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掀起特色種植熱潮

近年來, 隨著大豆、小麥等常規作物的市場銷售困難, 宜裡農場職工群眾逐漸在特色種植上做文章, 尋找新的突破點增收致富, 掀起了特色種植熱潮。

五隊職工劉連才是農場搞特色種植的第一人。 他充分利用土地種植粘玉米2畝, 秋天收穫後經過加工進行冷凍, 冬天按穗賣, 2畝土地掙了1.3萬元。 今年他又種植了3畝粘玉米, 按照常規收益計算, 收入近3萬元。 有了他的特色種植成功做示範, 五隊職工群眾也紛紛在“特”字上進行嘗試。 田長江種植了藍莓2畝, 4戶住戶聯合種植赤芍6畝。 同為特色種植的年近8旬的趙恕海也成了大家的榜樣。

他將自家房前屋後的不到1畝的園子建起了大棚, 靠賣秧苗、賣蔬菜, 每年收入近萬元。 青年王世峰也不甘示弱, 在自家的園子裡種葡萄、草莓, 做起了農家院採摘園。 通過職工群眾示範種植引領帶動, 激發了大家發展特色種植的熱情。

為了提高職工群眾發展特色經濟的積極性, 基層黨支部也在不斷搞嘗試、做示範。 二隊黨支部嘗試榛子套種藥材、四隊黨支部引進了2000棵果樹種植、九隊黨支部嘗試種植5畝返魂草、3畝地金絲瓜, 農場還建立了農墾產品銷售展廳並開通了微店, 積極為職工群眾的產品提供銷售平臺。

支部的引領, 銷售平臺的建立, 各個連隊職工群眾特色種植熱情十分高漲。 青年劉家鑫、黨員歐鵬、職工陳海仁種植芍藥15畝,

搞起了藥材種植。 四隊王躍波種植了15畝樹苗, 做起了苗圃老闆。 職工苗豔秋、王鳳波更是走了出去, 到黑龍江黑河種起了人參。 據瞭解, 今年全場特色種植戶在原有的基礎上又增加了18戶, 掀起了特色種植的熱潮。 (宋麗麗)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