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為何張良、韓信、陳平等牛人要追隨草根出身的劉邦

劉邦跟張良劇照

楚漢之爭, 在歷史上赫赫有名。 最終草根出身, 年紀一大把的劉邦, 擊敗了將門之後的軍事天才項羽, 奪得天下,

建立大漢王朝。

而劉邦奪得天下的原因, 他曾在統一天下之後, 召集群臣討論, 最終他自己給的結論是, 他手下有蕭何、張良、韓信這漢初三傑, 而項羽只有一個範增, 還不能用, 所以他能得天下。

劉邦能得天下, 確實很大程度上是靠手下人才濟濟。 而很多人會疑惑的是, 為什麼那些優秀的人才都去了劉邦那裡, 而不是其他人那裡。 比如, 張良, 家族世代是韓國的相國, 自身非常優秀, 非常擅長出謀劃策, 有超卓的戰略和軍事眼光, 而劉邦出身草根, 自身學識不高, 張良這樣的優秀人才, 怎麼會選擇跟隨劉邦?

蕭何劇照

同樣, 蕭何管理內政非常厲害, 是漢初三傑之一, 為何也跟了劉邦。 韓信是不世出的軍事天才, 被李世民認為是古代將領中的頂尖人物“韓白衛霍”之一(韓信、白起、衛青、霍去病), 為何會跟隨劉邦。

再如陳平, 雖然名氣不如前三位, 但擅長使用計謀, 也能夠主理內政, 他曾獻計離間項羽和範增, 導致範增憤然離開項羽, 並且病死在路上, 極大削弱了項羽的力量;而且, 漢高祖被匈奴的冒頓單于圍困,

也是他獻計解了“白登之圍”, 讓漢軍順利逃回;其他還有擒拿當時手握重兵、打戰能力堪稱天下無敵的韓信等等, 他為劉邦出了很多計謀, 後來又在劉邦死後, 擇機剷除了呂家的勢力, 恢復了劉氏江山, 為漢朝做出卓越貢獻。

這些人才, 為何都去了劉邦那裡?蕭何是劉邦老鄉, 一起起兵的老熟人, 就不說了。 張良、韓信、陳平, 之前都是跟隨其他人的, 為何最終都來了劉邦這裡, 並為他建功立業?

1、張良

張良劇照

張良, 祖上一直都是戰國時期韓國的相國, 到後來秦滅六國, 統一天下, 他一直想為韓國複國, 還曾經去謀殺秦始皇, 找了大力士, 用一百多斤的鐵錐去砸他的車, 但砸錯了一輛, 沒能殺了秦始皇。

後來他被全國通緝, 改名換姓四處躲藏。 到陳勝吳廣起兵以後, 天下都反了, 他聽說景駒自立為楚王, 想去追隨他, 路上碰到了劉邦的軍隊, 就暫且跟著他一起。

當時張良跟人說起他學的太公兵法, 其他人都聽不懂, 唯有劉邦聽了叫好, 還經常用他的計謀。

張良很感慨:“沛公殆天授也”, 於是就乾脆跟著他, 不去找景駒了。

到後來劉邦投奔項梁, 項梁立原韓國王室公子成為韓王, 令張良為韓國的申徒, 追隨韓王。 後來張良帶兵跟劉邦一起攻入了關中, 在項羽分封天下之後, 回到韓王成的身邊。

但項羽並沒有讓韓王成去他的封國, 而是找藉口殺了他。 於是張良逃到了劉邦那裡, 此後一直追隨劉邦。

從張良來看, 他追隨劉邦首要原因是, 他的計謀只有劉邦能懂, 並能採用。 如果上司聽不懂, 更無法採用的話, 任你滿腹文韜武略, 也是沒有用武之地的。

2、韓信

韓信劇照

韓信最初追隨項梁,待項梁死後,則追隨項羽,多次為項羽獻策,項羽都不聽。滿腹才華,沒處發揮,於是他離開了項羽,投奔到劉邦賬下。

最初他在劉邦那裡沒什麼名氣,經歷生死波折也只當上一個糧官,當時劉邦被封為漢王,在巴蜀之地,遠離中原,很多將士都覺得沒希望了,於是紛紛逃走。韓信看他也跟劉邦談過,未得到重用,估計是沒什麼機會了,於是他也跑了。

蕭何聽說韓信跑了,趕緊騎馬就追,甚至都來不及告訴劉邦。於是,手下的人報告劉邦說:“丞相蕭何跑了。”劉邦一聽就震怒了,其他人跑了就算了,蕭何是誰,他封的丞相,是他的沛縣老鄉,一起起兵的老哥們,怎能不讓憤怒。

