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了忘卻的紀念|軍人眼中的《二十二》

為了紀念, 莫斯科紅場上的“無名英雄墓”燃起了日夜不滅的火焰;為了紀念, 廣島原子彈爆炸中心的殘垣斷壁被保存了下來;為了紀念,

重慶在每年的六月五日都會拉響刺耳的防空警報。 當下變成了過去, 過去成為歷史, 有些歷史又在口口相傳中成了傳說, 直到被漸漸遺忘。

沒有緊張的劇情、沒有炫目的特效、沒有明星出演, 《二十二》是一部平淡的紀錄片。 再常見不過的鄉村景色、隨處可見的農家土屋和老人默默的講述成了這部記錄電影的基調。 看慣了場面宏大的戰爭電影, 也被胡編亂造的“抗日神劇”刺痛過眼睛, 《二十二》給了我們另一種審視歷史、銘記歷史的視角。

沒有呼天搶地的悲鳴, 沒有揮淚如雨的哭泣, 影片大多數時間都冷靜甚至壓抑。 觀影的過程也寂靜得“可怕”, 只有間或響起的一兩聲啜泣在證明這裡還有觀眾存在。 如果情感有實體,

那麼在這“死寂”的影院中, 所有人都會被壓迫得窒息。

影片給我印象最深的, 是韋紹蘭老人, 即使經歷這麼多苦難, 她仍然很樂觀“這個世界真好, 吃野東西(野菜)都要留著這條命來看。 ”也許, 經歷過不可想像的苦難, 在這些老人心中, 當今的和平生活就是最奢侈的享受吧。

作為最不可能忘記這段歷史的受害者, 她們卻選擇“忘記”了, 這種“忘記”不是遺忘, 而是向前, 擁抱現在寶貴的和平。 歷史是由一個個鮮活的人來譜寫的, 她們又何嘗不是我們這個國家近代以來從屈辱到復興的一個個縮影呢?參軍之後, 再看一些歷史題材、軍旅題材的文藝作品漸漸有了一些情感變化, 感覺其中講述的內容離我們很近、很真切, 這就是軍人的職責所帶來的情感吧。

《二十二》最刺痛的, 也許就是我們軍人的神經——沒有哪個國家的軍人能夠容忍自己的同胞、自己的祖國遭受如此的欺淩, 沒有哪一代軍人願意歷史上的恥辱在自己這一代重現。

人都有一種“心理防禦機制”, 會把記憶中最痛苦的部分深埋起來然後漸漸遺忘, 親歷者可以“忘記”, 然而我們卻不能忘記。 我們現在有了世界第二的經濟總量、有了可以震懾任何敢於覬覦中國主權的強大軍隊、有了前所未有的國際影響。 也許應該慶倖, 我們周邊有洞朗的對峙、南海的爭端、東海的衝突以及國內某些一次次突破歷史底線的宵小之徒, 正是這些危機讓我們時刻保持清醒, 沒有再次墮入“天朝上國”的幻境,

讓所有軍人認清當前的危機和責任。

金一南教授在《苦難輝煌》中問道“錢包鼓起來就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了嗎?”感謝《二十二》這部紀錄片, 它讓軍人在長久的和平中不會忘記自己的責任和使命, 它讓我們這一代人在富起來的時候不會忘記我們有著怎樣的過去。 22這個數字終究會變成0, 希望那些曾在地獄中行走過的老人們忘記掉過去的痛苦, 平靜而安詳地走過生命中最後的時光, 希望我們和我們的後輩們永遠記住他們遭受過的苦難。 火燒過、刀砍過, 鐵蹄踐踏過;撫摸著傷痕昂起頭, 吞咽下屈辱心如火, 走過長夜、走過坎坷, 走進曙色……

作者:唐龍 吳閣駿

本期編審:楊彪

解放軍報社西部戰區分社(微信號:jbcdfs)

本平臺原創內容,

轉載請聯繫授權

投稿郵箱:xbzqfs@163.com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