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真實的隋唐:羅成無其人,尉遲恭策劃玄武門之變

隋末唐初是一個風雲際會的年代, 隋失其鹿, 天下共逐之。 如同秦末、漢末一樣, 時勢造英雄, 亂世正是英雄輩出的年代, 大家各為其主, 為了一個共同的夢想——統一天下。

程咬金——記載不多的規矩武將

“半路殺出個程咬金”使程咬金留名千古。 程咬金是《隋唐演義》裡最有特色的人物, 武功平平, 憑三板斧子打天下, 臉皮厚, 歪點子多, 總能逢凶化吉, 遇難呈祥, 堪稱福將。

也許有些觀眾會認為, 程咬金這樣一個人物是小說家虛構的。 但還真不是, 而且他就叫程咬金, 不過這個名字顯然太俗, 後更名為程知節。 《舊唐書》有他的本傳,

載:“程知節, 本名咬金”。 他的兵器也不是大斧, “少驍勇, 善用馬槊”。

程咬金的經歷倒是與演義有些相像, 但他可沒當過什麼“混世魔王”。 他先投靠李密, 李密手下有八千勇士, 分為四隊, 程咬金領一隊。 先是打敗了王世充, 待李密失敗後又投靠了王世充。 但他看出王世充並非人主, 於是與秦瓊一起投奔大唐。 此後為大唐南征北討, 東擋西殺, 以功封宿國公(演義中是魯國公)。 後被李淵猜忌, 在著名的玄武門之變中, 程咬金也參與其中。 李世民登基後, 不斷升遷。 麟德二年(西元665年)去世, 贈驃騎大將軍、益州大都督, 陪葬昭陵。 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可見, 正史中的程咬金沒那麼“二”, 是一個規規矩矩的武將, 記載也不多, 總體上武藝高強,

有勇有謀。 也許小說家需要這麼一個人物, 正好在《舊唐書》裡他與秦瓊、尉遲恭同傳, 因此就選他了, 把普通的武將程知節塑造成個性鮮明的程咬金了。

秦叔寶——武功比演義中描寫得還高

秦瓊秦叔寶, 《隋唐演義》的重要人物, 十三條好漢第十三位(第十三位是由兩個人組成的, 上半截秦瓊, 下半截尉遲恭), 跨下黃驃馬, 手使一對熟銅雙鐧。 秦叔寶之所以能成為重要人物, 不單看武功, 更要看人品。

秦瓊是《隋唐演義》中人品最好的(沒有之一), 孝母似專諸, 交友賽孟嘗, 黑白兩道都有朋友, 簡直就是那個時代的宋江。

《舊唐書》載, 隋文帝時, 秦瓊在隋朝大將來護兒(演義中四猛之一)手下。 秦瓊喪母, 來護兒遣使弔唁。 士卒問來護兒為什麼其他人的喪事不弔唁,

獨弔唁秦瓊?來護兒說:“此人勇悍, 加有志節, 必當自取富貴, 豈得以卑賤處之?”後來正如來護兒所言。

隋末農民大起義, 秦瓊跟隨隋將張須陀。 張須陀一萬人被十萬敵軍包圍, 秦瓊主動請戰, 與羅士信(演義中第一猛將, 傻小子, 秦瓊幹弟弟)率千人襲擊敵軍大營, 敵酋僅以數百騎逃竄。 秦瓊一戰成名, “由是勇氣聞於遠近。 ”

後來他與程咬金的經歷差不多, 先投靠李密, 後投靠王世充, 最後投奔大唐。 李世民對其厚加禮遇, 拜為馬軍總管, “功最居多”。

秦瓊的武功似乎比演義中要高, 他隨李世民出征, 敵軍中有驍將耀武揚威, 秦瓊躍馬提槍(秦瓊馬上使槍, 演義如是), “必刺之萬眾之中”。

秦瓊也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拜左武衛大將軍, 天下平定後多病(與演義一樣), 貞觀十二年(西元638年)病逝, 贈徐州都督, 陪葬昭陵。 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秦瓊的功勞太大了, 可以說是大唐第一開國元勳, 李淵的話最能夠說明問題:“卿不顧妻子, 遠來投我, 又立功效。 朕肉可為卿用者, 當割以賜卿, 況子女玉帛乎?卿當勉之。 ”皇帝把話都說到這份上了, 真可謂是得秦瓊者得天下。 因此小說家對他濃墨重彩, 把所有優點都加在他身上, 也就不足為怪。

尉遲恭——

“玄武門之變”真正策劃者、實施者

尉遲恭, 字敬德, 先追隨劉武周, 後歸順大唐(與演義一樣)。 由於其他人叛變, 尉遲恭也一度備受懷疑, 但李世民對他十分信任。 “士為知己者死”, 尉遲敬德誓死效忠李世民。