過了一兩天,蕭何追上韓信回來了,向劉邦彙報,劉邦又氣又高興,問他:“你幹嘛跑啊。”。蕭何說他不會跑,是去追韓信,劉邦不信,那麼多人都跑了,你偏偏追韓信一個。蕭何說:“如果大王只是想要待在巴蜀之地,有沒有韓信無所謂,如果要得天下,就非要韓信不可。”

於是,劉邦按蕭何的意思,齋戒沐浴,建高壇,拜韓信為大將。禮畢之後,劉邦跟他討論天下形勢,韓信分析天下形勢:劉邦進關中時秋毫無犯,而其他諸侯姦淫擄掠,因此關中百姓都非常懷念劉邦,希望他能當關中的王,建議他先取關中,再爭天下。劉邦非常高興,於是按他的意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收復了關中地區,然後派韓信單獨領軍攻擊各諸侯。於是,韓信獨自領軍擊敗魏王、趙王、齊王,隨後又斬項羽手下大將龍且,破楚軍二十萬,威震天下。

從韓信來看,他肯追隨劉邦,原因在於劉邦肯重用他,給他發揮的空間。而後來,當韓信連破諸侯,其實已經成為一方諸侯,無數人勸他自立,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他都顧念劉邦的恩情,沒有背叛他。不過,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不是完全聽劉邦命令,劉邦最後用來驅使他的,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將陳以東的沿海地區都封給他。

3、陳平

陳平劇照

張良、陳平都是劉邦的謀士,有人曾問,誰是他手下第一謀士。其實這個不好比較,因為他們兩個謀的不是一個方向。張良以戰略和軍事為主,陳平以陰謀和內政為主。張良獻上的計謀都是如何擊敗敵人,陳平獻上的都是如何離間敵人,破壞敵人內部,如何使用陰謀對付他人等等,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左臂右膀,難分伯仲。

陳平最初也是項羽的手下,任職都尉,鴻門宴中,劉邦趁著上廁所的空檔逃跑,當時項羽讓人去叫劉邦出來喝酒,派去的人,就是陳平。

陳平最初投奔魏王,向魏王獻計,都不聽,便離開了魏王。後來追隨項羽,因他說降的殷王反叛,怕被誅殺,於是逃到了劉邦處。劉邦跟他面談之後,非常喜歡,便任命他為都尉,並跟劉邦一同乘車,做監軍。

劉邦屬下的將領都很不滿,便造謠,說陳平因為長得帥,跟他嫂嫂有一腿,人品很差,而且還貪了錢。劉邦就找他來詢問:“聽說你跟了魏王一段時間又走了,後來追隨項羽一段時間也走了,現在追隨於我,莫不是很多心?”(劉邦當然不會問他跟他嫂嫂有沒有一腿的八卦,陳平脾氣再好也要翻臉啊)

陳平說,我跟隨魏王,獻計都不聽,所以離開。跟隨項羽,項羽又不相信他人,任用的官員都是他的親戚,有能力的人都得不到提拔,所以離開。我聽說大王善於用人,所以追隨大王。來的時候,身無分文,所以拿了錢,如果大王覺得我沒什麼用,錢都在,我全退了,回老家去吧。”

劉邦聽了就趕緊道歉,並給他大量賞賜,將他升職,把造謠的人都劃歸他管。其後,陳平用各種計謀,需要用錢的地方,他說多少,劉邦就給多少,從來不問錢花到哪裡去了。

陳平之所以追隨劉邦,其一是魏王、項羽等人不聽他的計謀,一身能力無法發揮,而劉邦能用他的計謀,讓他得以施展才華。其二是因為劉邦的適度放權,給他充分的自由。

4、啟發

綜合來看,三人追隨劉邦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面這些:

1、他們的計謀只有劉邦能聽懂,並且肯用。

2、劉邦願意給他們利益。

3、劉邦肯進行放權,更員工更多的發揮空間。

先說第一點,他們的計謀只有劉邦能聽懂,並且肯用。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他們肯為他效力的關鍵。就拿袁紹來說,手下謀士多的很,但他根本不知道誰的計謀好,也聽不進去,所以最終兵敗身亡。而劉邦能聽懂,首先在於他在相關方面有較高的專業素養。

歷史上,劉邦跟項羽打戰屢戰屢敗,看起來似乎軍事能力很差。可是,刨去跟項羽的戰爭,劉邦幾乎是屢戰屢勝,從他起兵開始,帶著幾千人,攻城掠地,基本都是順利的,後來順利打入關中,奪下首功。而後來他自己帶兵跟項羽之外的各諸侯王征戰,也從未輸過。

那個很有名的典故,說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然後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人們一般都是用來說韓信多厲害,可是,換個角度看,也說明韓信一定程度上認可劉邦的帶兵能力,只是他比不上韓信、項羽這樣的超級大牛。

