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安永祿——鐵嶺籍中共黨員第一人

■ 陳麗莉

安永祿(1903—1932), 奉天省開原縣(今遼寧省開原市)人, 錫伯族。 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是鐵嶺籍最早的中共黨員, 也是最早在鐵嶺地區從事革命活動的中共黨員, 他創建了鐵嶺地區第一個黨支部——中共開原支部並任書記, 在中共鐵嶺地方史上佔據著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

安永祿, 化名安貧、安頻、安平、安仁、何安仁(人)、關世傑、關維漢、安希伯、關世雄、安頓、安達, 筆名邱濤。 1903年出生于遼寧省開原市四寨子村的一個小康農民家庭, 安永祿的父親在開原縣老城鎮經營著一個皮鋪。 安永祿自幼好學, 膽識過人,

性格倔強, 好打抱不平。

他在本村四寨子讀小學, 高小畢業後又考入奉天第一中學讀書。 後來, 安永祿還曾先後在鐵嶺縣師範學堂、長春吉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讀過書。 長春的吉林省立第二師範學校是中共在東北早期活動的地點之一, 所以安永祿能夠在大革命時期就接觸了進步老師和學生, 經常參加他們組織的愛國活動。 1924年秋, 他用“安貧”為名字考入長春二道溝郵局當撿信生。 全域共3人, 由張錦春(中共黨員)任局長。 安永祿(化名安貧)在長春二道溝郵局參加工作後, 位卑不忘憂國, 立志追求救國富民的真理。 由於他思想進步, 被中共地下黨組織看中, 經過考察和培養, 由張錦春介紹, 於1925年6月加入中國共產黨。 長春通訊站負責收發中共北方局的指示和檔,

受中央直接領導。 那些指示和檔寄到長春二道溝郵局, 由安永祿撿出交給張錦春, 再由張錦春乘長哈列車的郵車, 連夜送往黨在哈爾濱的組織, 並乘車返回。 黨的這條通訊從未發生過任何紕漏。

也是在1925年, 22歲的安永祿與劉雲橋女士結婚。 安永祿的岳父劉益三, 名克廉, 系開原五寨子人, 與女婿安永祿是同鄉, 在吉林省公署選舉事務所任所長。 安永祿婚後家庭生活較為美滿優裕, 他們生有一子, 取名安長春。 安永祿在郵局工作, 工資待遇比較高, 但他不貪戀個人舒適的生活, 聽從組織的安排, 毅然離開溫暖的家庭, 拋下嬌妻幼子, 到吉林延邊地區從事黨的地下工作。

1926年2月, 中共北滿地方委員會(簡稱北滿地委)在哈爾濱成立。

李大釗指派安永祿、楚圖南、海濤、蘇子元到哈爾濱工作。 1926年3月, 安永祿被調到哈爾濱擔任中共北滿地委委員, 公開身份是哈爾濱青年會工作人員, 化名何安仁, 負責工運與警運工作。 他在哈爾濱道外工人及員警中開展活動, 經組織批准, 安永祿的兩個表弟, 修表工人吳致詳(字雅泉, 號嘉聲)和員警吳寶祥(又名吳樂章)被發展為中共黨員。 在安永祿的領導和組織下, 吳致祥負責地下聯絡站工作, 後來吳致祥的母親、妹妹也成為聯絡站的地工人員。 後來, 哈爾濱警察局員警吳寶祥又在員警中發展了3名黨員, 並且在1926年末成立員警支部, 由吳寶祥擔任書記。 吳寶祥在員警中作暴動的準備工作,
目的是取得武器建立中共自己的武裝。 吳寶祥領導的哈爾濱市員警黨支部, 為我黨提供了很多重要情報。 1927年的春節, 中共北滿地委利用設在哈爾濱道外十六道街地下室的秘密印刷所印製一批“賀年片”, 正面印有“恭賀新禧”字樣, 背面是介紹蘇聯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宣傳中國共產黨的綱領, 號召群眾進行反帝反封建軍閥壓迫等內容的傳單。 在除夕之夜(1927年2月1日), 由安永祿等20餘人的党團員和積極分子將“賀年片”投向各家各戶和居民大院。 農曆正月十五(1927年2月16日)前後, 中共北滿地委又發動党團員和積極分子在道外大街小巷張貼革命標語。 此後, 還在紀念孫中山逝世兩周年、慶祝北伐勝利、聲討蔣介石反革命罪行等活動中散發了大批傳單。
這些活動令東省特別區行政長官張煥相和濱江員警廳大為震驚, 當局一面下令清查戶口, 一面派偵探明察暗訪, 企圖破壞北滿地下黨組織。 1927年3月末, 哈爾濱道裡員警署的偵探高樹芳偽裝進步, 打入了中共黨組織, 經中共員警支部書記吳寶祥介紹混入黨內, 竊取了組織秘密。 1927年4月18日, 中共北滿地委遭到破壞。

