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長平之戰趙國全軍覆沒,這個鍋趙括背得到底冤不冤?

長平之戰的慘敗以及當時的混戰狀況對於趙國可以說是毀滅性的, 趙國共派遣出了大約45萬士兵, 可最後活下來的卻寥寥無幾。 長平之戰結束後, 趙國因敗于秦國而元氣大傷。 趙國在戰爭中不僅失去了眾多的兵馬, 物力和財力方面的消耗也是巨大的。 戰後, 無論是國內的經濟建設, 還是軍事上的休養生息, 趙國都很難再調整恢復到戰前的情況。

再來說說趙括, 最近突然有許多人想為趙括平反, 認為長平之戰的慘敗這個鍋不應該由趙括來背。 甚至於趙孝文王也是被冤枉的, 人們對趙括諷刺嘲笑了2000多年是不公平的。

這在今天互聯網時代網上很容易搜索到這類文章。 事實難道真如網上所傳的那樣?下面便是大多數認為趙括是冤枉的理由。

秦國經濟力量強盛, 更有巴蜀糧倉。 趙國地處戰爭中心, 連年戰爭沒能全力以赴發展經濟, 戰爭拼的是經濟, 因此趙國戰敗是必然。

秦國軍隊適合防禦, 不善於進攻。 趙國軍隊善於速戰速決。

趙括沒有錯誤, 換誰都是一樣的結局。

趙括的軍事才能從斷糧46天沒發生軍變可以看出來。

趙括身先士卒, 勇猛陷陣反映出軍人的高貴品質。

然而小編認為, 戰爭有時候確實拼的是經濟, 但是經濟並不起決定作用!歷史上經濟弱國戰勝經濟強國的例子比比皆是, 一次戰役的勝負與經濟關聯性不大,

一次戰役的勝負是由戰術和謀略決定的, 小米加步槍一樣可以戰勝大炮和飛機就是很好的證明, 成吉思汗帶領落後的蒙古軍隊打遍天下無敵手。 再看後來李牧指揮的幾次戰役, 也是以少勝多, 出其不意攻其不備, 取得絕對的勝利, 把秦軍打得全軍覆沒, 主帥畏罪潛逃燕國。

長平之戰是趙國戰略失敗、謀略失敗、戰術失敗的集中體現!(後面對比邯鄲之圍)

首先, 在戰略上, 趙國在秦國進攻上黨郡的時候就應該意識到秦國的戰略目的並非僅僅只要一個上黨郡, 無論上党郡在趙國手裡還是在秦國手裡, 都會使得秦國趙國直接面對面, 危險時時刻刻都會發生。 而韓國的上党郡是趙國和秦國的一個天然屏障,

上黨郡只有保留在韓國, 才能對趙國有力。 因此, 在秦國發動對上黨郡的侵略的時候, 就應該出兵助韓, 而不是袖手旁觀!這樣既能夠和韓國搞好關係, 也能讓其他國家看到趙國的仁義之處, 為未來和秦國的正面衝突做好合縱抗衡的準備。

而韓桓惠王在秦軍淩厲的攻勢之下焦頭爛額, 知上黨必不保, 故獻上党與秦, 求和以自保。 韓上党太守馮亭為促成三晉聯合共同抗秦的局面, 拒絕執行王命, 反將上黨十七縣獻與趙國。 由於不願與秦國正面刀兵相向的原因, 趙國統治集團內部, 關於是否受地問題發生分歧。

以平陽君趙豹為首的主和派認為馮亭獻上党是引秦趙相爭的嫁禍之計, 不可受地。 以平原君趙勝為首的強硬派認為不戰得上黨十七縣,

控山西形勝之地機不可失, 趙應迅速接收上黨各縣以防被秦國佔先。 最終, 趙孝成王採納平原君之議, 派兵接收上黨。

這個時候, 無論趙國接受不接受上黨郡, 都已經錯過了最佳時機, 也就是發生在自己身上的戰爭已經不可避免!這個戰略決策的錯誤, 應該是整個趙國統治集團負責, 而並非一個人負責。 這可以結合朝鮮戰爭中國出兵的例子去理解!

秦國軍隊善於防禦不善於進攻, 我們不用談, 這種觀點不攻自破, 如果不善於進攻, 秦國是如何一次次攻城略池, 讓其他六國膽戰心驚的呢?