如果說韓信、項羽的打戰能力是九十多分,接近100分,那估計劉邦就是80多分的水準,比不上這兩個超級牛人,但比其他普通人強多了。所以他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張良、韓信的軍事策略是正確的。

如果說他只有30分的水準,恐怕隨便碰到一個50分的都覺得牛的不得了,碰到90分的,反而因為差距太大,完全看不懂了。誠如當年某位管理學的教授所說,管理者可以不是內行的專家,但必須懂行,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專業素養太差,完全聽不懂,那是無法使用下面的能人的。對於員工也是如此,如果老闆對某個領域一無所知,說什麼都聽不懂,則很難以跟老闆建言。

而利益,則是另一方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部分人工作都是為了利益,沒有利益是難以驅動的。如果一個老闆,整天只給大家畫餅,不肯提供任何利益,員工肯定也不樂意跟隨。很多人說華為為什麼做的那麼好,老闆和管理層喜歡總結為華為的流程好,但事實上,華為內部很多人對一些流程也是非常不滿的,但是,他們都不走,還非常努力的去做好事情。為什麼?因為華為給了員工股份、分紅,收入非常高,一些華為的朋友戲言,不看在錢的面子上,誰肯拼死拼活的去做。

再者就是老闆的胸襟和管理方式,如果老闆事必躬親,每件事情都詳細過問,員工也很難施展才華,而老闆適當的放手,給員工自由,員工反而能做的更好。

對於普通人來說,找工作,選老闆的時候,也可以看這三個方面:

1、老闆的專業素養是否足夠。

2、老闆是否捨得給員工利益。

3、老闆是否能給員工足夠的放權,讓員工更好的施展才華。

韓信劇照

韓信最初追隨項梁,待項梁死後,則追隨項羽,多次為項羽獻策,項羽都不聽。滿腹才華,沒處發揮,於是他離開了項羽,投奔到劉邦賬下。

最初他在劉邦那裡沒什麼名氣,經歷生死波折也只當上一個糧官,當時劉邦被封為漢王,在巴蜀之地,遠離中原,很多將士都覺得沒希望了,於是紛紛逃走。韓信看他也跟劉邦談過,未得到重用,估計是沒什麼機會了,於是他也跑了。

蕭何聽說韓信跑了,趕緊騎馬就追,甚至都來不及告訴劉邦。於是,手下的人報告劉邦說:“丞相蕭何跑了。”劉邦一聽就震怒了,其他人跑了就算了,蕭何是誰,他封的丞相,是他的沛縣老鄉,一起起兵的老哥們,怎能不讓憤怒。

過了一兩天,蕭何追上韓信回來了,向劉邦彙報,劉邦又氣又高興,問他:“你幹嘛跑啊。”。蕭何說他不會跑,是去追韓信,劉邦不信,那麼多人都跑了,你偏偏追韓信一個。蕭何說:“如果大王只是想要待在巴蜀之地,有沒有韓信無所謂,如果要得天下,就非要韓信不可。”

於是,劉邦按蕭何的意思,齋戒沐浴,建高壇,拜韓信為大將。禮畢之後,劉邦跟他討論天下形勢,韓信分析天下形勢:劉邦進關中時秋毫無犯,而其他諸侯姦淫擄掠,因此關中百姓都非常懷念劉邦,希望他能當關中的王,建議他先取關中,再爭天下。劉邦非常高興,於是按他的意思明修棧道暗度陳倉,迅速收復了關中地區,然後派韓信單獨領軍攻擊各諸侯。於是,韓信獨自領軍擊敗魏王、趙王、齊王,隨後又斬項羽手下大將龍且,破楚軍二十萬,威震天下。

從韓信來看,他肯追隨劉邦,原因在於劉邦肯重用他,給他發揮的空間。而後來,當韓信連破諸侯,其實已經成為一方諸侯,無數人勸他自立,跟劉邦、項羽三足鼎立,他都顧念劉邦的恩情,沒有背叛他。不過,這個時候的韓信,已經不是完全聽劉邦命令,劉邦最後用來驅使他的,就是赤裸裸的利益——將陳以東的沿海地區都封給他。

3、陳平

陳平劇照

張良、陳平都是劉邦的謀士,有人曾問,誰是他手下第一謀士。其實這個不好比較,因為他們兩個謀的不是一個方向。張良以戰略和軍事為主,陳平以陰謀和內政為主。張良獻上的計謀都是如何擊敗敵人,陳平獻上的都是如何離間敵人,破壞敵人內部,如何使用陰謀對付他人等等,一定程度上來說,都是左臂右膀,難分伯仲。