1927年4月17日, 東省特別區員警處在哈爾濱全市實施大逮捕, 先後逮捕北滿地委的黨員幹部11人, 在道裡商市街(今紅霞街)39號逮捕了地委委員安永祿和吳寶祥等5人。

在審訊中, 安永祿(化名何安仁)十分機敏, 他僅僅供認自己是國民黨黨員, 來哈爾濱宣傳共產事。 當時, 正是第一次國共合作期間。 吉林省法院不相信他的供詞,但又拿不出充分的證據,證明安永祿就是共產黨,故以“共產黨嫌疑”罪,判處安永祿有期徒刑3年。

1927年8月,安永祿等13人被轉押吉林省第三監獄。當時,他們被稱為“國事犯”(即政治犯),是該監獄關押的首批政治犯。由於北滿地委遭破壞,在該監獄關押的共產黨員達20余人。吉林第三監獄條件很差,房小人多,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極壞,伙食也很差,還吃不飽。每到冬天,室內溫度太低,犯人凍得難以忍受。監獄規定每天放風兩次。只准到院內便所大小便,不許散步。每天都強迫犯人到工廠做工。因此得病的特別多,死亡率特別高。中共黨員王鑄、吳保豐、孫寶忠和孫克惠等,都是在該監獄被折磨死的。後來,他們又被轉押到吉林省第一監獄。

安永祿(化名何安仁)當時是監獄中的中共負責人之一。安永祿與共產黨人張友仁、金永緒、趙尚志及國民黨左派人士張沖、齊東野等團結一致,為改善政治犯的生活,爭取在獄中獲得一定的自由,同監獄當局開展了堅決地鬥爭。

在獄中,安永祿領導了驅逐吉林第一監獄王典獄長的鬥爭。吉林第一監獄王典獄長思想反動,不僅肆意虐待犯人,而且克扣“囚糧”,致使犯人的生活極其困難。安永祿秘密地同趙尚志、韓守本等黨員骨幹研究,認為必須搞掉王典獄長。這時,監獄佟看守長(中共地下黨員)提供了一個資訊,說近日省府大員要來監獄視察犯人的生活情況,安永祿他們就事先進行了準備。當王典獄長陪同省府大員走進監舍時,安永祿他們就將寫好的標語從鐵窗伸出來,“控告王典獄長克扣囚糧”,政治犯們高喊“反對克扣囚糧,改善犯人生活……”搞得王典獄長狼狽不堪。不久,王典獄長就被調走,換來一個新典獄長,犯人的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由於安永祿等人的鬥爭和爭取,監獄方面對他們的管理有所放鬆,加上佟看守長的關照,政治犯在監獄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如住“優待監”,拿錢讓看守買米麵、魚肉,自己起小灶。佟看守長經常從獄外購入進步書刊,甚至捎帶黨的文件;監獄外面的黨組織還可以派人去監獄探望,把救濟錢、物和食品,乃至黨的檔送給被關的同志。

1928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工運部長唐宏經受省委指派,代表省委去吉林第一監獄看望被關在那裡的同志們。省委指定唐宏經到那裡“找安頻(安永祿化名)同志”。唐宏經通過何看守長的安排,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見到了安永祿。唐宏經代表省委首先安慰了獄中的同志們,接著聽取了安永祿的彙報,瞭解了獄中同志們的表現和兩年來同敵人鬥爭的情況。唐宏經還傳達了省委對形勢的分析:“張學良馬上就要易幟同國民黨合作了,你們雖是共產黨員,被逮捕後卻供認是國民黨員,很可能易幟後,除公開共產黨員身份的外,都會釋放你們,你們要做好釋放或不釋放的兩種思想準備,一旦出獄後繼續為黨工作。”

