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你可能覺得“吃貨直播”這事很無聊,但它或許是下一個創業小風口

不過吃播的火爆依然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 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花時間坐在螢幕前, 只是為了看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吃飯。

作者 | 張一童

編輯 | 王曉玲

內容創業正在全面覆蓋我們的生活, PGC越來越細分, 也出現了一些此前難以想像的品類。 在吃播出現前, 恐怕很少有人意識到, 我們有通過直播圍觀別人吃飯的需求。

密子君被邀請參加《天天向上》

去年直播剛剛興起時, 就被指為“無聊經濟”崛起的標誌。 目前吃播這個領域還不算擁擠, 先行者們認為市場潛力極大。 在他們看來, 吃播這種看似極其無聊的內容,

實際上在滿足使用者情感宣洩需求的同時, 還能拯救孤獨和社交恐懼症。

大胃王甄能吃

晚上七點, 北京東大橋附近的一家江浙館子裡, 甄甄開始了今天的直播。 直播鏡頭已經打開了, 但甄甄並沒有立刻開始說話, 她示意旁邊的團隊成員再等直播間進一進人。 又過了幾分鐘, 她這才和鬥魚直播間裡的觀眾打起了招呼, 熟練地介紹今天要吃的食物和餐廳的名字, 然後開始讀觀眾寫下的彈幕。

而就在幾句話的功夫, 甄甄已經吃下了兩串紅燒肉串, 她的直播間也湧入了一萬多人。 這些來自不同地方的粉絲, 此時都通過螢幕, 看著鏡頭那端的女孩大快朵頤。 甄甄是最近十分受歡迎的吃播播主, 她的吃播短視頻更新基本上都在b站生活區總榜的前十,

全網播放量也已經超過2億。

今天的直播裡甄甄要吃的是紅燒肉串, 一份四串, 每串上串著三到四塊肉, 整整十份紅燒肉鋪開在她面前的桌子上, 她會在今晚的直播裡都吃完。 在她對面駕著兩台連著外置攝像頭的手機, 一台用於直播, 一台用來錄製製作短視頻需要的素材。

甄甄長相甜美, 笑起來尤其好看, 和巨大的食量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她苗條的身材, 身高170公分的甄甄體重只有94斤, 對著她平坦的小腹, 你很難想像那些食物都去了哪裡。 大食量和纖細身材形成的巨大反差, 自然不做作的互動, 以及品嘗美食時的享受狀態都是很多粉絲喜歡她的原因。

在吃完了十份紅燒肉之後,

甄甄又叫了一份酸湯肥牛和兩碗米飯, 她把米飯扣進湯裡, 拿著勺子吃了起來, 吃到一半她有些不好意思地停了一下, “今天這家店太安靜了, 我都不好意思發出太大的刮盤子聲了。 ”

吃完最後的兩份米飯, 直播的時間也差不多到了, 甄甄開始和直播間裡的觀眾們一個個再見, 這些人中不少都是她的老熟人了, 她念著他們的鬥魚ID表示感謝, 然後示意旁邊的工作人員可以關閉直播鏡頭。

這場直播中, 最高時觀看人數達到三萬多。 這樣的錄製一周要進行三次, 甄甄說, 這樣的直播錄製對於她而言其實也只是一頓普通的晚餐, 她並不會為此特地餓肚子, “我是一頓都不能少的那種人, 如果說準備的話, 就是會提前看一些美食的相關推送,

做一點這方面的功課。 ”

在進入現在的公司之前, 甄甄完全沒有接觸過直播, 更沒有想過直播吃飯會成為自己的職業。 甄甄今年23歲, 吉林延邊人, 去年9月, 跟隨母親來北京探親的她在網上看到了博慕傳媒舉辦的大胃王比賽的宣傳, 抱著試一試的心態, 從小就飯量驚人的她報了名, 並一路過五關斬六將。 比賽之後, 經過了一系列的選拔和考察, 她和博慕簽了經紀約, 開始了作為吃播主播大胃王甄能吃的生涯。

