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斷舍離——心的減法

從前, 總喜歡把房間弄得熱熱鬧鬧, 滿滿當當, 五彩繽紛。 現在變了, 只喜歡簡簡單單, 素素靜靜, 清清爽爽。 是不是老了?!

燕子

我認真地思考過這個問題,

其實, 應該是越來越瞭解自己了吧。 不再像當初那般迷茫, 或者缺乏安全感。 人啊, 只有當你會真正擁抱自己的時候, 你就會發覺, 最舒服自在的就是真實且精緻的簡單。

而斷舍離, 真的充滿了魔力, 起碼, 我是如此覺得的。

忘記是在哪裡讀到的這段文字:

不管衣櫥裡衣服有多少, 最愛穿的就是那幾件;不管生活中朋友有多少, 最能聊得來的就是那幾個。

所以人變得成熟, 無非就是明白哪些是最愛, 然後開始刪減。 簡約, 就是極致。

也是從這裡開始, 我有了斷舍離的意識, 從外物到精神。

然後, 就開始行動:翻箱倒櫃, 一個櫃子接著一個櫃子, 一個房間接著一個房間, 一點一點整理歸納, 所有犄角旮旯都沒有放過, 統統認真做了斷舍離。 結果是:在無數個被我遺忘的角落, 遇到了好多曾經的自己和回憶。 斷舍離的過程, 恰恰是和曾經的自己相遇, 留下美好, 舍去負累的過程。 整理結束, 整個人都清爽了。

是啊, 有選擇地留下那些“發光”的東西, 整理便成了怦然心動,

它的魔力是:明眼看來再微乎其微的外在變化, 內心已輕輕盈盈, 舒適並閃耀光芒。

斷舍離真的不是簡單的扔扔扔。

它是有藝術感的美學。 家的整理設計更是如此, 越看似簡單, 越考驗功力。

日本美學有一種叫做宅寂之美, 它講的是簡約, 靜謐和禪韻。 就是要將物消減到本質, 但不剝離它的韻, 保持空間、物的乾淨純潔, 卻不剝奪生命力的一種表現方式。

我想這應該就是斷舍離物化上所追求的精髓吧。 把自己從過多的負累中解脫出來, 騰出空間、時間和精力, 真誠對待每件物品, 每件事和每個人, 慢慢過上既輕快又有品質的生活。

它不強迫自己在過多的選擇和應對中面面俱到, 卻又對精挑細選後的周圍保持一定的自律不鬆懈, 不費力地剛剛好, 就是斷舍離要追求的生活狀態。

持有物既不多也不少, 生活不過分奢華也不故意簡素, 節奏不緊迫也不鬆懈。 在能量可及的範圍內保持適度的物量及關係,保持輕鬆而精緻的生活。餘下的精力面對自己,當內在有了價值,派生的外在自然看起來不增不減,就呈現出剛剛好的平衡和優美狀態。

是的,除了外物,就是精神與心靈了。

外物的簡化,還要把自己從各種App社交中解脫出來,斷舍離你的朋友圈,你的各種資訊源,減少無用的輸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自己。

情緒如房間,需要定期清理,斷舍離。不良情緒的存儲和囤積,會慢慢侵蝕我們的心靈,它的破壞力是持久而由簡入深的。要讓自己的心靈更輕盈快樂,也需要做減法。

心懷美好,精緻如你,讓你的東西都能保持你喜歡的狀態。這樣,生活便好了。

學會過濾,過濾你的思想,你的朋友圈,你的缺點……學會讓自己很乾淨而舒服地呈現在社會中,這樣,心便靜了。

最後,只有你終於瞭解了自己,終於成為了自己,而且不再害怕,沒有怨恨,那就是心的幸福。

而斷舍離,終究是心的減法,幸福的加法。

祝好。

在能量可及的範圍內保持適度的物量及關係,保持輕鬆而精緻的生活。餘下的精力面對自己,當內在有了價值,派生的外在自然看起來不增不減,就呈現出剛剛好的平衡和優美狀態。

是的,除了外物,就是精神與心靈了。

外物的簡化,還要把自己從各種App社交中解脫出來,斷舍離你的朋友圈,你的各種資訊源,減少無用的輸入,騰出更多的時間和空間給自己。

情緒如房間,需要定期清理,斷舍離。不良情緒的存儲和囤積,會慢慢侵蝕我們的心靈,它的破壞力是持久而由簡入深的。要讓自己的心靈更輕盈快樂,也需要做減法。

心懷美好,精緻如你,讓你的東西都能保持你喜歡的狀態。這樣,生活便好了。

學會過濾,過濾你的思想,你的朋友圈,你的缺點……學會讓自己很乾淨而舒服地呈現在社會中,這樣,心便靜了。

最後,只有你終於瞭解了自己,終於成為了自己,而且不再害怕,沒有怨恨,那就是心的幸福。

而斷舍離,終究是心的減法,幸福的加法。

祝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