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朱元璋發明的一句用語,我們都熟悉的八個字,大部分人張口就讀錯

朱元璋是明朝開國皇帝, 他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地地道道農民出生的皇帝, 而且還他祖上也一直都是農民, 當然也就都沒什麼文化, 所以給他取名“朱重八”, 意思是說他的出生日期是八月初八, 其曾祖名叫朱四九、祖父名叫朱初一 、父親名叫朱五四, 他們的名字也都是按照出生日期來取。

越是出身低微, 越能夠體現朱元璋功績的偉大, 他從一介布衣走上人生權利的巔峰,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 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朱元璋這個名字其實是他參加起義軍之後改的, “璋”是一種尖銳的玉器, 元璋的寓意就是克“元”, 也代表了朱重八的遠大理想, 那就是消滅元朝, 重新奪回漢人天下。

在一幫文臣武將的幫助下, 朱元璋打敗了陳友諒、張士誠等人, 成為元末起義軍中當之無愧的霸主, 也成為唯一一支可以和元朝對抗的武裝力量, 1368年正月初四, 朱元璋“順應天意”,

在應天府(南京)稱帝, 建立大明, 明朝的建立給元朝統治致命一擊, 明軍志氣大振, 一鼓作氣消滅了北逃的元順帝, 完成了一統華夏的使命。

話說朱元璋在各路起義軍中嶄露頭角之時, 他也開始學習文化, 也許就是為有朝一日能當皇帝做準備,

雖然過了而立之年, 朱元璋學習的興致一點不減, 很快就能寫得一手好字, 說起話來也時不時可以引經據典, 到他稱帝之時, 已經完全擺脫了“大老粗”的形象。

有了文化的朱元璋, 首先想到的就是為後世子孫取名字, 他不想後世子孫和自己一樣, 沒有像樣的名字, 於是他絞盡腦汁, 制定了一套取名字的標準, 規定朱家後人名字最後一個字必須以“金、木、水、火、土”為偏旁, 按照“金、水、木、火、土”的順序一代代迴圈下去, 由於朱家子孫眾多, 以至於後來無字可用, 只能自己造字。

定都南京後, 朱元璋又在帝位合法性上做起文章, 為此他想出了很多辦法, 比如將南京改名“應天府”, 將上朝的大殿定名為“奉天殿”, 在自己的玉圭上鐫刻“奉天法祖”四字等等, 他還通過文化管道擴大影響, 命人撰寫《禦制記夢》一文, 詳細地介紹了自己如何夢遊天宮, 如何與三清、紫衣道人論道等等故事。

不僅如此, 朱元璋還在口語以及官方用語上進行改進, 甚至發明了一句流傳至今的話, 那就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

這句話我們在古裝劇中時常能聽到, 也因此被我們所熟知, 正是因為影視劇的誤導, 導致我們讀到這句話時開口就出錯, 這句話的斷句不應該是“奉天承運, 皇帝詔曰”, 而是“奉天承運皇帝, 詔曰”。

中國古代王朝及天子權力的獲得, 都認為是天命, 歷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認為自己是天命的承擔者和執行者,朱元璋也不例外,他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其詔書大多也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這個詔書套語就延續了下去,一直沿用至清朝滅亡。

朱元璋如此注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發明的這八個字,經過五百多年的演化,竟然被後人誤讀,不得不感慨劣質影視劇的影響力。還有一點我們要特別說明,很多古裝劇不僅讀錯了,而且只要拿起聖旨,開篇必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這也是一種常識性錯誤,因為明清兩代的詔書,還有相當一部分開頭用的是“皇帝詔書”或“詔曰”。

歷代皇帝都以“天子”自居,認為自己是天命的承擔者和執行者,朱元璋也不例外,他自稱“奉天承運皇帝”,其詔書大多也以“奉天承運皇帝詔曰”開頭,這個詔書套語就延續了下去,一直沿用至清朝滅亡。

朱元璋如此注重自己統治的合法性,但他無論如何也想不到,自己發明的這八個字,經過五百多年的演化,竟然被後人誤讀,不得不感慨劣質影視劇的影響力。還有一點我們要特別說明,很多古裝劇不僅讀錯了,而且只要拿起聖旨,開篇必是“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八個字,這也是一種常識性錯誤,因為明清兩代的詔書,還有相當一部分開頭用的是“皇帝詔書”或“詔曰”。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