在《隋唐演義》中,

尉遲恭洛陽城外單鞭奪槊是非常著名的一段。 李世民觀察敵情被單雄信包圍, 尉遲恭大戰單雄信(單雄信手使金釘棗陽槊), 單鞭奪槊, 這可是真事。 李世民洛陽城外被王世充包圍, 尉遲恭刺單雄信于馬下。 而且尉遲恭特別善於奪槊, “敬德善解避槊, 每單騎入賊陣, 賊槊攢刺, 終不能傷, 又能奪取賊槊, 還以刺之。 ”搶了人家的槊刺人家, 真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 齊王李元吉不信, 與尉遲恭比試, “俄頃三奪其槊”, 這個演義裡也有。

尉遲恭的經歷與演義頗似。 太子李建成、齊王李元吉收買尉遲恭不成, 誣陷下獄, 被李世民救出。 如果說秦瓊、程咬金只是參與了玄武門之變, 那尉遲恭就是真正的策劃者和實施者。 在玄武門之變前, 尉遲恭力勸李世民下決心政變;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射死李元吉。貞觀元年,拜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顯慶三年(西元658年)去世,年七十四,陪葬於昭陵。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演義中,尉遲恭也是個大老粗,與程咬金是好朋友。但從玄武門之變前夜的謀劃來看,尉遲恭絕對智勇雙全。可能是演義中需要這種性格,也可能是正史中晚年的他頗看不起文官,行為失當,因此為小說家埋下了伏筆。

徐懋公——用智慧打仗的統帥

《隋唐演義》中,徐懋公是瓦崗寨的軍師,足智多謀,是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正史中,徐懋公名世勣,後賜姓李,再後為避李世民的諱,單名勣。

徐懋公先投靠李密,後投靠大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平定各路反王。在隋唐英雄裡,他應該是活得最長的。除平定天下的戰爭外,他還北擊突厥,東征遼東,一輩子都在為大唐拓土開疆。

李世民十分信任徐懋公,徐懋公生病,李世民聽說需要“龍鬚”入藥,就剪下自己的鬍鬚為其和藥。

我覺得徐懋公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武則天的冊立上。李世民臨死前,貶謫徐懋公。他對太子李治說:“汝于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這是一個很著名的用人的例子。李治即位後(唐高宗),重用徐懋公,徐懋公自然效忠李治。

李治時代的徐懋公早已退休。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激烈反對。李治招徐懋公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商議,徐懋公稱疾不至。李治密訪徐懋公,詢問他的態度。徐懋公只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新唐書·李勣傳》)這句話看似沒有表態,實際上卻是支持李治的選擇。這時大唐開國元老只剩下碩果僅存的幾個老人,而徐懋公無疑是名望最大的,他這句話的結果是“帝意遂定,而王后廢”。(《新唐書·李勣傳》)

總章二年(西元669年)徐懋公去世,年八十六。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貞武,陪葬昭陵。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從正史上看,徐懋公參加的戰役雖多,但確實沒有衝鋒陷陣的記錄,可知他是一個用智慧打仗的統帥,所以小說家把他塑造成為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是有道理的。

單雄信——一個悲劇英雄

單雄信也是《隋唐演義》的重要人物。瓦崗山散將後,他投靠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女婿,率軍抵抗瓦崗兄弟率領的唐軍,被俘後誓死不降,被殺,是一個悲劇英雄。瓦崗山之所以沒有像水泊梁山那樣成為忠義的典範,就是因為他們有始無終,最後各為其主,兄弟相殘。

單雄信在《舊唐書·李密傳》中附有小傳,“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他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斬於洛陽。如三國、水滸一樣,單雄信的形象也有個演變的過程。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在其描寫北宋首都汴梁的《東京夢華錄》中寫道:“東曲首向北牆畔單將軍廟,乃單雄信墓也,上有棗樹,世傳乃棗槊發芽生長成樹,又謂之刺家子巷。”至少北宋時,單雄信已經被傳為使用棗陽槊了。

至於單雄信與秦瓊等人的關係,在《舊唐書·李勣傳》中能看出些許端倪,“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仍收養其子。”可見徐懋公與單雄信的感情,也許小說家從中得到了啟發。

羅成——正史中無其人

羅成也是《隋唐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北平王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英俊瀟灑,驕傲自負,心狠手辣。手中一杆羅家槍天下無雙,但是在掃北時馬陷淤泥河,被亂箭射死,年僅二十三歲。羅成的形象頗具教育意義,正面的讚揚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反面的告誡人們不能驕傲自大,要心存善念。

西河大鼓、太平歌詞中都有一段很有名的唱段《羅成算卦》,講的就是羅成一生中做過五件虧心事,折去陽壽五十年,告誡人們要積德行善。正史中無羅成其人,可能是小說家結合了其他一些將領的事蹟,虛構出這樣一位少年英雄。

不管是正史有名還是演義虛構,這些人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隋唐演義》太深入人心了,這是一部英雄戲,還是要突出那一股英雄氣,在天地間馳騁縱橫。

