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解決停車難的三種方法 你選誰?

在中國汽車地區限牌背後, 有很多綜合問題在困擾著一線城市的用車環境, 停車則是關鍵一環, 你在一線城市有固定車位麼, 你的停車煩惱是什麼?

吐槽停車位問題幾乎成為了目前國內一二線城市的用車共性, 尤其老舊街道和社區的車位條件極其尷尬的當前, 讓城市停車規劃進入到了一個必須剛性解決的地步。 中國汽車的保有量在近些年急速增長, 除了新市政地區有針對性的停車規劃設計外, 要想讓老城區重新適應當前的用車節奏, 幾乎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 所以想要解決現狀,

必須依賴智慧停車方案或者開放停車規則, 但事實上在解決停車問題的背後, 有著更多嚴峻的問題在告訴我們:停車問題, 一點都不簡單。

一 區域停車樓

在外國電影或者遊戲中, 你經常可以看到那種集中式的環形停車樓, 而國內, 目前只有香港和臺灣有相關設計, 大陸地區幾乎沒有這方面的市政規劃, 近兩年才出現投資性質的停車樓。 在網路上也總有人探討, 為何不能實行立體停車樓?

在輻射面內的停車樓建設, 至少可以滿足區域內數千台的停車問題。 但集中式停車樓最大的問題就是占地以及投資。 停車樓的投入產出需要長時間培養才能維持運營, 而對應的路面停車位幾乎沒有額外的後期維護費用。 同時停車位元也會加劇區域的擁堵問題,

以商業區為例, 在集中辦公時間, 停車樓需要分擔大量的面積給予車道、坡道以及出口, 才能保證停車樓在面對高負荷時的壓力緩解。

目前國內城市很少有區域停車樓設計, 但很多企業廠區內部已經通過利用智慧管理的方式來改善停車樓存在的老問題, 解決人力成本的同時, 也更穩定的管理車輛進出。

智慧集中式停車場, 可以利用超聲波確定各樓層的車位元情況, 並最快時間指引車輛入位, 減少在車道內的停留時間, 加快車輛的進出。 不同樓層和區域也針對車主的停車時間進行預安排, 例如層數越高, 會停放停留時間更長的車輛(這一項已經在國內部分機場應用)。

目前可以成熟運營的智慧停車系統可以建立車輛資料檔案,

自動識別車輛並對其進行指引, 實現停車場自動識別車位佔用功能, 自動引導車輛出入, 縮短車輛進出時間;系統支援與城市的車位元誘導系統、交通管理系統、人防指揮系統等等的有機銜接, 使停車場的綜合管理得到全面的提升。

二 地面立體停車位

立體停車位已經引入國內很久, 但使用率以及接受度還遠遠不夠。 我們在前面的問題中談到了地面停車的成本控制要低很多, 所以立體停車位本應該成為解決目前大中型城市停車難問題的首要方法, 但困擾立體停車位普及的還是人為端的因素。

我朋友家的社區進了老社區的二次規劃, 立體停車位的引入把之前的停車位至少翻了一倍,

但尷尬的居然是沒有人敢用這種設施。 朋友說, 因為立體停車位對停車技術要求更高, 同時車位體積也更小, 多數司機不會停放, 更不放心把車停放在二層。 其次, 立體停車位肯定會造成提車效率的問題, 尤其早高峰, 沒有願意等。

除了使用端的問題, 維護端也會造成停車體驗變差。 雖然設備技術已經到位, 但國內目前對於立體停車場的管理和維護體系很不健全, 尤其二三線城市, 很多社區在引入了立體停車位之後, 由於缺乏後期的維護管理, 完全將設備當成了擺設, 而採購方和供應方看重還是招標的利潤, 根本沒有考慮在後期維護上的投入。

我個人很認可立體停車場的規劃,

也在一些酒店配套的立體停車場中體驗過。 但純機械式的設計需要很高的停車者的學習成本, 加上對於專業維護人員的培訓成本也要比地面停車場高很多。 同時相關安全的管理措施, 都在阻攔著立體停車位的大規模採用, 至少現在來看, 利用率改善要比採用率更值得關注。