陳平最初也是項羽的手下,任職都尉,鴻門宴中,劉邦趁著上廁所的空檔逃跑,當時項羽讓人去叫劉邦出來喝酒,派去的人,就是陳平。

陳平最初投奔魏王,向魏王獻計,都不聽,便離開了魏王。後來追隨項羽,因他說降的殷王反叛,怕被誅殺,於是逃到了劉邦處。劉邦跟他面談之後,非常喜歡,便任命他為都尉,並跟劉邦一同乘車,做監軍。

劉邦屬下的將領都很不滿,便造謠,說陳平因為長得帥,跟他嫂嫂有一腿,人品很差,而且還貪了錢。劉邦就找他來詢問:“聽說你跟了魏王一段時間又走了,後來追隨項羽一段時間也走了,現在追隨於我,莫不是很多心?”(劉邦當然不會問他跟他嫂嫂有沒有一腿的八卦,陳平脾氣再好也要翻臉啊)

陳平說,我跟隨魏王,獻計都不聽,所以離開。跟隨項羽,項羽又不相信他人,任用的官員都是他的親戚,有能力的人都得不到提拔,所以離開。我聽說大王善於用人,所以追隨大王。來的時候,身無分文,所以拿了錢,如果大王覺得我沒什麼用,錢都在,我全退了,回老家去吧。”

劉邦聽了就趕緊道歉,並給他大量賞賜,將他升職,把造謠的人都劃歸他管。其後,陳平用各種計謀,需要用錢的地方,他說多少,劉邦就給多少,從來不問錢花到哪裡去了。

陳平之所以追隨劉邦,其一是魏王、項羽等人不聽他的計謀,一身能力無法發揮,而劉邦能用他的計謀,讓他得以施展才華。其二是因為劉邦的適度放權,給他充分的自由。

4、啟發

綜合來看,三人追隨劉邦的主要原因,不外乎下面這些:

1、他們的計謀只有劉邦能聽懂,並且肯用。

2、劉邦願意給他們利益。

3、劉邦肯進行放權,更員工更多的發揮空間。

先說第一點,他們的計謀只有劉邦能聽懂,並且肯用。這是非常重要的,甚至是他們肯為他效力的關鍵。就拿袁紹來說,手下謀士多的很,但他根本不知道誰的計謀好,也聽不進去,所以最終兵敗身亡。而劉邦能聽懂,首先在於他在相關方面有較高的專業素養。

歷史上,劉邦跟項羽打戰屢戰屢敗,看起來似乎軍事能力很差。可是,刨去跟項羽的戰爭,劉邦幾乎是屢戰屢勝,從他起兵開始,帶著幾千人,攻城掠地,基本都是順利的,後來順利打入關中,奪下首功。而後來他自己帶兵跟項羽之外的各諸侯王征戰,也從未輸過。

那個很有名的典故,說劉邦問韓信,我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十萬,然後劉邦問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韓信說多多益善。人們一般都是用來說韓信多厲害,可是,換個角度看,也說明韓信一定程度上認可劉邦的帶兵能力,只是他比不上韓信、項羽這樣的超級大牛。

如果說韓信、項羽的打戰能力是九十多分,接近100分,那估計劉邦就是80多分的水準,比不上這兩個超級牛人,但比其他普通人強多了。所以他能夠很清楚的知道張良、韓信的軍事策略是正確的。

如果說他只有30分的水準,恐怕隨便碰到一個50分的都覺得牛的不得了,碰到90分的,反而因為差距太大,完全看不懂了。誠如當年某位管理學的教授所說,管理者可以不是內行的專家,但必須懂行,也是這個道理,如果專業素養太差,完全聽不懂,那是無法使用下面的能人的。對於員工也是如此,如果老闆對某個領域一無所知,說什麼都聽不懂,則很難以跟老闆建言。

而利益,則是另一方面。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大部分人工作都是為了利益,沒有利益是難以驅動的。如果一個老闆,整天只給大家畫餅,不肯提供任何利益,員工肯定也不樂意跟隨。很多人說華為為什麼做的那麼好,老闆和管理層喜歡總結為華為的流程好,但事實上,華為內部很多人對一些流程也是非常不滿的,但是,他們都不走,還非常努力的去做好事情。為什麼?因為華為給了員工股份、分紅,收入非常高,一些華為的朋友戲言,不看在錢的面子上,誰肯拼死拼活的去做。

再者就是老闆的胸襟和管理方式,如果老闆事必躬親,每件事情都詳細過問,員工也很難施展才華,而老闆適當的放手,給員工自由,員工反而能做的更好。

對於普通人來說,找工作,選老闆的時候,也可以看這三個方面:

1、老闆的專業素養是否足夠。

2、老闆是否捨得給員工利益。

3、老闆是否能給員工足夠的放權,讓員工更好的施展才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