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紐西蘭幼兒教師談繪本(3),如何互動?孩子收穫最多

同孩子一起讀繪本, 越來越成為育兒當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現在的媽媽們, 如果沒有個一套兩套的讀繪本的理論, 就都不好意思跟人家探討育兒話題。

但是讀繪本的理論和方法, 如此之多, 各家有各家的道理, 林林總總, 紛繁複雜, 究竟什麼樣的方法對自己的孩子, 最有好處呢?

以前也寫過兩篇關於讀繪本的文章, 一篇主要是我個人對於孩子讀繪本的總體問題的認知; 另一篇主要寫了針對, 低幼兒童, 也就是兩三歲的孩子, 如何讀繪本的問題。 今天想說的一個話題就是在讀繪本的過程當中,

作為家長如何和孩子互動, 怎麼樣的互動才更有效, 使得孩子不僅愛上閱讀, 也能夠從中獲得最多的知識, 量最多的資訊, 得到更多的樂趣。

另外我想說一點題外話。 我想說的是任何人的方法都可以借鑒, 但是, 任何人的方法都不見得一定要去聽, 因為每一個孩子都不一樣, 用在其他孩子身上非常有效的方法, 但是用到另一個孩子身上, 就不見得會起作用了。 所以說一個聰明的家長, 應該能夠在借鑒他人經驗的同時, 發現自己孩子的特點l, 能夠去除取精去偽純真地對待一些他人的經驗和理論。

閱讀繪本當中, 與孩子互動的原則, 最主要的就是不同的年齡段要用不同的方法。

同一到兩歲孩子的互動

這個年齡段的孩子語言發展還不是非常完善。

多數的孩子, 在兩歲的時候, 只能夠說一些簡單的單詞, 即便是完整的句子, 也都是非常簡單的句子, 還很難用語言表達出所要表達的意思。 往往在這個階段, 孩子的認知水準會比他們能夠用語言表達出來的要高很多。 所以說在這個時間與孩子的互動, 不僅要鼓勵孩子模仿重複常用的詞語, 同時還要非常有效地調動孩子的肢體語言。

向孩子提問, 模仿動物的叫聲。 這個小遊戲是在讀完所有的動物書之後, 孩子最喜歡的遊戲之一。

在讀完有關顏色和圖形的圖書的時, 讓小朋友去指出特殊的顏色和圖形, 或者給他相應的玩具去配對。

鼓勵小朋友去模仿書中人物的動作表情。 比如我兒子在兩歲的時候非常喜歡讀一本泰迪熊的書,

上邊小熊有各種各樣的姿態, 他也會一遍一遍去模仿。

同2到3歲的孩子的互動

2到3歲孩子, 語言已經發展到可以比較自如的表達自己, 同時對事物的理解, 有了一定的深度, 所以他們在閱讀繪本的時候,

就可以選擇一些故事性比較強的繪本來閱讀了。 因為這個的時候他們有足夠的理解能力, 能夠明白繪本想要表達的意思。 這個時候的互動, 就可以採取一些簡單的問答, 看一看孩子對故事的理解程度。

注意的是這個時候不見得讓孩子一定能夠理解, 也就是說不要強調每一個問題, 他答的都是對的, 但也不需要直接去糾正他, 只要家長做到心裡有數, 那麼能夠在下一次讀的時候, 孩子能夠一點一點的儘量多的吸收其中的資訊, 看到孩子的進步就達到目的了。

這一個階段的提問應該是簡單明確。 這個時候在讀完書的時候, 家長要對孩子提問, 一定要用非常簡單的問題, 儘量使用簡單句, 而不要用複雜的, 長的句型,

這樣會增加孩子理解問題的難度, 問題理解不了, 如何能給出正確的回答呢?

提問的內容要淺顯易懂, 主要集中在事實表達上。 可以問的問題基本上是什麼時間?什麼地點做什麼了?誰做了?如果孩子在回答的過程中有所疑惑, 可以用選擇提問的方式和孩子互動, 究竟是哪一個呢?給孩子一定程度上的提示。

同3到4歲孩子的互動

這個時候的孩子認知有了更完善的發展,同時由於有了以前,讀繪本的經驗,對於同這個時間段孩子的互動,就可以更加,自如和更加深入。相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往往是先把書故事讀完,使得孩子對圖書中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給孩子進行一定的拓展。這個年齡段孩子有了較強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懂得了繪本的表達方式。那麼就是的這個期間的互動,既可以在閱讀繪本之前也可以在閱讀繪本之後。

閱讀繪本之前可以給孩子展示,書的封面,讓孩子根據封面預測,這個故事有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簡單的讀圖,根據書中的圖畫勾勒出自己想像中的故事情節。

針對故事的提問可以更加複雜一些,不僅僅局限在書上,所表達的是時尚,可以是一兩個資訊的綜合,根據這些,綜合的資訊,進行提問,可以培養孩子,逐步形成,邏輯性的思維。

以大家都知道的一本書《很餓的毛毛蟲》為例。要說明的一點是並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可能會有表達不準確的地方,主要是認為它確實是被大家非常廣泛閱讀的,用一本大家都知道的書會比較有代表性一些。