1929年1月24日,吉林第一監獄將安永祿等18人押往奉天,臨時關押在奉天第一監獄。次日,張學良派代表接見了他們,聲稱:“我們奉天當局已是國民政府了,絕不能再關押國民黨員了,張學良先生決定釋放你們”。接著,宣佈安永祿他們全部無罪釋放,並且發放了路費。晚上,張學良在奉天上將軍公署接見了被釋放的安永祿等人。張學良說:“諸位都是國民黨黨員,過去你們被抓是政治不統一,現在東北換旗幟了,決定將諸位釋放,你們辛苦了……”。有的人提出,吉林第一監獄還欠他們做工的工錢,張學良同意他們派代表去吉林第一監獄取工錢。結果,安永祿和李忠選一起回去要工錢。臨行前,安永祿告訴共產黨員張友仁說:“你要和金伯陽住指定的旅館,那裡有党的負責人會見你們。”

安永祿釋放後,就在瀋陽同中共滿洲省委接上了關係,暫被安排在省委做工運巡視員。

1928年12月23日,撫順特支書記王鶴壽在瀋陽參加中共滿洲省委擴大會議。由於會議被敵人發現,王鶴壽同省委部分同志一起被捕。因滿洲省委被破壞,中共撫順黨的組織受到一定損失。

1929年1月7日,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在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指出:“撫順最近礦工正醞釀一次鬥爭,這次鬥爭我們可以完全取得領導,可惜鶴壽同志此次來省被捕,失去了一個撫順的得力工作人,現在設法抽調幹部工作同志去工作,現已緘調該地工人同來省詳商後,省委常去一人在該地指導工作,特別是正在醞釀的這些鬥爭。”根據省委的這次決定,在省委從事職工運動的安永祿(化名關世傑)擔任了常來撫順指導工作的任務。經過安永祿在撫順兩三個月的努力,撫順黨的工作有了一些進展。

1929年5月15日,中共滿洲省委在寫給中央的《滿洲黨的組織狀況》的報告中認為:“需要得力同志前去發展”。6月24日,中共滿洲省委為加強撫順特支的工作,任命安永祿為特支書記,他當時化名關維漢。省委指示撫順特支,“目前工作的主要路線還是怎樣從多方面計畫盡可能去接近群眾,瞭解群眾的日常生活及其迫切要求,提出適當的宣傳和鼓勵口號,以提高群眾階級覺悟和政治認識,並發動日常鬥爭,在平時尤其在鬥爭中要注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組織群眾,以加強群眾的鬥爭力量。只有在這樣的路線之下,撫順工作才能逐步推動起來”。

安永祿(化名關維漢)接任撫順特支書記後,組織黨員對省委的指示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討論,並按照省委指示,組織黨員認真總結前一段工作,學習中共的方針政策,制定了中共撫順特支計畫。安永祿的工作以礦區為主,同時要深入到其他地方指導工作。他經常深入工廠、礦區,在工人中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在繼續做好撫順鐵廠、煤礦等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做好古城子、大山坑、東鄉坑、老虎台4個產業工人多的地區的工作,想方設法建立社會關係,很快就把工會等群團組織建立起來。還在工人中組織了互助儲金會,幫助工資低、生活困難的工人。他發動和領導工人群眾開展了許多小型鬥爭,要求提高工資,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勞動條件。在鬥爭中,工人群眾的反日情緒很高,鬥爭性也很強。特別是在1929年6月,針對日資福山鐵工廠隨意延長工時不給錢的情況,特支號召工人進行罷工,要求廠方增加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福山鐵廠的工人紛紛響應號召,舉行罷工。經過鬥爭日本資本家屈服了,日方被迫答應了工人的合理要求,工人開展的反日鬥爭取得了勝利,罷工取得了勝利。對於安永祿在撫順的工作,省委很滿意。

在安永祿的領導下,特支還通過辦工人識字班,在教工人識字的同時向工人群眾灌輸革命思想。工人覺悟不斷提高,特支的黨員人數也由9名發展到12名。撫順特支還經常用油印機油印一些革命傳單、張貼標語,在工人群眾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看到傳單的工友,熱淚盈眶感動地說:“可算有替工人說話的組織了!”據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總裁人事課”編寫的《1929年滿洲工運情況》中記載,“以撫順、奉天為中心,共產黨員的活動,是從四月中旬開始的……尤其是開灤煤礦勞資糾紛發生後,在撫順也有了明顯的異乎尋常的感覺,因而當局給予了充分的注意,結果,果然就在七月下旬在撫順碳礦礦區內發生散發傳單的事蹟……”。

