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父母要警惕!將孩子培養成大家口中的“乖寶寶”不一定是好事!

這幾天回老家, 聽家裡人聊天說起了院子裡一個“別人家的孩子”。 小編可是聽著他的故事長大的。 每次小編調皮搗蛋時, 爸媽總會端出這位“別人家的孩子”來教訓, 你看看, 人家XXX多乖, 多聽話, 從來不出去瞎搗蛋, 爸媽怎麼說就怎麼做, 多省心。 現如今, 這位“別人家的孩子”已經接近奔三的年紀, 反倒在家裡啃老。

聽說他一路被父母安排。 大學讀了父母給挑選的學校和專業, 畢業後發現自己對專業對口的工作不感興趣, 又不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好, 就這樣懶懶散散得在家裡待著了。

或許, 這只是個特例。 但是也還是讓小編思考了這樣一個問題。 孩子從小被稱為“乖寶寶”是好事嗎?這樣的孩子小時候是挺給父母省心, 可是長大之後呢?

其實, 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個性, 有的安靜, 有的好動, 有的愛思考, 有的愛運動, 這些都是正常的。 但是有的父母會說, 誰誰家的孩子聽父母話, 一點都不調皮, 是乖孩子好孩子。 這樣是不對的。 因為這樣是給孩子貼上了一個“乖孩子”標籤。 一旦孩子被貼上這個標籤, 他就覺得自己與眾不同, 做任何事情都要考慮自己的形象。 這樣活在別人的口中, 孩子小時候不會犯什麼錯誤,

但是久而久之, 他思想行為都被禁錮在一個狹窄的空間內。 他會逐漸喪失“自我”, 失去個性, 沒有了自己的想法與追求, 由一個“乖孩子”成長成為一個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人。 壞一點的情況是孩子壓抑久了, 哪一天他突然想找回個性, 叛逆一次, 你是意料不到他們能做出什麼樣的行為。

另外, 更值得一說的是, 有些孩子表面上看起來乖, 他們在人前很有禮貌, 在人後卻有著截然不同的表現。 比如在沒有人的地方欺負同學, 搶人家的零食來吃。 在老師面前表現得很乖, 一旦老師走開, 他們馬上就變了一個樣, 這樣子的孩子從小就學會了察顏觀色。 他們能依據大人的臉色和心情而評估出他們的想法, 從而去討好大人或是父母, 孩子也就從小學會了人情事故, 兩面三刀。 這對孩子的健康成長是一個危險信號, 這些會直接讓孩子與一個好孩子的標準越走越遠, 甚至因此而變成一個壞孩子。 一個表面上的乖孩子, 有時遠比一個真實的壞孩子還可怕, 父母們不要被表面的上的假像所掩蓋。

愛玩, 貪玩是孩子的天性, 誰年幼時不調皮?誰年幼時不搗蛋?父母們一定要拋棄偏見, 正確得看待孩子的表現。 活潑好動, 調皮搗蛋不一定就是“壞”。 循規蹈矩, 言聽計從不一定就是“好”。 只要孩子調皮有度, 知錯能改, 他們就是乖孩子。 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要想孩子省心一點,在適合的年齡段,父母可以陪伴他們玩耍,養成良好的行為,培養興趣愛好,讓他們精力有地方發洩,小腦瓜子有東西思考,這樣就不會出現讓父母頭疼的“熊孩子”了。千萬不能通過言語行為上壓制和壓抑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行為,會適得其反。

關鍵還是在於父母的教育和引導。

要想孩子省心一點,在適合的年齡段,父母可以陪伴他們玩耍,養成良好的行為,培養興趣愛好,讓他們精力有地方發洩,小腦瓜子有東西思考,這樣就不會出現讓父母頭疼的“熊孩子”了。千萬不能通過言語行為上壓制和壓抑的方式來糾正孩子的行為,會適得其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