吃播和吃播視頻都源自韓國。 從2014年起, 就有韓國主播在直播平臺進行吃飯直播, 獲得了很高的人氣。 在日本, 吃播也很快成為大胃王類節目的升級版, 如今日本人氣最高的大胃王不再是歷代比賽的冠軍。

和傳統的大胃王比賽不同, 吃播主播對食量沒有太強的要求。 在正式比賽中排不上名號, 但憑藉在Youtube上分享一系列的吃播視頻, 木下成為當下日本最受歡迎的大胃王藝人。 長相可愛、擅長賣萌讓木下在網上擁有眾多粉絲, 而在她的視頻中, 食品的製作過程也成為重要的看點之一, 她的走紅也帶動了日本一批專業的大胃王選手開始進行吃播短視頻的製作。

韓國的賓士小哥、日本的木下等日韓吃播藝人的視頻, 被國內網友搬運到b站這樣的年輕人聚集的平臺後, 同樣獲得了極高的人氣。 而正是這樣的人氣, 讓中國創業者看到了新的機會。

韓國吃播主播賓士小哥

密子君是國內第一個“吃螃蟹”的人。 2016年5月,她上傳了自己的第一個吃播短視頻,內容是16分鐘速食10桶火雞面,現在這個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超過165萬次,密子君的“飼養員”(密子君在視頻中戲稱男朋友為飼養員)告訴《三聲》,2015年前後,他們有感於外國吃播在中國視頻網站上的火爆,加之當時並沒有特別出色的國內吃播,便決定做這樣一個嘗試。

不過吃播的火爆依然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花時間坐在螢幕前,只是為了看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吃飯。

“吃是狂歡,播是陪伴。”博慕傳媒首席內容官王沖說,這是博慕傳媒最初為大胃王甄能吃想的slogan,也是他們對於吃播的理解。

和網紅主播不同,博慕傳媒是國內最早專注於吃播內容的公司,正計畫批量打造吃播網紅和內容,甄甄是他們的第一個藝人。王沖也表示,最初決定做吃播專案,部分原因也是他在橘子娛樂時期就已經關注到韓國的吃播走紅現象。

吃是狂歡,播是陪伴

日本大胃王藝人木下佑香

相對於吃播,許多人更熟悉的吃飯內容是大胃王節目。歐美和日本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大型的大胃王比賽,而日本的老牌大胃王節目——東京電視臺的《火力全開大胃王》最早更是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中國的電視螢幕上沒有大胃王綜藝,但國內的各大商場為了製造噱頭也舉辦過不少大胃王比賽。

在王沖看來,和現在的吃播一樣,這類節目為觀看者提供了一個宣洩情緒的良性通道。“吃是獲得幸福感最短的路徑。”他說,這也是人們對於美食無止境興趣的根本來源。

王沖的觀點有很多理論依據。例如,英國營養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使人精力飽滿,而且它在人體內進行消化、吸收和分解時,會促使大腦產生5-羥色胺成份,從而讓人們感到心情愉悅、心平氣和。所以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很多時候可能並不只是一種心理感受,而是生理上的化學反應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現在,主播代替觀眾完成情緒宣洩的狂歡,而這種螢幕對面的狂歡會反過來帶動觀眾的感官情緒,最直觀的體現是勾起食欲。

“飼養員”告訴《三聲》,密子君經常會收到來自粉絲的私信,這裡面有不少由於各種原因缺乏胃口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厭食症患者,他們被密子君的吃播視頻調動起來,而產生自己也要吃點什麼的衝動。

對於普通人,雖然沒有厭食的煩惱,但進食量和種類終究有限,大胃王吃播提供了一種補償。甄甄說,她的同事裡就有很愛吃卻吃不了太多的人,看著天生能吃的甄甄,一次性吃下她可能要吃一天的食物會給來很大的心理滿足感。

不過相比於追求競技感、要求吃得又快又多的大胃王比賽,吃播對於主播的食量不會再刻意強調,代之對於食物的選擇、互動的方式的更多要求。

吃下眼前的食物並不是節目中甄甄唯一要做的,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她不會吃得很快,而是不時與粉絲進行互動,為此她常常會要店員幫忙重新加熱還未吃的菜。這種互動不僅限於觀眾,還包括她的團隊成員,談論的話題也多種多樣。