1929年7月,“中東路事件”發生後,撫順特支油印並散發了《告滿洲民眾書》等傳單,說明“事件”真相,強烈要求改善工人待遇,號召全體民眾積極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維護日本在滿洲的利益,大肆逮捕工人,撫順特支慘遭破壞。日本憲兵隊追捕安永祿,一直追到渾河邊。安永祿縱深跳入渾河,才躲過日本憲兵的追捕。

由於安永祿(化名關維漢)在撫順暴露了身份,而且在逃亡時著涼患了重病,以後很難在撫順繼續堅持工作;所以省委於1929年7月下旬將他調回,派楊靖宇去接任中共撫順特支書記工作。安永祿回到省委後,黨組織安排他到瀋陽治療,滿洲省委委派秘書處幹事張幹民送他到“紅十字會醫院”進行治療,幾天後有了好轉。安永祿的妻子劉雲橋將結婚時娘家陪送的金銀細軟全部變賣,為丈夫治病。經過治療,安永祿在半年後才得以康復。中共滿洲省委原來準備安排安永祿去大連任特支書記,但省委書記劉少奇考慮到安永祿的眼睛高度近視,言談舉止和穿戴都書生氣太濃,不適合在工人中開展工作。同時考慮到安永祿的身體健康情況不太好,在徵求安永祿的意見後,便決定派安永祿到開原縣建立黨的組織。

1929年7月,中共滿洲省委廖如願在寫給中央的《關於省委工作情況》的報告中談到:在開原等地分別各“有一個或兩個零散的同志”。就這樣,安永祿回到了家鄉,以自己的原名安永祿在開原進行革命活動。

1929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遼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黨支部是開原黨支部,由安永祿任中共開原支部第一任書記。1930年6月以後,中共開原黨支部改為中共開原特別支部(簡稱“開原特支”),仍然由安永祿任中共開原特別支部書記。據1929年8月31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組織情況給中央的報告》記載:開原支部“現有同志二人”。

在1929年8月至1931年8月期間,在開原從事地下工作的中共開原支部“現有同志二人”是安永祿和李政國。其中,安永祿的公開身份為《開原公報》主編,筆名邱濤。李政國(曾用名張弓、張適等),在安永祿之後來到開原工作,以開豐(開原、西豐)鐵路股長的職務做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30年4月,李政國調往綏化縣四方台火車站。

據1930年3月30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組織登記表》記載,全省共有黨員206人,其中在“開原一人”,也就是安永祿。1930年6月,中共開原支部改為中共開原特別支部。據《滿洲國員警史》記載,“民國19年6月(中共)在開原設有特別支部”。

安永祿在開原工作期間,通過公開發行的報紙《開原公報》,對群眾進行通俗的革命宣傳教育;通過秘密宣傳,對工人、農民、知識份子及青年學生進行革命宣傳教育。還通過國民外交後援會和中學領導、教師組織學生和工商界開展抵制日貨等活動,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陰謀,在工農群眾中,特別是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開原,他結識了王鑄、肖共天等愛國人士,組織指導中共週邊組織——開原縣外交後援會的反帝愛國主義活動。王鑄是開原縣國民簡易教育協進會主任幹事,開原縣教育局第一課長;愛國人士肖共天是開原縣尚陽堡馬家溝(現清河區馬家溝)人,“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殺害。在安永祿的領導和影響下,開原縣外交後援會組織人員于夜間在開原城塗寫和張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抵制日貨”等標語;利用農民演戲機會,組織師生去那裡遊行示威,登臺演講,高呼反日口號,散發反日傳單。1931年7月,開原縣外交後援會在縣城組織了一次有中小學生、居民、店員和機關工作人員參加的1000多人的示威遊行。王鑄身穿學生服裝,走在隊伍前列,帶領師生高呼口號,散發傳單,勸告居民、商人不買賣日貨。他們還在街上檢查商店和行人,見到買賣日貨的就進行教育。這次以學生為主體的群眾運動,嚇得在縣城開洋行的日本人驚恐不安,把日本旗幟都降下來。王鑄還曾組織開原縣教育局的300多名教職員工,開展反對當局拖欠工資的鬥爭。後來,經過安永祿的培養,王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8月,安永祿(化名安希伯)奉命到哈爾濱去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安永祿把妻子和幼子安頓在開原縣城,隻身一人去了哈爾濱市。

