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蘇聯狙擊手震懾日本兵 30秒就消滅一

說起前蘇聯狙擊手, 很多人會想到電影《兵臨城下》中前蘇聯狙擊手與德國陸軍上校之間的精彩對決, 但可能你並不能想像出前蘇聯狙擊手到底有多厲害。 現在就讓我們去看看前蘇聯狙擊手對日本關東軍的震懾, 從中你可能會感知一二。

步槍射手每次射擊時間不能超過30秒。 機槍手射擊後, 要儘快轉移陣地, 絕不能在一個陣地上連續射擊。 ”這是1945年8月中旬日本關東軍總部緊急下發的作戰命令。 自詡精銳的日本關東軍何以發這樣奇怪的指令?這個原由就來自于前蘇聯狙擊手。 因為在作戰中不這樣做的日本兵都命歸西天了。

1945年8月, 前蘇聯對日本關東軍展開大規模進攻。 自以為射擊技術一流的關東軍絲毫不以為然, 但很快他們發現自己陷入了蘇軍強大的狙擊火力中。 直到今天, 一些日本老兵想起當時的情景, 仍是一臉驚恐:“我們趴在地上作戰。 我身邊一個人只是把頭探出地面向外射擊, 才過了短短30秒, 他就像被一根鐵棒打中了腦袋, 向後摔過去。 我一看, 他前額上一個圓圓的子彈洞, 準確的一槍!只用一槍就把他打死了, 而我連子彈是從哪飛過來的都不知道。 ”“有時趴在地上作戰,

身子剛一動, 子彈就飛過來了, 甚至稍微趴高一點, 都會招來射擊, 不少人只顧低頭, 結果屁股上就被打出個對穿的窟窿。

當時最慘的就是機槍手。 作為日本不多的支援火力, 他們受到了蘇軍狙擊手的“特別關照”。 往往沒打幾槍, 正副射手就都完蛋了。 一個倖存下來的機槍手回憶說:“當時我是重機槍手。

作戰時哪敢看目標啊, 我總是低頭, 趴在槍身下, 用手指按住九二式重機槍的扳機, 亂掃一通, 反正槍響了就成, 誰知道子彈都打到什麼地方去了。 ”

這些令日軍喪膽的前蘇聯狙擊手使用的就是著名的M1891/30莫幹納辛式狙擊步槍,

備有5發彈倉, 單發手動射擊。 前蘇聯並不專門生產狙擊步槍, 一般是挑選生產中工藝好精度高的產品, 加以細心的調校, 作為狙擊槍使用, 為了增加遠距離射擊精度, 特別加裝了光學瞄準鏡。 不過如果像普通獵槍那樣把瞄準鏡裝在槍機上, 便無法使用彈夾裝彈, 每次一發一發地裝填使用起來非常麻煩, 所以蘇軍把瞄準鏡移到了槍身的左側。 此外為了在光學瞄準鏡損壞後能繼續作戰, 槍上保留了尺規和準星。

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蘇軍吃了芬蘭狙擊手的大虧,傷亡巨大,所以蘇軍非常重視狙擊戰術的研究和狙擊手的培養。僅1939年一年,前蘇聯就生產了8萬多枝莫幹納辛式狙擊步槍。經過衛國戰爭的洗禮,不論戰術素養還是武器裝備,蘇軍狙擊手的水準都遠遠高於日本關東軍。雖然日軍也裝備了三八式狙擊步槍,但一來其數量少,二來其瞄準鏡品質較差,最關鍵的是日軍沒有完備的狙擊戰術。狙擊手往往作為敢死隊員。他們深入敵方陣地後,多在樹頂、水塔一類地點埋伏。這些地方雖然視野好、射界寬闊,但是沒有退路,結果即使能一擊得手,也馬上被對手發現,受到集中攻擊。

蘇軍攻入東北後,雖然沒有進行太多戰鬥,但前蘇聯狙擊手對日本兵的震懾卻影響深遠。直到今天,那些倖存者還會想起那道遲來的命令,慶倖自己沒有成為前蘇聯狙擊手眾多的戰果之一

在1939年的蘇芬戰爭中,蘇軍吃了芬蘭狙擊手的大虧,傷亡巨大,所以蘇軍非常重視狙擊戰術的研究和狙擊手的培養。僅1939年一年,前蘇聯就生產了8萬多枝莫幹納辛式狙擊步槍。經過衛國戰爭的洗禮,不論戰術素養還是武器裝備,蘇軍狙擊手的水準都遠遠高於日本關東軍。雖然日軍也裝備了三八式狙擊步槍,但一來其數量少,二來其瞄準鏡品質較差,最關鍵的是日軍沒有完備的狙擊戰術。狙擊手往往作為敢死隊員。他們深入敵方陣地後,多在樹頂、水塔一類地點埋伏。這些地方雖然視野好、射界寬闊,但是沒有退路,結果即使能一擊得手,也馬上被對手發現,受到集中攻擊。

蘇軍攻入東北後,雖然沒有進行太多戰鬥,但前蘇聯狙擊手對日本兵的震懾卻影響深遠。直到今天,那些倖存者還會想起那道遲來的命令,慶倖自己沒有成為前蘇聯狙擊手眾多的戰果之一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