甄甄會和粉絲聊《歡樂喜劇人》,評價熱門的綜藝節目,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趣事,以及鼓勵大家在彈幕裡發自己喜歡聞的奇怪的味道。吃到一半時,甄甄站起來給大家展示自己的衣服。《三聲》採訪當天,她穿著粉色的內搭和黑色的外套,她轉過身給大家看外套上的刺繡錦鯉花紋,“記得轉發這條錦鯉,會有好運哦”,她說著笑起來。

而在此之外,吃播主播們提到的最多就是陪伴和治癒。甄甄說,在做主播前,自己的夢想其實也是每個吃貨的夢想,就是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擁有一個巨大的胃,我希望能帶著自己的胃去吃遍全世界的美食,把這些美食介紹給大家,這可能也是我理解的吃播的意義之一。”

但只是介紹美食,並不能滿足觀眾。在知乎“人們為什麼看吃播的”的問題下,獲得最多同意的回答是“因為孤獨”。在王沖看來,儘管現在的社交工具越來越便利,但人們的社交恐懼症卻也越來越嚴重了,當一個人對著螢幕吃飯的時候,吃播主播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交流對象,這種交流感正是吃播得以走紅的原因。

“其實我是一個很慢熱的人,第一次直播根本不知道怎麼說話,也不會互動。”甄甄說,但現在她已經能熟練地和直播間裡的觀眾插科打諢了,“我沒有特別去練習,只是和他們越來越熟悉,互動也就越來越自然。”

和觀眾互動特別是和自己的團隊成員閒聊,都能讓直播變得不太像是一場攝像機前的表演,而如同一個老朋友的飯局,而這種陪伴感正是很多觀眾所需要的。

而密子君的視頻裡,她和“飼養員”的甜蜜互懟和互相爆料也讓視頻的氛圍更加輕鬆私密,充滿家庭感。在不久前,密子君還舉辦了一次和粉絲的線下聚餐,讓粉絲獲得更強的陪伴感。

陪伴感讓吃播主播們的粉絲有很強的粘性,甄甄的直播間裡有一半左右是她的老熟人,一個叫暖寶摩羯座的粉絲之前甚至專程從哈爾濱跑過來看她。

密子君和甄甄都打出了“大胃王”的招牌,儘管吃播對大胃要求沒那麼高,但大胃王會形成一種天然壁壘,也是和一般UGC形成差異化的重要方式。但相比大胃王,人們對於吃播主播挑剔許多,喜歡吃的東西是否和自己的胃口,外貌是否漂亮英俊,說話是否幽默風趣,連吃相是否優雅,甚至吃飯會不會吧唧嘴都會被列入考慮。

博慕傳媒CEO李霞表示,吃播看似無聊,但由於更深層的精神陪伴意義,因此大部分的吃播受眾是在挑選一位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

短視頻為核心,吃播最終將走向美食

甄甄的造型會配合食物的主題

博慕傳媒簽下了甄甄的經紀全約,除了安排不同的拍攝任務之外,也在她的個人造型上下足了功夫。根據每一期不同的食物和主題的需要,甄甄的團隊會為她設計不同的造型。在新年特別節目年菜系列中,甄甄就穿上了一身喜慶的傳統服飾,甄甄也表示,為了讓觀眾有新鮮感,她每週都會去做一個新造型。

造星只是吃播商業模式中的第一步。儘管有著極強的粉絲粘性,但和韓國的吃播有著鮮明的不同,國內最火的幾位吃播主播都並不把直播平臺上的粉絲禮物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密子君每次直播的觀看人數在20萬左右,但是她的粉絲打賞卻排在鬥魚榜單的100名以外。而甄甄的團隊更是明確地告訴粉絲不需要他們在直播平臺刷禮物。

