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某軍閥聽說有人給自己立生祠大怒,原來以為是咒自己死

73

山東軍閥張宗昌在山東統治暴虐, 極不得人心, 但某些貪官污吏還是恨喜歡他的。 為了討好主子, 就商量在濟南的大明湖畔最好的地方找一個地兒, 為大老張立生祠、鑄銅像。

這幫人商議好了就去向張宗昌報告, 滿以為拍好了大老張的馬屁會得到大大的表揚, 不料竟拍到了馬腿上。 大老張大怒道:“我還沒有死, 你們就給我立生祠, 這明明是詛咒我, 盼我早死。 今天你們說說, 為什麼要這麼幹?說不出理由來, 立即槍決!”

張宗昌遺體

聽到這話, 那幫阿諛奉承的官員估計心裡都開罵了:沒文化, 真可怕!不過呢, 張宗昌是老闆, 他們哪敢說這話, 只能耐心解釋:“您的品德威望遠播, 老百姓們都很敬仰, 所以為您立生祠, 這是對您品德威望的肯定和證明, 也是為了祝您長壽。 所謂‘生祠’, 就是長生不老的祠堂。 ”

最後一句, 張宗昌受用, 這回算是明白了。 他不生氣了,

高興了:“既是這樣, 那就由你們去幹吧。 ”

生祠的主人一般只有一種人——官員, 而立生祠的則有兩種人, 一種是下級官員, 一種是老百姓。 這樣一說大家就能猜出下面的話了:下級為上級立生祠, 一般是為了討好和奉承, 而老百姓為官員立生祠, 則是為了表達感激和祝願。

歷史上最有名的生祠也是全國最多的生祠, 當屬魏忠賢, 幾乎遍佈全國各地。 開始, 是有官員想巴結討好這個閹臣。 到後來, 性質慢慢變了, 是擔心魏忠賢打擊報復:您想想, 如果您是縣長, 隔壁的縣都給魏忠賢立了生祠, 您這一點兒動靜沒有, 被人報告上去, 魏忠賢會怎麼想?即使不他好他, 也得自保吧。

魏忠賢生祠造像

相比魏忠賢的生祠, 另一個名臣的生祠更讓人唏噓——狄仁傑。 他在彭澤縣當縣令的時候幹得不錯, 老百姓自發為他立了生祠, 這就是《新唐書》中所說的:“邑人為置生祠。 ”狄仁傑的生祠不只這一個, 至少有三個, 在甯州和魏州也有。 區區一個縣令, 很基層的官員了, 自然不會有官員去討好巴結, 所以為他立生祠的都是感念他好的老百姓。


然而, 狄仁傑在魏州的生祠後來竟被老百姓砸了。 什麼情況?

狄仁傑影視形象

這倒不是狄仁傑突然變成了壞人, 而是受其兒子狄景暉連累。 狄仁傑雖然是名臣, 卻沒把狄景暉教育好, 這傢伙到了魏州以後十分貪爆,

被老百姓恨之入骨。 但是, 狄景暉在官府裡, 老百姓打不著, 只好“恨”烏及烏, 拿他老爸狄仁傑的生祠出氣, 給砸了。 反正是集體行動, 也不好追查具體責任人。

這些歷史, 張宗昌當然不知道, 他連生祠是什麼都不知道。 但是, 當屬下討好他的時候, 他欣然接受了。 下級官員為上級官員立生祠, 在很多情況下都有市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