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中儲糧鄭州代儲庫現發紅小麥,專家:或染赤黴病尚無高抗品種

幾天前, 中儲糧鄭州直屬庫代儲糧庫中牟縣八崗糧管所一批含有紅籽的小麥被運往麵粉廠, 引起社會關注。

小麥為何會變紅?這樣的小麥是否可以被加工成食品?在小麥生產以及糧食儲存過程中又該如何避免出現變紅?科技日報記者帶著這些問題, 分別採訪了蘇豫兩省從事小麥育種、栽培、深加工等方面的專家。

“紅籽小麥”到底是怎麼產生的?揚州大學研究小麥遺傳與栽培生理教授、江蘇省作物學會小麥專業委員會委員、江蘇省農產品品質安全專家組成員朱新開認為, 所謂“紅籽小麥”, 很有可能是感染了赤黴病,

使籽粒發紅變質所致。 小麥赤黴病是一種典型的氣候性真菌病害, 由禾穀鐮刀菌引發, 主要通過風雨傳播, 雨水作用較大, 集中發生在麥穗上, 造成部分籽粒變質甚至整穗腐爛。 著名小麥育種家、河南省農科院研究員許為鋼也對此表示認同。

“尤其在小麥開花期多雨和潮濕天氣下, 病穗會產生粉紅色黴狀物。 這種病害將會造成部分籽粒乾癟並伴有白色至粉紅色黴, 降低小麥千粒重, 影響小麥產量與品質。 去年4—5月我國中南部地區由於持續降雨, 剛好是小麥揚花期, 造成了湖北、河南、安徽、江蘇、浙江冬小麥區的小麥赤黴病發病率較高, 影響了小麥的產量, 更影響小麥的品質, 很多小麥籽粒可能會帶有赤黴病毒素。

”朱新開說。

類似“紅籽小麥”加工成麵粉, 人吃下去有沒有危害?河南工業大學教授王若蘭認為, 小麥感染赤黴病會影響到小麥產量和品質。 在給小麥的產量造成損失的同時, 還產生以去氧雪腐鐮刀菌烯醇(即嘔吐毒素DON)為主的真菌毒素, 對人畜都有較大的危害, 食用病麥會引起眩暈、發燒、噁心、腹瀉等急性中毒症狀, 嚴重時會引起出血, 影響免疫力和生育力等, 直接對人畜健康和生命安全構成威脅。 江蘇一位多年從事糧食深加工技術研究的專家認為, 要檢測籽粒中的毒素, 發紅小麥可能受紅色黴菌、赭曲黴菌、雜色麯黴等污染, 容易產生橘青黴素、赭麯黴毒素以及雜色麯黴素等, 這三種毒素都有強烈的腎臟毒性。

國際上有嚴格的限量標準, 我國部分產品有標準。 按照我國糧食收購的要求, “紅籽小麥”數量在3%以上, 就不應該收購了, 更不能把變質發黴的小麥直接作為原料加工成麵粉。 我國《糧食衛生標準》(GB 2715-2005)規定, 小麥及其成品糧中感染赤黴病籽粒中的真菌毒素(主要為去氧雪腐鐮刀菌烯醇, DON)不能超過1000ug/kg。

在小麥生產以及糧食儲存技術上如何避免出現類似“紅籽小麥”?朱新開及小麥栽培學家、國家小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教授郭天財建議, 防治小麥赤黴病, 可以在多個環節上採取措施:育種環節上, 進行抗病育種研究, 專家們選育抗病品種, 尋找農藝性狀良好的耐病品種, 從而實現遺傳改良, 既環保又高效, 是應對赤黴病的根本措施。

栽培環節上, 要適時播種, 儘量讓小麥的揚花期避開下雨天氣;合理施肥, 提高小麥植株抗赤黴病的能力;在小麥揚花期施行藥劑防治, 見花就打藥, 始花期施藥效果最好。 加工環節上, 收儲部門和加工企業要進行清選加工, 控制染病籽粒的比例到國家規定範圍內。 同時, 食品企業要通過先進的技術進行安全檢測, 嚴把食品“安全關”。

“紅籽小麥”一旦收貯, 在糧食加工中是否可將其中的“粒病”篩選出去?專家們表示, 由於“紅籽小麥”比較輕, 用風揚處理法、鼓風機處理法、過篩處理法等重粒篩選法都可以處理, 我國早已研發出高端色選機、雜糧色選機等新型機械設備, 並在糧食生產加工中得到應用, 色選效果也很好。

眼下, 小麥生長又進入關鍵期, 朱新開提醒說:“今年4月份長江中下游部分地區多雨概率較大, 小麥揚花期很有可能又將遭雨, 農民朋友們要抓住時機, 及早用藥防治, 防止小麥赤黴病的再次高發, 保證小麥收穫籽粒的品質, 守住食品安全的第一道防線。 ”在採訪中, 郭天財、許為鋼等專家還認為, 圍繞著小麥赤黴病導致的“紅籽小麥”, 實際上提出了一串科研課題。 比如, 目前尚沒有對赤黴病的高抗品種選育;施肥技術和栽培技術, 以及在秸稈還田過程中如何防治禾穀鐮刀菌、赤黴病的感染與傳播等, 都亟待科研工作者去攻克。

(原題為《過量“紅籽小麥”不宜食用 專家稱對人畜都有較大危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