對於目前國內的吃播創作者來說,短視頻中的廣告植入,和美食相關品牌的合作才是變現的主要方式。密子君和甄甄都曾為了宣傳產品做過專門的節目。

王沖表示,吃播變現其實非常容易,“大胃王甄能吃”上線沒有多久,就有不少微商找上門來要求合作,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和微商合作,而是挑選像中糧這種比較大的品牌。

出於變現的考慮,從密子君開始,吃播都採用直播+短視頻形式。博慕傳媒最開始曾計畫只做直播,但很快發現,鬥魚直播沒有辦法重播,如果要吸引廣告投放,必須加上短視頻,“現在短視頻已經取代直播成為我們的中心。”王沖對《三聲》說。

直播反而成為與粉絲互動和積累短視頻素材的通道,無論是密子君還是博慕傳媒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短視頻的製作上。

為了吸引品牌投放,吃播短視頻越來越向微型綜藝靠攏。密子君在今年春節的幾期特別節目裡,密子和“飼養員”的搞笑小劇場作為彩蛋出現在視頻的結尾部分,並增加了花字和表情包的後期效果。

大胃王甄能吃最近幾期,都加了固定片頭,而直播中的一些段子、鋪陳,也都有團隊根據節目效果特別設計。

在創始人李霞看來,博慕傳媒是一家內容公司,並將吃播定義為美食內容的升級,是面向年輕人的,更有趣新鮮的內容。

“飼養員”對吃播未來的看法略有不同,“吃播可能是一個很小的切入點,但是美食卻是頭部大品類,我們更想做的還是美食相關的節目。”

不同於一開始就以PGC形式切入吃播行業的博慕傳媒,密子君在最初是標準的UGC,現在團隊正在迅速擴充,“飼養員”告訴《三聲》,團隊目前還在搭建之中,預計很快會達到20人左右,也已經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很快就會對外宣佈。

美食本身的確是短視頻領域的富礦,從製作的角度切入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美食製作的短視頻創業公司,吃播其實依然圍繞美食展開,只不過是從美食享受的角度來切入。

“其實這就是一個面對新的人群、新的業態的美食節目。和以前的一些美食節目不同,我們不是只動嘴皮子而是真的去吃,壁壘會更高,也會和食物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王沖告訴《三聲》,未來他們會不斷豐富節目形式,也不再局限於北京,而是前往更多的地方尋覓美食。

2016年5月,她上傳了自己的第一個吃播短視頻,內容是16分鐘速食10桶火雞面,現在這個視頻在b站的播放量超過165萬次,密子君的“飼養員”(密子君在視頻中戲稱男朋友為飼養員)告訴《三聲》,2015年前後,他們有感於外國吃播在中國視頻網站上的火爆,加之當時並沒有特別出色的國內吃播,便決定做這樣一個嘗試。

不過吃播的火爆依然讓很多人感到困惑不解,為什麼會有這麼多人願意花時間坐在螢幕前,只是為了看一個素不相識的人吃飯。

“吃是狂歡,播是陪伴。”博慕傳媒首席內容官王沖說,這是博慕傳媒最初為大胃王甄能吃想的slogan,也是他們對於吃播的理解。

和網紅主播不同,博慕傳媒是國內最早專注於吃播內容的公司,正計畫批量打造吃播網紅和內容,甄甄是他們的第一個藝人。王沖也表示,最初決定做吃播專案,部分原因也是他在橘子娛樂時期就已經關注到韓國的吃播走紅現象。

吃是狂歡,播是陪伴

日本大胃王藝人木下佑香

相對於吃播,許多人更熟悉的吃飯內容是大胃王節目。歐美和日本每年都會定期舉行大型的大胃王比賽,而日本的老牌大胃王節目——東京電視臺的《火力全開大胃王》最早更是可以追溯到1989年。此前中國的電視螢幕上沒有大胃王綜藝,但國內的各大商場為了製造噱頭也舉辦過不少大胃王比賽。