(注:除標注外,引文均出自《舊唐書》) 文/馬嘯

尉遲恭力勸李世民下決心政變;玄武門之變中,尉遲恭射死李元吉。貞觀元年,拜右武侯大將軍,賜爵吳國公。顯慶三年(西元658年)去世,年七十四,陪葬於昭陵。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在演義中,尉遲恭也是個大老粗,與程咬金是好朋友。但從玄武門之變前夜的謀劃來看,尉遲恭絕對智勇雙全。可能是演義中需要這種性格,也可能是正史中晚年的他頗看不起文官,行為失當,因此為小說家埋下了伏筆。

徐懋公——用智慧打仗的統帥

《隋唐演義》中,徐懋公是瓦崗寨的軍師,足智多謀,是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正史中,徐懋公名世勣,後賜姓李,再後為避李世民的諱,單名勣。

徐懋公先投靠李密,後投靠大唐,隨李世民南征北戰,平定各路反王。在隋唐英雄裡,他應該是活得最長的。除平定天下的戰爭外,他還北擊突厥,東征遼東,一輩子都在為大唐拓土開疆。

李世民十分信任徐懋公,徐懋公生病,李世民聽說需要“龍鬚”入藥,就剪下自己的鬍鬚為其和藥。

我覺得徐懋公最大的影響,還是在武則天的冊立上。李世民臨死前,貶謫徐懋公。他對太子李治說:“汝于李勣無恩,我今將責出之。我死後,汝當授以僕射,即荷汝恩,必致其死力。”這是一個很著名的用人的例子。李治即位後(唐高宗),重用徐懋公,徐懋公自然效忠李治。

李治時代的徐懋公早已退休。李治要立武則天為皇后,遭到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的激烈反對。李治招徐懋公與長孫無忌、褚遂良等人商議,徐懋公稱疾不至。李治密訪徐懋公,詢問他的態度。徐懋公只說了一句話:“此陛下家事,無須問外人。”(《新唐書·李勣傳》)這句話看似沒有表態,實際上卻是支持李治的選擇。這時大唐開國元老只剩下碩果僅存的幾個老人,而徐懋公無疑是名望最大的,他這句話的結果是“帝意遂定,而王后廢”。(《新唐書·李勣傳》)

總章二年(西元669年)徐懋公去世,年八十六。贈太尉、揚州大都督,諡貞武,陪葬昭陵。是淩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從正史上看,徐懋公參加的戰役雖多,但確實沒有衝鋒陷陣的記錄,可知他是一個用智慧打仗的統帥,所以小說家把他塑造成為一個諸葛亮式的人物,是有道理的。

單雄信——一個悲劇英雄

單雄信也是《隋唐演義》的重要人物。瓦崗山散將後,他投靠王世充,做了王世充的女婿,率軍抵抗瓦崗兄弟率領的唐軍,被俘後誓死不降,被殺,是一個悲劇英雄。瓦崗山之所以沒有像水泊梁山那樣成為忠義的典範,就是因為他們有始無終,最後各為其主,兄弟相殘。

單雄信在《舊唐書·李密傳》中附有小傳,“少驍健,尤能馬上用槍,密軍號為‘飛將’。”他先投李密,再投王世充,李世民平定王世充,被斬於洛陽。如三國、水滸一樣,單雄信的形象也有個演變的過程。唐代段成式《酉陽雜俎》載:“單雄信幼時,學堂前植一棗樹。至年十八,伐為槍,長丈七尺,拱圍不合,刃重七十斤,號為寒骨白。”南宋孟元老在其描寫北宋首都汴梁的《東京夢華錄》中寫道:“東曲首向北牆畔單將軍廟,乃單雄信墓也,上有棗樹,世傳乃棗槊發芽生長成樹,又謂之刺家子巷。”至少北宋時,單雄信已經被傳為使用棗陽槊了。

至於單雄信與秦瓊等人的關係,在《舊唐書·李勣傳》中能看出些許端倪,“初平王世充,獲其故人單雄信,依例處死。勣表稱其武藝絕倫,若收之於合死之中,必大感恩,堪為國家盡命,請以官爵贖之。高祖不許,臨將就戮。勣對之號慟,割股肉以啖之,曰:‘生死永訣,此肉同歸於土矣。’仍收養其子。”可見徐懋公與單雄信的感情,也許小說家從中得到了啟發。

羅成——正史中無其人

羅成也是《隋唐演義》中的重要人物。他是北平王羅藝之子,秦瓊的表弟,英俊瀟灑,驕傲自負,心狠手辣。手中一杆羅家槍天下無雙,但是在掃北時馬陷淤泥河,被亂箭射死,年僅二十三歲。羅成的形象頗具教育意義,正面的讚揚了自古英雄出少年,反面的告誡人們不能驕傲自大,要心存善念。

西河大鼓、太平歌詞中都有一段很有名的唱段《羅成算卦》,講的就是羅成一生中做過五件虧心事,折去陽壽五十年,告誡人們要積德行善。正史中無羅成其人,可能是小說家結合了其他一些將領的事蹟,虛構出這樣一位少年英雄。

不管是正史有名還是演義虛構,這些人都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隋唐演義》太深入人心了,這是一部英雄戲,還是要突出那一股英雄氣,在天地間馳騁縱橫。

(注:除標注外,引文均出自《舊唐書》) 文/馬嘯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