1931年8月15日,滿洲省委調安永祿(化名安希伯)到哈爾濱市擔任《哈爾濱新報》總編輯。編輯何語竹、宋伯翔、王鼎三(王鑄)都是安永祿聘請來的開原留日學生或同鄉。

《哈爾濱新報》是中共滿洲特委機關報,創刊於1931年6月,社址在哈爾濱外道正陽街(現靖宇街)路南十六道街口東側,後搬到二十道街北側。該報是以民辦報紙面貌出現的一家公開發行的大型報社,社長吳嘉聲。

該報的社長吳嘉聲和編輯宋伯翔、何語竹及校對關子文、方石真均為中共黨員,這些人組成了中共哈爾濱新報支部,由安永祿任黨支部書記。中共抗日將領趙尚志在組織抗日聯軍之前,與安永祿有過工作聯繫,曾多次到《哈爾濱新報》社活動。1931年10月以後,宋伯翔、安永祿先後離開報社。1932年2月5日,日軍侵佔哈爾濱後,《哈爾濱新報》被迫自行停刊。

1931年11月,滿洲省委派安永祿到綏芬河黨的國際交通站工作。為使黨的機密免遭洩露,安永祿在離開報社之前,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我因厭世出走自殺,望大家不要為我難過,繼續辦好報紙……”他的親友和同志四處打聽,也無消息。事情過去20多天后,安永祿突然回來了。親友和同志們又驚又喜。報社的同志和親友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去哪裡。但大家都懂得地下任務有鐵的紀律,見他避而不談,意識到他是執行組織交給的特殊任務。幾天後,安永祿又走了,卻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才知道他被調到了綏芬河國際交通站工作。

1932年初,黨組織派安永祿去蘇聯學習。安永祿在綏芬河越境時,由於他的眼鏡失落,在尋找眼鏡時被蘇聯邊防軍發現,遭到蘇聯邊防軍射擊,安貧犧牲在中蘇國境線上,年僅29歲。

(作者系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教師)

吉林省法院不相信他的供詞,但又拿不出充分的證據,證明安永祿就是共產黨,故以“共產黨嫌疑”罪,判處安永祿有期徒刑3年。

1927年8月,安永祿等13人被轉押吉林省第三監獄。當時,他們被稱為“國事犯”(即政治犯),是該監獄關押的首批政治犯。由於北滿地委遭破壞,在該監獄關押的共產黨員達20余人。吉林第三監獄條件很差,房小人多,擁擠不堪,衛生條件極壞,伙食也很差,還吃不飽。每到冬天,室內溫度太低,犯人凍得難以忍受。監獄規定每天放風兩次。只准到院內便所大小便,不許散步。每天都強迫犯人到工廠做工。因此得病的特別多,死亡率特別高。中共黨員王鑄、吳保豐、孫寶忠和孫克惠等,都是在該監獄被折磨死的。後來,他們又被轉押到吉林省第一監獄。

安永祿(化名何安仁)當時是監獄中的中共負責人之一。安永祿與共產黨人張友仁、金永緒、趙尚志及國民黨左派人士張沖、齊東野等團結一致,為改善政治犯的生活,爭取在獄中獲得一定的自由,同監獄當局開展了堅決地鬥爭。

在獄中,安永祿領導了驅逐吉林第一監獄王典獄長的鬥爭。吉林第一監獄王典獄長思想反動,不僅肆意虐待犯人,而且克扣“囚糧”,致使犯人的生活極其困難。安永祿秘密地同趙尚志、韓守本等黨員骨幹研究,認為必須搞掉王典獄長。這時,監獄佟看守長(中共地下黨員)提供了一個資訊,說近日省府大員要來監獄視察犯人的生活情況,安永祿他們就事先進行了準備。當王典獄長陪同省府大員走進監舍時,安永祿他們就將寫好的標語從鐵窗伸出來,“控告王典獄長克扣囚糧”,政治犯們高喊“反對克扣囚糧,改善犯人生活……”搞得王典獄長狼狽不堪。不久,王典獄長就被調走,換來一個新典獄長,犯人的生活有了較大改善。