如果說和低幼的孩子閱讀,也就是一兩歲的孩子,那麼重點的就可以在閱讀之後,讓孩子指出來,哪個是毛毛蟲啊?並且可以讓孩子指出各種不同的水果,同時可以和孩子嘗試著和孩子練習,從1到5的數數。

如果從2到3歲的孩子互動,就可以,跟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說星期一毛毛蟲吃什麼呀?星期二吃什麼呢?他吃過好多東西之後,肚子怎麼了?……等等,這些都是書上表達的非常清楚的問題。

那麼到了四歲五歲的時候,就可以提一些,更加複雜一點,需要孩子需要動動腦子才可以回答的問題。比如說毛毛蟲的肚子為什麼會疼啊?毛毛蟲是怎麼變成蝴蝶的?毛毛蟲在蛹裡一共要呆多少天呢?類似這樣的問題,需要孩子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可以非常有效的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資訊處理能力。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分析,每一個孩子不同,每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來進行不斷的調整,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挖掘孩子在理解上的潛力,所要避免的是不能給孩子提出過於生澀,難以理解的問題,不是在提問的過程當中也儘量要避免答案是是和不是的這類的問題,因為這樣非常限制孩子的思維和語言的表達,而這些都是我們在讀繪本過程當中所追求的。

一般來講,孩子到了五歲的時候,就應該慢慢的過渡到,閱讀分級讀物,開始從易到難的自主閱讀了。當然並不是說五歲之後就會與,繪本隔離。簡單的分級讀物和內容豐富的繪本相結合。在我看來是五六歲孩子最佳的閱讀組合形式。

同3到4歲孩子的互動

這個時候的孩子認知有了更完善的發展,同時由於有了以前,讀繪本的經驗,對於同這個時間段孩子的互動,就可以更加,自如和更加深入。相對于年齡比較小的孩子,往往是先把書故事讀完,使得孩子對圖書中的內容有了一定的瞭解。然後給孩子進行一定的拓展。這個年齡段孩子有了較強的觀察能力,同時也懂得了繪本的表達方式。那麼就是的這個期間的互動,既可以在閱讀繪本之前也可以在閱讀繪本之後。

閱讀繪本之前可以給孩子展示,書的封面,讓孩子根據封面預測,這個故事有可能會是什麼樣子的?同時也可以讓孩子簡單的讀圖,根據書中的圖畫勾勒出自己想像中的故事情節。

針對故事的提問可以更加複雜一些,不僅僅局限在書上,所表達的是時尚,可以是一兩個資訊的綜合,根據這些,綜合的資訊,進行提問,可以培養孩子,逐步形成,邏輯性的思維。

以大家都知道的一本書《很餓的毛毛蟲》為例。要說明的一點是並沒有讀過這本書的中文譯本,可能會有表達不準確的地方,主要是認為它確實是被大家非常廣泛閱讀的,用一本大家都知道的書會比較有代表性一些。

如果說和低幼的孩子閱讀,也就是一兩歲的孩子,那麼重點的就可以在閱讀之後,讓孩子指出來,哪個是毛毛蟲啊?並且可以讓孩子指出各種不同的水果,同時可以和孩子嘗試著和孩子練習,從1到5的數數。

如果從2到3歲的孩子互動,就可以,跟他們提一些簡單的問題,比如說星期一毛毛蟲吃什麼呀?星期二吃什麼呢?他吃過好多東西之後,肚子怎麼了?……等等,這些都是書上表達的非常清楚的問題。

那麼到了四歲五歲的時候,就可以提一些,更加複雜一點,需要孩子需要動動腦子才可以回答的問題。比如說毛毛蟲的肚子為什麼會疼啊?毛毛蟲是怎麼變成蝴蝶的?毛毛蟲在蛹裡一共要呆多少天呢?類似這樣的問題,需要孩子對書中的知識點,進行綜合分析,可以非常有效的鍛煉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資訊處理能力。

當然這只是一個大概的分析,每一個孩子不同,每一個孩子的理解能力不同,在實際的操作過程當中要根據孩子的興趣和能力,來進行不斷的調整,目的就是要充分調動孩子的積極性,挖掘孩子在理解上的潛力,所要避免的是不能給孩子提出過於生澀,難以理解的問題,不是在提問的過程當中也儘量要避免答案是是和不是的這類的問題,因為這樣非常限制孩子的思維和語言的表達,而這些都是我們在讀繪本過程當中所追求的。

一般來講,孩子到了五歲的時候,就應該慢慢的過渡到,閱讀分級讀物,開始從易到難的自主閱讀了。當然並不是說五歲之後就會與,繪本隔離。簡單的分級讀物和內容豐富的繪本相結合。在我看來是五六歲孩子最佳的閱讀組合形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