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旅遊>正文

這家成為網紅的菜市場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出去旅遊, 我喜歡去當地的菜市場溜達溜達, 看看當地都有什麼自己常住地少見的品種, 再比較一下價格。

比起景點打卡, 菜市場更多了煙火氣,

更容易看到當地人的生活場景, 有一種似乎融入其中的感覺, 而不只是我來過(雖然真的只是來過, 因為不可能買菜做飯)。

在北京生活了多年, 搬過的區域並不多, 所以接觸的菜市場也沒幾家。 這幾年不光超市的蔬菜和水果價格越來越親民, 專門的果蔬超市漸多, 電商的各種新鮮食品更是方便快捷。 菜市場更是少去了, 相信很多年輕人也同樣如此。

從來沒想過一家菜市場也能成網紅, 很多年輕人走入, 拍了照片, 發了文章。 更有童鞋從北五環去西四環見客戶順道去買點菜。

到底有什麼神奇, 我開始心癢癢, 一定要去看看。

這家叫三源裡的菜市場, 位於一片居民區之間。 從亮馬橋地鐵站出來, 沿著新源南路往前走。

馬路右邊是威斯汀大酒店、平安金融中心寫字樓, 左邊是昆侖飯店、華誼兄弟所在的昆侖公寓。

人行道上是鬱鬱蔥蔥的槐樹, 擋住了初秋些許灼熱的陽光。 移步易景, 眼前迅速由高樓大廈的城市繁華轉換為幽靜的居民區。 六層紅磚樓房, 路邊停滿了汽車, 有老人悠閒地坐在搖椅上。

直行100米左右就到了菜市場的後門, 這裡沒有招牌, 只能看到提著菜出來的阿姨。

周邊沒有像其他菜市場一樣丟棄的垃圾, 發出惡臭, 吸引蒼蠅亂飛。

走進去, 很樸實, 沒有高大上不可接近的感覺。 主要的是沒味, 沒異味。 這點很難得。

市場是長條狀, 攤位分列走道兩旁。 我邊溜達邊看, 直接走出去, 在正門拍了文章開頭的那張照片。

從正門進來, 和大多數菜市場的佈局一樣, 水果總是先和顧客見面。

水果很精緻, 更多的是相對比較少見的品種, 比起超市的精品水果區, 這裡的水果沒有用保鮮膜覆蓋, 顯得更加新鮮。

再然後是肉品區, 豬肉、牛肉、羊肉、雞肉及其內臟, 甚至新鮮灌制的腸。

價格與超市相比, 並沒有貴多少。

接下來是重磅, 水產攤位。 七尺長的龍蝦-沒有, 但有兩尺長的。 不只一個品種, 抱歉我都不認識。

蟹的種類也很多, 珍寶蟹、帝王蟹、麵包蟹、普通海蟹, 它們本身就不是親民的價格, 但這裡卻並不比其他地方貴很多。

各種殼類、貝類都有,

還有大塊的三文魚、金槍魚, 很新鮮。

與各色海鮮做鄰居的是米麵雜糧、調料、雞蛋等常溫的食品, 交雜有一兩家冷凍食品的, 各種霜淇淋、乳酪。

調料的品種很多, 家常的花椒大料, 西餐用的香料, 東南亞的調料, 日餐的佐料等。

菜市場的主角在最後, 蔬菜是也。依然是品種很多,很多普通菜市場沒有的蔬菜種類不少,也相對精緻些。各種新鮮香料裝在塑膠帶裡掛在攤位上,顯示其特殊地位。

拉了麵食區,挨著肉品,饅頭、大餅、麵條、包子,還有熟食,涼拌菜。

還有幾個攤位是賣酒的,琳琅滿目的外文標籤,我也不認識。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最主要看氣質。很顯然,這家菜市場能成為網紅,氣質很關鍵,還有一個是品種俱全。

從氣質來講,這家菜市場有人間的煙火氣,但又不同於別的菜市場,煙火太旺到氣味太全。既不像某些市場污水橫流,也不像某些賣生禽的市場要捂著鼻子進入。

它用實際行動歡迎著買菜的、逛菜市場的各色人物,不管你是飯店採購的,還是家庭主婦,甚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姑娘,都不會覺得不適合,因為它不會弄髒你的紅底高跟鞋。