三 一體化智慧停車位

一體化停車方案顯然要比立體停車位更科幻, 目前國內一些高端社區以及酒店醫院也開始引入智慧一體化停車位, 車主通過刷卡的方式將車放在車位入庫位置, 然後離開車輛後, 系統將會移動車輛到派送的指定位置。 相對於機械式立體停車場, 這樣的一體化方式更考驗我們對於技術的信賴以及效率的認可。

一體化智慧停車位元可以把單位面積的停車數量發揮到機制,以1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為例,如果做平面停車場,除去過道等面積,一般只能停60輛車,而投入建設6層自動化停車樓,能停放500余輛車,節省很多空間,但問題在於,提取一輛車的時間要在一分半鐘左右。

尤其是在擁擠的城市中心,更加緊湊的建設方案是關鍵。停車系統必須置入一個有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能夠節省空間和時間,這個自動化系統還有助於防止車輛的擦掛和碰撞,避免一些普通停車場會遇到的意外情況。

下面這兩張圖也不是概念圖,是已經在德國被深度推廣的一體化智慧停車方案,當然這樣規模的停車設施前期投入也是巨額的。

停車難的原則問題

關於解決停車設施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事實上需要解決的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解決停車之後可能出現更多的複雜情況,比如成本和擁堵。

除此之外,我們在上述三個方案中都沒有提到成本和收費問題,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便利的停車環境和高昂的收費中讓你選擇,你還會繼續支持上述三個方案麼?以香港為例,用車成本和停車成本都在持續增長,很多繁華商區的日停車費高達百元以上,更多智慧停車方案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配套的服務費用也在提高,而在日本,你購車的前提是你需要有私人的家用車位,在占地費面前,你也可以計算一下一輛車的綜合使用成本。

最後一點,大規模的改變停車環境必然會影響用車習慣以及對應規則,這也是根本的原則問題,對於技術的信賴,規則的建設以及對於習慣的改良,一個簡單的停車問題已經上升到的不簡單的地步。所以,你還會繼續吐槽停車難的問題麼?

一體化智慧停車位元可以把單位面積的停車數量發揮到機制,以1000平方米的占地面積為例,如果做平面停車場,除去過道等面積,一般只能停60輛車,而投入建設6層自動化停車樓,能停放500余輛車,節省很多空間,但問題在於,提取一輛車的時間要在一分半鐘左右。

尤其是在擁擠的城市中心,更加緊湊的建設方案是關鍵。停車系統必須置入一個有限的空間,這也是為什麼自動化的解決方案有如此大的吸引力。除了能夠節省空間和時間,這個自動化系統還有助於防止車輛的擦掛和碰撞,避免一些普通停車場會遇到的意外情況。

下面這兩張圖也不是概念圖,是已經在德國被深度推廣的一體化智慧停車方案,當然這樣規模的停車設施前期投入也是巨額的。

停車難的原則問題

關於解決停車設施的方法還有很多,但事實上需要解決的並非單純的技術問題,而是解決停車之後可能出現更多的複雜情況,比如成本和擁堵。

除此之外,我們在上述三個方案中都沒有提到成本和收費問題,大家可以試想一下,如果在便利的停車環境和高昂的收費中讓你選擇,你還會繼續支持上述三個方案麼?以香港為例,用車成本和停車成本都在持續增長,很多繁華商區的日停車費高達百元以上,更多智慧停車方案雖然已經投入使用,但配套的服務費用也在提高,而在日本,你購車的前提是你需要有私人的家用車位,在占地費面前,你也可以計算一下一輛車的綜合使用成本。

最後一點,大規模的改變停車環境必然會影響用車習慣以及對應規則,這也是根本的原則問題,對於技術的信賴,規則的建設以及對於習慣的改良,一個簡單的停車問題已經上升到的不簡單的地步。所以,你還會繼續吐槽停車難的問題麼?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