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抓住孩子智力敏感期?這 3 件事別做太早

有一天, 我陪著兒子看「國家地理」的紀錄片。 一隻新出生的小鹿, 被鹿媽媽頂了幾下舔了幾口, 就學會了站立。 我兒子好奇地問我:「爸爸, 我也是一出生就會走路嗎?」

我回答他:「當然不是啦, 你剛離開媽媽肚子的時候, 還沒有足夠的勁兒站起來, 但你一生下來, 就是個眼睛亂看的聰明寶寶。 」

的確, 人類十月懷胎, 有限的時間和能量並沒有像其他哺乳動物一樣用於肢體發育, 而是傾向於另一個重要器官:大腦。

大腦存在一個快速發展的敏感期, 哈佛大學兒童發展中心研究發現:

與孩子的感知覺發展、語言發展、高級認知功能發展相對應的神經模組,

都有著各自的發展軌跡, 但基本都遵循一個規律:發展的速度在 3 歲之前達到頂點。

很多家長很重視這個讓孩子大腦快速發展的視窗期, 一心想著給孩子最好的開始, 其實啊, 有些事情真的不用太早開始, 太著急了可能會事倍功半。

誤區一揠苗助長式的早教班

很多家長認為早早讓孩子上早教班, 就能促進孩子智力發展。 其實, 這時候很容易出現兩種問題——

1、孩子難以吸收早教班的課程內容

比如一些廚藝、舞蹈、音樂等課程, 對孩子的年齡及認知程度都是有要求的, 並不是「越早越好」。

家長給孩子花錢時真的是不心疼, 有什麼班上什麼班, 不過錢要花在刀刃上嘛, 無視了孩子發展的順序與規律, 這錢就花得不值了, 是不是?

2、為了上早教而上早教, 忽視了孩子的興趣

我見到過很多家長在陪著孩子上早教班的時候, 因為孩子對主題不感興趣, 或者暫時還沒發展出足夠的專注力與自控力而生氣急眼。

早教可能產生好處的前提之一就是孩子的興趣和投入,

如果家長帶著「我還不是為了你好」的觀點讓孩子上早教班, 不僅沒啥效果, 孩子還可能討厭早教班。

誤區二無視規則, 提前識字

越早開始教孩子識字讀書越好嗎?事實還真不是這樣的。

孩子對於語言的學習自然有其節奏和規律,

恨不得讓自家孩子沒上小學就能提筆寫詩。

其實, 孩子剛開始學說話的當務之急就兩件事兒:「聽得懂」與「說得出」。

與此同時, 年齡小的孩子對於具象的詞彙學得更快, 比如「球」、「跳」、「臭」, 對於抽象的詞彙掌握起來就比較難了, 比如「問題」、「但是」這類詞彙, 而對於認字識字就更難勝任了。

尊重孩子的早期發展需求, 每天學一點, 這對孩子來說更有幫助。

誤區三啥都要管, 過度干預

「絕不能輸在起跑線上」的觀點深入人心, 很多家長不自覺地就會成為孩子生活的仲裁者孩子不用做決策, 只要按照要求「做」就好了。

其實, 這種毫無自主性的生活模式, 恰恰是對孩子智慧的最大打擊。

人的能力是為解決生活中的問題而服務的, 如果一個人的生活總是「沒有問題」, 或者所有的問題都由父母搞定, 那孩子也很難擁有成長帶來的或者需要的心理變化。

就算營養到位、報了最好的早教班、家長對孩子的輔導到位, 可孩子如果沒有發展出對成長的渴望, 其實成長也就變得低質了。

為人父母,我們該怎麼辦呢?

1、尊重規律,有條不紊

從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中我們不難看到,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發展脈絡。

如果家長們能夠配合這個規律,在孩子發展感知覺的時候帶他多走多看多摸多碰;在孩子發展語言智慧的時候,多和他說話;在孩子有了更多自我意識的時候,尊重他的每一個「為什麼」,那這樣的做法就能幫助我們最終達到特別好的養育效果。

2、培養興趣,提供素材

很多人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實踐起來有些難。

我感覺我家孩子沒什麼特喜歡的東西……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們沒有給孩子們提供「會喜歡」的機會和素材。

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及能接觸的東西比較單一,自然不太容易發現什麼興趣和愛好。帶著孩子接觸更多人與事物,發現他們的興趣,這樣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3、別著急,不要被時代逼著焦慮

我見過很多焦慮的家長,卻沒見過多少自信的家長。

很多家長從小就狠抓自家孩子,其實,家長不必要過度焦慮,更不要被時代裹挾著覺得自己或自家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退一萬步說,如果咱家孩子沒有那麼出色和優秀,難道我們就不愛他們了嗎?

很多時候,家長們焦慮著,但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愁容滿面,那我們不妨放慢步伐,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給他一個有愛的、屬於自己的人生。

為人父母,我們該怎麼辦呢?

1、尊重規律,有條不紊

從哈佛大學的研究成果中我們不難看到,不同的智慧有不同的發展脈絡。

如果家長們能夠配合這個規律,在孩子發展感知覺的時候帶他多走多看多摸多碰;在孩子發展語言智慧的時候,多和他說話;在孩子有了更多自我意識的時候,尊重他的每一個「為什麼」,那這樣的做法就能幫助我們最終達到特別好的養育效果。

2、培養興趣,提供素材

很多人知道「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是實踐起來有些難。

我感覺我家孩子沒什麼特喜歡的東西……

其實大多數情況下,是家長們沒有給孩子們提供「會喜歡」的機會和素材。

如果孩子的生活環境及能接觸的東西比較單一,自然不太容易發現什麼興趣和愛好。帶著孩子接觸更多人與事物,發現他們的興趣,這樣的成長對孩子來說才是一件幸福的事兒。

3、別著急,不要被時代逼著焦慮

我見過很多焦慮的家長,卻沒見過多少自信的家長。

很多家長從小就狠抓自家孩子,其實,家長不必要過度焦慮,更不要被時代裹挾著覺得自己或自家孩子有這樣或那樣的問題。

退一萬步說,如果咱家孩子沒有那麼出色和優秀,難道我們就不愛他們了嗎?

很多時候,家長們焦慮著,但都不知道自己為什麼如此愁容滿面,那我們不妨放慢步伐,陪著孩子,一起成長,給他一個有愛的、屬於自己的人生。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