趙國軍隊善於速戰速決, 這在趙武靈王“胡服騎射”的軍事改革之後, 趙國軍隊的一大進步。 但是速戰速決也是要分對付誰,

速戰速決並不能說就不會防禦。 廉頗的防禦工事就做得很好。 另外, 趙括的閃電出擊完全可以分批次, 化整為零進行, 而不是傾巢出動的速戰速決。 而趙括在幾次出擊失敗之後, 仍然採取主動出擊的戰術, 就已經顯示了趙括的軍事能力確實有問題了。

說趙括沒有錯誤, 是睜眼說瞎話。

即便是王命不可違, 趙括被逼無奈去接替廉頗, 在那種情況下, 也不能對原有軍隊的領導層進行大的變動, 這本來就是兵法的大忌, 熟讀兵法的趙括為什麼要對廉頗舊部進行領導層的大變動?無非就是為了換上聽自己話的人, 讓自己的決策能夠順利執行, 而不受阻攔, 可想而知, 這種武斷的行為只能導致一言堂, 失敗是必然!

其次,趙括親自率領軍隊渡丹水襲擊秦軍,根本不去考慮丹水的危險性,結果秦軍決黃河阻斷趙軍回路。這又是趙括的一招敗棋,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再次,在趙括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失去理智,身先士卒傾巢出擊,這更是一個笑話,戰國初期軍事領導人就已經不再衝鋒陷陣,而是在最安全的地方指揮作戰。趙括這種最低級的錯誤,卻成了某些人眼裡身先士卒的大英雄,導致40萬軍隊失去領導束手就擒。這也可以看得出來趙括的武斷作風對趙軍的惡劣影響,即便是趙括犧牲,也應該有副將頂替指揮作戰,而趙括的領導層安排上根本就沒有這樣,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誰也不能反對。這進一步說明趙括在人事安排上犯了嚴重錯誤。

斷糧46天沒發生嘩變,說明趙括軍事管理才能。這實際上也是牽強附會,首先,趙括的一言堂和軍隊紀律嚴格。其次,趙軍每一個人都知道,面對一個強大的秦軍,不團結一致只能是死路一條。因為秦國軍隊從來就沒有優待俘虜的先例!所以叛變後果也是自己送上人頭做秦軍的一級爵位。

秦國的軍爵制度各國都是知道的,被秦國軍隊抓住,只能掉腦袋。

邯鄲之戰,是秦國獨強的戰略格局形成後,關東諸侯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秦昭襄王在趙國內部團結、外部合縱抗秦形勢已成的情況下,單純從兵力對比出發,認為秦強趙弱,堅持攻趙,在戰略上已屬失策;而在初戰失利、頓兵堅城時,仍一再增兵繼續強攻,置魏、楚援軍於不顧,在作戰指導上亦欠穩妥,因而導致失敗,推遲了滅亡六國的進程。此戰表明,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對於戰爭勝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失敗是必然!

其次,趙括親自率領軍隊渡丹水襲擊秦軍,根本不去考慮丹水的危險性,結果秦軍決黃河阻斷趙軍回路。這又是趙括的一招敗棋,根本沒有迴旋的餘地。

再次,在趙括屢戰屢敗的情況下失去理智,身先士卒傾巢出擊,這更是一個笑話,戰國初期軍事領導人就已經不再衝鋒陷陣,而是在最安全的地方指揮作戰。趙括這種最低級的錯誤,卻成了某些人眼裡身先士卒的大英雄,導致40萬軍隊失去領導束手就擒。這也可以看得出來趙括的武斷作風對趙軍的惡劣影響,即便是趙括犧牲,也應該有副將頂替指揮作戰,而趙括的領導層安排上根本就沒有這樣,都是他一個人說了算,誰也不能反對。這進一步說明趙括在人事安排上犯了嚴重錯誤。

斷糧46天沒發生嘩變,說明趙括軍事管理才能。這實際上也是牽強附會,首先,趙括的一言堂和軍隊紀律嚴格。其次,趙軍每一個人都知道,面對一個強大的秦軍,不團結一致只能是死路一條。因為秦國軍隊從來就沒有優待俘虜的先例!所以叛變後果也是自己送上人頭做秦軍的一級爵位。

秦國的軍爵制度各國都是知道的,被秦國軍隊抓住,只能掉腦袋。

邯鄲之戰,是秦國獨強的戰略格局形成後,關東諸侯合縱抗秦取得的第一次大勝。秦昭襄王在趙國內部團結、外部合縱抗秦形勢已成的情況下,單純從兵力對比出發,認為秦強趙弱,堅持攻趙,在戰略上已屬失策;而在初戰失利、頓兵堅城時,仍一再增兵繼續強攻,置魏、楚援軍於不顧,在作戰指導上亦欠穩妥,因而導致失敗,推遲了滅亡六國的進程。此戰表明,客觀條件是否具備和主觀指導的正確與否,對於戰爭勝負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