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預防寶寶中耳炎,這些父母要知道

夏季到了, 很多父母會帶著寶寶去游泳可是, 如果不注意的話, 中耳炎這種“隱身”的疾病很可能就會找上寶寶。

中耳炎的典型表現

耳痛:有些寶寶會突然耳痛, 多數在穿孔前疼痛較劇烈, 穿孔後膿液流出後, 耳痛會緩解。 小嬰兒會哭鬧不止, 並有揉擦患耳、抓耳、搖頭、拍打頭部等表現。

流膿:鼓膜穿孔後有液體流出, 可為漿液、黏液、黏膿, 嚴重時還會混有性分泌物。

聽力減退:幼小的孩子對聲音反應遲鈍, 注意力不集中。

耳鳴:大點的孩子會說耳朵響, 這種耳鳴多為低調、間歇性的聲音, 如劈啪聲、嗡嗡聲、流水聲等。 當頭部運動或打哈欠、擤鼻涕時, 耳內會出現這些聲音。

全身症狀:發熱、眩暈、頭疼、精神萎靡、食欲差, 有些孩子會出現嘔吐、腹痛、腹瀉等症狀。 少數會出現腦膜炎等併發症。

這些症狀要注意

常常抓耳, 搖頭

常說“耳朵響”, “有蟲子嗡嗡叫”

注意力渙散

交談時, 孩子表現出沒有聽清的狀態

突然變得不愛說話

這些動作要這樣做

擤鼻涕:用手指按住一側鼻孔, 稍用力向外擤出對側鼻孔的鼻涕, 用同樣方法再擤另一側

哺乳:餵奶時抱起寶寶, 抬高其頭部, 這樣可以防止乳汁流入中耳引起感染。 餵奶後將寶寶豎抱, 輕拍後背, 將胃內空氣排出後再讓其躺下。

游泳:到正規游泳池游泳, 遊完泳後要馬上洗澡, 並用棉簽輕輕擦拭耳朵, 把殘留的水吸走

預防中耳炎的6點提醒

1、鍛煉身體, 增強抵抗力, 減少感冒

2、按時預防接種, 防止呼吸道感染和各種傳染病

3、積極治療鼻子、咽喉部疾病,

以免病菌進入中耳

4、游泳後及時排盡耳道水分

5、學會正確擤鼻涕的方法

6、餵奶保持適宜體位

小編提醒:

嬰兒吐奶、嗆咳及擰鼻涕用力太猛時, 細菌便很容易從咽鼓管進入到中耳而成為引起化膿性中耳炎最常見的原因。 此外, 給小兒掏挖耳朵, 不小心損傷了外耳道粘膜或鼓膜導致了感染, 也有可能蔓延到中耳發生炎症。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