在王沖看來,和現在的吃播一樣,這類節目為觀看者提供了一個宣洩情緒的良性通道。“吃是獲得幸福感最短的路徑。”他說,這也是人們對於美食無止境興趣的根本來源。

王沖的觀點有很多理論依據。例如,英國營養學家的一項研究顯示,碳水化合物能為人體提供足夠的能量,使人精力飽滿,而且它在人體內進行消化、吸收和分解時,會促使大腦產生5-羥色胺成份,從而讓人們感到心情愉悅、心平氣和。所以食物帶來的愉悅感很多時候可能並不只是一種心理感受,而是生理上的化學反應所帶來的必然結果。

現在,主播代替觀眾完成情緒宣洩的狂歡,而這種螢幕對面的狂歡會反過來帶動觀眾的感官情緒,最直觀的體現是勾起食欲。

“飼養員”告訴《三聲》,密子君經常會收到來自粉絲的私信,這裡面有不少由於各種原因缺乏胃口的人,甚至包括一些厭食症患者,他們被密子君的吃播視頻調動起來,而產生自己也要吃點什麼的衝動。

對於普通人,雖然沒有厭食的煩惱,但進食量和種類終究有限,大胃王吃播提供了一種補償。甄甄說,她的同事裡就有很愛吃卻吃不了太多的人,看著天生能吃的甄甄,一次性吃下她可能要吃一天的食物會給來很大的心理滿足感。

不過相比於追求競技感、要求吃得又快又多的大胃王比賽,吃播對於主播的食量不會再刻意強調,代之對於食物的選擇、互動的方式的更多要求。

吃下眼前的食物並不是節目中甄甄唯一要做的,在一個半小時的直播中,她不會吃得很快,而是不時與粉絲進行互動,為此她常常會要店員幫忙重新加熱還未吃的菜。這種互動不僅限於觀眾,還包括她的團隊成員,談論的話題也多種多樣。

甄甄會和粉絲聊《歡樂喜劇人》,評價熱門的綜藝節目,分享自己和父母之間的趣事,以及鼓勵大家在彈幕裡發自己喜歡聞的奇怪的味道。吃到一半時,甄甄站起來給大家展示自己的衣服。《三聲》採訪當天,她穿著粉色的內搭和黑色的外套,她轉過身給大家看外套上的刺繡錦鯉花紋,“記得轉發這條錦鯉,會有好運哦”,她說著笑起來。

而在此之外,吃播主播們提到的最多就是陪伴和治癒。甄甄說,在做主播前,自己的夢想其實也是每個吃貨的夢想,就是吃遍世界各地的美食,“唯一的不同可能是我擁有一個巨大的胃,我希望能帶著自己的胃去吃遍全世界的美食,把這些美食介紹給大家,這可能也是我理解的吃播的意義之一。”

但只是介紹美食,並不能滿足觀眾。在知乎“人們為什麼看吃播的”的問題下,獲得最多同意的回答是“因為孤獨”。在王沖看來,儘管現在的社交工具越來越便利,但人們的社交恐懼症卻也越來越嚴重了,當一個人對著螢幕吃飯的時候,吃播主播就會成為一個很好的交流對象,這種交流感正是吃播得以走紅的原因。

“其實我是一個很慢熱的人,第一次直播根本不知道怎麼說話,也不會互動。”甄甄說,但現在她已經能熟練地和直播間裡的觀眾插科打諢了,“我沒有特別去練習,只是和他們越來越熟悉,互動也就越來越自然。”

和觀眾互動特別是和自己的團隊成員閒聊,都能讓直播變得不太像是一場攝像機前的表演,而如同一個老朋友的飯局,而這種陪伴感正是很多觀眾所需要的。

而密子君的視頻裡,她和“飼養員”的甜蜜互懟和互相爆料也讓視頻的氛圍更加輕鬆私密,充滿家庭感。在不久前,密子君還舉辦了一次和粉絲的線下聚餐,讓粉絲獲得更強的陪伴感。

