。即便如此,在屋頂的裝飾上追求的卻是皇家氣度,全部為琉璃覆頂,廣元宮的紅牆和耀人眼目的琉璃為山區增色不少,成為遊人嚮往的勝境。

孫樹峰/攝

山莊裡,最講究的建築都是用絲綢做內裝修,例如皇帝的寢宮,用的就是淡粉絲綢和黃色的絲綢做裝修,這些絲綢每隔三年便會裱糊一次,所用絲綢均產自蘇州江南織造。在廣元宮的東西配殿,並沒有供奉道教神像,而是按照皇帝的書齋結居住中的陳設,此處建築肩部就是用絲綢裱糊,裝飾十分的講究。

據記載,在廣元宮內有一處戲臺,乾隆皇帝曾經多次在用過早膳之後,于涼爽之時,來此處聽戲。

本報記者:石盈盈、婁麗雙

編輯:建安

澄泉繞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四面雲山亭高出眾山之巔,登臨其上環顧層巒複嶺,就像眾多臣民拱手參拜一般。“山高先得月,嶺高自來峰”,康熙特別為此亭題聯,這聯不單單是對該建築的自然景觀的概括,更多的是表達了其躊躇滿志的帝王襟懷。

孫樹峰/攝

天氣晴朗時,站在四面雲山亭中,數百裡外的巒光雲影,都能引入眼簾,由於此處通風豁達,即使是夏季酷暑之時,也能像秋天一樣涼爽。當年,康熙常與身邊王公大臣登亭遠眺,有時還在這裡飲酒賦詩。《詠四面雲山》中,落筆寫山,讚美爭奇競秀的山峰,並對山花、密樹、小路、湖水進行了具體描繪,最後在寫景的基礎上抒懷,表達了憂國憂民的情思,以及就算萬年仍需自勉的心志。

對於四面雲山的熱愛,乾隆與康熙相比,算得上有過之而無不及。

王海琦/攝

乾隆六年,在乾隆登上皇位後,第一次來避暑山莊便登上了四面雲山亭。此亭身處避暑山莊的最高點,該處能掌控山區、湖區及附近山巒的任何變化,頗有“一覽眾山小”之感,乾隆對四面雲山甚是喜愛。無巧不成書,加之乾隆皇帝和四面雲山亭是同一年“誕生”,於是,乾隆便將四面雲山比做自己的化身,縱然避暑山莊裡佳景如雲,可乾隆皇帝對四面雲山亭卻始終情有獨鍾。

之後的數十年裡,乾隆每逢來避暑山莊,便會率眾王公大臣到此處登高,常以麅子肉野宴,飲酒作詩。步入四面雲山亭雖是盛暑,卻颯爽如秋,舉目四望,可以看到承德十大名山的六座,如僧冠峰、羅漢山、蛤蟆石、磬錘峰,還有遠處的天橋山、雞冠山。乾隆每每在觀賞風景之時,必然會作詩題詞。

據史料記載,乾隆曾留四面雲山做詩題詞五十餘首,所做的詩詞、楹聯,或裝裱、或刻碑,掛滿了整個亭子。

王海琦/攝

軒窗徹四面,岩穀俯千重。奚數荊關跡,堪尋羨蹤。林疏為風拂,峰現忽雲封。策騎遵崎棧,時看白鹿逢。亭內懸匾一面,鐫乾隆詩一首:絕預平臨北斗齊,座中惟覺眾山低。林禽饋客爭銜果,澗鹿迎人淺印泥。”

乾隆晚年,依舊喜歡登四面雲山,登山的方式也由步行變成了騎馬,或者坐肩馭,可見乾隆對四面雲山一景的喜愛。同樣,四面雲山也見證了乾隆在山莊的生活。

道教宮觀廣元宮

松雲峽北山之巔酷似岱頂的理想之地,有一座紅牆琉璃瓦的大型建築,在蒼松翠柏的松雲峽顯得非常醒目,那就是避暑山莊內的道教寺廟——廣元宮。

在避暑山莊,廣元宮是山莊內為數不多的道教宮觀之一,以供奉碧霞元君而得名。它建於乾隆四十三年,是熱河升為承德府後,修建文廟的同時,在山莊內修建的。“敕建寺廟以備制度,廟制仿自岱宗,為民新福之至意也。”

孫樹峰/攝

乾隆詩:“元為善之長,生物主東方。因肖岱宮式,落成靈宇慶。萬家煙火庶,兆姓息男昌。承德令升府,興文並設庠。祈年協暘雨,希佑富耕桑。惟以民情願,無非祖跡蘉。”

據史料記載,乾隆三十六年時,皇帝為恭賀皇太后80壽誕,在當年二月奉皇太后至岱,登山祭拜元君,只乾隆皇帝就祭泰山十次,其中六次登岱頂禮元軍。乾隆五十五年(1790)時,正好趕上皇帝八十大壽,春三月特東巡謁岱廟,登岱祀元君。禮畢後,乾隆大宴群臣,犒賞三軍,回鑾所經沿途減租稅,賜銀與父老數以萬計。

孫樹峰/攝

乾隆皇帝對碧霞元君崇禮有加,在山莊內建廣元宮,自是在情理之中。

廣元宮是在元君信仰不斷下移,成為民間信仰組成部分後擁有越來越多信眾的背景下建立的。儘管乾隆皇帝並不熱衷道教,但在穩固自己的統治方面,還是有所考量的。作為山莊中一座較大規模的道教宮觀,它的建造緣起,建築的宗教內涵,市內陳設的宗教意味,處處體現的都是皇家的威儀及“神道設教”。

孫樹峰/攝

整座建築從南門始至後門為止,大體分為三進院落,建築沿襲了傳統的四合院建築格局,但也有著其獨特的宗教新意,這種格局正應了木、金、火、水四正,加上中央土,寓意五行俱全。而在廣元宮門前門,沒有影壁和欞星門等建築,而是設高宗聖旨牌二面,黃緞畫龍旗二件,禦杖二根。道教的建築被皇家的儀仗所代替,表明了皇權淩駕於神權之上,乾隆皇帝建造此觀的用心可見一斑。

廣元宮的建築佈局、形制與泰山碧霞元君祠幾無二制,只是規模稍小一些,這與避暑山莊的造園思想相契合,追求與環境相適應。即便如此,在屋頂的裝飾上追求的卻是皇家氣度,全部為琉璃覆頂,廣元宮的紅牆和耀人眼目的琉璃為山區增色不少,成為遊人嚮往的勝境。

孫樹峰/攝

山莊裡,最講究的建築都是用絲綢做內裝修,例如皇帝的寢宮,用的就是淡粉絲綢和黃色的絲綢做裝修,這些絲綢每隔三年便會裱糊一次,所用絲綢均產自蘇州江南織造。在廣元宮的東西配殿,並沒有供奉道教神像,而是按照皇帝的書齋結居住中的陳設,此處建築肩部就是用絲綢裱糊,裝飾十分的講究。

據記載,在廣元宮內有一處戲臺,乾隆皇帝曾經多次在用過早膳之後,于涼爽之時,來此處聽戲。

本報記者:石盈盈、婁麗雙

編輯:建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