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位草根,讓紀曉嵐痛恨,只因兒子是他的鐵杆粉絲,並為此而死

皆知在清朝前期, 曹雪芹寫出了《紅樓夢》, 紀曉嵐完成了《閱微草堂筆記》, 蒲松齡撰寫了《聊齋志異》, 三位大才子、文豪, 只有紀曉嵐屬於權貴。 且在當時名聲也最大, 號:天下第一才子。

按理說, 紀曉嵐如此彪悍的人生, 是不需解釋的。 可紀曉嵐卻在自己的《閱微草堂筆記》中, 如此寫道:亡兒汝佶以乾隆甲子生, 幼頗聰慧, 讀書未多, 即能作八比。 乙酉舉於鄉, 始稍稍治詩古文, 尚未識門徑也。 會余從軍西域, 乃自從詩社才士遊, 遂誤從公安竟陵兩派入。 後依朱子穎於泰安, 見聊齋志異抄本, 時是書尚未刻, 又誤墮其窠臼, 竟沈淪不返, 以訖於亡故。

啥意思?粗略翻譯過來就是:我死去的兒子紀汝佶, 是乾隆甲子年出生的, 小時候是天才, 少年得志中了鄉試, 但後來我被貶到西域時, 他看到了一本叫《聊齋志異》的書, 竟成了書作者忠實粉絲, 打賞、獻花、點贊……最後由於過於沉迷而死掉了。

紀曉嵐被貶西域, 是發生在乾隆三十三年, 紀曉嵐給親家兩淮鹽政:盧見曾通風報信, 讓他轉移家產, 但在查辦盧見曾貪污枉法時, 這事被發現了, 所以被乾隆貶到了烏魯木齊。

在此期間, 他兒子紀汝佶, 被紀曉嵐的學生朱子穎帶到了泰安, 在這裡紀汝佶發現了《聊齋志異》的手抄本, 得, 一下子沉迷其中, 每天抄讀, 還模範著寫……

那位問了, 這個紀汝佶從小受到的是正統教育, 什麼四書五經, 聖人言, 先賢語, 咋就會迷上《聊齋志異》。

關於這點, 在《灤陽續錄·附序》中, 曾有過一個相關記載, 說汝佶很有慧根, 聰明非常, 就同時也喜歡奇奇怪怪的東西。 對此紀曉嵐是知道的, 很不放心, 平時在家還能管著, 但就因為自己被貶西域, 致使兒子接觸到了《聊齋志異》, 結果過於沉迷而死掉了。

這對紀曉嵐來說打擊很大。 雖痛駡兒子不爭氣“誤墮其窠臼”, 但對《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也是通恨的, 不然不會用窠臼——這個詞, 在文中是形容牢籠、地獄的。

堂堂大清第一才子, 兒子卻是一個草根文人的忠實粉絲, 最後還因“沈淪不返“, 給死掉了, 紀曉嵐的這份尷尬和痛恨, 也只能發洩在自己的《閱微草堂筆記》裡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