陪伴感讓吃播主播們的粉絲有很強的粘性,甄甄的直播間裡有一半左右是她的老熟人,一個叫暖寶摩羯座的粉絲之前甚至專程從哈爾濱跑過來看她。

密子君和甄甄都打出了“大胃王”的招牌,儘管吃播對大胃要求沒那麼高,但大胃王會形成一種天然壁壘,也是和一般UGC形成差異化的重要方式。但相比大胃王,人們對於吃播主播挑剔許多,喜歡吃的東西是否和自己的胃口,外貌是否漂亮英俊,說話是否幽默風趣,連吃相是否優雅,甚至吃飯會不會吧唧嘴都會被列入考慮。

博慕傳媒CEO李霞表示,吃播看似無聊,但由於更深層的精神陪伴意義,因此大部分的吃播受眾是在挑選一位可以一起吃飯的朋友。

短視頻為核心,吃播最終將走向美食

甄甄的造型會配合食物的主題

博慕傳媒簽下了甄甄的經紀全約,除了安排不同的拍攝任務之外,也在她的個人造型上下足了功夫。根據每一期不同的食物和主題的需要,甄甄的團隊會為她設計不同的造型。在新年特別節目年菜系列中,甄甄就穿上了一身喜慶的傳統服飾,甄甄也表示,為了讓觀眾有新鮮感,她每週都會去做一個新造型。

造星只是吃播商業模式中的第一步。儘管有著極強的粉絲粘性,但和韓國的吃播有著鮮明的不同,國內最火的幾位吃播主播都並不把直播平臺上的粉絲禮物作為主要的收入來源。

密子君每次直播的觀看人數在20萬左右,但是她的粉絲打賞卻排在鬥魚榜單的100名以外。而甄甄的團隊更是明確地告訴粉絲不需要他們在直播平臺刷禮物。

對於目前國內的吃播創作者來說,短視頻中的廣告植入,和美食相關品牌的合作才是變現的主要方式。密子君和甄甄都曾為了宣傳產品做過專門的節目。

王沖表示,吃播變現其實非常容易,“大胃王甄能吃”上線沒有多久,就有不少微商找上門來要求合作,但是他們一直沒有和微商合作,而是挑選像中糧這種比較大的品牌。

出於變現的考慮,從密子君開始,吃播都採用直播+短視頻形式。博慕傳媒最開始曾計畫只做直播,但很快發現,鬥魚直播沒有辦法重播,如果要吸引廣告投放,必須加上短視頻,“現在短視頻已經取代直播成為我們的中心。”王沖對《三聲》說。

直播反而成為與粉絲互動和積累短視頻素材的通道,無論是密子君還是博慕傳媒都把精力更多的放在了短視頻的製作上。

為了吸引品牌投放,吃播短視頻越來越向微型綜藝靠攏。密子君在今年春節的幾期特別節目裡,密子和“飼養員”的搞笑小劇場作為彩蛋出現在視頻的結尾部分,並增加了花字和表情包的後期效果。

大胃王甄能吃最近幾期,都加了固定片頭,而直播中的一些段子、鋪陳,也都有團隊根據節目效果特別設計。

在創始人李霞看來,博慕傳媒是一家內容公司,並將吃播定義為美食內容的升級,是面向年輕人的,更有趣新鮮的內容。

“飼養員”對吃播未來的看法略有不同,“吃播可能是一個很小的切入點,但是美食卻是頭部大品類,我們更想做的還是美食相關的節目。”

不同於一開始就以PGC形式切入吃播行業的博慕傳媒,密子君在最初是標準的UGC,現在團隊正在迅速擴充,“飼養員”告訴《三聲》,團隊目前還在搭建之中,預計很快會達到20人左右,也已經完成了天使輪融資,很快就會對外宣佈。

美食本身的確是短視頻領域的富礦,從製作的角度切入已經產生了大量的美食製作的短視頻創業公司,吃播其實依然圍繞美食展開,只不過是從美食享受的角度來切入。

“其實這就是一個面對新的人群、新的業態的美食節目。和以前的一些美食節目不同,我們不是只動嘴皮子而是真的去吃,壁壘會更高,也會和食物發生更多的化學反應。”王沖告訴《三聲》,未來他們會不斷豐富節目形式,也不再局限於北京,而是前往更多的地方尋覓美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