由於安永祿等人的鬥爭和爭取,監獄方面對他們的管理有所放鬆,加上佟看守長的關照,政治犯在監獄可以享受一些特殊待遇。如住“優待監”,拿錢讓看守買米麵、魚肉,自己起小灶。佟看守長經常從獄外購入進步書刊,甚至捎帶黨的文件;監獄外面的黨組織還可以派人去監獄探望,把救濟錢、物和食品,乃至黨的檔送給被關的同志。

1928年11月,中共滿洲省委常委、工運部長唐宏經受省委指派,代表省委去吉林第一監獄看望被關在那裡的同志們。省委指定唐宏經到那裡“找安頻(安永祿化名)同志”。唐宏經通過何看守長的安排,在一間僻靜的小屋見到了安永祿。唐宏經代表省委首先安慰了獄中的同志們,接著聽取了安永祿的彙報,瞭解了獄中同志們的表現和兩年來同敵人鬥爭的情況。唐宏經還傳達了省委對形勢的分析:“張學良馬上就要易幟同國民黨合作了,你們雖是共產黨員,被逮捕後卻供認是國民黨員,很可能易幟後,除公開共產黨員身份的外,都會釋放你們,你們要做好釋放或不釋放的兩種思想準備,一旦出獄後繼續為黨工作。”

1929年1月24日,吉林第一監獄將安永祿等18人押往奉天,臨時關押在奉天第一監獄。次日,張學良派代表接見了他們,聲稱:“我們奉天當局已是國民政府了,絕不能再關押國民黨員了,張學良先生決定釋放你們”。接著,宣佈安永祿他們全部無罪釋放,並且發放了路費。晚上,張學良在奉天上將軍公署接見了被釋放的安永祿等人。張學良說:“諸位都是國民黨黨員,過去你們被抓是政治不統一,現在東北換旗幟了,決定將諸位釋放,你們辛苦了……”。有的人提出,吉林第一監獄還欠他們做工的工錢,張學良同意他們派代表去吉林第一監獄取工錢。結果,安永祿和李忠選一起回去要工錢。臨行前,安永祿告訴共產黨員張友仁說:“你要和金伯陽住指定的旅館,那裡有党的負責人會見你們。”

安永祿釋放後,就在瀋陽同中共滿洲省委接上了關係,暫被安排在省委做工運巡視員。

1928年12月23日,撫順特支書記王鶴壽在瀋陽參加中共滿洲省委擴大會議。由於會議被敵人發現,王鶴壽同省委部分同志一起被捕。因滿洲省委被破壞,中共撫順黨的組織受到一定損失。

1929年1月7日,中共滿洲臨時省委在向中共中央的報告中指出:“撫順最近礦工正醞釀一次鬥爭,這次鬥爭我們可以完全取得領導,可惜鶴壽同志此次來省被捕,失去了一個撫順的得力工作人,現在設法抽調幹部工作同志去工作,現已緘調該地工人同來省詳商後,省委常去一人在該地指導工作,特別是正在醞釀的這些鬥爭。”根據省委的這次決定,在省委從事職工運動的安永祿(化名關世傑)擔任了常來撫順指導工作的任務。經過安永祿在撫順兩三個月的努力,撫順黨的工作有了一些進展。

1929年5月15日,中共滿洲省委在寫給中央的《滿洲黨的組織狀況》的報告中認為:“需要得力同志前去發展”。6月24日,中共滿洲省委為加強撫順特支的工作,任命安永祿為特支書記,他當時化名關維漢。省委指示撫順特支,“目前工作的主要路線還是怎樣從多方面計畫盡可能去接近群眾,瞭解群眾的日常生活及其迫切要求,提出適當的宣傳和鼓勵口號,以提高群眾階級覺悟和政治認識,並發動日常鬥爭,在平時尤其在鬥爭中要注意用各種各樣的方式去組織群眾,以加強群眾的鬥爭力量。只有在這樣的路線之下,撫順工作才能逐步推動起來”。

