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泰坦尼克號竟有雙胞胎!沉睡百年的陰謀?

1912年4月14日晚11點40分, “夢幻客輪”泰坦尼克號在冰冷漆黑的北大西洋撞上冰山, 兩小時四十分之後, 這艘當時世界上最為龐大豪華的客輪完全沉沒。 全船2228名乘客, 只有705人僥倖生還, 1523人全部葬生在冰冷的海水中。

泰坦尼克號海難是和平時期最嚴重的一次航海事故, 也是迄今為止最廣為人知的一次海難。 百年以來, 以它為題材創作的影視作品不勝枚舉。 更為重要的是, 現代航海業遵循的許多安全規則, 就是因為吸取了這場海難的教訓而完善並推行的。 可以說, 泰坦尼克號的沉沒, 幾乎影響了整個世界。

沉沒海底的泰坦尼克號

但可能大家不知道的是, 在2004年, 也就是泰坦尼克號沉沒92年之後, 兩位英國研究者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在接受英國電視臺採訪時, 提出了一個石破驚天的言論。 那就是, 他們認為泰坦尼克號的沉沒根本就不是一次意外事故, 而是一個驚天陰謀。 他們甚至認為, 沉沒在大西洋海底的, 根本就不是真正的泰坦尼克號。

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

他們為什麼會這麼說呢?我們先來看看這樣兩張照片。

這兩艘船的外形極其相似, 幾乎一模一樣。 但是, 上面這艘是真正的泰坦尼克號, 而下面這艘則是奧林匹克號。 它們都屬於英國白星航運公司。 那麼, 白星公司為什麼造出兩個“雙胞胎”呢?

原來, 在當時的英國航運界有兩大巨頭, 一家是白星航運公司, 而另外一家則是卡納德公司。 兩家公司勢均力敵、不分伯仲。 但是到了20世紀初,

卡納德公司得到了英國政府的支持, 漸漸的在競爭當中占了上風。 1907年, 卡納德公司運用英國政府提供的最新技術——大型蒸汽輪機, 造出了魯西塔尼亞號和茅利塔尼亞號。 這兩艘巨輪一下水就展現了出無與倫比的航行速度, 從此, 橫渡大西洋的最快速度獎——藍飄帶獎, 就一直被授予了卡納德公司。

茅利塔尼亞號

白星公司不甘心就此落敗, 他們決定另闢蹊徑, 在輪船的豪華程度上大做文章。 因此, 他們決定建造出三艘史無前例的豪華巨船, 與卡納德公司一較高下。 1908年初, 1號船奧林匹克號正式開始修建, 2號船泰坦尼克號也緊隨其後開始動工。 事實證明, 白星公司的確有一艘外形與泰坦尼克號幾乎一模一樣的船。 也就是說, 陰謀論的猜想並非空穴來風。 可是, 白星公司為什麼要把他們相互調包, 還製造出這樣一場慘劇?他們的目的究竟是什麼?

白星航運公司標誌

1911年9月11日,已經完工的奧林匹克號第一次出海試航,就與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霍克號”發生了碰撞,船舷損毀嚴重,只能靠港大修。通過調查,保險公司認定這次碰撞事故的責任方是“奧林匹克號”,因此他們拒絕理賠。此前,白星公司為修建兩艘巨輪已經花費不菲。這個時候,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消息,對於白星公司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幾乎瀕臨破產。

兩位研究者猜想,白星公司的計畫是這樣的:對已經損壞的奧林匹克號進行簡單修復,讓它代替泰坦尼克號勉強出海,然後再蓄意撞上冰山沉船。這樣一來,白星公司就可以獲得大筆的保險金。而這筆巨額保險金,正好可以用來解決白星公司的破產危機。可是,如此龐大的兩艘巨輪,該怎樣實施調包計畫呢?

(泰坦尼克號和奧林匹克號同時修建 左為泰坦尼克號右為奧林匹克號)

兩艘巨輪都是由白星航運公司的老夥伴貝爾法斯特船廠製造,因為他們史無前例的巨大量級,貝爾法斯特船廠特地新修建了一個船塢。就這樣,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事實上是停在同一個船塢一起修建的。陰謀論的兩位提出者猜想,白星公司正是趁此機會將兩艘船調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年,一張泰坦尼克號的特等艙船票價格,就相當於現在的30萬元人民幣。看得出來,一旦泰坦尼克號離開南安普敦碼頭,開始往返於北大西洋兩岸,白星公司自然就能夠賺的盆滿缽滿。而遠不如它豪華的奧林匹克號,絕對賣不出這麼好的價錢。如果將兩艘船互換,用“夢幻客輪”泰坦尼克號來代替票價更低的奧林匹克號出航,顯然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由此看來,“調包論”好像站不住腳。 但是,面對這些批駁,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再次提出新的證據。那麼,他們還有哪些驚人的發現呢?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白星航運公司標誌

1911年9月11日,已經完工的奧林匹克號第一次出海試航,就與英國皇家海軍巡洋艦“霍克號”發生了碰撞,船舷損毀嚴重,只能靠港大修。通過調查,保險公司認定這次碰撞事故的責任方是“奧林匹克號”,因此他們拒絕理賠。此前,白星公司為修建兩艘巨輪已經花費不菲。這個時候,保險公司拒絕理賠的消息,對於白星公司來說,無異是雪上加霜,幾乎瀕臨破產。

兩位研究者猜想,白星公司的計畫是這樣的:對已經損壞的奧林匹克號進行簡單修復,讓它代替泰坦尼克號勉強出海,然後再蓄意撞上冰山沉船。這樣一來,白星公司就可以獲得大筆的保險金。而這筆巨額保險金,正好可以用來解決白星公司的破產危機。可是,如此龐大的兩艘巨輪,該怎樣實施調包計畫呢?

(泰坦尼克號和奧林匹克號同時修建 左為泰坦尼克號右為奧林匹克號)

兩艘巨輪都是由白星航運公司的老夥伴貝爾法斯特船廠製造,因為他們史無前例的巨大量級,貝爾法斯特船廠特地新修建了一個船塢。就這樣,奧林匹克號和泰坦尼克號事實上是停在同一個船塢一起修建的。陰謀論的兩位提出者猜想,白星公司正是趁此機會將兩艘船調包。那麼,事實真的如此嗎?

當年,一張泰坦尼克號的特等艙船票價格,就相當於現在的30萬元人民幣。看得出來,一旦泰坦尼克號離開南安普敦碼頭,開始往返於北大西洋兩岸,白星公司自然就能夠賺的盆滿缽滿。而遠不如它豪華的奧林匹克號,絕對賣不出這麼好的價錢。如果將兩艘船互換,用“夢幻客輪”泰坦尼克號來代替票價更低的奧林匹克號出航,顯然是一筆虧本的買賣。

由此看來,“調包論”好像站不住腳。 但是,面對這些批駁,羅賓·加迪諾和安德魯·牛頓再次提出新的證據。那麼,他們還有哪些驚人的發現呢?明天繼續為您解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