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近代史上那些慘遭解體的國家:奧斯曼土耳其篇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土耳其是15世紀到19世紀地中海地區重要強國, 並在16到17世紀和西班牙、法國、奧地利等同為該地區最強的國家之一。 不過在17世紀的巔峰期之後, 土耳其日趨衰弱, 不敵崛起的奧地利和俄國。

土耳其人原本居住土耳其阿姆河流域, 實際上就是烏茲別克斯坦共和國花剌子模地區, 屬於土耳其人卡伊部落, 在當時為花剌子模沙王朝的臣屬。 自古從事遊牧, 逐水草而居。 13世紀時, 蒙古人開始向西擴張, 迫使他們遷移。 最初他們依附於塞爾柱土克曼人建立的羅姆蘇丹國, 在和拜占庭帝國相鄰的薩卡利亞河畔得到一塊封地。

部落酋長埃爾托格魯爾死後, 他的兒子奧斯曼(1258~1326年)繼位。 繼其父擔任部落首領, 1299年, 土耳其趁塞爾柱羅姆蘇丹國分裂, 正式宣佈獨立, 稱號"加齊", 奠定了土耳其國家的雛形。 1326年, 奧斯曼之子奧爾汗(1326~1360在位)繼位後, 改稱總督, 建立了常備軍, 吞併了羅姆蘇丹國之大部分地區。 於1331年, 打傷了拜占庭帝國皇帝, 並攻佔了尼西亞城, 並遷都於此。 1354年, 土耳其奧爾汗率軍渡過達達尼爾海峽, 佔領了加利波利半島, 並把這裡作為進攻巴爾幹半島的橋頭堡。 奧爾汗對內確立國家行政組織, 中央設立迪萬, 任命維齊爾(即大臣), 向各地派行政軍事長官和卡迪鑄造統一錢幣, 成為土耳其國家的真正締造者。 此後, 奧斯曼帝國不斷對外擴張,
直至1683年的維也納之戰, 維也納之戰標誌著土耳其終止在歐洲繼續擴張。 18世紀後土耳其帝國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從軍事擴張向近代改革過渡的階段。 進入19世紀之後, 奧斯曼土耳其帝國出現了衰落, 當時民族主義的興起橫掃許多國家, 奧斯曼帝國亦不能倖免。 1829年, 在英、法、俄三國的干涉下, 希臘已處於半獨立狀態。 1875年, 塞爾維亞、黑山、瓦拉幾亞及莫爾達瓦宣佈脫離帝國獨立。 1877年至1878年的俄土戰爭中, 奧斯曼土耳其戰敗, 這也正式確立了塞爾維亞、羅馬尼亞、黑山及保加利亞的獨立。 第一次世界大戰, 奧斯曼帝國加入同盟國, 英國隨即吞併埃及和蘇丹, 此前在法律上, 埃及和蘇丹仍是奧斯曼帝國在北非地區的省份。
一戰之後的《色佛爾條約》的條約確立了奧斯曼帝國的分裂。 現時, 在奧斯曼帝國土地上建立起來的新國家達40個(包括備受爭議的北賽普勒斯土耳其共和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