安永祿(化名關維漢)接任撫順特支書記後,組織黨員對省委的指示進行了認真的學習和討論,並按照省委指示,組織黨員認真總結前一段工作,學習中共的方針政策,制定了中共撫順特支計畫。安永祿的工作以礦區為主,同時要深入到其他地方指導工作。他經常深入工廠、礦區,在工人中秘密從事革命活動。在繼續做好撫順鐵廠、煤礦等工作的同時,千方百計地做好古城子、大山坑、東鄉坑、老虎台4個產業工人多的地區的工作,想方設法建立社會關係,很快就把工會等群團組織建立起來。還在工人中組織了互助儲金會,幫助工資低、生活困難的工人。他發動和領導工人群眾開展了許多小型鬥爭,要求提高工資,縮短勞動時間,改善勞動條件。在鬥爭中,工人群眾的反日情緒很高,鬥爭性也很強。特別是在1929年6月,針對日資福山鐵工廠隨意延長工時不給錢的情況,特支號召工人進行罷工,要求廠方增加工資,縮短工時,改善勞動條件!福山鐵廠的工人紛紛響應號召,舉行罷工。經過鬥爭日本資本家屈服了,日方被迫答應了工人的合理要求,工人開展的反日鬥爭取得了勝利,罷工取得了勝利。對於安永祿在撫順的工作,省委很滿意。

在安永祿的領導下,特支還通過辦工人識字班,在教工人識字的同時向工人群眾灌輸革命思想。工人覺悟不斷提高,特支的黨員人數也由9名發展到12名。撫順特支還經常用油印機油印一些革命傳單、張貼標語,在工人群眾中產生了較大的影響。看到傳單的工友,熱淚盈眶感動地說:“可算有替工人說話的組織了!”據日本南滿鐵路株式會社“總裁人事課”編寫的《1929年滿洲工運情況》中記載,“以撫順、奉天為中心,共產黨員的活動,是從四月中旬開始的……尤其是開灤煤礦勞資糾紛發生後,在撫順也有了明顯的異乎尋常的感覺,因而當局給予了充分的注意,結果,果然就在七月下旬在撫順碳礦礦區內發生散發傳單的事蹟……”。

1929年7月,“中東路事件”發生後,撫順特支油印並散發了《告滿洲民眾書》等傳單,說明“事件”真相,強烈要求改善工人待遇,號召全體民眾積極行動起來,反對帝國主義瓜分中國。日本帝國主義侵略者為了維護日本在滿洲的利益,大肆逮捕工人,撫順特支慘遭破壞。日本憲兵隊追捕安永祿,一直追到渾河邊。安永祿縱深跳入渾河,才躲過日本憲兵的追捕。

由於安永祿(化名關維漢)在撫順暴露了身份,而且在逃亡時著涼患了重病,以後很難在撫順繼續堅持工作;所以省委於1929年7月下旬將他調回,派楊靖宇去接任中共撫順特支書記工作。安永祿回到省委後,黨組織安排他到瀋陽治療,滿洲省委委派秘書處幹事張幹民送他到“紅十字會醫院”進行治療,幾天後有了好轉。安永祿的妻子劉雲橋將結婚時娘家陪送的金銀細軟全部變賣,為丈夫治病。經過治療,安永祿在半年後才得以康復。中共滿洲省委原來準備安排安永祿去大連任特支書記,但省委書記劉少奇考慮到安永祿的眼睛高度近視,言談舉止和穿戴都書生氣太濃,不適合在工人中開展工作。同時考慮到安永祿的身體健康情況不太好,在徵求安永祿的意見後,便決定派安永祿到開原縣建立黨的組織。

1929年7月,中共滿洲省委廖如願在寫給中央的《關於省委工作情況》的報告中談到:在開原等地分別各“有一個或兩個零散的同志”。就這樣,安永祿回到了家鄉,以自己的原名安永祿在開原進行革命活動。

1929年8月,中國共產黨在遼北地區建立的第一個黨支部是開原黨支部,由安永祿任中共開原支部第一任書記。1930年6月以後,中共開原黨支部改為中共開原特別支部(簡稱“開原特支”),仍然由安永祿任中共開原特別支部書記。據1929年8月31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組織情況給中央的報告》記載:開原支部“現有同志二人”。

在1929年8月至1931年8月期間,在開原從事地下工作的中共開原支部“現有同志二人”是安永祿和李政國。其中,安永祿的公開身份為《開原公報》主編,筆名邱濤。李政國(曾用名張弓、張適等),在安永祿之後來到開原工作,以開豐(開原、西豐)鐵路股長的職務做掩護開展革命工作。1930年4月,李政國調往綏化縣四方台火車站。