照片上有對大約五十上下的男女,我來回遇到他們好幾次,兩人體形相像,面色安詳,從背包角度來分析,應該是像我這樣慕名來逛而不是純買菜來的。

兩人的步伐統一,女士挽著男士的胳膊,邊走邊看,歲月靜好,一片祥和。

來這一趟,無論你打算做西餐還是中餐還是海鮮大餐,主料、輔料和調料一網打盡。這一點恐怕很多大型超市都無可比擬。

還有一大特點,不同於別的菜市場,它只出售入口的,寥寥幾盆觀賞花除外。

而別的菜市場就龐雜的多,不光蔬菜水果、肉蛋禽、米麵等食品,還有鍋碗瓢盆、窗簾掃帚、拖鞋涼鞋等,大而全。

就像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一樣,沒有強項就註定不能脫穎而出。

當然應該不是所有的市場都這樣,畢竟我去過的市場才幾家呀。

至於價格,有些文章說會比別的地方貴些,這個我沒發言權,我只買了一瓶調料。

攤位櫥窗貼的價目表並不全,只從個別肉類海鮮看並不高多少。想來即使高點也正常,畢竟出來不到500米就是高檔寫字樓,燕莎區域,臨近CBD、使館區,周邊82年的二手房單價6.6萬。

要說缺憾,就是沒看到清翠欲滴的各色稀少的綠葉菜。不過這裡是北方,這種想法有點過分了。

初秋的天空,像水洗過一樣,湛藍,偶爾飄著大片白雲。

清風拂過,樹蔭下,直道天涼好個秋。

人世間所有美好的情愛、風花雪月,終將回到一日三餐。不管是去菜市場買菜做飯,還是出去吃飯,一起吃美食都是人間最美好的事。

蔬菜是也。依然是品種很多,很多普通菜市場沒有的蔬菜種類不少,也相對精緻些。各種新鮮香料裝在塑膠帶裡掛在攤位上,顯示其特殊地位。

拉了麵食區,挨著肉品,饅頭、大餅、麵條、包子,還有熟食,涼拌菜。

還有幾個攤位是賣酒的,琳琅滿目的外文標籤,我也不認識。

有句話怎麼說來著,最主要看氣質。很顯然,這家菜市場能成為網紅,氣質很關鍵,還有一個是品種俱全。

從氣質來講,這家菜市場有人間的煙火氣,但又不同於別的菜市場,煙火太旺到氣味太全。既不像某些市場污水橫流,也不像某些賣生禽的市場要捂著鼻子進入。

它用實際行動歡迎著買菜的、逛菜市場的各色人物,不管你是飯店採購的,還是家庭主婦,甚至打扮的漂漂亮亮的姑娘,都不會覺得不適合,因為它不會弄髒你的紅底高跟鞋。

照片上有對大約五十上下的男女,我來回遇到他們好幾次,兩人體形相像,面色安詳,從背包角度來分析,應該是像我這樣慕名來逛而不是純買菜來的。

兩人的步伐統一,女士挽著男士的胳膊,邊走邊看,歲月靜好,一片祥和。

來這一趟,無論你打算做西餐還是中餐還是海鮮大餐,主料、輔料和調料一網打盡。這一點恐怕很多大型超市都無可比擬。

還有一大特點,不同於別的菜市場,它只出售入口的,寥寥幾盆觀賞花除外。

而別的菜市場就龐雜的多,不光蔬菜水果、肉蛋禽、米麵等食品,還有鍋碗瓢盆、窗簾掃帚、拖鞋涼鞋等,大而全。

就像什麼都會,什麼都不精一樣,沒有強項就註定不能脫穎而出。

當然應該不是所有的市場都這樣,畢竟我去過的市場才幾家呀。

至於價格,有些文章說會比別的地方貴些,這個我沒發言權,我只買了一瓶調料。

攤位櫥窗貼的價目表並不全,只從個別肉類海鮮看並不高多少。想來即使高點也正常,畢竟出來不到500米就是高檔寫字樓,燕莎區域,臨近CBD、使館區,周邊82年的二手房單價6.6萬。

要說缺憾,就是沒看到清翠欲滴的各色稀少的綠葉菜。不過這裡是北方,這種想法有點過分了。

初秋的天空,像水洗過一樣,湛藍,偶爾飄著大片白雲。

清風拂過,樹蔭下,直道天涼好個秋。

人世間所有美好的情愛、風花雪月,終將回到一日三餐。不管是去菜市場買菜做飯,還是出去吃飯,一起吃美食都是人間最美好的事。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