據1930年3月30日《中共滿洲省委關於組織登記表》記載,全省共有黨員206人,其中在“開原一人”,也就是安永祿。1930年6月,中共開原支部改為中共開原特別支部。據《滿洲國員警史》記載,“民國19年6月(中共)在開原設有特別支部”。

安永祿在開原工作期間,通過公開發行的報紙《開原公報》,對群眾進行通俗的革命宣傳教育;通過秘密宣傳,對工人、農民、知識份子及青年學生進行革命宣傳教育。還通過國民外交後援會和中學領導、教師組織學生和工商界開展抵制日貨等活動,有力地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的陰謀,在工農群眾中,特別是知識份子和青年學生中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開原,他結識了王鑄、肖共天等愛國人士,組織指導中共週邊組織——開原縣外交後援會的反帝愛國主義活動。王鑄是開原縣國民簡易教育協進會主任幹事,開原縣教育局第一課長;愛國人士肖共天是開原縣尚陽堡馬家溝(現清河區馬家溝)人,“九一八”事變後被日軍殺害。在安永祿的領導和影響下,開原縣外交後援會組織人員于夜間在開原城塗寫和張貼“打倒日本帝國主義”“抵制日貨”等標語;利用農民演戲機會,組織師生去那裡遊行示威,登臺演講,高呼反日口號,散發反日傳單。1931年7月,開原縣外交後援會在縣城組織了一次有中小學生、居民、店員和機關工作人員參加的1000多人的示威遊行。王鑄身穿學生服裝,走在隊伍前列,帶領師生高呼口號,散發傳單,勸告居民、商人不買賣日貨。他們還在街上檢查商店和行人,見到買賣日貨的就進行教育。這次以學生為主體的群眾運動,嚇得在縣城開洋行的日本人驚恐不安,把日本旗幟都降下來。王鑄還曾組織開原縣教育局的300多名教職員工,開展反對當局拖欠工資的鬥爭。後來,經過安永祿的培養,王鑄加入了中國共產黨。

1931年8月,安永祿(化名安希伯)奉命到哈爾濱去從事黨的地下工作。安永祿把妻子和幼子安頓在開原縣城,隻身一人去了哈爾濱市。

1931年8月15日,滿洲省委調安永祿(化名安希伯)到哈爾濱市擔任《哈爾濱新報》總編輯。編輯何語竹、宋伯翔、王鼎三(王鑄)都是安永祿聘請來的開原留日學生或同鄉。

《哈爾濱新報》是中共滿洲特委機關報,創刊於1931年6月,社址在哈爾濱外道正陽街(現靖宇街)路南十六道街口東側,後搬到二十道街北側。該報是以民辦報紙面貌出現的一家公開發行的大型報社,社長吳嘉聲。

該報的社長吳嘉聲和編輯宋伯翔、何語竹及校對關子文、方石真均為中共黨員,這些人組成了中共哈爾濱新報支部,由安永祿任黨支部書記。中共抗日將領趙尚志在組織抗日聯軍之前,與安永祿有過工作聯繫,曾多次到《哈爾濱新報》社活動。1931年10月以後,宋伯翔、安永祿先後離開報社。1932年2月5日,日軍侵佔哈爾濱後,《哈爾濱新報》被迫自行停刊。

1931年11月,滿洲省委派安永祿到綏芬河黨的國際交通站工作。為使黨的機密免遭洩露,安永祿在離開報社之前,留下一張紙條,上面寫道:“我因厭世出走自殺,望大家不要為我難過,繼續辦好報紙……”他的親友和同志四處打聽,也無消息。事情過去20多天后,安永祿突然回來了。親友和同志們又驚又喜。報社的同志和親友誰也不知道他究竟去哪裡。但大家都懂得地下任務有鐵的紀律,見他避而不談,意識到他是執行組織交給的特殊任務。幾天後,安永祿又走了,卻再也沒有回來。後來,才知道他被調到了綏芬河國際交通站工作。

1932年初,黨組織派安永祿去蘇聯學習。安永祿在綏芬河越境時,由於他的眼鏡失落,在尋找眼鏡時被蘇聯邊防軍發現,遭到蘇聯邊防軍射擊,安貧犧牲在中蘇國境線上,年僅29歲。

(作者系中國計量大學現代科技學院教師)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